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那三連的狀元藏了奸
有了江寧市從中牽線搭橋,跟高校合作的事情,就多少掌握了一些主動權。
按照正常的校企合作,學校如果科研力量足夠強,企業就是“血包”,所以通常來說,這時候的企業,更願意直接“拿來主義”,火什麼抄什麼,什麼版權、專利等等概念,要麼不知道,要麼假裝不知道。
究其原因還是此時的高校並不介入到市場中去,自籌經費也跟研究員的咖位息息相關,所以學校即便很缺錢,第一選擇還是財政撥款,正經說跟企業深度合作的,通常都是鋼鐵冶金、石油化工、農林漁牧、紡織輕工這幾類。
且主要是跟國企,很少跟民營企業掛鉤。
於是有些民企一咬牙,自己搞了博士站或者博士後流動站,以沙洲市隔壁的暨陽市爲例,幾年前就因爲毛紡企業受氣,最後自己砸了重金,搞起了企業所有的博士站。
當時暨陽市的鄉鎮毛紡廠,在高校眼中,那基本等於路邊一條野狗,根本沒有正眼瞧,在最後一波大學包分配的年月裡,這也算是正常情況。
而後來暨陽市的毛紡產業爲了升級工藝,自己探索新型面料的開發時,自然就沒想過跟學校合作,走的是自力更生的路線,也就隨着“世界貿易組織”的名氣在社會上越來越大,這種情況纔有所改觀。
像張大安這種掌握一定主動權的情況,那肯定不僅僅是江寧市的面子。
真要硬碰硬,江寧市很多大學根本不鳥江寧市,都不在一個級別上,又不存在什麼管轄關係,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就不錯了。
倘使江寧市的保障工作做得不到位,被高校指着鼻子罵也只能忍着。
因此,真正讓高校重視這次江寧市的牽線搭橋,還是在張大安本人。
兩屆高考狀元的含金量,在高校圈只會更重。
道理很簡單,張大安的“張安教育”,是有“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這個項目的,單次諮詢分析兩千塊錢,這個事情,別說江寧市了,就是江淮省的廬州市,稍微有點兒人脈的家庭都知道。
只是之前“張安教育”的這項服務,僅針對旗下的新東圩港中學。
那麼問題來了,以“狀元陪讀班”的百分之一百本科率,一定程度上,張大安左右相當一部分高考應屆生填報方向……好像並不是什麼很奇怪很有難度的事情。
再者“狀元陪讀班”今年還有一個專門用來衝擊狀元的班級,去年已經有了兩個區縣狀元,其中宿城市的一個縣理科狀元,就是“狀元陪讀班”的劉星雲,同時也是新東圩港中學天梯排名的第一名。
須知道並非所有的名牌學校專業都有用,有些專業不僅僅是冷門,而且是天坑,且並非所有名牌大學都能輕鬆轉專業。
學一個毫無鳥用的專業,最後結果可想而知。
張大安在新東圩港中學內部做的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收這個諮詢服務費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排除天坑冷門專業。
有些剛好能卡着分數線進名牌大學的,張大安都是建議去稍遜一線的重本頭部專業。
類似像京城大學、京華大學這種京城的頂級名校,時不時也會冒出來一個“三代單傳”的專業,家裡要是有礦,讀了也就是讀了;普通家庭出來的孩子,好不容易考出一個高分,結果跟坐牢一樣,那就是空耗時光。
同樣的,江寧大學、江寧工學院、江寧理工大學等等江寧市的高校,也有這種情況,而因爲江口省的考生基本很少去外省,分數只要不是懸殊到五十分以上的錄取線,江寧、吳都、太湖等等城市的孩子,哪怕分數夠了京華大學也是無動於衷。
實在是學校覺得應該挑個好學校,大概率也是去滬州選震旦大學或者滬州交通大學,這也只是一種習慣,江口省的整個內部社會都是如此,做生意也是“坐商”爲主,在外行商的很少。
這也就導致以往江寧市高校的天坑專業,能撈到不少省內無所謂專業不專業的學生,現在多了一個“張安教育”,去年就讓不少江寧市的高校少騙了不少學生,有些專業明年還能不能存在,要不要繼續辦,已經是個問題。
所以,如果沒有江寧市的牽線搭橋,其實很多大學也想跟張大安合作,只是沒有太好的機會。
現在算是理直氣壯地坐下來談,能談出來點兒什麼還不知道,不過確實是有的談。
二月二十四日那天恰逢“龍擡頭”,張大安去了一趟江寧參加“江寧市產研一體化討論會”,順便領一下去年的“優秀青年企業家”的獎狀。
其實“張安教育”也被省裡送報去評“全國優秀企業”,可惜因爲去年張大安瘋狂狗叫的原因,直接過不了關。
本來應該整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官方獎項,結果就是未來幾年應該都沒戲。
“哎呀,張總,可算是把您盼來了。聽說您今年高考還參加?有沒有興趣來我們江寧大學讀個本碩博連讀?”
