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

“陛下,張亢是人才,可是因爲其有才能,略有些恃才放傲,他本心是想使兵士保持高昂的士氣,但就沒有細想後果。故此,他在延州與許懷德發生矛盾衝突,後到代州與渭州皆有些越制之舉。放在亳州也好,讓他磨一磨驕氣,讓其反思。”鄭朗答道。

“但亳州……”

鄭朗心中無語,心想你也知道亳州張亢不能去,爲什麼同意中書的安排?但趙禎今天既然提到這個問題,鄭朗順便說一說,道:“陛下,我朝最缺的是什麼樣的人才?”

“是什麼樣的人才?”

“陛下,不是吏治之才,我朝雖然有許多官吏貪墨或者昏庸無能,但那一朝一代不皆是如此?其中有能力的大臣更遠勝於他朝他代。故臣認爲不是缺少能臣,最缺少的而是大將之才。我朝懲前代之弊,重文黜武,本沒有錯,武將乎中若是有兵,再象唐朝節度使那樣,有財有糧有政,難免會生出不測之心。例如唐朝先是安史之亂,那是胡人導致的,但後來各個藩鎮割據節度使卻多是漢人。”

“此言中的。”

“是如此,可是兵權一劃爲三,後勤更不知道一劃爲幾,已經是矯枉過正的措施。請陛下三思。”

趙禎沒有作聲,對軍事不懂,即便鄭朗勸,也未必聽。鄭朗也未必打算勸服趙禎,趙禎對他僅是信任,也十分寵愛,兩人沒有基情,鄭朗也不喜那個,可略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友情,聽聞自己從契丹趕回來,趙禎失措地迎到宣德門口,這在其他大臣身上是沒有過的事。但趙禎畢竟是君主,不是自己的奴才,自己說東,便東說西便西。至少以趙禎軟弱的性格,自己大多數進諫聽了進去,算是不錯了。之所以說起這個,是爲了下一句:“陛下在這種風氣下,我朝對武越不重。唐太宗以文皇帝舟居,可在帝範裡清晰地寫道,要尚武。我朝已經走向一個偏右的道路,不是尚武,而是醜武。民間有諺道,好鐵不打釘,好漢不當兵。不但兵士連將領也日益遜落缺少名將。昔日西北四大名將種世衡久在苦寒之地,染病去世,王信年老,又多帶傷,時常患病,只剩下狄青與張亢稍稍正常,可兩人經常衝鋒陷陣,特別是張亢乃是進士及第一個文人,更爲難得,身上也受了許多刀箭之傷。朝廷就是不念其功看在舉國僅有的幾位能得大用的名將份上,也要優待之。請陛下三思。否則我朝會越加柔弱,不要說收復西夏,幽雲十六州,柔弱到最後,自保都不能。

咱不說私人的坦護,而是爲了國家。

“讓朕想一想。”

“陛下不用多想,暫時讓他知亳州吧,畢竟他前去女真,將臣救了出來,越是有瓜田李下之嫌,越要自重。所以這次權當磨一磨,過一段時間再遷他處。”

“也罷。朕還問你,朕聽曾公亮說你那個學喜,在軍械器試驗什麼火炮。”

“一種頗有威力的武器,不是石字袍,而是火字炮,用火藥做彈丸的。”鄭朗說着,討來紙筆,畫了圖形,講解了其原理。

“你說它的射程能達到一千婁開外?”

“僅是最笨重的火炮,若是先進一點,推力能將炮彈發射到十幾裡外。但想要成功,十分遙遠,可能需十幾年時間,纔能有所進展。”無奈了,粗的原理他知道一些,關係到細節問題,他同樣不明白,不僅是工藝問題,若是專業的,以一個國家的力量,現在宋朝一些技術,高明的槍炮製造不出來,可粗笨的槍炮,肯定能造出來。但對這個,他不太懂。只好先授時恆理論知識,再通過時恆的嘴巳,將這些知識在太學傳授,帶動一部分人掌握先進的科學知識,再將這些知識消化到實踐當中,會有更多的人羣策羣力,那麼研發才能取得一部分進展。十幾年時間恐怕還是早的。

又說道:“且,這也是臣的猜想,是不是如此,也未必,這需要更多的人思考探討。”

趙禎對此一點也不懂,說道:“是啊,你那本書朕也看過,似是而非,好生不解。”

“陛下也不用明白,陛下之職,一是帶一個好頭,爲天下百姓樹立一個榜樣。二是統領萬民,想要統領萬民,只要將各個人才安放在適合的崗位上。那麼陛下就是一個明君了。”

“鄭卿,你說張亢與狄青誰的軍事天賦更高?”

