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德法宣戰

塞爾維亞族的激進青年們刺殺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這件大事,剛開始並沒有引起英國和法國政府的多大注意。當時,英國當局和法國政府都在集中精力處理國內的棘手問題。當時倫敦正面臨着愛爾蘭要求自治的危機,巴黎正在關注一樁涉及情色和政治的兇殺案。

在二十世紀初,刺殺顯貴似乎是一種時髦,並不少見。報紙上經常當花邊新聞處理,比如被刺殺的各國領袖有:美國總統、法國總統、墨西哥總統。被刺殺的總理有:俄國、西班牙、希臘等,被刺殺的王室成員包括意大利、塞爾維亞、葡萄牙、希臘等,歐洲的人們已經習慣於刺殺事件,認爲刺殺不會產生極爲嚴重的後果。

大西洋對面的美國人甚至說,斐迪南大公遇刺,這不過是一個沒有聽說過的人在一個沒有聽說過的地點被刺殺的新聞,根本沒有什麼重要後果。時任美國國務卿詹姆斯·布賴恩認爲:“美國必須做一件事,就是要爲全世界樹立削減軍備的光輝榜樣。”他在有影響力的雜誌《意見評論》上充滿自信地告訴讀者:“世界正遠離尚武精神;一個和平、勤奮、友誼的世界已經在黎明中顯現。”

但很快,事態就惡化了!世界大戰迅速提前爆發,比李經述想象的都還要快,這跟急切復仇的費迪南大公大力策劃和推動有關。

在薩拉熱窩暗殺事件後,奧匈帝國的外交部實際上是保持沉默的。奧匈帝國雖然是歐洲五大列強之一,但內部卻是一個比較鬆散的聯盟,有匈牙利政府、奧地利政府、中央政府三個不同的政治體系,匈牙利和奧地利還有各自的議會,並不是每一個奧匈帝國的政治派別都想戰爭。連奧匈帝國的皇帝弗蘭西斯·約瑟夫的侍從官帕爾伯爵都說,他的君主對任何說要指望一場戰爭的暗示,都置之不理,皇帝本人也認爲這不過是又一次悲慘事件而已,它在皇帝的一生中是經常發生的。比如1889年在邁爾林的悲劇。當時皇儲魯道夫開槍打死了他的十七歲情婦費特澤拉女男爵,然後自殺,他還提到九年後伊麗莎白皇后被一名無政府主義者所暗殺的事。

但費迪南大公這次刺殺沒有死,他還是相當強勢的。在費迪南大公的指使下,許多奧地利的報刊和其他機構也鼓動奧匈帝國反塞爾維亞人的情緒。維也納街頭甚至出現廣告牌宣稱:“所有塞爾維亞人必定滅亡”。在維也納,除了費迪南大公,奧地利外交大臣萊奧波爾德·馮·貝爾希多爾德伯爵也對戰爭充滿了渴望,他長期以來,就想伺機消滅塞爾維亞。還有奧地利參謀總長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男爵,三年前,康拉德就慫恿約瑟夫皇帝對塞爾維亞打一場預防性戰爭,但碰了釘子,他們和費迪南大公一起,推動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戰爭。

德皇威廉二世向費迪南大公保證,奧匈帝國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國將作爲一個盟國和友邦作後盾。於是,費迪南大公派康拉德將軍謁見奧地利君主約瑟夫,要他對開戰點頭。但是這位七十六歲的老皇帝仍舊能充分控制他的理智,回答說:“如果英國、法國、俄國全都向我們猛撲過來,我們怎能開戰呢?”

康拉德將軍回答道:“德國將是我們的盟友。

約瑟夫這位謹慎的君主用懷疑的眼光望着康拉德將軍的眼睛問道:“你對德國這麼有把握嗎?”