“我對上大學沒有興趣。”
“……”
身爲一個高考生,不想上大學也是很科學並且很符合邏輯的事情。
畢竟厭學情緒可能上來了。
合理。
沙洲市這邊級別夠得上的只有老幹部,但老幹部跑去別的地方忙活去了,所以是邱建民這個本來“老癟三”的教育投資公司總經理,成爲了沙洲市這邊的代表。
要論級別,到了明年,還真不好說邱建民就比保稅區那邊差多少。
什麼時候教育投資公司被省裡吸收,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這種改組,對沙洲市來說還是挺爽的,也就吳都市小虧。
所以這光景吳都市的人也在路上,只不過是明天的一場會議,主角是吳都大學,吳都市反而是配角。
沒有太多的開場白,畢竟不是座談會,沒必要念經絮叨多麼重視這個會議,進入主題只用了十五分鐘不到。
一些研究項目上的資源,各自都通過氣了,光傳真和電子郵件就來來去去不知道多少份。
“……我們江寧大學跟京城大學、震旦大學,之前在漢字輸入上,合作已久,也有不少成果。當然一些核心專利,歸屬於工程院以及相關企業。不過進一步的深度開發,還是具備這個能力的。目前企業方想要開發一款新型的漢字輸入法,技術難度上不存在覈心問題,所以如果在這方面合作,拿來當試點工程,我們的專家組評估是積極正向的……”
這裡江寧大學提到的漢字輸入,核心專利基本在京城大學和工程院手中,幾年前一家國產計算機公司也購買了一部分專利。
具體到輸入法,它叫“智能ABC”,已經是“瘟到死”系統的官方預裝輸入法。
今年“微軟”要推廣的“WindowsXP”,也是默認輸入法之一。
目前“智能ABC”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後來非常流行的“短語聯想”、“模糊音處理”等等功能,已經有了。
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如果選擇走開發輸入法這條路線,那是真的需要點腦洞。 沒有更高效更簡潔更有特色,很難在未來十年中佔據一席之地。
剛巧張大安不需要去選擇亂七八糟的方案,作爲一個重生者,在計算機方面的技能,僅限於重裝系統、攢個跑馬燈拖拉機,不玩顯示器、硬盤、內存條、顯卡、鍵鼠、音響,更不會寫代碼,當然如果是數控機牀的代碼,這個他能整兩手,簡而言之,他知道重啓電腦,就這麼個水平。
但是,這不妨礙張大安是一個合格且優秀的電腦相關產品經理。
沒辦法,他是一個重生者。
因此他要搞輸入法,那必然是做“奧卡姆剃刀原理”。
只不過沒必要那麼極致,這個輸入法只是社羣的一個環節,其餘像免費註冊的個人電子郵箱服務、免費殺毒軟件、免費個人博客、免費瀏覽器、免費個人相冊等等,都會一併上。
跟高校合作的最大好處,就是能插隊購買或者租賃不那麼次的服務器,如果按照未來預計達到日訪問量幾十萬的規模,那麼託管費和貸款費,能砍一半。
張大安拿“張安傳媒”或者“張小白技術有限公司”去談,一百萬一個月算是正常價。
可要是高校,尤其是江寧大學、江寧工學院這種級別特別高的名校,打個對摺,五十萬一個月。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隱藏便利,以個人電子郵箱服務爲例,可以通過高校跟電信運營商合作。
比如說張大安要是準備開發一款即時聊天軟件叫“叮叮咚咚”或者“汪汪喵喵”,就可以跟移動公司一起合作,賺個2g時代流量費不算什麼。
