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積極備戰

特斯拉、馬克沁、戴小侯等人果然是工程方面的天才,他們結合李經述的設想,很快就研製出了坦克,這種坦克全履帶裝甲,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不過坦克有點重,達到驚人的18噸,裝甲厚度爲6毫米,裝有主火炮,利用汽車動機,功率90千瓦,最大時速只有5千米,越壕2米,只能通過半米高的障礙物。李經述很高興命名其爲“龍型”坦克。

不過,這“龍型”坦克也很有中國特色,戴小侯吸收了明朝戚繼光設計製造的“偏廂車”的優點。戚繼光設計的偏廂車,可以稱之爲明朝的坦克,就功能來說,有點像現代坦克的“鼻祖”,有四個輪子的大輪車,一邊裝有很高很厚的擋板,在必要時候,可以用來阻擋敵人的弓箭射擊,若干輛偏廂車,互相連接在一起,能夠構成一道相對堅固的屏障,一般的弓箭,肯定是無法穿透的。木頭擋板上,有射擊孔,站在擋板後面的火槍手,可以對外開槍射擊。戴小侯設計的坦克也借鑑了這種設計,分“雄性”和“雌性”兩種,坦克乘員8人,“雄性”坦克裝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四挺“馬克沁”機槍,“雌性”坦克1門57毫米火炮和5挺機槍,使得坦克可攜帶穿甲彈、破甲彈、榴彈等。

除了研發坦克,李經述積極備戰,還改建了中國的炮兵部隊。那天,晴空萬里,北京的空氣十分乾燥。李經述叫來陸軍總長段祺瑞,表示中國將要建一個正軍級的炮兵部隊,還要在保定成立炮兵學院,而且,李經述打算用自己所學的最先進炮兵理論和方法,訓練和武裝他們,要建炮兵旅、炮兵師,要加大預備炮兵的比例。

當時各國對炮兵的重視還不夠,各國的炮兵主要是建設炮兵連,由6到8門野戰炮組成的炮連,這是傳統上認爲這是最大的炮兵戰術單位,開始與其他的炮連組成更大的戰術單位。不管是在法國被稱爲炮兵羣,還是在德國被稱爲炮兵師,這些由2、3、4個炮連組成的單位不享有“獨立番號”,甚至連獨立的數字番號都沒有,直接用上級的步兵單位番號爲自己的番號。

李經述認爲,應該向德國炮兵學習。因爲德國很重視炮兵,是最早開始嘗試將炮兵單位從“連”擴大到“營”的國家,他們曾將兩個營組成一個團,然後將兩個團組成一個旅,並且以炮兵旅作爲一個步兵軍的建制單位。從部隊人事的角度,德軍的做法提供了資深炮兵軍官更多、更高的職務;而從戰術的角度來看,現在軍長不僅可以指派一個軍官去指揮所有的火炮,更可以將手上兩個炮兵團直接配屬給步兵師以提供火力支援。

那天李經述和段祺瑞兩人在總統府的後花園裡,小鳥在老槐樹上叫着,他們一邊下棋,一邊交換意見。段祺瑞對李經述說:“大總統這個想法很有戰略眼光。我一直在負責新軍的炮兵,我們以前的炮兵主要是學德國的。我個人覺得。炮兵在將來的戰場上,肯定是中流砥柱。”

李經述笑了笑,說:“我覺得學德國炮兵好呀。對於戰術家來說,德國和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有關如何部署運用新一代加農炮的教訓多得學不完,德國在野戰炮兵上整整領先法國一個世代。”

段祺瑞說:“確實如此,普法戰爭中激烈的炮兵戰鬥。根本就是一場完全不對等的炮兵戰鬥。普魯士軍所使用的後膛裝填火炮,無論在射程上、準確性上,在引信可靠度上,都遠遠超越法軍的前膛裝填火炮:一門標準80公釐口徑四磅普魯士軍野戰炮的炮手們,可以將炮彈投射到3800公尺之外,並且確信他們的炮彈會開花;相對的他們的法國對手們使用的四磅野戰炮,最遠可把炮彈射擊到3150公尺之外,當法軍炮手們將炮彈射擊到其他距離時,他們通常會驚訝地發現他們射出的,只是一顆大鐵球。”

李經述說:“你跟我想到一塊去了。法軍炮兵的弱點被普魯士軍炮兵強大的組織能力更進一步地凸顯,在色當會戰中,普魯士軍的五個步兵軍可以同時集中90門以上的火炮組成一個大炮兵連,甚至可以排成一列在一個炮兵指揮官指揮下戰鬥,在色當會戰的關鍵時刻,普魯士軍一次集結540門火炮,相當於全德軍火炮的80%,進行集體戰鬥,這是德國取勝的關鍵。”

