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7 初露鋒芒

”漢中郡王殿下,冒昧的問一下,你這字體是跟那位老師學的?”虞世南滿臉期待道。

“沒有跟誰學啊?我自己琢磨的,寫着寫着就寫成這樣了,我這字是不是很差勁呀?”李恪故作茫然道。

“咳咳…”虞世南被憋的滿臉通紅,這麼高深的書法能叫差勁的話,那這世界上就沒有什麼書法能稱得上優秀了。

“漢中郡王殿下,你確定這種大氣磅礴的字體是你自己琢磨出來的嗎?老夫不是懷疑殿下,只是這太不可思議了!”虞世南激動道。

“這有什麼不可思議的,本郡王認爲字由心生,本郡王心胸坦蕩,光明磊落,寫的字自然方方正正,大氣磅礴!”李恪滿臉肅然道。

“字由心生,練字先煉心,老夫明白了!”虞世南滿臉通紅道。

“你明白什麼,什麼你就明白了?我都沒明白,你明白什麼?”李恪納悶道。

“漢中郡王您天縱奇才,可千萬辜負上天賦予你的驚世才華,老臣希望殿下戒躁戒躁,不能玩物喪志,應該把心思多放在學習上,以殿下的天姿加後天的努力,成爲一代大儒是遲早的事。”虞世南嚴肅道。

聽見虞世南對李恪的評價,衆人無不側目,

古時的大儒,也稱鴻儒,多指有學問、品德高尚的學者。

中國歷史上向來把讀書人稱作儒生。作爲儒生,也就是作爲一個讀書人,個人的作爲有大有小。有的功成名就,如歷代名臣宰相、學者文人;也有的雖然是讀書人,但一輩子默默無聞、窮困潦倒的同樣大有人在,而且佔絕大多數。不過我這裡要討論的是在中國歷史上成功的讀書人,並且是在中國歷史上被載入史冊的儒生。能載入史冊的當然是學有所成,名噪一時的大文人就稱爲大儒。

說到大儒,當然應該從孔子開始。因爲沒有沒有孔子就沒有儒家這一派,孔子當然是儒家學派的祖師爺了。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也是中國人文化和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中國文化的象徵。孔子之後,儒家學派名人輩出,成爲左右中國政壇幾千年的中堅力量。

比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的蕭何。比如爲人剛毅,文武雙全,明辨是非,不畏強權的盧植,比如未出茅廬便預知三分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

同時大儒還是古時思想的引領者,比如比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方孝孺,“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張載,“存天理,滅人慾”的朱熹,“知行合一”的王陽明……

古時大儒追求大義,不爲小節所困,雖學富五車,卻不矜驕,胸懷的是天下。

古時的大儒在朝廷還是在民間都擁有極高的聲望,如果一個被世人稱爲大儒,那麼這個人就相當於擁有一張免死金牌,只要你沒有犯下什麼十惡不赦、罄竹難書的惡事,連皇帝爲了自己的名聲也不會爲難你。

”伯施你快別說了,就他那模樣能成哪門子大儒,他一天不給我惹事我就謝天謝地了!”李世民雖然表面在貶低李恪,其實內心早已樂開了花。

那個當父母的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看到自己的孩子成才,得到大夥的誇獎,即使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也難以免俗。在場的那個不是人精,當然能夠看清李世民那點的小心思,但臣子們知進退,看破不說破。

李恪之所以冒着被長孫無忌等人針對的風險也要顯露自己的才華,主要是知道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欣賞有才華的帝王。

歷史上的李世民爲什麼那麼喜歡魏王李泰,還不是因爲李泰有文采。

李泰爲長孫皇后所生,才華橫溢,聰敏絕倫,愛好文學,草書和隸書寫的特別好,家中集書萬卷,是大唐有名的書法家、書畫鑑賞家。

李世民甚至允許李泰在府邸設置文學館,任他自行引召學士。

而李泰腰腹太胖,李世民並沒有讓其減肥,而是擔心他上朝太辛苦,特別准許他坐小轎子去上朝,如此恩寵極爲少見,史稱寵冠諸王。

也正是因爲李世民對李泰的極度寵愛,這也讓李泰漸漸對太子之位有了想法。

李恪知道自己要想奪嫡成功,首先就必須得到李世民的支持,即使得不到李世民的支持,也必須得到李世民的喜愛。至於長孫無忌等人的針對完全可以慢慢打消,以後完全可以把自己僞裝成一位驕奢淫逸、不思進取、縱情山水,不喜權勢的逍遙王爺。

