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白蛇傳(上)

富弼也在懷疑,世上還有這樣的人嗎?

鄭朗卻在認真的想。論到選人,鄭朗未必做到百分之百的選好人才,雖史書有記載,可人才有一個成長的經歷,比如司馬光與王安石,再教兩三年,還會是歷史上的司馬光與王安石嗎?

至少他們漸漸在學會變通。

史書記載也有誤差,宋史是最不可相信的歷史,只能一邊看史書一邊去想,才能看出一些勉強的真相。篡改得太多了,還美其名曰,爲君子諱。

借鑑作用還是有的,至少眼前幾個人,沒有一人“識人”之能超出想了很久,卻是茫然。

富弼狐疑地問:“有這樣的人嗎?”

“有,”鄭朗答道。

往後有童貫,非是蔡京,史書將童貫列入北宋末六賊過了。童貫實際沒有作多少惡,與契丹人那一戰失敗多種原因,所用西軍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戰役打得頻繁,象宋太宗率兵拿下後漢後又攻打幽州一樣,是宋朝最強的軍隊,可是一支疲軍。藐視了契丹人。契丹那邊是遼國末最強的大將耶律大石,軍隊是哀軍。又憎恨宋朝短視與乘火打劫,於是集所有力量於一戰之中。

打過了投降的投降契丹,逃跑的逃到西域。宋朝悲催了。

其實童貫在這之前還是可圈可點的,敗吐蕃與黨項,雖敗,也爲宋朝培養了許多將領,包括韓世忠等絕世名將都是從他的西軍中走出來此人最是適不過。

還有一個人,非是張元吳昊,他們是極度的個人主義,能哄人騙人詐人,能無恥不要臉,有才能,會變通,可對宋朝不會忠心。這是重要的前提。還能吃苦·也不合適。然而另一個人卻很合適,李元昊,若他不是党項人,而是宋人·又是一個極度的民族主義者,此一行,會成爲最佳的人選。

這是一個假設。

想了半天,只好嘆了一口氣:“只好再次牽就。”

將就一下了,就是將就,也非他所願。

“吃飯吧,”鄭朗招呼道。

古人吃飯時食不語。

鄭家也未必做到·有時候也說話,但有外客在的時候,絕對的食不語。

富弼前來詢問,結果什麼也沒有問着,反而在心中產生更大的謎團,鬱悶萬分地回去。

第二天交接。

一般交接都很順利,這是官場的遊戲規則,你對別人挑剔·早晚別人也對你挑剔。除非你升遷,前途無量,後面交接的官員爲了巴結′纔不敢作聲。但交接心情各自不一,就怕接任的是糊塗官,那會留下來一筆爛攤子。

最高興的是接任鄭朗這樣能吏留下的攤子,基本爲你擺平,上任後蕭規曹隨即可。可也有一些官中傻不嘰嘰的,想掃除百姓對前任的印記,於是想着法子標新立異,反給地方上帶來許多弊端。

總體情況還好,這是一個非常重視內政的國度,有許多官吏不好·可敢逼得百姓天怒人怨的並不多。比如鹽戶,雖然過得很苦,還有一條活路,能勉強維着着溫飽,纔是鹽戶一直沒有出大事的原因。

鄭朗看了看,不算好的·也不算差。

一個打醬油的官員,指望他會留下多好的攤子給你,是不可能的。也不算太惡劣,若不是錢塘江崩堤一事,鄭回有可能會在官場上走得更遠,而不象現在默默無聞。看一看杭州曾經的知府或者將來的知府,出過多少鼎鼎大名的官吏?

看了看賬冊,與實物,也沒有刁難,就是不對,鄭朗也不會刁難,順利交接,還親自將他送到大運河邊。又寫了一份奏摺,用加急送向京城,不僅向趙禎求要這個真小人,還有另外的一批人,這些人得用最快的速度送到杭州。順便還有推薦范仲淹的那份奏摺。

然後對富弼說道:“富兄,杭州的事務暫時交給你了,我下去轉一轉。”

“你要轉多久?”

