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點將(上)

富弼愕然,鄭朗言語同樣激烈如此。他想法是錯的,鄭朗不是不進直言,與某些君子相比,區別是就事論事,從來不胡說八道,強邀直名。以前他與趙禎在一起時,也說過一些激烈的話,是講道理,趙禎才重視之。若全部是好話,媚言,以趙禎的賢明,還能看重鄭朗?再者與其他直臣不同,這些話全是背下說的,反正是直言進諫,何必非要扯開喉嚨向天下人說,我是一個直臣,看,我居然說了這麼大膽的話。那成了什麼,戾氣!進諫是說給皇帝聽的,不是說給天下人聽的。趙禎也給鄭朗面子,將他的話記錄下來,爲鄭朗辨解。很搞笑的一件事,一個臣子的清明,反而需要皇帝爲他留下證據,向臣子辨解。但並不搞笑,正是君臣相宜的一種表現。如同鄭朗花錢買地,是國家的地,居然從百姓手中出重金購買之,在封建年代何其不易,可正是愛民的一種表現。富弼不知道內幕,在他心中認爲鄭朗是溫和派,那就是錯了,不是不激烈,未到激烈時……孫內侍在宮中卻聽說很多,不以爲奇,尷尬地說:“鄭知府……”“我說重了嗎?陛下愛民愛臣,臣身爲陛下的臣子,是一種幸福,可一旦小仁小愛,後果就是邊境數十州千家哭,萬家悲,以後財政會陸續吃緊。並且臣索性再向陛下說一件事,元昊非是昔日李德明,兼併吐蕃一些部族,河西走廊,回鶻,幾十萬遺留在沙州的唐朝漢民,眼下能抽出五十萬以上的軍隊與我朝作戰。當時李繼遷僅有十幾萬戰士,我朝吃力,不但血戰。還輔以禁榷場,斷貿易,導致李繼遷諸部不合,再搭上靈州、鹽州等地,才換來的短暫和平。不知道此時元昊擁有五十萬甲賁,我朝又要割上多少州。或者整個關中。讓元昊消化下去,然後再搭上多少州,或者整個準北,南下江南,來做一個李後主與陳後主?”“五十萬?”“我是說少了的。對軍事。臣不大懂,你對陛下轉告,以後不要再問臣。該說的臣早說了,以後要麼準備開戰,即便陛下忘記他是中國之主,是宗主,不惜中國之威嚴,苟且偷安,也要打了再說,否則都和不起來。狼是很難餵飽的。求了和,是讓他休息一會,元氣恢復過來。再打我們宋朝,西北好不起來了。要麼施一些威吧,否則戰敗無罪。會死很多人,會戰一次敗一次。”鄭朗靠在石欄杆上,閉上眼睛,不想說了。讓他開金手指,西北人選只有數人,最好的是王德用。又與朝廷制度不合,一旦武將打出功績,立即回朝養老,到真正老的時候,才能進入西府,那到頂了,但只要進入西府,休想再率領大軍作戰。還是好的,往後武將想指揮軍隊都不可能了,只能是文臣,太監。瞎指揮的。自己推薦王德用,是自找沒趣。要麼是范仲淹與韓琦,西北表現好的兩個文臣,但眼下他們未必能清楚認識西北的危害。況且二人也未必能真正建功,范仲淹只知道修堡砦,沒有實戰大勝證明,韓琦真說起來,指揮失誤,也是吃了敗仗。將範雍換下來,自己沒有證據,即便換下範雍,換其他文臣上去,是一樣的。這種束手無策的感覺,讓他感到很糟糕透頂。努力賺錢吧,多賺一些錢,國家有了經濟,就能提供更充足的後勤供給,作戰時效果會好些。孫內侍不敢作聲,來的時候趙禎關照過,一定要說清楚,要問清楚。“還有其他策略?”“元昊必反,殺郭勸!追封嵬名山遇!爲開戰做準備!”“郭知州是士大夫。”“士大夫也要殺,孫子怎麼說的,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事關到國家存亡之道,郭勸犯下如此嚴重的錯誤,還不殺,殺什麼人?要麼對陛下說一聲,臣將杭州關押的數名死犯全部釋放吧。比起郭勸的罪孽,他們簡直不算罪了。或者臣用錢買郭勸的人頭,明年若臣策成功,以後每年可以爲國家帶上幾百萬貫,甚至上千萬貫的收入,用這些錢換郭勸一個人頭,不然邊事,臣永遠不會過問,也不會發一言。說到此了,我不想再說。”富弼拽了鄭朗的衣袖。鄭朗不客氣地說道:“富兄,我知道你與郭勸是朋友,我與郭勸也認識。但私情不能帶到國事上,若有一天,我犯下這樣的重大錯誤,也主動尋死,以謝天下。漢朝時李廣僅誤軍期,以軍法殺之。郭勸有什麼功勞?難道誇誇其談也算功勞嗎?若不是富兄戾氣不重,還知道以國事爲重,吏治有爲,作爲你們那羣君子黨們,我也會看不起,甚至會想方設法將富兄排擠出杭州,以免耽擱我的大事。”富弼啞然,何來如此大的怨氣?孫內侍道:“二位不用爭,我來還有另外兩件事。”這件事他知道的,包括皇上在內,都有些理虧,而且皇上此時在宮中十分後悔。更明白此時鄭朗的心情,說了那麼多,國家一點反應也沒有,事情發生了,惱怒不用說了。“說。”“范仲淹在江東的事,你聽說沒有?”