奧匈帝國的康拉德將軍遞給皇帝一封威廉二世的親筆信,信是寫給費迪南大公的:“即使事態發展到奧匈帝國同俄國開戰的極端,德國保證出於它通常作爲一個盟國的忠誠,將站在奧匈帝國的一邊。”

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西斯·約瑟夫看了德皇威廉二世的親筆信,他的和平感化爲烏有,喃喃自語說:“現在我們不能再回頭了,將要有一場可怕的戰爭。”

費迪南大公爲了給妻子報仇,代表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限48小時答覆:通牒內容包括要求塞爾維亞制止一切反奧匈帝國的活動,懲辦進行反奧匈帝國宣傳的民衆和官員,由奧匈帝國派員共同審判薩拉熱窩事件的兇手。在四十八小時限期屆滿之前十分鐘,一個頎長、尊嚴、飄垂着白鬍子的人出現在奧地利大使館,他竟然就是塞爾維亞的帕西茨總理,他帶來了他的政府的答覆,對於一位總理來說,儘管他的國家小,充當信使是肯定不合外交慣例的。當遞交文件的時間到來時,帕西茨求助於他的大臣們,但是由於他們都悲痛欲絕,這項任務無疑只有他來擔當了。塞爾維亞政府的答覆是力求和解和充滿希望的。帕西茨總理提醒維也納它在巴爾幹戰爭期間愛好和平的態度。塞爾維亞準備正式譴責那些反奧地利的人的行動,但它不能接受侵犯其主權的兩項要求,如果奧地利不滿足,貝爾格萊德建議提請海牙法庭仲裁。

德皇威廉二世建議,奧地利應當把塞爾維亞作爲“質押領土”,抵押給奧匈帝國,直到它履行了保證爲止。俄國外交大臣謝爾蓋·薩佐諾夫也接受了塞爾維亞的答覆,並建議塞爾維亞同維也納談判。

費迪南大公已經傷心欲絕,決心消滅塞爾維亞,在最後通牒限期四十八小時屆滿之前,就指揮奧地利部隊在塞爾維亞邊境動員了。

這引起了歐洲大陸的驚慌。俄國通知奧地利,奧匈軍隊攻擊塞爾維亞會引起俄國的立即軍事動員。聖彼得堡感到無可奈何的憤怒。那時,沙皇政權由於在中俄戰爭中敗於中國,接着又非常困難地鎮壓了布爾什維克的革命起義,仍處於筋疲力盡中。但英國和法國承諾,沙俄出兵幫助塞爾維亞,兩國就免除沙俄的戰爭賠款,並且支持俄國和德國作戰。沙皇尼古拉二世決定賭一把國運。

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參加進來,提議德、法、英、意開會調停奧、塞不和,他還說,如果拒不同意,會導致世界輿論以爲奧地利和德國在故意發動一場戰爭。作爲答覆,奧地利立即對塞爾維亞宣戰。爲了使奧匈帝國的皇帝在宣戰書上簽字,費迪南大公指使奧地利外交大臣貝爾希多爾德僞造一份報告交給自己的叔叔,聲稱塞爾維亞士兵已經向多瑙河上奧地利的部隊運輸船舶開火,更有甚者,塞爾維亞部隊已經襲擊在特梅斯·庫賓的帝國皇家部隊的一支分遣隊。翌日,貝爾希多爾德答覆英國,他未能考慮格雷的建議感到抱憾,因爲它“已被塞爾維亞攻擊奧匈軍隊的事變所壓倒了”。

三天後,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費迪南大公親自帶着40多萬奧匈帝國的軍隊,攻打塞爾維亞。塞爾維亞當時雖然只是300多萬人口的小國,卻動員到40萬軍隊,迎戰奧匈帝國的軍隊。作爲塞爾維亞的鐵桿小兄弟,除了山還是山的貧窮小國黑山也派來了5萬黑山軍,幫助塞爾維亞抗擊費迪南的40萬大軍。戰爭的局面,就變成了40多萬奧匈帝國的軍隊對峙45萬塞黑聯軍,流血的戰爭開始了!

德國和法國也不甘寂寞,很快也宣佈加入這場戰爭。德國政府對法國宣戰,英國宣佈對德國宣戰,歐洲的其他國家,也被迫選擇站隊,世界大戰在歐洲一觸即發!

法國對德國宣戰,是要拿回屬於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自從1871年普法戰爭之後,從德國手中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已經成爲法蘭西整個民族堅定的怨念。正是在這種從強烈渴望演變而來的心理驅使,法國人一直將他地所有兵力都集中到南部的德法邊境,以待有一天能夠收復失地,甚至攻入柏林。於是,和德國開戰以前,法國的軍事工程師於是以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邊界的四個城市爲中心,構築了一系列堡壘。東南從瑞士的堅不可摧的屏障阿爾卑斯山開始,堅固的混凝土堡壘從貝耳福、厄比納爾、土爾和凡爾登伸展開來,在厄比納爾和土爾之間設計了一個寬闊的缺口,作爲準備德軍進入的巨大陷阱,然後用從掩護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體中發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殲滅,而凡爾登以北約二十英里,就是盧森堡、比利時和崎嶇的阿登森林。