“一個來月吧。”

富弼有些暈,是你是知府,還是我是知府。

鄭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富兄,別人不敢說,以君之能,即便接任杭州知府,才能也綽綽有餘。本來不想勞煩富兄,可我答應過陛下,不下去轉轉不行哪。”

說着留下很無語的富弼,離開杭州城。

如果不擔心富弼的“君子氣”發作,其實朝廷讓富弼前來,鄭朗很歡迎的,這些年富弼擔任過知縣,數州官吏,並且做過絳州與鄆州通判,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至於官員的才幹與德操,連富弼不相信,那麼滿朝官員能讓鄭朗相信的官員不會超過十個。

不想大動作,僅憑富弼就可以將杭州治理得井井有條。

不放心是的幾個新進士。

但現在好壞看不出來,先下去做一個大約的瞭解。速度快,用走馬觀花式地進行考察。

王安石與嚴榮看到一些弊端,但鄭朗不僅看弊端,更要看各縣的長首先是山多,不是大山,多是丘陵,從杭州城開始,在杭州周圍就存在着許多低矮的丘陵地帶。但因爲水力資源發達,每一個山上皆長滿了樹木竹果。

先從錢塘到富陽。

山更多起來,不過山清水秀,作爲風景還是不錯的,另外還看了赤亭山的紙坊。

宋朝重文,印刷業日漸發達,書本價格降了下來,可對紙張需求最大。於是百姓以麻、竹、桑皮、藤、苔、麥莖、稻杆與楮皮爲材料製作紙張。宋朝官場公文多是用麻紙,不過其他材料也出名紙,如歙州以楮皮爲材料製做的龍鬚紙,還有兩浙以藤製做的藤紙。其中剡溪藤紙最佳,杭州也有名藤紙,餘杭由拳村產的由拳紙便是用古藤製作的。富陽的赤亭山與小井等地,也產藤紙。

此時不是造紙的最佳時季,因爲紙張除原材料外,還有一個關健因素,水。

水越清越好,甚至爲了取清水·於冬季敲冰取水造紙。此時水乃最清澈之時,又稱爲敲冰紙。

鄭朗到作坊時,正好看到幾名工匠用手抄起紙漿,抹於牆壁上·用木模抹平,藉着七月的大太陽,一會兒就能晾乾,一張幾丈長的長幅白紙就出現了。

沒有想到知府會親自前來,坊主不知所措地迎出來。

“你們忙,本官只是看一看。”鄭朗態度溫和地說。

“喏。”這個坊主大約很老實,作坊規模也不大·收益不算高,所以穿着很普通,一張臉上起滿了皺紋。

又去指揮。

坊裡只有六七人,甚至還有兩名婦女,大約是作坊主的家人。再聘請幾個短工,個小作坊出來了。

主手的還是這個作坊主。

看了看,作坊主可能覺得這樣不大好,又跑回來道:“鄭知府·小的倒一杯茶給你喝。”

鄭朗很滿意,不是以前到太平州,歲數小·長得又嫩,讓自己有時很無語。如今年齡跟上來,不會象以前那樣到哪兒都會引發一片大驚小怪。

溫和地說道:“有勞大郎。”

“那敢,那敢,”作坊主高興地回到後面準備茶葉,又細心的燒水這不是麻煩,是榮幸。

鄭朗坐在短凳上與他搭着話,問:“一年此坊收益幾何?”

“不多,赤亭山紙沒有由拳紙有名,商人壓得緊·還要賦稅,但也勉強一年能得七八十貫。”

“那也不錯。”

“但是鄭知府,很苦啊,你看小的這手,客人們都喜歡敲冰紙,於是一年作坊收益全部冰封之時。爲滿足客人的需要·全部在冰凍時鑿冰取水,”說着張開一雙長滿老蠶的大手,手上開了許多皴口。這是天冷時,爲了搗碎古藤,雙手浸在冷水裡留下的證據。說完了,又嘆了一口氣,看着滿山的樹竹藤草,道:“可山多地少,不靠它謀生,又能如何?”

鄭朗也眺望着遠處的莽蒼的山林,久久不語,然後對劉知縣問道:“杭州可有人制作竹紙?”

劉知縣茫然地搖了搖頭。

富陽造紙的人家很多,可全部在造藤紙,用竹子造紙的有,那是其他地方,比如福建,然而富陽一家也沒有。

鄭朗又低頭想了一下,心中道,那史書記載就是對的了,天下竹氏最有名的是四川夾江竹紙與富陽竹紙,一是竹料優,二是水質好。但富陽竹紙出現的時間還有些晚,要在南宋。

現在的竹紙工藝也很落後,不能密寫,好象越州已經有人在用竹子造紙,與兩浙的稻草紙一樣,因爲質粗,附加價值不高。

但好的竹紙是怎麼做的?

