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發酵的速度很快,不過一天之後,青州城裡的江湖人,就幾乎都有所聽聞——“醉仙樓”的老闆娘“紅姑”柳紅巖,乃是“魔教餘孽”!那“三魔頭”很可能就被她窩藏在“醉仙樓”裡。
甚至連皇甫淵和蕭含玉都專門登門找他,確定下王戈之前所說、從邪僧手下救走“三魔頭”的人,是不是柳紅巖。
王戈給的自然是否定的回答。
爲了不讓皇甫淵這些真正的高手去找“醉仙樓”的麻煩,王戈又跟他們暗示道:“此事怕是有些蹊蹺,就算傳言爲真,‘紅姑’的師孃真是前風行宗的護法,這風行宗和真正的魔教餘孽之間,卻是不同。這時候有人放出這消息,怕是別有所圖啊!”
皇甫淵若有所思:“莫非,是真正的魔教餘孽,在轉移視線?”
“具體是何目的,我暫時也無法肯定。有可能是衝着‘紅姑’去,也有可能只是爲了轉移青州城內正道高手的視線。”王戈直接道,“好叫皇甫兄知道,小弟和‘醉仙樓’向有淵源,受過‘紅姑’恩情,此事自然不能袖手旁觀,若真有人受了蠱惑,去找‘醉仙樓’的麻煩,衙門亦不會無動於衷。”
他的意思,也是要借皇甫淵之口,讓部分江湖人知道,青州公門的態度。
同時也是要提醒他們,所謂“風行宗”,和被朝廷打爲“魔教”的那些人,並不一樣。
你去打殺魔教中人,那是義民,是要鼓勵甚至獎賞的,但是動和“風行宗”有關係的人,卻是違反律法的。
事實證明,王戈還真不是杞人憂天,在那消息於青州城中傳開的第二天,就有人潛入“醉仙樓”內院,被洛姨擒下。
因爲之前王戈就有交代過,如果發生類似的事情,交給衙門來辦,所以洛姨找人通知了王戈,把那擒下的人送到了衙門去。
王戈就是要把這件事,往明面上拉,往公門上扯,這樣一來,也可以讓江湖人知道,柳紅巖師孃的“前風行宗護法”到底是什麼意思。
潛入“醉仙樓”的,是兩個年輕人,看着都是二十六七的樣子,身手一個三流頂尖,一個不過是剛到二流,兩人加起來,連洛姨一根手指都打不過。
“小王神捕!那‘醉仙樓’就是個魔窟!柳紅巖是魔教魔頭!你快調集人手,通知江湖同道,將‘醉仙樓’圍起來,切莫走脫一個魔……”
被帶到衙門,拉到王戈面前後,那倆年輕人立刻喋喋不休起來,一副自己佔理的模樣。
王戈哪會跟他們客氣,直接幾個大耳刮子扇過去,拍得兩人腦門臉頰一片紅腫,跟烤熟的豬頭似的。
被洛姨制住了內力,兩人哪裡是王戈的對手,哪怕沒有帶鎖帶枷,也根本沒有絲毫反抗之力,被打哇哇慘叫。
“擅闖民宅,居然還有理了?”王戈打累了後,讓邊上的獄吏把兩人拖起來跪好,他則拉了張椅子過來,大馬金刀地坐在他們兩人面前。
這裡是青州城大牢,那倆潛入者被押過來後,直接就扔到了這裡。牢中獄吏獄卒見了王戈,和見了大老爺一樣恭敬。如今青州城內的底層公門中人,都很清楚,這位小王神捕,可不是一般的捕頭。
倆年輕人都是嵩山派的,跟着師傅外出歷練,這次是響應了武盟的號召,跟着一些河南的正道門派,來青州“除魔”的。
倆貨昨晚與幾個在青州認識的“江湖同道”喝酒閒聊時,得知了那有關“醉仙樓”、“紅姑”和魔教有關的傳聞,便起了心思,想要往“醉仙樓”探查一番,若真能找到了魔教有關的證據,他們可就能出名了。
本來被洛姨擒下的時候,他們倆是很害怕的,以爲要被魔教高手滅口了,卻沒想到被送到了青州衙門來。
兩個從來沒有接觸過公門官差的嵩山弟子,以爲見到江湖正道上素有名聲的“小王神捕”,便算是“得救”了。
卻沒想到,話還沒說兩句,就給兜頭蓋臉地一通打。
雖然王戈沒用內力,就是純用臂力扇,卻也依然把他們打得很慘。
被王戈揍了一頓又一番恐嚇,這倆貨立刻是把所有知道的事情都倒了出來,包括把這傳言告訴他們的江湖人是誰、當時是怎麼說的,他們具體是怎麼潛入“醉仙樓”,又是怎麼被人發現、制服的。
王戈很清楚,這倆貨肯定和散佈謠言的幕後黑手沒什麼關係,就是純粹的想着要博出名氣的江湖新人而已。
不過對於這種沒什麼自我思考能力、分辨能力和自知之明的蠢貨,王戈也不介意拿他們威懾一下青州城裡的其他江湖人,給讓那些和他們有類似想法的蠢貨們提個醒。
當然,這倆貨也罪不至死,他倒不會真的把人往死裡整,給他們個教訓就差不多了。
沒多久,獄卒帶了個半大孩子進來,正是二蛋。
二蛋帶來了個消息,一羣江湖人在嵩山派長老崔明程的帶領下,把“醉仙樓”圍了,高喊着“斬妖除魔”、交出嵩山弟子的話。
王戈忍不住嗤笑一聲,他早交代過了,那兩個嵩山弟子因爲擅闖民宅被抓到衙門裡來的消息早就散佈出去,如果有人去“醉仙樓”找,也會得到一樣的答案。
不過那崔明程顯然不傻,沒敢帶人來圍衙門,而是去找上“醉仙樓”,以此脅迫他放人。
王戈讓獄卒把那倆被他扇成豬頭、已是一副鵪鶉般乖巧模樣的嵩山派弟子關回牢房裡,便讓人去叫了還在衙門裡值守的十幾個捕快,跟他一起去“醉仙樓”。
圍住“醉仙樓”的江湖人,大概有四十多人,和“醉仙樓”的護院、打手在門口對峙着,柳紅巖和洛姨都沒有露面,當然,這是王戈交代的。
看到王戈帶人浩浩蕩蕩過來,那領頭的老者迎了上來,高聲斥問道:“王捕頭!魔教餘孽在‘醉仙樓’中,你不去抓!卻緣何抓了我兩個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