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

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

烏雲在天空空層層疊疊,若山起,蔓延到天空盡頭,忽然風起,又化作馬奔,風雨交加,颱風便降臨人間了。

但在廣州很正常的天氣,杭州也有。

幾個官員沒有當作一回事。

鄭朗繼續說道:“這樣,元轉運,你負責總調度,以及道路修葺工程,鮑刑點,你負責維護治安以及移民安置,田安撫,你負責海堤,楊轉運,蔡轉運,你們在江東任職多年,有着修圩的經驗,雖然廣東南路與江東圩形式有所不同,大體相彷彿,內河堤圩就交給你們了。程轉運,你的擔子稍重一點,雖然工程總量不大,但自北到南的廣大山區陂田與堰田、車田全部交給你。”

“喏。”幾人答道。

這項調動可謂人盡其用,比如程師孟,雖說對水利精通,多在北方主持水利,真讓他主持堤圍之事,他在水利上比蔡挺與楊察更高明,卻未必能有楊察與蔡挺做得好。回到廣州後,鄭朗又做了第四次計劃調整。

也不僅是鄭朗一個人,一頭獅子帶着一羣綿羊,上了戰場,綿羊同樣會化成獅子,一頭綿羊帶着一羣獅子,上了戰場,同樣也化成了綿羊。水利也是如此,幾人對水利方面皆比較善長的,至少最低的蔡挺與楊察二人,在宋朝官員中也能排到前五十位。由鄭朗帶領着,幾個官員將所有潛能一起發揮出來。

快到施工時,各自對即將施工的工程再次派官吏視察。重點工程他們自己親自前去觀察過。第四次計劃是大家共同調整的。

鄭朗不是神,有的僅是金手指,落實到細節上,又是這麼大的地盤,必須要衆人協手同心,共同出力。

這就是用人之道。

中書做得好,也是人用得好。兩廣也是如此。鄭朗說過多次了,可未必有多少官員能會意。

看着桌面上厚厚的地圖,大家長鬆了一口氣。

這次計劃纔是大約模的計劃。當然還要做一次調整,直到下月第五次計劃才能真正的落實。

有張有馳,到了聊天時刻。鄭朗讓月兒沏上茶。茶葉乃是上等的建州茶,烏龍茶味,不過大家皆喜歡。爲什麼許多官員跟在鄭朗後面感到舒服,也是這個原因,生活不太摳門,要求也不是很高。相反的,范仲淹不行了,想學都沒有辦法學,根本做不到,不過學鄭朗還是可以的。大不了辛苦一點,盡心盡職。

鄭朗說:“諸位,看到三千五萬緡錢,一年之內便被我們用完,有何感想?”

“行知。什麼感想?”楊察問。

“這樣大手大腳的花,是不是很愉快?”

幾人哭笑不得,不過似乎也是,幾人從來沒有掌控過這麼多錢帛的花銷。

楊察說:“龐醇之那邊壓力很大啊,臨行前都寫信求我,讓我不要聽行知的話。”

“苦一苦吧。楊轉運,你想一想,若是兩廣、荊湖路全部開發出來,鬱水流域、韓江流域與欽江流域以及湘水流域整個成爲魚米之鄉,國家可以多容納四五千萬人生存空間,我朝經濟會是何等的光景?”

也不能這樣說,要看的,增加控制區域,必須增加官吏,兵士,與管理費用,支出也在增加。得看如何調整與治理,治理得當,這些都是真正的魚米之鄉,一年三熟之所,宋朝經濟會更上一個臺階,治理不當,反而麻煩多多。

終是一個夢想,幾個官員擡起頭,深思,眼中皆有些期盼。

雨點落下來。

打在瓦檐上,猙猙的作響。

看着窗外,宛若一片片水幕從天空拉到人間。

周沆忽然問:“鄭相公,狄青那邊怎麼辦?”

“狄青啊,善闡城乃是春城,一年四季如春,氣候宜人,諸位將士一路辛苦,犧牲更是慘重,讓他們在善闡城多療養一段時間吧。”鄭朗說了一句憊懶的話。

蔡挺說道:“其實大理還是不錯的。”

“子政,你不會真對大理產生興趣吧?”鄭朗愕然地說。之所以兵進大理,非得想從大理身上撈取很大的便宜,主要還是爲了震懾,特別是邊境各部族,大理不象交趾那樣可惡,可在大理縱容下,邊境各族時降時復,例如儂夏卿,若不是以爲大理可以做退路,就未必敢收留阿儂與儂智高的子女。嚇一

嚇,讓大理以後變得老實一點,邊境各蠻部會更安份守己。

用兵大理,值嗎?