在腦海裡仔細地回想。

不能憑藉史書裡記載,那只是大略的記載,到實際當中,卻有許多更復雜的程序,才能製造出讓世界歎服的富陽竹紙。這是他想的,能使竹紙工藝達到明清時的工藝,已經很了不得。

茶已煮好,作坊主小心地說道:“是粗茶。”

“無妨,是茶就好。”

又溫和的攀談幾句,方纔離開。

接着又到新城,山區地形更多,雖有杭州大都市之利,老百姓生活都不大好。這是無奈,山區百姓生活永遠趕不上平原地帶。與蘇舜欽交談幾句,說了一會兒詩,又寫了幾行字,是交流的。

鄭朗道:“蘇兄,比詩我不及你。”

“不敢,鄭知府謙遜了。”蘇舜欽道,這是發自內心的,從鄭朗進京時,蘇舜欽對鄭朗就一直抱有好感。

“是不及你,我分心太多,連琴漸漸放了下來,如何有長進。”

“我倒想分這個心……”

“眼下就是一個機會,君不是龐統,腳踏實地將新城治理好,至少有我在,不會抹殺你的政績。”

“但是這山……”

“有山有林有河,還有湖泊,就是寶貝,看你如何利用。並且它不是夔州那些大山,這裡離杭州近,一個獨天獨厚的條件都利用不好,何談遠大?”

一個小小的新城都治不好,你還想談什麼抱負?

除非你真有龐統那樣的大才,那可能嗎?

總的來說·鄭朗對他說話很客氣,一是有過一段時間的交情,二是鄭朗也害怕,如果他堅守自己什麼理念不放·鄭朗真拿他沒有辦法。他敢對皇上胡說八道,說滿朝大臣是小人當道,自己算什麼?在自己境內說自己這做得不對,那做得不好,自己奈何?又緩緩說道:“還有字,如果我不得空閒,繼續忙碌下去·以後字也未必及得上你。”

蘇舜欽不知怎麼回答。

鄭朗語氣一轉,道:“可在吏治之才上,君未必及我。”

蘇舜欽苦笑,再有抱負,也不敢與鄭朗比吏治之才。

“我問蘇兄一件事,宰相與知縣能不能擁有一樣的薪酬?”

“不能,爲何有些一問?”

鄭朗不答又問道:“若是宰相月薪十萬貫,你的薪酬只有十貫·那行不行?”

“這不可能。”

“正是啊,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也沒有絕對的標準·更不可能讓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一樣的,所以我說要調和。”不知道自己寫的中庸他有沒有看過,做了一個淺顯易懂的比喻後,再次離開,折向於潛。

九縣中唯有於潛出現“小治”。

想治理一個地區,說難也不難,說易也不易。但只要略有才幹,保持着一顆公正的心去處理事務與案件,明政愛民,小治便有了。

幾條司馬光都有·而且有兩個先提的條件,一是他替錢惟演責罵範諷,隨着鄭朗到來也在於潛傳開,又是鄭朗之學生,百姓擁護。

來到於潛後,政務之餘·又學着鄭朗,看望一些仁慈孝悌人家,賑濟寡孤貧弱之戶,於是更得百姓愛戴。

但司馬光卻同樣在發愁,這一眼看不到邊際的大山,讓他兩眼茫茫,整與太平州是兩種情況,要麼產茶,可茶葉是他動彈得了的?

熱情的將鄭朗迎到縣衙,又一次問鄭朗。

鄭朗道:“這一行,與我那個舉措並沒有多大的關係,那是外因。但內治同樣很重要。所以我到處看一看,看看各縣的潛力何在,主要是那個外因,有了那個外因,拉動的不僅是杭州一州,還有附近許多州府……”

說到這裡,停了一下,自己是好心,可這些知州知府們到時候不知會有什麼想法。

說不定眼紅起來,進行一些暗暗的掣肘。

又道:“對杭州各縣幫助會更大,有什麼安排,一個月後,我會再次將大家聚集在一起,進行商議。你眼下做得很不錯,我以你爲驕傲。”

司馬光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撓頭道:“可我自己沒有想出來,終是不美,不能一輩子指望鄭大夫。”