待衆位大臣走後,顯德殿只剩下了李世民和李恪兩父子。

“虎頭,父王考考你,對於人才,荀子大略之中是如何講的?”

李恪自然知道自己父皇問的是那一段?沉聲說道:“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

李世民很是欣慰的點了點,接着問道:“面對這些人,爲君者該如何抉擇?”

李恪斬釘截鐵回答道:“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李世民非常滿意的拍了拍李恪的肩膀道:“不錯,不錯,很不錯!”

李世民連續說了三個不錯,李恪知道這是自己的父王對自己非常滿意極度認同。

李恪高興的同時,心中也暗歎一聲僥倖,因爲《荀子大略》這本書這世的李恪並沒有讀過,李恪只所以能回答上,主要還是上一世李恪在上大學無聊的時候讀過這本書,如果李世民問別的問題,李恪就不定能回答上來了。

這幾句話的主要意思是,嘴裡能夠談論禮義,自身能夠奉行禮義,這種人是國家的珍寶。嘴裡不能談論禮義,自身能夠奉行禮義,這種人是國家的器具。嘴裡能夠談論禮義,自身不能奉行禮義,這種人只能是國家的工具。嘴裡說得好,自身幹壞事,這種人簡直就是是國家的妖孽。治理國家的人敬重國家的珍寶,愛護國家的器具,使用國家的工具,剷除國家的妖孽。

這體現了荀子學派的善惡觀念。善惡觀念是社會最基本的價值觀念。荀子學派認爲,人們單單嘴上對於善惡是非能言善道,這或許是容易做到的,問題的關鍵是行動。通過對國寶、國器、國用及國妖的層次性區分,告訴人們,國家應該“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善事哪怕再小,也用心努力去做,惡事再小,也絕不參與。其中,荀子認爲對“國妖”務必除之,體現了對言善行惡者的深痛欲絕。

爲善去惡、知行合一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中華文化傳統中,理論思考與現實參與的相互促進,一直是受到推崇和尊重的,也是我們今天依然應該遵循的社會道德。

通過這件事,李恪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決心以後還是得多多學習經史子集,豐富一下自己的知識庫,以備不時之需。

“虎頭,父王昨晚打了你,現在還疼嗎?”李世民由衷的關切道。

“嘿嘿,孩兒皮厚,早就不疼了!”李恪微笑道。

此刻李恪從李世民身上感受到了濃濃的父子親情,這讓李恪眼睛微微有些溼潤,父愛無言卻如山,李恪前世是農民出生,爲了供養李恪這個大學生,父親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都難得見到一次,當李恪飛黃騰達不再需要父親在外勞累時,父親已經白髮蒼蒼滿身疾病了。還沒來得及好好孝敬父親,自己又意外重生唐朝,讓父親白髮人送黑髮人。

想到自己的意外死亡,前世的父母該得多傷心啊,想到這些李恪悲從中來,忍不住就要留下淚來。辛虧李恪前世有三十多年的人生經驗,才勉強忍住,不然還不知道怎麼向李世民解釋。

對於面前這位父王,李恪也是發自內心的敬佩。

雖然李世民有逼父殺兄的污點,但他能夠被後世稱爲千古一帝,肯定有他的閃光點。

李世民年少的時候便十分聰慧,嶄露頭角。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也可以跟隨父親去征戰沙場,可謂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也由此深得父親李淵的喜愛。