段祺瑞說:“是的,野戰炮兵火力必須集中,要儘可能地在一個區域中集中最大量的火炮,並且置於單一的指揮官指揮之下,還有就是在戰鬥開始前必須先消滅敵人的炮兵,兩支部隊間的戰鬥必須以炮兵決鬥拉開序幕。炮兵必須想辦法在該重點上灑下足以摧枯拉朽的火力。”

李經述說:“現在各國的陸軍都對炮兵的建設,尤其是重炮的建設情況重視不足,德軍的炮兵實力最強,擁有野戰火炮9000餘門,不過其中重型加農炮的數量也還不到200門。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仍是以直瞄射擊爲主。我們中國可以把發展重火炮作爲一項重要戰略,發展陸軍。至於經費,你放心,我會優先撥款。”

段祺瑞領命而去,他很快組建了中國額炮兵部隊,擁有野戰火炮7000餘門,重型加農炮的數量超過400門。

陸軍改革差不多的時候,李經述還去旅順港視察中國的潛艇部隊。

那天,微風夾雜着海水的鹹味,撲面而來。陽光從港口東邊的黃金山上一瀉而下,岸上的重炮臺堡壘靜靜守護這一片碧海藍天。旅順從李經述任北洋水師提督開始,就作爲中國一個重要的軍事港口存在,沒有北洋艦隊的通行證,任何外國人不許進入這裡。此時,海軍總長劉步蟾身着一身深藍的海軍上將戎裝,仔細檢查這裡的安保情況。李經述總統馬上就要到這裡視察,中國先進的現代潛艇編隊馬上就要在這裡下水。

李經述之所以選定了旅順港作爲中國的潛艇基地,因爲這裡四周羣山環抱,港口東是黃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島,其間有狹長水道與外海相通,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爲天然的北方不凍良港,港內隱蔽性與防風性良好,港內水深,適合潛艇部隊的發展,而且這裡距離遠東和日本島不遠,隨時可以出擊。

李經述到旅順口後,登上停泊在這裡“定遠”號,在貴賓室會見了中國潛艇的總設計師、“現代潛艇之父”霍蘭。霍蘭告訴李經述,他從一開始就注意解決那些潛艇史上阻礙潛艇發展的問題,反覆研究並數易方案,現在終於建成了第三代潛艇,擁有水面航行的推進裝置——蒸汽機動力裝置和水下潛航的推進裝置——電動機,現在中國的潛艇能夠用於水面作戰。

李經述在劉步蟾的陪同下,興致勃勃考察了最新的中國潛艇。1897年2月17日,時年56歲的霍蘭終於成功地製造出這種“霍蘭六號”的潛艇。該艇長15米,裝有45馬力的汽油發動機和以蓄電池爲能源的電動機。是一艘採用雙推進的最新潛艇,在水面航行時,以汽油發動機爲動力,航速可達每小時10海里,續航力爲1000海里。在水下潛航時。則以電動機爲動力。航速可達每小時5海里,續航力50海里。該艇共可乘5名艇員。武器爲一具艇首魚雷發射管,可發射3枚魚雷,前後2門火炮,火炮瞄準靠操縱潛艇艇體對準目標。這潛艇能在水下發射魚雷,水上航行平衡,下潛迅速,機動靈活。

霍蘭說:“這是我一生中設計和建造出的最好的潛艇!”

李經述很清楚潛艇在現代海戰中的作用,當初他接見了霍蘭,並安排他到旅順港口研發新的潛艇,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並在旅順建立了中國第一所潛艇學院,讓霍蘭當院長,培養中國的潛艇人才。

其實,中國在潛艇設計方面,還是有基礎的,早在1880年,中國的清政府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製造了近代史上中國的第一艘潛水艇並試航成功,開創了中國製造潛艇的先河。這艘天津機器局製成的潛艇,“式如橄欖”,“駛行水底”,“上有水標及吸氣機”,“可於水底暗送水雷”,從外觀、構造,到件能、功能,無不反映出近代潛艇的特徵和性質,這艘潛艇下水試行時“靈捷異常,頗爲合用”。

更讓霍蘭感動的是,李經述十分體諒霍蘭此前的失敗,親口對霍蘭說:“我們中國要的世界一流的潛艇。你儘管試驗,一切失敗的責任都由我來承擔。”

李經述接見霍蘭前,按照中國的禮節給他過了大壽,霍蘭十分感動。在接見時,霍蘭對中國政府的重用表示感謝,他對李經述介紹了最新設計的“潛龍”號潛艇的情況:“尊敬的總統先生,我們的‘潛龍’潛艇,裝有60馬力的汽油發動機和以蓄電池爲能源的電動機,採用雙推進,水下短距離航速可達每小時12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數小時,其水下航速也可達每小時8海里,續航力爲1000海里。與‘霍蘭六號’相比,該艇在其內殼之外又包上了一層外殼,這使得潛艇既有一個酷似魚雷艇似的外殼,又有一個按照潛艇要求設計的內殼,艇員及所有裝備都裝在耐壓的內殼之中。內外殼之間的空間被充作壓載水櫃,並以此控制潛艇下潛和上浮,更加安全。武器爲一具艇首魚雷發射管,可發射5枚魚雷,前後2門火炮。”

李經述點點頭,問到:“這跟世界上最先進的潛艇相比,性能如何?”