范仲淹到了江東,這個圩朝堂也在吵,各有爭執,鄭朗樹了一例,關健沒有能吏,雖是樣板,但許多方面其他的大臣或是德操不夠,或是才能不夠,除極個別的知州做得稍好一些外,大多數州府爲了圩在爭吵不休,有的吵得厲害,迫使知州將修的圩停了工。於是范仲淹苦思冥想之下,想了一策。不是大戶們要爭地嗎?也不劃地了,別說什麼祖宗法制,祖宗僅是指荒地,不是指圩地。那時候大興修圩還沒有出現呢。因此所興修的圩田全部劃爲官圩,除了太平州與少數平安分配下去圩田除外。不是大戶的,也不是貧困百姓的。想要地可以。給你,但必須按照實地交納稅務。一一公平分配不可能了,但丈量實質地畝還是比較容易的。這是新圩,官員爲了政績,惟恐報的田數少了,想隱佔都不可能。以前修的私圩。也不當數,有詔書,任何人等不得私修私圩。不服,難道你種了國家的地,不管是官地。或者你私人的地,就不交納稅務了嗎?不納兩稅的很多,劉娥執政與趙禎執政最大缺陷。皆有些心軟,但正是心軟,讓豪強大着膽子兼併,以前也有,可大規模兼併正是從他們手中開始的。一兼併與瞞田,等於是不納稅。可正規的法令,豪強也要交兩稅的,不但要交兩稅。爲了平衡貧富差距,豪強還要納差役。誰敢回答俺就不納稅?然後再下令,因爲是官圩。所有任何大戶人家只能收佃農每畝地一斗租子。凡多收者,任佃農告發,所得圩地全部罰沒。連耕都不讓你耕種。憑什麼種了官家的地,高價剝削佃農?若有陷害阻攔佃農者,輕者笞杖,重者刺字流放,並且罰其金給予佃農補償。還會有利,可利很輕,無恥的討要到一千畝地,能收租子一百斛,再扣去管理的人手,以及其他費用,僅能得五十斛。但又能有多少人要到一千畝。若是一百畝兩百畝,利更薄。況且原來手中就有一部分私圩的耕地。三條命令一發,分岐全部解決,可各大戶人家與豪強吵翻了天。辨不得,只好用太平州的故事來彈劾范仲淹。范仲淹一聽說,行啊,若論分配公平,我斗膽說一句,連鄭家子也不及我。你們那一個想從官田變成私田,全圩百姓商議好了,我前去處理。說到做到,沒有做不好的,主要有沒有公平之心,能不能放下身體。有的人不服氣,聚集起來,喊范仲淹分配,貧困百姓的地好分配,鄭朗做的一些事也有着借鑑作用。將地劃了一劃,劃成三等分,按田畝分地。鼓勵百姓訴冤,地分得少的,一告狀什麼都知道了。最難的正是大戶豪強,但有心了,取證不難,原圩是多少,從哪兒到哪兒,大戶瞎說,可有百姓眼睛盯着。一一十成十的補償。比鄭朗做得公平,在鄭朗手中過了一趟,最少剝去了四分的地,後來又利用了一些手段,如今太平州大戶實得的地,最少縮水了六成。一個圩一個圩的來。豪強遇到這個癡人,一個個傻眼。於是紛紛告黑狀,怨氣沖天。爲這件事,鄭朗還上書替范仲淹做了辨解。做得好,天下間只有范仲淹一人才能做好,我都不行。不過隨着老範累得半死不活,告黑狀的人更多,趙禎在皇宮裡看不到的,而且范仲淹觸犯了更多大戶豪強的利益,連京城都有許多官員附和,趙禎有些搖動。爲此事又刻意問了一下。鄭朗說道:“我在太平州做的事,是一個樣板,力求盡善盡美。不過太平州有了蕪湖港之利,他州卻沒有,因此可以仿校,不能全部照搬。范仲淹已經做得快接近這個完美,雖有弊端。”“弊端?”“任何事只能理論的接近完美,包括我在太平州,同樣有弊端。范仲淹這樣的分配,必然產生大量官圩,皇帝心軟,很有可能看到是官圩,於是賞賜給大臣,害了百姓,誤了國家,所以臣當初在太平州時,努力地將所有圩田分給私人,讓它成爲私圩,正是杜絕這種濫賞。”孫內侍苦笑,不但是杜絕,連鄭朗自己帶頭謝絕了陛下的美意,絕賞圩不受。“其二成了官圩,雖是一策,那是圩已經量出來,可以後會有更多新圩,那麼會謊報耕地面積,以惠大戶。范仲淹在,情況會好一點,然而他一去,官圩必然會成爲官員與大戶勾結的最醜陋場所。因此,以臣之見,國家還要制訂條例。隱瞞圩田者,當以重罪處罰。至於京城諸多告黑狀的事,你對陛下轉告,陛下若連這些黑狀都相信,不殺郭勸,臣以後不會在邊事發一言。圩是臣所開。若圩田未爲國家得利,百姓受益,臣將杭州這件事辦好,以後立即退隱回鄉,終生不在爲官。”富弼再次苦笑。剛纔將君子黨們貶得一無是處,可現在又用一生的仕途力保范仲淹。爲何?但很快鄭朗又說道君子黨的事,道:“上月初。陛下戒羣臣勿得朋黨,此舉非有錯也。又,李相公進言,近歲風俗惡薄,專以朋黨污善良。蓋君子小人各有類,今一以朋黨目之,恐正臣無以自立。更是嘉言。朝廷可以擁有不同的政見,還可以爭論。這是一種良性爭議。比如我們站在這裡看西湖,是一景,站在對面棲霞嶺上看西湖。又是一景。每一人的思想不同,認識不同,想問題也不同。故我多向他人請教。包括妻子,學生,官吏,工匠,農民村夫,各行各業,聽他們的意見聲音,再想再思,然後再舉政,即便這樣,還不斷地出現錯誤,不斷地糾正。這種爭論的過程,也是一種良性競爭的過程,一種完善的過程。