在李淵出兵討隋之際,李世民擁護父親,然後起兵反隋,李淵後來稱帝,建立了大唐,李世民因爲戰功顯赫被封爲秦王。

但因爲自古以來的皇位繼承製是以制,所以嫡長子,也就是他的哥哥便成爲了太子。

但一統天下的卻是秦王李世民,他先後平定了薛舉和,又加速了其他勢力的滅亡。李世民可以說是戰功赫赫,但就因爲不是長子,便只能當個秦王。

而太子李建成對弟弟李世民的猜忌之心也越來越重,想要加害他。李世民爲了自保,不得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0147 爲民除害573 國子監祭酒520 三國志351 刀兵再起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352 排兵佈陣0214 蘇定方0164 驪山590 幕後黑手525 吐蕃賊心不死568 《三字經》568 《三字經》0134 廷杖641 儒法並用0054 新皇登基0196 面君0092 政事堂341 漢王立威589 漢王遇刺(五)431 梟雄亡0122 軍歌嘹亮621 落霞寺赴宴0083 第一奸臣0025 暴揍長孫無忌605 貞觀十五年0170 上元節449 歐陽詢395 天可汗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495 薛仁貴立功645 憤然離席545 李元昌0136 大雪紛飛290 大唐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的設想264 借題發揮0142 一胖毀所以0086 東西二市604 西域事了0207 百姓苦279 爭論292 計劃555 觀音誕485 心態失衡356 會面300 賽後影響427 阿史那雲0157 楚王籌劃0198 精鹽319 追蹤559 掙扎的太子0002 決定奪嫡575 儒法之爭0062 將近酒0129 以德報怨375 頡利求和0114 得償所願352 排兵佈陣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0182 唐人好詩363 大戰276 蓄勢待發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0011 李淵458 分封0109 組建班底292 計劃567 武媚孃的幸福515 迎親342 殺雞儆猴297 演練賽492 騎兵的優勢0087 神仙居0070 房謀杜斷330 除夕宴525 吐蕃賊心不死0147 爲民除害0200 驪山別院362 定計600 爭論544 造反團伙356 會面613 盡得關中民心0053 登基大典270 密談0161 城南杜家475 白熱化485 心態失衡0198 精鹽483 李世民的懷疑598 翻臉0015 宋體字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613 盡得關中民心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0040 機智如妖0121 漢王練兵0051 密談521 鵝毛筆0032 十二時辰
0147 爲民除害573 國子監祭酒520 三國志351 刀兵再起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352 排兵佈陣0214 蘇定方0164 驪山590 幕後黑手525 吐蕃賊心不死568 《三字經》568 《三字經》0134 廷杖641 儒法並用0054 新皇登基0196 面君0092 政事堂341 漢王立威589 漢王遇刺(五)431 梟雄亡0122 軍歌嘹亮621 落霞寺赴宴0083 第一奸臣0025 暴揍長孫無忌605 貞觀十五年0170 上元節449 歐陽詢395 天可汗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495 薛仁貴立功645 憤然離席545 李元昌0136 大雪紛飛290 大唐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的設想264 借題發揮0142 一胖毀所以0086 東西二市604 西域事了0207 百姓苦279 爭論292 計劃555 觀音誕485 心態失衡356 會面300 賽後影響427 阿史那雲0157 楚王籌劃0198 精鹽319 追蹤559 掙扎的太子0002 決定奪嫡575 儒法之爭0062 將近酒0129 以德報怨375 頡利求和0114 得償所願352 排兵佈陣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0182 唐人好詩363 大戰276 蓄勢待發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0011 李淵458 分封0109 組建班底292 計劃567 武媚孃的幸福515 迎親342 殺雞儆猴297 演練賽492 騎兵的優勢0087 神仙居0070 房謀杜斷330 除夕宴525 吐蕃賊心不死0147 爲民除害0200 驪山別院362 定計600 爭論544 造反團伙356 會面613 盡得關中民心0053 登基大典270 密談0161 城南杜家475 白熱化485 心態失衡0198 精鹽483 李世民的懷疑598 翻臉0015 宋體字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613 盡得關中民心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0040 機智如妖0121 漢王練兵0051 密談521 鵝毛筆0032 十二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