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日本賠款三億兩

日軍在東北被李經述率大軍圍困,彈盡糧絕,等到日軍裡出現人吃人的慘劇時,日軍參謀部次長川上操六坐不住了,到作戰司令部找山縣有朋。那天,盛京終於出現了好久不見的太陽,但陽光在天寒地凍的東北,也是慘淡冰冷的。

傍晚,山縣有朋在指揮部的會議室裡正襟危坐,坐下是一張正方形的榻榻米,四面鑲有白邊,上鋪一塊白布。山縣有朋已經沐浴更衣,穿上了純白色的和服,鬍鬚已經剃去,髮髻盤起,露出帶有傷疤的頸部,他膝上橫着一柄雪亮的太刀,昏暗的白燭光照在他平靜的臉上。

川上操六在門外聽到一陣淒涼的簫聲,趕緊拉開會議室的門,見到山縣有朋正要切腹自殺,跑過去阻攔,哭求道:“司令大人,你這是何苦呢?中國有句老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不要想不開呀。”

山縣有朋搖搖頭,嘆了一口氣道:“三萬日軍隨我出征,到現在剩不到一萬,我難辭其咎,已經沒有臉面活在這世上了。川上君,你來得正好,剛好當我的介錯人。提我的人頭,開城門投降吧。只是,如若你能活着回到日本,別忘了替我報仇!”

川上操六見山縣有朋切腹的意志已決,只得答應了山縣有朋的要求,當他的介錯人,含淚道:“放心吧,司令大人,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一定會替你和死去的日本軍人報仇。”

山縣有朋欣慰地點點頭,解開自己的和服,露出肚皮,舉起膝上那柄雪亮的太刀,腹部橫切一刀後,立即用刀向心窩刺入,再用力向下拉成十字形,他痛苦地倒地,刀子掉在地上,但沒有哼一聲。

川上操六撿起地上的刀子,取了他的首級,在盛京城頭掛起了白旗,打開城門,帶領放下武器的四千多日軍投降。那些不願意投降的日軍,有七八百人,都像山縣有朋一樣切腹自殺了!

李經述看到盛京城頭掛起的白旗和出降的日軍,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一樣的甲午年,終於打敗了日本人!雖然這只是一個起點,但這麼多日本兵終於投降了!”

李經述騎着高頭大馬,從盛京的大北門,也就是“福勝門”,緩緩進入瀋陽城,他帶着三萬新軍接收了日本的四千戰俘,都交給了馮國璋處理。

國人聽說李經述收復了東北三省後,無不拍手稱快,放鞭炮祝賀。李經述也下令全軍休整三天,大肆慶祝,慶祝完之後,李經述指揮着北洋艦隊二十艘軍艦,運送兩萬新軍,殺奔長崎港。

日本派了“秋津洲”號等二十幾艘軍艦前來迎戰,可惜,這些戰艦跟北洋艦隊完全不在同一量級上,最好的“秋津洲”號才四千噸級,一開始就被“定遠”號的魚雷炸沉。北洋艦隊在兩個時辰的戰鬥中,在海面展開了追擊,俘獲八艘千噸級的日本軍艦,擊沉九艘日本軍艦,剩下的日本軍艦自己炸沉,這一仗打下來,日本海軍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水平!

這一下子,日本明治天皇hold不住了,趕緊再次請外相陸奧宗光到長崎跟李經述談判。陸奧宗光痛哭流涕,說服英國放棄了中立的立場,美國也不想中國吞併日本,所以李經述再次跟陸奧宗光的外交使團在長崎的揚帆樓談判。

這一次,李經述還是提了四個條件:第一條、日本天皇向中國人民謝罪;第二條、向中國賠償軍費庫平銀三萬萬兩,限定日本人十年內還清,並且要支付拖延的利息;第三條、日本海軍不許擁有千噸級以上的軍艦;第四條、割讓長崎港河馬關港給中國。

李經述的意圖很明顯,索要三億兩白銀,日本政府這時年均收入差不多7000萬兩白銀,每年支付中國三千萬兩,加上每年大約三百萬兩白銀的利息,日本經濟十年內就不可能大發展了。第三條是爲了限制日本海軍的發展,日本是個島國,沒了海軍,日本就只能被困死在島上;第四條是中國要以長崎和馬關爲海軍基地,牢牢卡死日本的脖子。

陸奧宗光想少付一點賠款,於是道:“上次不是說賠款五千萬兩白銀,怎麼這次變成三億兩白銀?”

