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醇親王病逝

袁世凱在京城結識載振,又送女人又送錢,以後發生的事,證明他這是未雨綢繆。因爲大的流行疾病,往往能影響歷史進程。1890年醇親王病逝,慶親王就上位了。

醇親王的病,源於1889年那場震驚世界的俄羅斯大流感,這場流感奪走了約100萬人的生命。在1889年夏天,沙俄帝國貧窮的中亞城市布哈拉就爆發了嚴重的流感疫情。當時俄國剛建成長達900英里的跨裡海鐵路。受流感影響最大的羣體是15歲到40歲之間的人羣,其次是老人。老人們也許從19世紀40年代的流行病中獲得了一些免疫能力。兒童和嬰兒由於基本上不參加社交活動,受到的衝擊最小。

到1889年10月份,瘟疫擴散至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然後進入波蘭,沿公路、鐵路和河流蔓延到芬蘭、匈牙利、德國與奧地利。在西歐,這場疫情被稱爲“俄國流感”。在歐洲,1889年到1890年流行的俄羅斯流感被認爲是19世紀流行病中最大的“殺手”,當時歐洲已經鋪設了密集的鐵路網,1889年已經有超過12萬英里鐵路線連接歐洲各大城市。

1889年到1890年間,死於支氣管炎、肺結核、傷寒的倫敦市民明顯增多,僅1890年1月,倫敦大都會警察隊伍中就有1660人死於流感。在巴黎,平均每10000人中有25個死於流感;里斯本每10000人中有16人死於流感。蘇格蘭的皇家愛丁堡精神病院數據顯示,1890年入院的140名憂鬱症患者同時受到流感“毒素”折磨。流感還造成人們“暫時性精神錯亂”,1890年的歐洲,自殺率和自殺未遂率大幅度上升。

當時的教皇利奧十三世做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舉動,准許患流感的人在教會克己守身的四旬期內,節慾方面可以特免。然而,在歐美,輿論反對強制隔離,很多人把這看成是小病。在愛丁堡,儘管推出了隔離醫院,但沒有一名病人入住。

很多歷史名人都死於這場大流感,連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侯爵也臥病在牀。在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艱難地從流感中恢復過來。死於這場大流感的名人還包括英國詩人羅伯特·勃朗寧、阿爾弗雷德·丁尼生以及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阿爾伯特·維克托王子,他是英國王位直系繼承人。

1890年1月,流感穿過美國中西部進入加拿大。與此同時,流感通過地中海進入北非,通過大西洋和太平洋港口蔓延至南非、南美、日本、美國西海岸、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及印尼、中國。

俄國官方的報紙,無恥宣佈這場流感是一種瘴氣,而且含瘟疫的微風是從中國飄入,因爲此前中國黃河發洪水以及大旱災,多達200萬人死亡,俄國人稱之爲“中國傷風”。法國人和俄國人也沆瀣一氣,一個流行的來自法國的理論聲稱,“中國傷風”被生活在污穢和骯髒環境下的俄國農民轉化成了流感。

李經述當時在天津兵營裡練新軍,看到這種敗壞中國形象的謬論,很是氣憤,他利用龍興集團的資源,從英國和美國請了醫師團隊趕到天津考察,來駁斥俄國人和法國人的論調,另外,更重要的是幫助李鴻章控制直隸的疫情。

當年夏秋間,京津一帶就有時疫,但這並沒有引起李鴻章的高度重視。李鴻章對李經述說:“爲父也聽聞夏秋間京津一帶傳染時症,倉卒有不治者,沴氣流行,間年偶見,並非聚集未疫。時氣甚多,大抵寒熱咳喘,不藥即愈。”

李經述說:“沒那麼簡單。孩兒最近看萬國公報,上面說近日疫氣自俄而西,流行於歐洲各國。又由俄而東傳染於日本、中華。環一地球,幾無一國之境,一種之民,不觸是氣而成病者。計正月七日疫盛時,倫敦總書信局一萬三千人中病者一千八百零六人,內分送電信之幼童一千九百人中,病者一百三十二人。又培明罕一城病者共五萬人,可謂多矣。不能不引起重視。一些患病者,最好都送到醫院隔離。”

李鴻章問道:“這大疫可有辦法治癒?醇親王可能也染上此病了。爲父剛收到醇王府邸致電,王自端午疾作,時發時愈,至七夕驟篤,越日昏瞀,仰蒙慈蔭,危而復安。日來服藥見效,惟四支又頹,左甚於右,且不禁用心。似由血虛所致,能否令太醫略加補血之品,或更見功。”

李經述說:“流感跟氣虛血虛關係不大。我聽聞西醫有利用血清注射治療疾病的方法,人們可以用患病而痊癒者的免疫血清來預防和治療傳染病人。”

李鴻章搖搖頭,說:“萬不得已,醇親王不會用西醫。”

果不出李鴻章所料,醇親王當年六月虛汗時作,精神疲倦,等到七月初八,每天眩暈數刻。醇親王的病此後一直有反覆,在久治不愈的情況下,當時名醫凌紱曾九月奉電旨入京,參與搶救醇親王的。不過,凌紱曾的治療效果,並不理想。