司馬光眼睛亮了起來。

“先將這個做好吧,以後還有機會。”鄭朗知道他已經想通了,微笑離去。

再到昌化,崔黃和很悲催,這裡多是天目山大山,地不廣,人更稀,所以杭州九縣多是望縣、緊縣與上縣,只有昌化是中縣。

人稀山多,難以管理。加上他才進入仕途,非是有心就能辦好事的,無爲更不行,難道真彈彈琴品品茶,就將地方治理好。看一看葉清臣與張夏二人,一個在錢塘江跑,一個在兩浙各地跑,很少呆在杭州城中,這纔是能吏。

懷着一顆雄心而來,可因爲經驗不足,反而鬧出許多糾紛。

鄭朗不得己,讓他坐在邊上看着,花了兩天時間,將他鬧出的糾紛,以及前任留下的一些事務處理清楚。

崔黃和心悅誠服,道:“鄭知府,果然是難得的良吏。”

“我不用你誇,你是朝廷官員,是替朝廷辦事的,不是以前科舉學習,這也是一種學習,是學習如何處理政務。我以後不可能每年抽上一段時間,來替你將積壓的政務掃清。也不用急,以後會慢慢熟悉,那時你就能處理好政務了。”

說着離開縣衙,繼續四處查看。可心中很擔心,是崔黃和,不知道其他幾位新進士如何。

又看了一下水銀礦,工匠生活很苦。

只能看,不可能全部立即糾正。昌化還有一樣好東西,沒有發掘出來對此鄭朗有些拿不定主意。這可是國寶,開採出來一件就少了一件。再折到臨安,範鎮在這裡表現出他未來的才華,治理還可以的但也有許多暇疵。不但範鎮,新城那邊也有幾個百姓不服蘇舜欽的處理,鬧到杭州城去。

再折到餘杭,在這裡呂公著表現也可,不及司馬光,可沒有出現大的差錯。

但杭州城那邊轟動起來。

鄭朗在四處跑,對此百姓很感謝的。

不是在做樣子這一個月來,鄭朗從山上跑到河裡,從河裡跑到平原谷地,再到縣城,從農民看到作坊,看到茶園。那不是做樣子就能做出來的。

但一項政令沒有發出。

對此百姓也不急,鄭朗在太平州的故事可依,先是看看的時間更長,除妻子從鄭州帶來了一些織女,好幾個月都沒有任何舉措最後才逐步出現大動作。

並且富弼處理政務也可,讓百姓很滿意。

只是有人到鄭家拜訪,都是當地的一些富豪的妻子。

婦人半邊天,也有她們的小圈子,並且在這個圈子中崔嫺表現很卓越,正是她在太平州的活躍,爲鄭朗之初贏得了許多“半邊天”的支持。

崔嫺很客氣地接待,然後利用她的才華,風儀,一一讓杭州這些豪紳的妻子折服。

對此鄭朗沒有反對過。

休要小看半邊天她們回家後在丈夫耳朵邊吹風,也很重要。

有的婦人羞羞答答地提出來,要人,能否象在太平州那樣,將那些個皇家織女帶到杭州授她們技藝。

太平州織藝基礎差,杭州稍好一些可此時的蘇杭仍趕不上北方。“婺州紅邊貢羅、東陽花羅,皆不減東北,但絲縷中鈿,不可與無極、臨棣相比也”。論產量湖越婺蘇杭冠於全國之首,但質量錦爲四川第一,絹還是在北方。一直到宋朝南渡後,經過這次變革,南方絲繡技藝才漸漸後來居上,最終超過河北山東之地。

所以求人的。

她們未必學習,但會派人前來學習。

崔嫺沒有考慮就答應下來。

杭州的桑麻業比太平州更發達,提高技藝,更能拉動杭州的發展,對丈夫政績有利,何用考慮?

然後又求種籽,是棉花的種籽。

對此崔嫺遲疑一下,因爲聽鄭朗說過,棉花適宜沙土,越往北方去越容易生長,特別是華北與西域。作爲整個國家來說,如果南方產糧,北方產棉,更符合國家的長遠發展。

畢竟北方糧食產量太低。

但杭州恰恰多是壤土。

還有甘蔗,鄭朗也提過,甘蔗必然會向南方發展,天氣熱,日照充足,所以糖份會更多。

只是有一個作物進化的過程,時間會很慢。

不完全是這樣,鄭朗說得不清楚,因此崔嫺不好回答,猶豫了一會兒,未置與否。

又有婦人求蔗糖,試探性地說一說。比起太平州,杭州以及南方數州有更多的良蔗,條件資源更豐厚。崔嫺直接回絕。

早遲會四面開花,但不是現在。

然後又說道:“你們莫要想得多,官人來杭州,不是蔗糖,也不是棉花,帶來的利不是很高。”

幾十個婦人無語了,這個利不高,難道去搶劫?