夫子說三人爲師,況且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一旦結黨,事情會很嚴重。不管是什麼黨,它都是黨,排除己見的利器。君子黨以范仲淹爲首,還不是大惡,一旦奉李林甫那樣的人爲首,會成什麼?國家立即顛覆。然而識人之難,誰個不知?次之,說易行難,一行便有非議,富兄你也來到杭州多時,能不能做每件事,都讓每一個滿意?一旦朝堂上只有一個聲音,就象天地只有太陽白晝,沒有了星星夜晚一樣可懼。而且君子黨們好,或者呂黨好,越來越專橫,只要不同意者,便是小人,便是敵人。我做事已經很周全很小心了,同時也很努力,卻也成了某些人的小人行列,一次次的攻擊。我雖不是君子,但成了小人?奇怪來哉。”孫內侍同樣搖頭。富弼無言。是石介乾的好事,什麼人能攻擊,可不能攻擊鄭朗啊。“你對陛下說一句,只要敢結黨,敢提黨,提一次貶放一次,無論任何人,包括時局艱難,若呂夷簡繼續向以前那樣勾結大臣,成了暗黨,同樣不得重用。朝廷如今什麼都缺,唯獨人才不缺。就連內侍之中,也有張惟吉、藍元震、孫全彬這些能宦。”孫內侍突然臉紅起來,嚅嚅道:“鄭知府,孫全彬正是在下。”“是你啊……”鄭朗咳嗽了好幾聲,這真鬧了一個烏龍。富弼也看了孫全彬一眼,此人爲趙禎使南海時,一路察所過州縣吏治民俗,回對以公,得到君臣一直好評。陝右羣盜殺鳳州巡檢,又派出此人前去立即將羣盜剿滅,當值鄭朗誇獎。但此人大放光彩的是在以後,無論在西北,或者嶺南平叛儂智高之亂中,表現皆很突出。鄭朗自潮地說道:“所以我說國家不缺人才,連陛下垂詢臣,也遇到一個能宦,看看杭州,聚集了多少精英。”不但朝堂大臣,在西北一旦戰役打響,又出了多少武將?有的將領英勇智慧,絲豪不亞於任何朝代的名將,不過在宋朝悲催的制度下,於是一起悲催。繼續說道:“我不但指呂夷簡,包括范仲淹,繼續同意一些君子結黨,圍繞在他身邊,那麼繼續放在外任,比如眼下的江東轉運使,或者他職,不得進京。”至於那個慶曆新政,不要當真,一場鬧劇罷了。倒是王安石發動的熙寧變法,真要做得小心一點,倒頗有積極意義。富弼又拽了鄭朗的衣袖。鄭朗道:“富兄,爲什麼我這樣說,二十年後你便知。”眼下富弼肯定不知道的,他不反對君子,但反對現在君子黨所謂的君子,更反對這個黨。“兩位,我只帶個話,你們別爭,”孫全彬立即阻止,在君子黨當中,富弼同樣是一個骨幹分子,所以朝廷一些人有意將他放到杭州,就想鄭朗薰陶的。可不能因爲自己,導致兩人反目成仇,那麼影響了另一件大事。未免不美了,接着說道:“陛下,還問李用德的案情。”這件大案也傳到京城。與李用和無關,兩人除了同宗外,幾乎是八代也找不到關係,但畢竟是同宗。這時代宗族也是一種認可的關係,出了這檔子事,李用和在京城也感到尷尬。鄭朗遲遲不判,越拖李用和越是尷尬。“你對陛下說,案子未決。是臣沒有查出來真正的兇手。”“不是李用德?”“可能會是,可能會不是,但李用德必死無疑。他作下的罪孽太多了。不過陛下問了,正好有些事,臣也要向陛下說一聲。第一,這個案件,是怎麼查?”“怎麼查?”“是深查還是淺查?”“有何區別?”“淺查臣僅查真正的殺人兇手,深查,那麼將相關的私鹽販子,以及亭戶與勾結的官吏一起查出來。”“鄭知府。當然深查,鹽乃朝廷最重要的收入。”“孫內侍,你恐怕還不知道。若深查下去,從亭戶,到私鹽販子。到船伕,到官吏,有可能會牽連到一百多個州府,幾百個縣的官吏,無數商人,不要在全國,僅臣在杭州取證,足以讓明年幾千個人頭落地。”“怎麼會?”“爲什麼不會,朝廷都鹽院統計一年產鹽是四百萬石,但臣斗膽說一句,實際的產鹽最少是六百萬石。”“兩百萬石?”孫全彬嚇了一跳。除去運費、管理費用、官吏支出、損耗,一斤鹽爲朝廷謀利十文,一石鹽最少兩千多文錢沒有了,兩百萬石,這是多少錢?實際不能象他這麼算,朝廷不可能得到所有鹽利,比如在趙禎朝,解鹽所獲利是兩百八十幾萬貫,加上淮浙鹽,總收入也不過八百來萬貫。大多數錢不知道哪裡去了,宋徽宗時蔡京斂財,鹽利忽然漲到四千萬貫。來得古怪,消失的得古怪,這灘子水渾得不能再渾。“是啊,臣說的是最少的數字。比如在杭州,不用船裝運,力氣大的,用一根扁擔挑一挑,兩百斤鹽挑出來,走一個十里八里地,就是好幾貫錢。朝廷就是用滅三族的法令鎮壓,能不能彈壓起來?但臣刻意看過鹽場,卻有很多問題。比如亭戶,全國七千來戶,計一萬丁,卻擔負着幾百萬石鹽的生產,國家近千萬緡錢的收益。然而你看過亭戶生活沒有?”“沒有。”“問題啊,大大的問題,朝廷僅付亭戶每斤鹽三文錢,試問你有沒有食用過三文錢一斤的食鹽?這且不算,國家還要徵兩稅,與雜稅,甚至官吏貪墨,亭戶限制了人身自由,雜稅比普通百姓還要更重。