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初見袁世凱

光緒八年八月,李經述帶着從美國歸來的唐紹儀、詹天佑,從天津走水路到了煙臺,又僱了一輛馬車從西門進城,和駐紮登州的吳長慶部隊會合,然後一起去朝鮮平亂。登州處山東半島一帶,歷史上是山東地區重要的行政區劃,在咸豐年間就開放爲通商口岸,登州府治所於1862年從蓬萊遷往了煙臺,這裡南來北往的商販不少,海風拂過,空氣裡微微帶着溼鹹的魚腥味。

那天,李經述在馬車上閉眼休息,腦子裡卻起了強烈的狂飆,他對朝鮮歷史的瞭解,僅限於知道泡菜和朝鮮是中國的藩屬國,這次大院君的政變,本來應該是袁世凱去搞定的,結果李鴻章把這建功立業的機會給了他。如果不出意外,自己會在登州碰到歷史上臭名遠揚的袁大頭。

李經述想起三年前自己閉門羣書時,和容小雪聊起過法國的拿破崙。容小雪跟李經述講起法蘭西皇帝拿破崙,說他個子雖矮,幾乎征服大半個歐洲,是法國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當時李經述就摸着自己的下巴問容雪:“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取消法蘭西共和國,恢復封建君主制,登基做了皇帝,這不是拖歷史的後腿嗎?要是拿破崙在中國,肯定得被歷史教科書定性爲獨夫民賊和竊國大盜呀!”

蓉蓉不以爲然,反駁說:“中國人誤以爲有皇帝就是封建專制,其實不然,拿破崙1802年頒佈《共和十年憲法》,1804年頒佈《民法典》,1807年頒佈《商法典》,這些法典成爲法蘭西乃至西洋各國的法律典範,法蘭西今日的強盛,他功不可沒!所以法國人認爲拿破崙是他們的民族巨人,西洋各國也給予拿破崙極高的評價,儘管他的人生最後遭遇了滑鐵盧。”

容雪的話,讓李經述當時一聲嘆息!中國人歷來講究的是勾心鬥角的權謀,成王敗寇的叢林法則,從來不客觀評價歷史人物。比如袁世凱號稱“中國的拿破崙”,在中國三千年未遇的大變局中,以不流血的方式當選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民選總統,中國早期的警察制度、鐵路建設、現代學校、無線電產業、電力產業、輕工產業大半是他抓起來的,雖然他和拿破崙一樣當了皇帝,卻把年號定爲“洪憲”,國外有歷史學者考證袁世凱是取“弘憲”的諧音,表達要搞君主立憲的決心,縱觀當時世界各國,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德國是君主軍國體制,美國乃是合衆國體制,法國是共和國體制,英國和德國的實力明顯比美國和法國要強。拿破崙和袁世凱兩人都背叛了共和稱帝,後世評價卻懸殊很大!說實話,如果袁世凱再多活幾年,估計中國歷史也會因此改寫。所以這一次到煙臺,李經述對見袁世凱並不反感,內心反而有幾分期待——李經述覺得,袁世凱至少是一位亂世梟雄,治世之能臣,可以好好利用。不過李經述也意識到,自己來到了這個世界,歷史的車輪易轍了,未來是什麼樣子,有點難以預料,還是隻能順勢而爲!

李經述在美國呆了將近三年時間,這時已經長成一個成熟幹練的青年,他努力讓自己鎮靜下來。當時煙臺城規模已經不小,他僱的車伕不熟悉路,馬車走了大約一個時辰,才停到登州提督府官署的門口。

那是一棟德國建築師設計的哥特式紅房子,門口卻也有莊嚴的石獅,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當時已是中午,外面的太陽熱烈晃眼。吳長慶帶着一幫將領在登州提督府官署外面等候,等的時間有點長,手下的將領有一些已經不耐煩了,比如記名提督黃仕林。