崔嫺繼續說:“是另外一件事,有可能幾十天后你們就知道了,但現在不是揭開的時候,不然何來讓杭州提高五六倍收益的說法。”

還有的婦人要送禮,也讓崔嫺拒絕,我們從來不收別人的饋禮,若送,多捐一些錢帛與田地,賑濟窮困,那就是對我家官人送的最大禮夫妻倆一唱一和,別人都猜不透。

可到了八月後,許多商人涌到杭州來。

有的人認識,這些商人多是蔗糖作坊的契股,讓本地的大戶心中狠狠豔羨了一下,那個作坊兩年收益並沒有達到兩百萬貫,但都清楚,這是作坊的收益,每人得到大量配給,額外的收益,早讓他們將本錢收了上來。不是本錢,以後每一年都能給他們帶來豐厚的報酬。

但十分不解,八月來臨,馬上到甘蔗成熟的時季,你們不去爭蔗源,跑到杭州來做什麼?特別是那些太平州的大戶人家,不要弄錯了,鄭朗不再是你們太平州的知州,而是我們杭州的知府。

問原因,一個個支支吾吾地不回答。

倒是本地有三戶契股人家,熱情的款待了這些異鄉賓客。復問,終於問出一點,說爭什麼新的契股,大約會放到一成五的契股出來,給他們與杭州本地豪賈大紳。

這一下更古怪了,連富弼也驚動起來。

一成五的契股,會讓這麼多人過來,還有本地的大戶,這將是幾百個大戶,甚至上千,幾千戶大戶人家,他們手中全聚集多少資本?幾千萬緡也會聚斂出來。

僅是一成五的契股,那是多大的買賣?難不成鄭朗帶着他們去搶某一個國家?還要是大國家,小一點的國家,也斂不出這麼多財富。

然後看着西方,西方無數山,不知鄭朗在那一座山中轉悠。

富弼心中很茫然,這件事越發展越覺得很詭異。

鄭朗,你倒底想做什麼?

七百零八章 惰性第56章 鳴天下(五)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第363章 最強折家軍(五)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第267章 草棉子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第278章 無敵(下)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第88章 潔字(下)第294章 排陣(上)第142章 問一(四)第62章 召見第252章 鬥法(二)第341章 新時代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七百九十四章 春草第51章 進京第86章 第一觀(下)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第141章 問一(三)五百七十八章 並第294章 排陣(上)第58章 道(二)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第67章 跪門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第47章 花之戰·筆筒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四百三十二章 各人心思下第349章 在路上(五)第147章 狼變羊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276章 請八百十七章 雍齒七百二十二章 很冷很暖四第251章 鬥法(一)第137章 明道八百十八章 燦爛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83章 拜大神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148章 銅錢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四百六十三章 大計劃五第250章 謝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第122章 大功告成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第62章 召見第197章 省試(下)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第99章 講仁(七)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63章 天堂(上)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第5章 約定(上)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第253章 鬥法(三)第84章 臨江仙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第220章 處女地(二)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五百六十二章 歸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七百零八章 惰性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第19章 詩社(二)第337章 窟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
七百零八章 惰性第56章 鳴天下(五)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第363章 最強折家軍(五)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第267章 草棉子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第278章 無敵(下)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第88章 潔字(下)第294章 排陣(上)第142章 問一(四)第62章 召見第252章 鬥法(二)第341章 新時代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七百九十四章 春草第51章 進京第86章 第一觀(下)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第141章 問一(三)五百七十八章 並第294章 排陣(上)第58章 道(二)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第67章 跪門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第47章 花之戰·筆筒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四百三十二章 各人心思下第349章 在路上(五)第147章 狼變羊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276章 請八百十七章 雍齒七百二十二章 很冷很暖四第251章 鬥法(一)第137章 明道八百十八章 燦爛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83章 拜大神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148章 銅錢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四百六十三章 大計劃五第250章 謝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第122章 大功告成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第62章 召見第197章 省試(下)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第99章 講仁(七)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63章 天堂(上)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第5章 約定(上)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第253章 鬥法(三)第84章 臨江仙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第220章 處女地(二)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五百六十二章 歸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七百零八章 惰性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第19章 詩社(二)第337章 窟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