397 杜如晦病重

李恪聽得岑文本之言,笑道:“此處華屋千間,弟子如何住的完,弟子已命人在府內空出了一套院子,岑師若是喜歡,可隨時搬進來住,弟子也好就近請教學問。”

李恪向來尊師,哪怕是李恪立了大功回京,在面對岑文本時已經老老實實地行弟子禮,從不曾有絲毫逾矩和怠慢,李恪的話自是發自真心。

不過岑文本卻搖了搖頭,笑道:“再過些時日,臣的家母妻小便該自鄧州抵京了,殿下是忙人,到時住在殿下府上多有不便之處,臣便不來攪擾了。”

岑文本的話李恪清楚,岑文本口中家小之事不過只是一個說法而已,岑文本性情平淡,雖是世家子卻不喜豪府華服,行事簡樸,若是叫他住在這漢王府中反倒不自在。

李恪聞言,笑道:“本王那算什麼忙人,現在也不過閒人一個,無甚正事。”

李恪同岑文本正在談天說地之時,而就在此事,李恪王府的護衛便突然走進了內院。

“啓稟殿下,娘娘命人自宮裡傳來的消息。”護衛對李恪道。

楊妃在宮中爲堂堂貴妃,只在長孫皇后之下,消息自也靈通,她既專程命人來傳,自然不是小事。

李恪道:“岑師不是外人,儘管講來。”

護衛回道:“方纔政事堂朝會之後,陛下並未回宮,而是直往萊國公杜相府上而去,很是匆忙。”

皇帝朝議之後未曾回宮,而是直奔大臣府上而去,此事着實怪異地很,李恪正思索着,忽然想起了一事。

李恪忙對身旁的岑文本問道:“杜相近日可曾參朝?”

岑文本回道:“昨日是臣在宮中當值,昨日杜相便告了病假,並未參朝。”

岑文本話音一落,一瞬間李恪明白了過來,唐史有載,萊國公杜如晦英年早逝,他的止壽之期正是在貞觀初年,說不得便是這一次。

李恪忽然神色一正,眉頭輕鎖,對岑文本道:“父皇如此焦急,莫非是杜相病危了?”

聽李恪這麼一說,岑文本的臉色也沉了下來。

大唐若論武功,衆將之中當以“李靖、李績”二李爲首,但若論文治,首推房杜。

“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懷忠履義,身立名揚。”

杜如晦史評之高,冠絕羣臣,他在貞觀一朝的價值無人可與替代。

但是李恪最爲關心的卻還不是他的價值,而是杜如晦死後整個朝堂的變動。

大唐宰相數位,中書令、門下侍中、中書侍郎皆可稱相,但李恪很清楚,所謂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滿朝上下,真正算得上是手握宰輔相權的只有節制六部的尚書左右僕射兩人而已,其他均是陪襯。

而如今,左右僕射分別握在房玄齡與杜如晦二人手中,而杜如晦若是去了,這尚書右僕射一職將花落誰家,李恪也拿不準。

但杜如晦的尚書右僕射是自長孫無忌手中承得,杜如晦若是去職,尚書右僕射八成便會重回長孫無忌手中,到時長孫一黨節制六部,吃虧的自然還是李恪。

岑文本看着李恪鎖眉的模樣,自然也知道李恪在擔憂的是什麼,於是對李恪道:“殿下也不必太多憂心,杜如晦雖是文臣,但卻常歷行伍,身子骨沒那麼弱,臣三日前曾見過他,那時他的精神還算不錯,興許此次只是染了風寒,並無大礙。”

杜如晦乃李世民心腹智囊,曾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甚至在李世民居於東宮時還曾一度爲帥,節度東宮防務,杜如晦絕不是弱不禁風的文臣。

但病來如山倒的道理李恪又怎會不懂,杜如晦爲李世民得天下,治天下已殫精竭慮,身子早已大不如前,他未嘗沒有轟然倒下的可能,而且李恪算算時間,杜如晦的壽數卻是就在這一兩年內了。

李恪對岑文本道:“父皇不是唐突之人,他既下了朝後直奔杜相府上而去,想必是十萬火急之事。”

岑文本問道:“那殿下的意思是?”

李恪反問道:“岑師以爲,杜相若是不在朝了,誰人爲相的可能最大?”

岑文本轉瞬間把朝中的大臣都在腦中過了一邊,雖然他不願承認,但還是如實回道:“長孫無忌,論聲望,論親疏,論位份,長孫無忌都是不二人選。”

李恪想了想,問道:“岑師以爲李靖如何?”