頂多一兩個月時間,大理答應了自己條約,狄青就要率兵返回了。自己還要向狄青請教如何對付交趾呢。

交趾纔是南方的重中之重!

第二天,又是大會。

主要是請來的外地長者,以及各部蠻首,讓他們分開,面對面坐下,然後是一系列的慶祝活動。鄭朗這才說道:“諸位,請你們伸出手,手拉着對方的手說,我們是一家人。”

伸出手,手拉手,不用說也就是這些外地長者與蠻首手拉手,先是面面相覷,倒是蠻首們十分熱情,主動伸出手,請來的長者多,於是有的蠻首自動拉着兩名長者,然後大吼起來。

未必是一家人。

這也要看,蠻人骨子裡還是桀驁不馴的,不過在鄭朗再次蠱惑下,這些蠻人聽到一句真言,想要兩廣好,他們能力不行,必須遷來大批漢人帶動,春天說未必管用,現在說就很管用。

許多漢人的農民正在被他們供在自己部族,那個收成,一個個看得眼熱。

鄭朗做得也好,硬可以,兵鋒相見,滅族相待,軟更歡迎,繼續象以前那樣。酒肉相待,物資送個不停,並且發明一種藥,治療了族中許多瘧疾患者,又讓子女在書院讀書,堂堂的首相,親自來教導。如何選擇。傻子也知道選擇後者。

主要是對地沒有太看重,甚至不知道使用肥料,多也不知道灌溉的妙用。至於耕種技術,有幾個蠻人掌握了耕種技術,所謂的耕種。刀耕火種,就象原始人一樣。

因此鄭朗在大會開始之前,派人對他們說,能不能讓他們有幸福的生活,就看這些人能不能招待好,若將他們嚇回去,沒有人修水利,修路,沒有人指導他們耕種,兩廣就是砸下再多的錢帛。他們生活也不會改變。所以千萬莫要嚇着他們。

蠻人看到好處了,當然也希望自己有這個好處,再加上前來開會吃着喝着拿着,對這些漢人代表熱情萬分,有的蠻首還給這些老者來了一個熊抱。讓這些老者瞠目結舌。

這就是機會。

現在時機頗佳,蠻人對土地不是十分重視,重視的是有足夠的糧食,足夠的酒肉,不是太排斥此次移民活動。時間也來得及,無論如何的手段來動援移民。若不是生活過不下去,大多數百姓不願意遠離鄉土的,最多讓鄭朗移來四十萬戶,那就是比發明青蒿藥劑還是一場更大的奇蹟。但不能讓他們低於三十萬戶。兩廣七十幾戶百姓,四十餘戶熟蠻戶,生蠻無法統計,漢戶僅三十萬左右,多集中在廣州周邊地區。有三十萬戶移民,以後再陸續遷移一部分百姓過來,漢戶就佔着絕大多數。漢戶多,大家才能利於融合在一起。不然很討厭的,燕山北他可是親眼目睹,漢戶種植,奚人坐享其成,爲何,因爲契丹立國一百多年,奚人已經知道耕地的重要性,佔着地不放,加上契丹政策包庇,於是漢戶想要生存,只好淪爲佃戶。這個局面,鄭朗不想在兩廣發生。

所以水利必須立即要上得多,移民也要移得多。能做到,以後就是一家人。做不到,還是兩家人!

不過隨着這些蠻人大吼聲,這些老者一顆心也落到實處了,來南方,顧慮很多,瘴癘,蠻人是最重要的兩條。瘴癘似乎鄭相公發明了藥劑,能治療了,蠻人這麼熱情,似乎也不是傳說那樣。至於水利與道路,都沒有多少人想,能想到的睿智老者,也聽說了六千萬緡的事,也聽說了江東圩,不是太擔心。

繼續開會,也不過說一起大家團結之類的話,再者,叮囑不能侮辱對方,漢戶過來了,不能瞧不起蠻戶,認爲他們粗鄙無知,蠻戶也不能憑藉自己是地頭蛇,用武力欺侮漢戶,讓漢戶望而生畏。再者,嚴禁奴隸買賣。