李經述和唐紹儀下了馬車,見吳長慶身後立着五六個人穿灰色長袍的文職人員,是吳長慶的幕僚,還有一排精神奕奕的戎裝將領,一律站得筆挺,紅頂花翎,穿箭袖馬褂,腰佩軍刀,腳下黑色戰靴,便是武將了。

李經述來之前就做過功課,袁世凱算下來應該二十三歲,他在1881年10月就投奔了吳長慶,並被破格任命爲幫辦營務處。但李經述掃視了一下吳長慶身後的武將,一個個都是高大的山東大漢,沒有體型如蛤蟆,頭特別大,雙目炯炯有神的矮個將領,也就是說,不見袁世凱的蹤影,便好奇地問吳長慶:“袁世凱怎麼沒來?”

吳長慶見李經述也知道袁世凱,頗爲驚訝,說:“李公子也知道袁項城?今年正好爲鄉試年,他在準備應舉,今日就沒叫他。”

李經述這才反應過來,確實,現在的袁世凱連秀才都沒考上,他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了,便道:“前兩日袁項城的叔父到府上拜訪家父,提起過他。”

吳長慶便也沒有多想,便把李經述迎進了提督府的議事廳,一一介紹了身邊的幕僚和武將,他首先介紹了一位瘦高個幕僚張謇,江蘇南通人,幼時有神童之名,早早考了秀才,但就是考不中舉人。後面一排都是中年淮軍營官,有前營管帶、記名提督黃仕林,後營管帶王得功等,李經述朝他們行禮,兩人因爲久候李經述,竟假裝沒看見。他倆從太平天國時就跟着吳長慶出生入死,對李經述這樣的高官二代很不感冒。吳長慶那些幕僚對李經述也是虛與委蛇,他雖留過洋,但沒功名在身。

吳長慶看出李經述因爲遲到沒受到歡迎,但那些都是他的老部下,有點脾氣也是吳長慶能容忍的,他自己也不喜歡紈絝的官二代,便道:“仕林、得功,你們不要小瞧經述公子,他乃是龍子下凡,三年前就和劉六麻子一起收復了琉球。此次入朝,他雖只是七品中書,但本帥準備讓他當中營管帶,你們每人領一營五百人,誰英雄誰好漢,到時戰場上見分曉。”

黃仕林看了李經述和唐紹儀一眼,輕蔑笑道:“三年前?他還是乳臭未乾的孩童吧?恐怕是沾了六大帥的光。瞧瞧眼前這兩位公子哥,油頭粉面,細皮嫩肉,末將敢拿頭上頂戴打賭,他們一聽到槍炮聲估計就嚇尿了。”

王得功也湊熱鬧,道:“我跟着黃大哥賭了。”

在場的將軍和幕僚除了張謇,都一臉嘲笑。初來咋到,是立威的時候,當然不能被人看扁了,否則以後沒臉混了,李經述不動聲色地道:“看來黃管帶,王管帶都很喜歡賭,咱們來點大的,別賭頭上頂戴了,有種就賭項上人頭吧,我保證十日之內平息朝廷的兵亂!”

李經述這話一出,連吳長慶都大吃一驚,這李經述看似文弱書生,說話行事卻像他爹一樣果斷剛毅,不過軍中無戲言,萬一出了什麼亂…他正想出來阻止,

黃仕林被李經述一激將,一拍胸脯:“賭就賭,誰怕誰呀,軍中無戲言,到時候就請吳大帥裁定,看我們前中後營誰的功勞最大!”

李經述問王得功:“王大人呢?”

黃仕林瞪了王得功一眼,王得功結結巴巴得說:“我也賭了!”

“中!有意思!卑職也加入這個賭局。”這時,議事廳裡進來一個穿着幫辦軍服的青年人,他一開口,便是濃重的河南口音。李經述見來人身材矮下,聲音洪亮,雙目卻炯炯有神,腦袋比一般人都大,脖子短,幾乎沒有過渡就到了肩上,便猜到他是袁世凱!