霍蘭自豪地說,“據我所知,這已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潛艇。唯一能和‘潛龍’號相比的,是法國的‘納維爾’號潛艇,它也是採用雙殼設計,水面航行的速度達每小時11海里,它的水下短距離航速可達每小時8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數小時,其水下航速也可達每小時5海里。不過總的來說,我們的潛艇是世界上最好的。”

“那就放手去組建潛艇部隊吧。”李經述在劉步蟾、霍蘭的陪同下,一同觀看了“潛龍”系列的四艘潛艇的演習,效果很好,他下達了指令。

不久,劉步蟾從海軍和旅順潛艇學院中挑選出五百名官兵,組建新的潛艇部隊,龍興集團的國際貿易公司購買了汽油發動機和以蓄電池爲能源的電動機,首批生產四十艘潛艇,就這樣,中國的第一支潛艇部隊在旅順口成立。

有了潛艇部隊,李經述讓劉步蟾做好戰爭準備,而在英國訂購的兩艘一萬噸級的戰列艦和巡洋艦也到位了,李經述覺得對日本開戰的時機差不多成熟了,馬上給尼古拉二世寫了一封信。

亞歷山大三世突然病逝,尼古拉二世才登上沙皇寶座,他在1896年加冕之後,對內推行專制、對外準備瘋狂侵略擴張。尼古拉二世曾當面訓斥那些想要參政的地方局代表:“你們中竟有些人在胡思亂想!認爲地方自治局代表要參加國家行政管理。希望大家都知道,我要堅定不移地保持專制制度的原則,就如同我那不能令人忘懷的先父一樣!”

1897年他尼古拉二世已經是全俄皇帝,兼波蘭國王、芬蘭大公等,野心勃勃,夢想給自己再加上“中國皇帝”、“日本天皇”等稱號。事實上,尼古拉二世在1890年到1891年遠東之行時,他就對日本和中國的領土與財富很垂涎。他一登基,就開始命令俄國交通部加快修築橫貫西伯利亞大鐵路,企圖通過鐵路加強在遠東爭奪霸權,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找尼古拉二世要求歸還庫頁島等島嶼,那無異於與虎謀皮,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聖彼得堡的冬宮接到日本外交部和軍部的最後通牒,氣得暴跳如雷!尼古拉二世內心其實一直對1891年日本警察津田三藏刺殺他的事耿耿於懷,他決定舊仇和新恨一起算,再次和中國合作,教訓驕傲無知的日本人!

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175章 開發大西北第107章 強國之夢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54章 琉球特區第196章 轟炸英軍第196章 轟炸英軍第135章 大裁者第17章 中日大戰(上)第5章 購買軍艦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212章 和平瓜分世界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39章 與日本開戰(1)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247章 新世界的夢想第49章 撤旗事件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26章 權力與女人(3)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34章 沙俄皇太子來訪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4章 洞房花燭夜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章 落魄書生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131章 不一樣的甲午(2)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36章 暗殺計劃(2)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72章 中國海權第7章 收復琉球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90章 奪取敖德薩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13章 搞掉翁同龢(上)第8章 開倉放糧第27章 慈禧的權欲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169章 攻佔印尼(1)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135章 大裁者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76章 中國人的亞洲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18章 中日大戰(中)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49章 撤旗事件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7章 收復琉球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2章 天才少年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2章 落魄書生第54章 琉球特區第49章 撤旗事件第241章 最後的海戰(2)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103章 日本割地賠款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
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175章 開發大西北第107章 強國之夢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54章 琉球特區第196章 轟炸英軍第196章 轟炸英軍第135章 大裁者第17章 中日大戰(上)第5章 購買軍艦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212章 和平瓜分世界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39章 與日本開戰(1)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247章 新世界的夢想第49章 撤旗事件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26章 權力與女人(3)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34章 沙俄皇太子來訪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4章 洞房花燭夜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章 落魄書生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131章 不一樣的甲午(2)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36章 暗殺計劃(2)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72章 中國海權第7章 收復琉球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90章 奪取敖德薩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13章 搞掉翁同龢(上)第8章 開倉放糧第27章 慈禧的權欲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169章 攻佔印尼(1)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135章 大裁者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76章 中國人的亞洲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18章 中日大戰(中)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49章 撤旗事件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7章 收復琉球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2章 天才少年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2章 落魄書生第54章 琉球特區第49章 撤旗事件第241章 最後的海戰(2)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103章 日本割地賠款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