甚至祖宗法制,賜其牛與鹽具,也要徵錢,牛死了繼續徵牛錢,具用壞了,能徵幾十年,亭戶自己買新具,也要徵錢,說是國家所出。以前我經常說陛下仁愛,可不能到鹽場看啊,一看,我以爲來到秦朝。”“這麼嚴重?”“你不相信,改天我讓家中謙客事你去鹽場問一問,鹽場隨你指定,那一個鹽場都是如此。一個亭戶每年爲國家創造幾千緡錢的收益,可他們自己卻欠了朝廷幾十貫,甚至幾百貫的債務。我不懂了,知道國家財政緊張,可爲什麼連鹽戶也要斂?幾千戶啊,一年能斂出多少,是三萬貫,還是五萬貫?陛下在京城要進行大郊祭吧,不知道會花幾百萬貫。郊祭還沒有開始,元昊要謀反了。陛下想的是什麼?”“……”“亭戶是什麼人,他們不是人,是國家的牛,豬,狗,奴才,就是陛下養一條狗,還要賜一兩肉食,爲什麼要這麼斂?你對陛下說吧,放吧,一年只是幾萬貫的收益,哪裡省一省也就出來了。從現在起,不得對亭戶徵任何稅務。只要他們日子過得下去,有殺頭危險,許多亭戶就不會挺而走險,以身試法。這是從源頭杜絕。”“能杜絕嗎?”“不能,利太厚,但比現在好一些。只有好一些,國家得的益,遠比斂出的一些小錢多。還有大亭戶,這是最卑鄙的一個羣體。他們侵佔隱瞞鹽田,放高利貸,與官吏勾結,大規模私鹽正是他們發動的。不但他們出的鹽多,能隱匿的產鹽多,也是因爲他們的組織,小亭戶的鹽才能聚集起來。派人查吧,覈實實際鹽田畝數,鼓勵小亭戶告發。讓真正的鹽田攤薄攤均,沒有大亭戶,就失去了組織的首惡,縱然還有私鹽,量也不會大。到時候會給陛下一個天大的驚喜。哦。對了,讓石介來吧,他是君子。他是太陽,能讓陛下曬得汗流夾背,爲了國家忠心如此,那麼能不能將這些作惡多端的大亭戶曬得汗流夾背?”富弼又想說話,終沒有說出來。這可不是一件討好的差事,有可能會得罪無數豪強。但怎麼說得出來,既然都敢無中生有的彈劾陛下,爲什麼不敢爲國家鎮壓這些大亭戶。鄭朗想了想。還是不放心,對杏兒說道:“替我磨墨。”不讓你帶這個口信了,俺寫。如封不動的寫了出來。對亭邊的侍衛說道:“你立即騎馬,將這封信帶給陛下,是密信。不需要經過中書。”是呂夷簡弄出的玩意,言臣與地方官員不準寫密信,更不準私自遞到宮內,甚至不能讓其他官員在第一時間得知他們寫了什麼。這是屁的規矩,鄭朗激怒之下,也不管了。“喏。”這個侍衛剛纔在亭外也聽到他們的談話,雖然鄭朗是憋着氣的,包括所謂的不言邊事,實際說了許多邊事,還有江東圩的事,也給了定論,事關重大,沒有停息,立即騎上馬,返回京城。鄭朗又說道:“難怪以前知日大師說,我早遲會俗了俗了,別的不說,看到許多事,聽到許多事,我的好脾氣,漸漸也不好了。”孫全彬不敢作聲。“回吧,回吧。”不處理公務了,回家。大約是趙禎感到理虧,不會真將郭勸殺掉的,如何處理郭勸,正在考慮,但下了一道詔書,赦免所有亭戶的稅務。並且也與大臣商議清查大亭戶隱匿鹽田的事。這不是普通的耕地,每一畝鹽田所得利潤太高。可他這不殺,終於迎來一個更大的羞侮。郭勸自己作的大孽,還不知自己死活,繼續隱瞞,李元昊派了一個官員抵達延州,請求進京上奏,這篇奏書簡直是宋朝的奇恥大辱,可是郭勸李渭爲了自己押嵬名山遇回去作辨解,上奏說,元昊雖僭中國名號,然閱其表函尚稱臣,可漸以禮屈,願與大臣熟議。我們看到表奏了,元昊雖僭越中國名號,可尚能稱臣,只要用不好的禮儀招待就可以了,願陛下與大臣商議一下。趙禎看到後還是很高興的,能稱臣就好辦,讓他們到京城吧。到了京城,表奏呈上,道:臣祖宗本後魏帝赫連之舊國,拓跋之遺業也。遠祖思恭,當唐季率兵拯難,受封賜姓名。祖繼遷,大舉義旗,悉降諸部,收臨河五鎮,下沿境七州。父德明,嗣奉世基,勉從朝命。而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漢衣冠,革樂之五音爲一音,裁禮之九拜爲三拜。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禮樂既張,器用既備,吐蕃、達靼、張掖、交河、莫不從服,軍民屢請願建邦家,是以受冊即皇帝位。伏望陛下許以西郊之地,冊爲南面之君,敢竭庸愚,常敦歡好。滿朝文武一看暈了,臣祖宗是魏帝后代,搞什麼呀,你也是皇室血統?不要緊,再往下看,製衣冠文字,這個探知了,忍一忍吧。再看,吐蕃等從服,那多麼種族都臣服他了,這些本是宋朝的藩臣,怎麼變成你李元昊的?還要我讓你爲南面之君,搞什麼呀,我們剛剛舉行了一個前古未有的大郊祭禮,你要舉行登基大禮,還要我默認,難道真讓朕向你稱臣?吵了大半天,並且九成以上的大臣抱着幻想繼續媾和,而正是因爲他們的媾和,導致鄭朗所獻的數條方略一條沒有落實下去,可在一剎那間,全部破滅。