“論軍事天賦,四大將領當中狄青當數第一,其餘三人相彷彿,但即便是張亢,只要任用得當,也是罕有的名將。”

“郭逵與趙絢如何?”

“郭逵現在稍遜之,他的成長是在未來,趙絢更次之,但也是難得的將才……

“陳執中如何?”

前面說將才,很正常引起的話題,後面忽然問陳執中,問得鄭朗一愣。定了定心神,鄭朗才醒悟,史上王安石僅是一個小知縣,無人注意,即便糧價下來後,稍有人關注,僅提撥到舒州做了通判。但現在不同,因爲是自己學生,夏球用王安石攻擊自己,沒有想到偷雞不成反蝕了一把米,趙禎讓自己一句話說得產生動搖了,之所以提撥你爲相,看中的不是德操,恰恰是才能,才能都不及一個小知縣,這讓人不得不反思。

不但對夏竦,對中書趙禎也產生了不滿的情緒。

問就答,鄭朗說道:“陛下,陳執中從不結朋,德操無用置疑。”

趙禎點頭,正是他最看重陳執中的地方,不象范仲淹,後面呼喝的人蔘多,說不清道不明,還一個個有理,覺得天大地大,范仲淹第三大,韓琦第四大,老子第五大,皇上第六大。

“吏治也頗佳,資歷深,但缺少變通,爲相可,爲首相欠缺。”

“夏妹呢?”

“僅說智術,夏辣在陳執中之上,但自慶曆三年君子攻擊之後,夏妹心境產生變化,變是陰沉,行事略有些不擇手段,爲首相,有德操不佳的嫌疑。並且眼界、心胸、謀劃皆遠在申公之下。”與呂夷簡相比,夏球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很公道的評價,並沒有因爲與己爲敵,藉機攻擊誣陷。又徐徐說道:“兩府中,適合首相者,先是龐籍,後是文彥博,其他數人,皆不適合擔任首相。”

“你呢?”

“臣還沒有想好。”鄭朗施了一個太極,含糊地答道。

但張亢赴任趕到京城的時候,鄭冉不顧嫌疑,依然將張亢喊到家中,開解。

這些人都有一個通用的毛病,氣量不大,怕他想不開。

“謝過張將軍”,崔嫺說道。

“不敢”,張亢一顆心略定了一定,這個女子在鄭朗心中地位極重,她能感謝自己,鄭朗就能替自己說公道話。是很不平的,奶奶的,俺們立了多少功勞?這不打仗了,就將俺當成了獵狗,開始烹了?

“公壽兄,坐。”(前面將此張亢當作彼張亢,字號弄成季明,特此更正道歉)

江杏兒熱情的沏茶,沒有這個人,丈夫有可能就母不來了,那是丈夫的救命恩人。

“公壽兄,請用茶。”

“謝過鄭相公。”

呷了一口茶,鄭朗說道:“西漢大封諸候,也曾封七異姓王,趙王張耳,病死後張敖即位,因罪貶爲宣平候。燕王臧餘謀反,爲漢高祖親誅。後燕王盧綰也被形勢所逼而叛變,老死在匈奴。楚王韓信功最大,先貶爲準陰候,後被呂后處死。樑王彭越被貶,也被呂后處死。淮南王英布謀反,被漢高祖抱病徵討,被妹夫吳臣所殺。韓王信被迫投降匈奴,後爲匈奴作戰爲漢軍殺死。得善終的只有膽小的吳芮一人,長沙國曆經五世而亡。爲何,坐榻之下豈容他人憩乎?爲律麼李靖、曹瑋、王德用等將立下大功,卻更加小心謹慎?不但對你說這番話,對狄青,張方平,我都說過類似的話。”

若說嫡系,狄青只能算是一半,還有一半與韓琦沒有關係,但是范仲淹與龐籍的。張方平與張亢卻是自己真正的嫡系。

“鄭相公,我僅是公其直,免得兵士不滿。難道讓我學習孫老匹夫?”