袁世凱也加入了賭局,接着說:“不過,卑職賭的是李公子贏,五日之內,我等定能平定朝鮮兵亂!”

吳長慶見袁世凱不但不解圍,還跟着起鬨,責備道:“賢侄,你不是請假了麼?怎麼還來湊熱鬧?”

袁世凱對吳長慶道:“近來在大營裡讀書,讀得心裡發慌,出來透氣時,聽軍中兄弟說,朝鮮出現兵亂,吳大帥要率軍入朝戡亂!這麼大的事,大帥怎能不叫上我呢?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烏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耶?”

吳長慶問道:“啊?賢侄不回鄉考試了?”

袁世凱道:“卑職已傾篋舉所作詩文付之一炬!”

袁世凱爲了跟隨吳長慶入朝鮮,竟然把應試科舉的東西全燒了,決心很大。李經述初次見到袁世凱,對他這種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很是讚賞。

而袁世凱的嗣父袁保慶本來就對吳長慶有恩,吳長慶急公好義,重情知恩,加上他素有儒將之稱,好讀書,愛人才,知道袁世凱胸懷大志,便答應讓袁世凱也一同入朝平亂!

八月七日,李經述從美國帶回的機槍和天龍步槍,還有其他軍需物資都備齊了。早晨,在煙臺的港口,軍艦加好了煤,遠山近水都陷入一片濃霧當中,“威遠”號、“泰安”號、“鎮東”號炮艦和、“日新”號運兵商船一字排開,汽笛長鳴,升火待發。在戰場上,快一分鐘就多一分勝算,日本海域又離漢城比較近,爲了搶時間,儘管當時狂風夾着大雨,吳長慶還是下令四艘船按時出發!

四艘船加滿了煤,開足火力,冒着黑煙,不捨晝夜地往漢江疾駛。李經述和唐紹儀在“日新”號運兵商船上,袁世凱帶着數十僕從,也跟着李經述上了這艘船。

袁世凱還帶來了一個人——閔妃派來中國求救的大臣金允植。金允植和袁世凱也是初次相見,但兩人一見如故,以筆談方式攀談許久,金允植對袁世凱稱讚有加,認爲袁世凱英達夙成,志氣軒豁,結爲忘年之交。

去朝鮮的路上還有五六天時間,李經述便詳細跟金允植瞭解朝鮮當時的內政,還有壬午兵變的內幕,以便對症下藥!

《穿越1879》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102章 消滅日本海軍(2)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72章 中國海權第196章 轟炸英軍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30章 權力變局(3)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114章 康有爲的政變第113章 慈禧讓步第7章 收復琉球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17章 中日大戰(上)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8章 開倉放糧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47章 開始大練兵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6章 亞洲第一艦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33章 海上霸權第174章 中國軍用飛機第196章 轟炸英軍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102章 消滅日本海軍(2)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120章 東南立第16章 漢城平亂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4章 痛斥張佩綸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61章 五年工業化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36章 暗殺計劃(2)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51章 擺平朝鮮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11章 龍興集團第206章 黃金十字架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9章 四國博弈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70章 搞垮日本經濟第1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209章 列日要塞大戰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185章 分裂沙俄
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102章 消滅日本海軍(2)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72章 中國海權第196章 轟炸英軍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30章 權力變局(3)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114章 康有爲的政變第113章 慈禧讓步第7章 收復琉球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17章 中日大戰(上)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8章 開倉放糧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47章 開始大練兵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6章 亞洲第一艦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33章 海上霸權第174章 中國軍用飛機第196章 轟炸英軍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102章 消滅日本海軍(2)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120章 東南立第16章 漢城平亂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4章 痛斥張佩綸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61章 五年工業化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36章 暗殺計劃(2)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51章 擺平朝鮮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11章 龍興集團第206章 黃金十字架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9章 四國博弈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70章 搞垮日本經濟第1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209章 列日要塞大戰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185章 分裂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