想要全部禁止奴隸制是不可能的,但時間來得及。

兩廣若真有錢帛砸了下去一億多緡,將所有水利潛力挖掘出來,最少有一百多萬頃耕地。而這些耕地多是能保持一年三季收成,再壞些,只要精耕細作,一畝地產量不會低於六七石。就是旱地,也可以從容地收兩季,或者種植桑麻、茶葉與果樹,都需要龐大的人力照顧,如今一戶人家平均連老帶小六口人,勞力半勞力四口,算是不錯了。耕種四十畝都會很吃力。特別是蠻人懶散的性格,很可能連二三十畝地都照顧不過來。別的不說,在江東鄭朗呆過很長時間,江東圩鄭朗鼓勵是一年兩季的,百姓太累,一戶人家照顧五十畝地,從早到晚,到夜裡,從老到小,全部趴在上面了。好日子是有了,可百姓那個勞累,讓鄭朗看得都感到辛酸。

那麼兩廣可以養活三百多萬戶,在三百多萬戶之內,只要將身體放下去,每一戶人家都能象江東圩那樣,有一個小康生活。這個地不會產生矛盾,直到人口總數變成三千多萬,五百萬戶,還是能養活,不過矛盾便有了。但以現在落後的醫療條件,縱然國家太平,沒有一百年時間甚至兩百年,兩廣人口也不會從一百萬戶翻成五百萬戶。不用一百年時間,自己這些舉措嚴格執行下去,五十年,百分之九十的蠻人會全部漢化,就象當年的鮮卑人一樣。漢蠻一家了,還有何矛盾可言?即便有矛盾,那是各姓與各村寨、各戶之間的矛盾。並不是種族的矛盾。

這是血淋淋的歷史教訓,自古以來,能悟出的只有老美一個國家,在別的國家鼓吹民族獨立活動,讓這些國家產生內亂分裂,可在自己國家內,卻拼命的融合。只可惜人種太多。黑色人種,紅色人種,黃色人種與白色人種。但在兩廣不存在這個問題。皆是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爲何要劃分出幾十個民族,腦袋秀逗了不成?

沒事找抽的。

大會折騰了三天。主要是讓大家呆在一起喝酒聊天,然後唱歌跳舞,表演節目,似乎是兒戲,可在這個胡鬧之中,許多人確實產生了一些友情。而且蠻首們又吃又喝又拿的,很激動,帶着漢人活動,歡快團結的氣氛濃厚無比。

這纔將一些老者送回去,事情沒有完。派了一百餘人,帶着車輛與印發的傳單去了福建路與浙西。

在兩地各州縣巡視,先是派發傳單,說明移民措施,各位儘管放心來。條件只有一個,帶足到廣南東路路上吃的乾糧,到了廣南東路,什麼也不用擔心了。修一修道路與水利,這不是爲朝廷而修,是爲你們自己修建的。每工每天給米一斗,錢二十,布一尺,滿一月工給肉六斤,絹五尺,還是田瑜的薪酬待遇。婦人與老者算是六分工,苦一苦,第二年的吃穿都有了。另外官府免費供給其生產用具與耕種工具以及種籽,每戶若十口人以上者,給水田五十畝,旱田六十畝,五口人到十口人的降十畝,五口以下者再降十畝。這些田作爲永耕私田。而且宣傳了兩廣的稅務,蠻漢一樣待遇,一畝地僅稅兩鬥糧,沒有任何加耗支移,要麼供絹四尺,或者稅錢四十文錢。再者便是兵役,三丁戶者才抽一丁,冬訓,當作土兵,給予一些物質獎勵,免其稅。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兩稅附加稅務。

不算太高的稅務,若是一戶人家真正擁有四五十畝良田,在宋朝中原也算作是四等到三等戶了,一年稅務不足兩緡錢,很輕的稅務。也不敢收太高的稅,打消百姓的積極性,蠻人也不會同意。

真正的收益,鄭朗是將眼光放在商稅與各種作監、司的收益上,就連專營鄭朗也不大感興趣,當然也不敢放棄專營。國家這幾十年內用錢的地方太多太多。

並且與江東圩不同,耕地分完,什麼也沒有了。未來孩子多,還是這麼多耕地。兩廣卻有無數發展空間,一百年兩百年都不會缺少耕地,只要去了兩廣,再也不擔心孩子多,長大後沒有耕地種養不活,而將親生子女活活掐死溺死的悲慘事件發生。

最後一句,那是活活擊中福建路老百姓脆弱的心田。

又在車子上豎着一幅大木板,上面標註着廣南東路未來的規劃。

一州一縣走過去,一路敲鑼打鼓,引起無數百姓圍觀詢問。再加上那些老者回來宣傳,前面車子剛走,後面就有百姓收拾行李,典賣家當,帶着輜重往廣南路遷移。

條件真的不高,自己僅帶路上的食物,這還是能夠辦到的。只要一到廣南東路地界,馬上就有官員安排去處。這兩處百姓勤勞,可過得也最苦,本來田地就少,寺院佔田,地主佔田,福建路寺院佔田達到耕地的六分之一,要命的還全部是良田,浙西比例也很高。所以鄭朗前去杭州排佛,危害太嚴重了。可無路可活,許多人不得不出家爲尼爲僧,到寺院尋找一個活路。於是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儘管僧尼沒有幾個真正做到清心寡慾,永信大師還狎妓被公安活捉了呢,況且普通的僧尼。但有多少人真正願意做僧尼?好吃懶做,不思上進的人,或者真正尋求佛法的人佔的比例終是少的。