面對着這種難以克服的棱堡,德國參謀總長阿爾弗雷德·馮·施裡芬伯爵設計了一個通過廣闊的比利時平原侵入法國的戰略。比利時這個小小工業化國家,提供了有充分鐵路、公路、河流和運河的一條不費力的通路,而且它和法國的邊境是不設防的。在施利芬那份著名的“施利芬戰略”計劃中,他正是利用法國人急於奪回失地的心理,故意在阿爾薩斯·洛林一線部署較弱兵力,改用右翼重兵一側包抄的方式,從馬斯河兩岸鋪天蓋地越過整個比利時,像一把可怕地大草耙那樣橫耙全境,而後沿整個比法交界線進入法國,再循瓦茲河流域直攻巴黎。

施裡芬這位能幹的戰略家,是軍事史上博覽羣書的人之一,他從坎尼之戰中得到許多啓示,漢尼拔用包圍兩翼和後衛擊敗了較強的羅馬人,因而施裡芬擬定了相似的計劃集中在梅斯,這是一個最靠近法國邊境的德國城市,距離巴黎一百七十八英里。以這個築壘地區爲樞軸,由七十九個師組成的右翼,將以閃電戰經比利時進入法國,後面馬上由戰時後備軍之類的第二後備軍跟上來。由八個師組成的較小的左翼,將留在法德邊界。這個戰略像一扇巨大的旋轉門一樣,德軍在這個繞着樞軸旋轉的運動中,將一直橫掃到法國沿海地區,從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圍巴黎,然後轉向東面。如果法國士兵離開他們的洛林要塞,這樣就更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東進的德國人將從後面來攻打法國人。法國的要塞炮只能面對德國,不能轉向西面來對付從法國方面進攻的德國人。

施裡芬制定的戰略,還包括應對一支十萬人的英國遠征軍“和法國人協同作戰”在內。考慮到俄國的原始鐵路系統會造成蝸牛般步伐的動員,施裡芬只在東線安排十個師以推遲沙皇部隊的前進,直到法國被壓倒爲止。

對於德國人實行右翼包圍的戰略,法國人是知情的,法國甚至還有情報人員得到過施利芬計劃的一部分副本,並報告給法軍總參謀部。但法國人依然不願意將一兵一卒調到北方戰線防守,而是執着向阿爾薩斯挺進。法國總參謀部認爲,德國人在他們的右翼投入的兵力越大,他們在左翼和中路的兵力就要相應地減弱,法軍就可以計劃在這一帶突破。法國的戰略是背靠比利時邊界面對萊茵河,只要德國人遠道迂迴包抄法軍翼側,法國就計劃動鉗形攻勢。在德軍設防的梅斯地區的兩側突破德軍中路和左翼,並乘勝切斷德軍右翼和它地基地的聯繫,使其無法出擊。

基於這種的戰略構想,法國人制定了17號計劃:“法國5集團軍全部集中在南部的德法邊境上,而北部時地防務則由比利時6個師負責。後來法國還將英國人也拉入了這個計劃,並讓英國陸軍協助防守比利時。”

開戰之初,德軍只在東線部署了第八集團軍,以防範俄國人可能的進攻,另外七個集團軍則在西線從北向南一字排開:部署在比利時列日城以東的是德軍陣線右翼頂端的第一集團軍,部署在阿爾薩斯的左翼末端的第七集團軍,第六、七兩集團軍組成德軍左翼,計十六個師,他們將擔負起阻擋法軍進攻的重任;第四、五兩集團軍組成中路,計二十個師,負責盧森堡的突破;而第一、二、三集團軍組成右翼,計三十四個師,按計劃將穿越比利時,直接攻入巴黎郊區。

於是,戰爭開始後,德國人開始進攻比利時,而法國人開始向阿爾薩斯進攻。如果將雙方的行軍路線同時繪製在地圖上,宛若一個太極圖案:德國人在北方從東向西迂迴,而法國人則在南方從西向東挺進。關鍵問題是,此時的“陰陽雙魚”,並不是勻等運動,哪一方主力先突破對方的防線,哪一方將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總統李經述往歐洲戰場派了一千名軍事觀察員。當時,戰爭中立國派軍事觀察員到前線,是國際慣例。歷史上,美軍史上軍階最高的軍事家約翰·約瑟夫·潘興——美利堅合衆國特級上將,1905年就是任駐日武官兼日俄戰爭的軍事觀察員。蔣百里、蔡鍔等一批青年將領,被李經述派往了歐洲戰場當軍事觀察員!