普通公司即便知道這個盈利模式,也能開發,但只怕移動公司的大門是朝哪兒開的都不知道。
高校則是完全不同的,以江寧工學院爲例,GSM實驗室系統,就是該校在四六九三年研發出來的。
這種狗叫權之大,高校圈之外的企業,如果不是江寧工學院的校友,這輩子未必瞭解。
雜七雜八的高校優勢加起來,一年給“張小白技術有限公司”節省幾百萬甚至幾千萬成本,就是吹口氣兒的事情。
同時高校還有一個隱藏的牛逼優勢,那就是校內推廣。
企業還得找這個協會那個老師,什麼地推、平面等等手段都得用上,可要是高校本身配合,那不過是行政大樓裡某個辦公室下發一個通知,然後學生會傳達下去。
期間興許還有各種輔導員爲之而奔波,唯恐禍害了自己那點兒本就不算多的獎金。
張大安知道這一點,所以他還埋伏了一手,沒打算這時候就表現出真正的意圖。
什麼免費殺毒軟件、免費漢字輸入法、免費個人郵箱……這些都是添頭,只要服務器攢夠了,直接把個人博客進化成更加靈活的社交工具。
照片、評論、感悟、隨筆、點評……想發就發。
只不過這種念頭,現在動不得,只能先積攢實力,徐徐圖之。
這不是技術和資金上的事情。
張大安估摸着高考狀元三連之後,一年光新東圩港中學就能帶來接近四億的固定營收,加上“狀元街經濟”和教輔材料銷售,就算沒有十個億,也不會差太遠。
到了這個體量,那就沒什麼好怕的了,即便江寧市沒有狗叫權,張大安充足的資金,怎麼着也得讓江寧市重新享受一把“帶頭大哥”的感覺。
哪怕只是一個行業中的頭把交椅,那也是挺爽的。
而張大安顯然能進一步獲取江寧市在文化教育產業中的支持,對新東圩港中學的分校增加,以及各種大中專民辦院校的落地,有着決定性的託底。
那麼即便未來“張小白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結構發生了重大改變,可這並不會妨礙“張安教育”的穩定發展,反正在幼兒園數量減少之前,“張安教育”絕對是堪比糖菸酒一樣的固定財源。
更具性價比的是,跟別的企事業單位不同,“張安教育”內部的反腐難度小的可憐……
只要牢牢地掌握住“張安教育”,那幾乎就是立於不敗之地,輾轉騰挪的餘地比任何企業都要大。
更讓潛在競爭對手絕望的是,不管怎麼模仿、內卷,都不可能超過或者趕上“張安教育”。
底層邏輯再簡單不過,因爲沒有高考狀元,因爲沒有文理雙修的高考狀元,因爲沒有三連的高考狀元。
張大安只要不死,他就是活着的高考界GOAT。
任你什麼桃李滿天下的金牌名師,也翻不了這個天,就算也培養一兩個職業考手,連着十年二十年參加高考,也就高考總積分顯得多,其餘的……沒啥卵用。
內心藏着核心目標的張大安在會議上還是挺客氣,跟哪個大學彷彿都有合作的基礎,並且時不時表示這裡願意掏個五百萬,那裡願意拿個一千萬,搞得來參加會議的代表們都是情緒高漲。
陪着張大安一起的邱建民卻是心中犯嘀咕:不對勁啊,這隻宗桑(畜生)會是這麼好商量的人?這絕對有問題啊。
是夜,邱建民思來想去,打了個電話給住在工地板房中的張正東:“正東啊,我問問你看一個事情……”
“沒空。”
“……”
“不要來煩我,明早我還要去放電影,先睡了。”
“……”
張叔叔直接不想搭理老連長,他都睡工地了,而且開春不能吃狗肉,他現在渾身都不耐煩。
電話掛斷之後,邱建民罵罵咧咧:“大的小的,全都不是啥好物事!”
不過也就敢悄悄地罵,當着張大安的面,邱建民現在永遠就一個態度:給老伯一個面子,讓我給你磕一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