再加上地主的佔地,還能剩下多少耕地在普通百姓手中。爲了活路,浙西與福建路百姓與山爭田,與海爭田,各種手段即便是鄭朗的前世,也望塵莫及。

其實這些老百姓一個個就是土專家,以他們種種神鬼莫測的手段,一旦全部擁擠到兩廣,只要沒有蠻人之危害,沒有瘴癘之擔憂,即便五嶺,他們也有手段讓五嶺改天換地。因此,那些老者們被鄭朗派人請到嶺南後。根本就不問水利與道路的事。俺們說不定比你更精通。

重要的原因,還有一個,鄭朗。

江東圩大家看到了,整個宋朝最富的地區乃是京城與杭州,其次纔到成都、揚州、蘇州、鄂州這些地方。農業永遠幹不過工商業。但最幸福,貧富懸差最小,各戶幾乎全部能保持溫飽。小康比例最高的地區還是江東圩。在鄭朗帶導下,圩堤盡種柳植桑,溝渠井然。不但富足,風景如畫。看到結果,再想去。去不了,沒有地給你耕種,去有何用。

況且在鄭朗背後,還有三白渠,黃河淤田,水利法等一連串的政績。

這個信譽同樣是宋朝的一個名牌產品,質量絕對能保證。

之後還有一個六千萬緡錢。

一時間,去向廣南東路的道路上擠滿了各家各戶,有的貧瘠地區幾乎頃刻間少了一半百姓。許多大地主大寺院捶胸頓足,然後尋求官員進行阻止。不然馬上沒有佃戶耕地了。

但那個官員敢阻止,不僅是鄭朗主持的事務,朝廷又下了明確旨書,讓各州各縣官員配合此次移民計劃,那個官員有膽量逆風而行?

並且在他們心中。也想這些貧困戶離開一些,不然境下也難以治理。想要政績,要仁民,要愛民,要讓百姓豐衣足食,可是百姓連耕地都沒有。難道將自己薪水拿出來養活他們?鄭朗在中書時又下過命令,各州縣以百姓富足爲己任爲政績,別要弄出什麼稅務了,稅務再高,百姓不開心,不承認你這個政績。因爲那幾年國家情況在轉好,趙禎默認了這種政策。所以在一些官員心中,反而認爲這些貧困戶走得好,走得妙。

朝堂大臣們接到下面的消息,一個個哭笑不得。

只有龐籍每天提心吊膽,省怕鄭朗弄去四十萬戶,五十萬戶,那得多少錢帛安頓?

百姓瘋狂地涌來,鮑軻的擔子無疑重了。鄭朗留在廣州,配合鮑軻工作。

這次移民一直到明年二月份才中止,正好深秋到冬天、春初這段時間瘴癘不嚴重,便於各種水利動工,二月份春耕生產。但既然打算來了,冬天也就來了,不可能等到春天的,有,會很少。

即便鄭朗配合,鮑軻壓力依然很重。

其他官員也好不了,於是鄭朗從書院裡抽調三十名有基礎,德操比較好的學子,讓他們來到廣州,讓他們跟隨自己觀摩學習,進行載培,準備將他們分配到各縣擔任主薄等職務。

也有更優秀的漢人,但爲了民族融合,不得不以蠻人爲主。事實這項措施,更贏得許多熟蠻的信任。

而且跟在鄭朗後面,等於同鄭朗有了一些牽連,各縣官員不能小視,不然會產生排斥心理,反而不妙了。

在一片忙碌中,大理使者又到了廣州,帶來一個人頭,“儂智高”的。天知道是誰的,鄭朗根本沒有打開盒子,大約用石灰保存,可不想看這個噁心的東西。推開盒子,說道:“高使者,某接到狄將軍的信,這個人頭不是儂智高的。”

大理的使者快要急哭了,迫於無奈,返回去尋找儂智高,但上哪兒找去。想審犯人犯,人犯又交給了狄青,無從審問。只好尋找一個相似的百姓,將他殺死,冒充儂智高,讓宋朝退軍。到狄青哪裡,狄青說不是,讓他來找這個宰相。這個宰相又說不是,這回怎麼辦?