每天早晨一醒來,總統李經述就要看中國派往歐洲的觀察員收集回來的戰報,召集段祺瑞、劉步蟾、袁世凱等人商議戰況。歐洲的戰報通常由李經述的夫人容雪領導的情報小組負責收集整理好,她畢竟當了多年的報紙編輯,幹這事得心應手。加上容雪早年在歐洲遊歷,精通這些國家的語言,熟悉他們的歷史,所以李經述在這段時間經常和她在一起。容雪也很開心。能和自己喜歡的人朝夕相處,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中華帝國總統李經述之所以這麼關心歐洲的戰爭,除了因爲中國企業要發戰爭財,他還預料到戰爭結果很可能會跟歷史上的一戰不一樣,因爲費迪南大公沒有死,奧匈帝國的軍隊可能在塞爾維亞不會慘敗而歸,德國的總參謀長施利芬本來應該已經退休,但德皇威廉二世爲了在1909年發動戰爭,又把他召了回來,他絕對不會像歷史上小毛奇那樣背離“施利芬計劃”,肯定會集中優勢兵力打右翼的戰爭,那麼德國未必會在一戰中遭到失敗。而沙俄帝國已經奔潰,烏克蘭和波蘭已經成爲德國的勢力範圍,分裂後的俄國在1909年已經虛弱不堪,雖然有法國和英國的支援,要跟德國作戰,是以卵擊石。所以,歷史已經改變,一旦德國在歐洲戰場取得勝利,說不定意大利這牆頭草會倒向同盟國。德國一旦稱霸歐洲,德皇威廉二世甚至可能派德軍奇襲美國紐約和波士頓港口城市,扶持墨西哥攻打美國,中國就可以趁機攻下整個亞洲,到時候夏威夷、澳大利亞都可以拿下。

總之,歷史上的“蝴蝶效應”已經太大了,李經述不得不靠每天收集大量情報,來判斷未來的世界發展趨勢,看中國參戰的時機什麼時候成熟,以及如何參戰。

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154章 奪取庫頁島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75章 開發大西北第121章 幹掉慈禧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5章 購買軍艦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245章 絞死斯大林第253章 拜訪魯迅第100章 廣島之戰(下)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20章 東南立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38章 獵熊行動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35章 大裁者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49章 撤旗事件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1章 光緒選妃第22章 遇到貴人第160章 建設海軍強國第269章 袁克定摔殘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133章 日本賠款三億兩第36章 暗殺計劃(2)第207章 中國的備戰第2章 天才少年第243章 俄國滅亡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7章 收復琉球第11章 龍興集團第219章 推銷坦克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章 天才少年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96章 轟炸英軍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161章 五年工業化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1章 光緒選妃第187章 斯大林奪權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3章 百科全書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203章 中英大海戰第163章 收回法租界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98章 上架感言第27章 慈禧的權欲第51章 擺平朝鮮第20章 直隸提督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43章 遠征古巴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33章 日本賠款三億兩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23章 美人摘花第28章 特斯拉交流電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2章 落魄書生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163章 收回法租界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
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154章 奪取庫頁島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75章 開發大西北第121章 幹掉慈禧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5章 購買軍艦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245章 絞死斯大林第253章 拜訪魯迅第100章 廣島之戰(下)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20章 東南立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38章 獵熊行動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35章 大裁者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49章 撤旗事件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1章 光緒選妃第22章 遇到貴人第160章 建設海軍強國第269章 袁克定摔殘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133章 日本賠款三億兩第36章 暗殺計劃(2)第207章 中國的備戰第2章 天才少年第243章 俄國滅亡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7章 收復琉球第11章 龍興集團第219章 推銷坦克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章 天才少年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96章 轟炸英軍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161章 五年工業化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1章 光緒選妃第187章 斯大林奪權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3章 百科全書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203章 中英大海戰第163章 收回法租界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98章 上架感言第27章 慈禧的權欲第51章 擺平朝鮮第20章 直隸提督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43章 遠征古巴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33章 日本賠款三億兩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23章 美人摘花第28章 特斯拉交流電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2章 落魄書生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163章 收回法租界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