五百五十章 射虎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第304章 殺雞(下)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第47章 花之戰·筆筒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9章 小鳥小飛(上)五百十二章 朋黨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796章 二更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204章 老匹夫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298章 失信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59章 道(三)第40章 花會(上)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七百零六章 飛白體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293章 點將(中)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261章 慶金枝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第224章 鐵板第140章 問一(二)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192章 仙子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第323章 返京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五百七十二章 吻七百三十章 姓李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257章 菜刀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232章 割(一)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五百六十二章 歸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96章 講仁(四)第151章 抓第329章 陽光普照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第21章 詩社(四)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第260章 天網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第100章 區別(上)第283章 狐威(上)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四百章 大戲·成上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五百九十五章 爲難第202章 捉女婿(中)第57章 道(一)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142章 問一(四)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第170章 走鋼絲(上)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六百零七章 首相五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四百六十章 大計劃二第82章 四君子(下)第253章 鬥法(三)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第304章 殺雞(下)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第178章 蓋棺
五百五十章 射虎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第304章 殺雞(下)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第47章 花之戰·筆筒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9章 小鳥小飛(上)五百十二章 朋黨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796章 二更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204章 老匹夫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298章 失信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59章 道(三)第40章 花會(上)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七百零六章 飛白體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293章 點將(中)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261章 慶金枝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第224章 鐵板第140章 問一(二)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192章 仙子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第323章 返京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五百七十二章 吻七百三十章 姓李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257章 菜刀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232章 割(一)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五百六十二章 歸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96章 講仁(四)第151章 抓第329章 陽光普照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第21章 詩社(四)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第260章 天網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第100章 區別(上)第283章 狐威(上)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四百章 大戲·成上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五百九十五章 爲難第202章 捉女婿(中)第57章 道(一)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142章 問一(四)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第170章 走鋼絲(上)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六百零七章 首相五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四百六十章 大計劃二第82章 四君子(下)第253章 鬥法(三)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第304章 殺雞(下)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第178章 蓋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