醇親王也急壞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他們最後還是覺得李鴻章見多識廣,讓他來想辦法。1890年十月初五日,北京來電,對李鴻章稱“聞安徽廬州府合肥縣江蘇候補府張新之醫學精通”,希望李鴻章能夠代請。此刻,爲治醇親王的病,清廷已經到了遍尋名醫的地步了。

李鴻章畢竟是謹慎之人,他在遵示發電給南方的同時,也不斷向人打聽張新之的情況,得到的結果卻是“鹹稱張新之粗讀醫書,診病偶效,實未精通”,於是在冀望於張新之“恐無甚把握”的情形下,李鴻章想轉而推薦西醫,問李經述的意見。

李經述說,西醫雖好,但國人對西醫的認知大多還處於一片混沌的狀態,西醫的那一套治療方式在他們眼中大多得不到認同,何況患者又是滿洲貴族中的元老、光緒皇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

李鴻章說:“醇親王對於洋務,對於北洋水師還是很關心的,總歸要試一試。”

這場時疫中,清廷的潘祖蔭、孫詒經、寶廷、怡親王等王公大臣先後染疾去世,連張佩綸也患病了。

李經述的妹妹李菊藕哭得像淚人,對李經述敘說張佩綸的病情經過:在疫癘流行之初,張佩綸仍活動如常。但到了十一月十六日,他突然罹患急病:“感冒甚重,頭痛、身冷、咳嗽、流涕,終夜不眠。”當晚,他延醫診視並服了一次藥。但到了第二天,病情並未好轉:“身冷、咳嗽較甚,仍服沈生之藥,未敢出門。”十八日,見病仍無起色,結果次日“病未愈,口渴益甚”,這次又請了醫士開藥方“柴胡湯加減”。

柴胡本是治療感冒之良藥,但沒想到張佩綸服藥之後,“夜大作渴,病甚”。在同一時期,張佩綸的母親也病了,母親與餘病同,尚未見好,萬分焦灼。

李經述便推薦英國醫生伊爾文給張佩綸母子治療,李鴻章表示同意,不久,張佩綸母子劫後餘生。

李鴻章見西醫確實有效,便決定盡力而爲,上奏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說:“查英醫伊爾文在敝署診治年久,應手奏效。與言胃口不開,大便秘結之症,渠願親往看視緣由,不用峻劑,必能設法調和。”

李經述心想,醇親王要是活着,或許以後滿清覆亡的歷史會改寫,勸李鴻章不要救醇親王:“有些天命,是難以改變的。”

果然如李經述所料,李鴻章的提議被清廷婉拒了——十月十二日,醇王府來電報:“王爺諭候福綏,並道謝。洋醫入府向無成案,恐啓驚疑,俟擬張醫能否來京查復,再酌洋醫行止。”

此後,李鴻章又發電堅持洋醫就診,然而十月二十一日,醇王府來電報徹底斷絕了李鴻章的提議:“老爺諭謝電。擬俟張來診數天效否再酌。”

李鴻章氣得直呼:“愚蠢!庸醫誤國!保守思想誤國!”

後來,“江蘇候補府”張新之應邀爲醇王進行診療,結果醇親王醫治無效,於1890年11月病逝。保守愚昧的清廷就這樣失去了一位重臣,朝廷下旨,朝廷三品以上官員,在十二月十二日午刻到醇邸府候戶部各堂公祭。

李經述心想,醇親王病逝,清廷的權力格局,將再一次發生重大變化,昏庸腐敗的慶親王上位,那麼推翻滿清、驅除韃虜的機會,很快就會到來了!

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1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33章 海上霸權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217章 希特勒的戰爭(1)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227章 世紀大海戰(2)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208章 德法宣戰第135章 大裁者第49章 撤旗事件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270章 袁世凱停職第107章 強國之夢第31章 大敗法軍第18章 中日大戰(中)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39章 與日本開戰(1)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11章 龍興集團第12章 盧漢鐵路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4章 痛斥張佩綸第33章 海上霸權第28章 特斯拉交流電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135章 大裁者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12章 盧漢鐵路第20章 直隸提督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27章 李鴻章 訪美第54章 琉球特區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40章 杭州十三釵第5章 購買軍艦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37章 暗殺計劃(3)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14章 搞掉翁同龢(下)第22章 遇到貴人第47章 開始大練兵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247章 新世界的夢想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20章 東南立第169章 攻佔印尼(2)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183章 瘋狂的刺殺第22章 三個朝鮮小妾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
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1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33章 海上霸權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217章 希特勒的戰爭(1)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227章 世紀大海戰(2)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208章 德法宣戰第135章 大裁者第49章 撤旗事件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270章 袁世凱停職第107章 強國之夢第31章 大敗法軍第18章 中日大戰(中)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39章 與日本開戰(1)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11章 龍興集團第12章 盧漢鐵路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4章 痛斥張佩綸第33章 海上霸權第28章 特斯拉交流電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135章 大裁者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12章 盧漢鐵路第20章 直隸提督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27章 李鴻章 訪美第54章 琉球特區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40章 杭州十三釵第5章 購買軍艦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37章 暗殺計劃(3)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14章 搞掉翁同龢(下)第22章 遇到貴人第47章 開始大練兵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247章 新世界的夢想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20章 東南立第169章 攻佔印尼(2)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183章 瘋狂的刺殺第22章 三個朝鮮小妾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