孫沔在邊時政績還是可以的,只是貪財好色,爲張亢所不齒,但這個人也絕不是一個君子。

鄭朗說道:“包拯與我有仇乎,與你有仇乎?”

“沒有。”

“那他爲什麼不說孫沔,而說你?他還留了一份情面,只是請問朝廷,並沒有彈劾你。”

張亢語塞。

“你是重將,又好施輕財,不但百姓樂爲你所用,兵士更是如此。馭軍嚴明,所至皆有風跡,甚至有百姓圖像祠之。涇原路又有糧,錢,以及兵與民,你拼命的攏其士氣做什麼?”

“鄭相公,我會有這樣的心思麼?”

“你是沒有,可不是你怎麼樣想,而是別人會怎麼想。比起政績,你可及我?”

張亢搖頭,論政績,整個宋朝能超過鄭朗的人不多,明顯的只有兩人,一個趙普,有擁國開國之功,二是寇準,有澶淵之功,不使宋朝淪爲半壁江山。還有數人可比,但那僅是相彷彿,就是這個,也不多。

“可是我怎麼做的?從不以功居之,甚至主動將功勞往別人身上推。功勞越大,做事越小心。我少年時行事肆無忌憚,可越來越謹慎。爲什麼,功高震主,你懂不懂?”鄭朗爲了開解他,掏了心窩子。

“我明白了。”

“明白就好皇上也與我談過……”,鄭朗索性將君臣二人關於他的對話說了出來,道:“你眼下受些委屈,未來反而是好事。關健是壽州查田,有些豪紳恐對我不滿。

對這些人你要應對得體,若挑釁,可做部分忍讓,若是過份,按律制裁即可,不能從重處理,以防上了他人的當。”

“我聽從鄭相公的安排。”

一再的關照,其實也不要多,在京城耽擱一些時日,再到壽州,快到十月底,再有一兩個月,便可以調向貝州。這個沒有必要說。一個神棍而己,也不需要做什麼準備安排佈置。

但沒有想到張亢在京城沒有逗留,立即奔向壽州。

聽到此消息後,鄭朗愕然,匆匆趕到長亭相送。張亢驚訝地看着鄭朗,問:“鄭相公,你怎麼來了?”

“君有古風,我豈敢一昧的避嫌?”

相送的人先是莫明,接着會意,用豔羨的眼神看着張亢。鄭朗這才說道:“張君一路保重。”

“謝。”

事情傳到趙禎耳朵裡,在都堂上看着鄭朗笑,然後說:“鄭卿,你也不用如此避嫌,朕心中清楚。”

說完後又是微笑。

當然,是一說,若是鄭朗再不知進退,他又會不喜。

總的來說,還好,若是鄭朗不出面,張亢又漂到和州去,最後到處漂,比范仲淹還要慘,一代名將,在府麟路中立下赫赫戰功,可卻被朝堂文臣的反覆糟蹋,心情惡劣可想而知,最後沒幾年也過世了。比狄青更慘,狄青雖然讓歐陽修等人搞死,好歹還撈了一個樞密使做做。

天就冷子下來。

西府很平靜,東府還是一團糟。全國各地的災害,安置又瑣屑,於是陳夏二人拼命的吵,吵得趙禎心情無比的惡劣,在都堂將諸相與張方平一起召集。太監端來幾個大炭盆,又拿來暖壺,一人一個,看樣子要開長會。

大家依次坐下,趙禎說道:“諸卿,各地災民安排未妥,有何良策,直抒巴見,讓朕參考之。”

夏球與陳執中閉嘴不言,趙禎看着西府諸人,但出忽所有人意料之外,趙禎忽然問龐籍:“龐卿,你有何良策?”