鄭朗呷了一口茶說道:“不過某聽到一些傳言,說儂智高乘亂逃到梅山蠻去了。”

使者先是沒有反應過來,怎麼又到了梅山蠻哪裡?一會兒終於悟出來,心中狂喜,梅山蠻好啊,差一點想跪下來抱着鄭朗的大腿痛哭。連連說道:“是啊,是啊,我也聽說了。”

“那這個人頭是怎麼一回事……說。”

“鄭相公你別爲難我們大理了,我們大理是貴國的蕃國,對貴國忠心耿耿,沒有得罪貴國啊。”

“那爲何收留儂智高與阿儂?”

“那是邊境地區,我們管不到。”

“和泥都過了三江口,屬於你們大理核心區域,如何說它是你們大理邊境,難道你們大理想將最寧府與石城郡割讓給我們宋朝?”

使者又急得要哭,大理總共才十幾個郡與府,最寧府與石城郡乃是東邊兩郡,面積很大,這個怎麼能割讓?哭喪着臉,說道:“鄭相公,你倒底想要什麼?說吧。”

俺將脖子伸出來,讓你宰割行麼?

“好,要求我們退兵行,第一個條件,別弄一個假人頭糊弄我們宋朝。”

“是,是,儂智高逃到梅山蠻了,我們大理沒有本事,未捉到。”

鮑軻與周沆差一點暈倒,這個儂智高怎麼逃到梅山蠻,難道他長了翅膀?

“第二個,劃分邊界線,以後互不侵犯,也不準收留對方任何一個部族,以免產生誤會。”鄭朗說着遞來一張地圖,上面清楚地標註着兩國邊境線,宋朝這邊以特磨道、自杞、羅殿、羅氏、烏撒部、烏蒙部、馬湖部、龍遊、黎州爲線,大理那邊以最寧府、石城郡、東川郡與建昌府爲線,劃分兩國疆域線。

特磨道、自杞等部族,除了黎州少數地區外,大多數弄不清楚歸屬,他們倒向大理就是大理的,倒向宋朝就是宋朝的,這次嚴格將他們劃爲宋朝疆域。佔了大理一些小便宜,也能說得過去,更沒有要求最寧府四州郡任何一處地盤。

但這個劃分後,大理便不可再收留這些部族,對宋朝管理這些地區會十分有利。

大理的使者哭喪着臉,想了想說道:“我同意。”

不同意怎麼辦呢?再不同意,那擺明了是想對宋朝繼續使一些小手段。

鄭朗繼續說道:“第三條便是擴建茶馬古道。”

“不可,”大理的使者尖叫起來。RQ

四百零四章 大炮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39章 授筒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七百零八章 惰性第93章 講仁(一)第314章 一荷渡湖第3章 選書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八百二十八章 笑第345章 在路上(一)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第75章 幽蘭第236章 割(五)第283章 狐威(上)第204章 老匹夫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第80章 較勁第200章 放榜(中)第268章 戲法五百七十五章 理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第316章 佈施第62章 召見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114章 粉琴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115章 高山流水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第125章 笑場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第139章 問一(一)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五百十七章 請使第95章 講仁(三)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第219章 處女地(一)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第329章 陽光普照第24章 三疊陽春第147章 狼變羊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第191章 橄欖枝第319章 最神奇(下)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第281章 依(下)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206章 大三元(二)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第225章 法輪第110章 閉門羹(上)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第296章 韓信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五百七十八章 並第260章 天網第102章 大家(上)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第193章 送(上)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五百六十二章 歸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四百十七章 渾沌
四百零四章 大炮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39章 授筒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七百零八章 惰性第93章 講仁(一)第314章 一荷渡湖第3章 選書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八百二十八章 笑第345章 在路上(一)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第75章 幽蘭第236章 割(五)第283章 狐威(上)第204章 老匹夫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第80章 較勁第200章 放榜(中)第268章 戲法五百七十五章 理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第316章 佈施第62章 召見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114章 粉琴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115章 高山流水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第125章 笑場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第139章 問一(一)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五百十七章 請使第95章 講仁(三)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第219章 處女地(一)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第329章 陽光普照第24章 三疊陽春第147章 狼變羊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第191章 橄欖枝第319章 最神奇(下)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第281章 依(下)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206章 大三元(二)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第225章 法輪第110章 閉門羹(上)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第296章 韓信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五百七十八章 並第260章 天網第102章 大家(上)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第193章 送(上)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五百六十二章 歸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四百十七章 渾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