數月之前李靖在突厥大勝,一身功績冠絕當朝,若是李恪舉薦李靖爲相,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過岑文本思慮了片刻,道:“就功績和輩分而言李大帥倒是可與長孫無忌一爭,但以李大帥的性子,恐怕不願如此。”

李靖立大功還朝,功勞尚未加身,便忙着自污以自保,行事可謂謹慎。

借北伐之爭,李恪雖和李靖有些交情,但這點交情擺在朝堂之上根本不夠看,李靖雖是行伍之人,但卻比誰都來的油滑。

李恪很清楚,若是李恪舉薦李靖任這尚書右僕射一職,就算李世民同意,恐怕李靖自己都不願意。

李恪凝眉思索了半晌,突然道:“弟子且先去杜相府上看看,一來探視杜相病況,二來也要早作打算。”

大唐立國之初,名臣無數,但尚書僕射也是百官之首,不可輕予。

蕭瑀,威望雖夠,但性子不爲李世民所喜,任之無望;虞世南,性子倒是不錯,資歷也不缺,但年歲卻大了些,已過七旬之年若要拜相實乃天方夜譚;

溫彥博,雖與李恪走的很近,但身子骨已不便利,難以久任;至於劉政會、劉弘基、唐儉等從龍老臣更是多有不足。

縱觀滿朝上下,能夠力壓長孫無忌,任者尚書右僕射的除了杜如晦,李恪還真找不出第二人來。

李恪仔細斟酌了片刻,便策馬直奔萊國公府而來,除了探視杜如晦之外,也想一探究竟。

當李恪帶着一衆護衛,騎着快馬趕至杜如晦府上時,恰巧看到了迎面而來的太醫自門內走出,李恪看着太醫署的人,心裡咯噔一下

413 勝出637 君子六藝0101 長幼有序457 危機629 主考官0018 李恪要捱揍609 威名遠播0151 謀而後動521 鵝毛筆321 入宮331 元宵396 勸告576 李世民的無奈0034 《俠客行》339 都督府晚宴0052 謀定而後動334 漢王大婚(三)594 長孫教子0186 春耕636 算學的重要性0100 大都督514 李治的心機293 又見朝會599 西域捷報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335 洞房花燭夜355 會師489 河東薛氏586 漢王遇刺(二)452 爭執0147 爲民除害0136 大雪紛飛267 長孫衝低頭0101 長幼有序0115 各方反應392 秦瓊病重387 京中局勢0072 諫臣魏徵231 頡利可汗0058 攜美遊街0017 李世民暴怒0056 醒掌天下權0205 烤魚0021 釣魚0057 醉臥美人膝0119 太子黨582 龜茲國形勢0204 漁者樂水0019 被李世民暴揍0174 情竇初開265 得理不饒人439 被彈劾0134 廷杖513 晉王大婚474 寸步不讓503 暴行0044 暴揍長孫衝0004 李世民612 古人迷信253 長安商會628 科舉制0209 馬蹄鐵324 三省吾身0098 塵埃落定529 三武滅佛600 爭論328 古人好馬286 苛政猛於虎315 隱太子餘黨585 漢王遇刺0136 大雪紛飛327 天子怒233 各懷鬼胎0095 儲君之位453 不愧名相357 軍議452 爭執362 定計306 運動會0208 奏章415 未雨綢繆374 決戰(六)341 漢王立威0183 貞觀元年0209 馬蹄鐵303 決賽0025 暴揍長孫無忌427 阿史那雲0067 自污319 追蹤0121 漢王練兵0134 廷杖333 漢王大婚(二)409 三位公主0129 以德報怨422 席君買(三)399 勸諫0108 生意紅火0175 有女名婉0211 陌刀
413 勝出637 君子六藝0101 長幼有序457 危機629 主考官0018 李恪要捱揍609 威名遠播0151 謀而後動521 鵝毛筆321 入宮331 元宵396 勸告576 李世民的無奈0034 《俠客行》339 都督府晚宴0052 謀定而後動334 漢王大婚(三)594 長孫教子0186 春耕636 算學的重要性0100 大都督514 李治的心機293 又見朝會599 西域捷報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335 洞房花燭夜355 會師489 河東薛氏586 漢王遇刺(二)452 爭執0147 爲民除害0136 大雪紛飛267 長孫衝低頭0101 長幼有序0115 各方反應392 秦瓊病重387 京中局勢0072 諫臣魏徵231 頡利可汗0058 攜美遊街0017 李世民暴怒0056 醒掌天下權0205 烤魚0021 釣魚0057 醉臥美人膝0119 太子黨582 龜茲國形勢0204 漁者樂水0019 被李世民暴揍0174 情竇初開265 得理不饒人439 被彈劾0134 廷杖513 晉王大婚474 寸步不讓503 暴行0044 暴揍長孫衝0004 李世民612 古人迷信253 長安商會628 科舉制0209 馬蹄鐵324 三省吾身0098 塵埃落定529 三武滅佛600 爭論328 古人好馬286 苛政猛於虎315 隱太子餘黨585 漢王遇刺0136 大雪紛飛327 天子怒233 各懷鬼胎0095 儲君之位453 不愧名相357 軍議452 爭執362 定計306 運動會0208 奏章415 未雨綢繆374 決戰(六)341 漢王立威0183 貞觀元年0209 馬蹄鐵303 決賽0025 暴揍長孫無忌427 阿史那雲0067 自污319 追蹤0121 漢王練兵0134 廷杖333 漢王大婚(二)409 三位公主0129 以德報怨422 席君買(三)399 勸諫0108 生意紅火0175 有女名婉0211 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