一個個驚訝萬分,爲什麼皇上不問鄭朗,反問龐籍。

鄭朗低頭微笑,自己一再推薦龐籍,說趙禎一點不疑心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趙禎也在觀察,最後確定龐籍與自己不是一路子的人,所以今天才發問,看看龐籍的能力。畢竟這個國家,也不能只用自己一個人,即便趙禎,也會產生疑慮之心的。若換朱元璋,早就將自己幹掉了。

龐籍也訝然,不解地盯着趙禎,說:“陛下,臣乃是西府的……”

“讓你獻策,不是讓你處理,有良策儘管說,無妨。”

龐籍眼光閃動,他不笨,隱隱感到這可是一個大好的機會,然後細想,又看着陳執中與宋庠、夏妹,說道:“將相不和,國必亂。國家有錢有糧有策,爲何災民不能安置?乃是東府諸位相公不和之故也,故政策時而產生分岐,上面分岐,到了地方分岐更重。政策一亂,即便沒有災害影響,下面吏治也會混亂。”

也不用什麼政策,只要將夏宋陳三人中隨便摘出兩人出去,東府歸一,沒有爭執,馬上政務通暢,下面災民也就安置妥當了。一句話,說中問題的關健。

也代表他的成熟,換以前的龐籍,會直接說三相失職,不顧大體,才導致的結果。但現在說得很含蓄,不說對錯,僅說分岐的後果。不過也算是大膽的進諫。

皮球又踢回給了趙禎。

趙禎在東府三相身上掃了一眼,又問道:“可有其他良策?”

“沒有”,龐籍很果斷地說了一尊。

趙禎又看着鄭朗,鄭朗眼睛盯着大殿的殿頂,悠然神外,根本就不在聽,趙禎氣得想上去踹他一腳。但讓鄭朗怎麼辦?他也不是神仙,龐籍說的是唯一的解決辦法,東府五相,雍腫無比,不但如此,五相還五條心,五條心倒也罷了,五人中有三人有着很深的矛盾,這樣的東府怎能辦好事?其實不要多,不要去其二人,只要讓陳執中或夏諫中一人驅出東府,馬上所有的麻煩全部解決。關健這兩人,現在趙禎還不捨得。這一不捨,縱然自己,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看大殿殿頂吧,那個藻井上的彩繪有何含義,是那一朝的風格,有什麼數字代表意義,得看清楚一點,才能好好的逐磨……

第69章 王老虎第222章 處女地(四)第205章 大三元(一)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六百七十六章 復北歸上第294章 點將(下)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164章 君子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第228章 大中庸(上)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316章 佈施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八百五十八章 剋星下五百七十八章 並第247章 春雨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九百零九章 拜將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第164章 君子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第116章 談生意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第149章 算計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357章 撫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第52章 鳴天下(一)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第118章 大人物(下)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第313章 瘦身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第258章 問鬼(上)第303章 殺雞(中)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六百八十章 夜郎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第31章 好多老浪花第102章 大家(上)第273章 進攻六百五十九章 刀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第53章 鳴天下(二)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第700章 逆轉(下)第327章 等待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五百四十三章 爭四百七十一章 怒第326章 兼霞第334章 西風烈(下)第302章 殺雞(上)第49章 小妻子,小心眼(上)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第6章 約定(下)第348章 在路上(四)四百五十七章 天長之戰上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225章 法輪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
第69章 王老虎第222章 處女地(四)第205章 大三元(一)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六百七十六章 復北歸上第294章 點將(下)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164章 君子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第228章 大中庸(上)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316章 佈施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八百五十八章 剋星下五百七十八章 並第247章 春雨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九百零九章 拜將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第164章 君子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第116章 談生意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第149章 算計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357章 撫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第52章 鳴天下(一)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第118章 大人物(下)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第313章 瘦身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第258章 問鬼(上)第303章 殺雞(中)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六百八十章 夜郎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第31章 好多老浪花第102章 大家(上)第273章 進攻六百五十九章 刀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第53章 鳴天下(二)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第700章 逆轉(下)第327章 等待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五百四十三章 爭四百七十一章 怒第326章 兼霞第334章 西風烈(下)第302章 殺雞(上)第49章 小妻子,小心眼(上)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第6章 約定(下)第348章 在路上(四)四百五十七章 天長之戰上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225章 法輪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