李經述冷笑道:“此一時彼一時,你們日本還有將近五千俘虜在我們手裡,每一位日本俘虜算一萬兩白銀,你們願意贖回,就贖回,不願意的話,我也養不起,你看着辦吧。另外兩億兩,是這次戰爭中國耗費的軍費,日本既然戰敗,理應賠償。”

陸奧宗光道:“這賠償金額太大,我得電報請示天皇。”

李經述不冷不熱地道:“不着急,陸奧大人慢慢請示。”

日本天皇這時只想儘快結束戰爭,賠款三億兩白銀,他雖然心疼,但也沒有其他辦法,他心裡想,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只要日本每年國力發展,中國止步不前,日本總有一天會打敗中國,於是下詔同意了李經述的條件。

李經述對日戰爭取得了最後的巨大勝利,發電報回北京跟李鴻章報喜。可是沒多久,京城回電,卻傳來了李鴻章病危的消息。

原來,李鴻章稱帝后,日本入侵朝鮮,國內的報紙罵他“沐猴而冠”,他一生哪裡受過這等氣,一下子就病倒了,只是顧全大局,才隱瞞了自己的病情,後來還是天天爲國事操勞,結果李經述取得巨大的勝利之後,李鴻章繃緊的神經才鬆了下來,聽到日本賠款三億兩這樣的大好消息,樂極生悲,反而就病重了。李經述趕忙安排好軍中事務,乘軍艦趕回了北京,到了總統府,李鴻章已經臥病不起!

李經述再次見到李鴻章時,李鴻章躺在病榻上,旁邊立了兩名鬍子花白的老御醫呂用賓、周景濤,正在給他把脈。劉銘傳、盛宣懷、伍廷芳、張佩綸、劉樹棠等淮軍高級將領和督撫都在,李經方跪在地上,頭貼着地面。李鴻章見了李經述,掙扎着坐起,滿面紅光,有迴光返照之像。

李經述趕忙問御醫呂用賓:“總統的脈象怎麼樣?”

呂用賓嘆了一口氣,回答道:“總統之脈左尺脈弱,右關脈弦,腎水不足,脾土失調,總的來看,情況很不樂觀,吾等無能爲力。”

李經述勸李鴻章:“要不您還是去看一下西醫吧,中國內科跟西醫醫術相懸甚大,或可一試。”

李鴻章與晚清其他官員不同,很早就擯棄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動的保守觀念,接受了西醫,早在光緒五年,也就是1879年,李鴻章的姨太太莫氏患病,傳統中醫無法醫治,改請英國倫敦會傳教醫生馬根濟和衛理公會駐北京的加拿大女醫師郝爾德治療,得以痊癒。但此時李鴻章掙扎着坐起,罷手對李經述道:“七十而從心所欲,老夫現在已七十有三,不想再受西藥和手術之痛苦。你坐到牀頭,爲父有話要對你講。”

李經述坐到了病榻上,李鴻章叫李經述也上前來,將兒子的手搭在李經述的手上。道:“我這一生,平長毛。剿捻賊,辦洋務,興水師,建共和,已經沒有遺憾,殺了不少人,也辦了不少錯事,尤其是最後嘗試君主立憲,鬧得國家差點分裂,百姓生靈塗炭,好在有你力挽狂瀾。”

李經述安慰李鴻章說:“開闢共和,君主立憲,都是中國三千年未有之道路。難免會走錯路,走彎路,父親不必在意。”

李鴻章對李經述說:“我也沒什麼好牽掛的,唯一還有你這孝子放心不下,原本以爲你生性木訥,是個老實人,不善與人交道。恐怕難以在這風雨飄搖的亂世立足,沒想你是青出於藍甚於藍,家父無憾了。總統雖不比皇帝,可以父死子繼。但老夫一生縱橫官場,知道官場的險惡,你天生就是從政的料。關於下一任總統的人選,我提名了你,副總統還是張之洞和劉坤一,到時候讓國會議員們去投票吧。你戰功赫赫,又年輕力壯,我相信爲了中國的未來,議員們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李經述點點頭,道:“我相信我們能把中國的共和事業繼承下去。”

李鴻章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我這個老和尚,算是把鍾撞完了,接下來,就看你們年輕一輩的了。”

劉銘傳、盛宣懷、伍廷芳、張佩綸、劉樹棠等人見李鴻章如此表態,紛紛表示會支持李經述當第一聯邦共和國的總統。李鴻章道:“我中華五千年不絕,經歷過漢唐盛世,閉關鎖國才導致今日國力不強,希望你能擔當起民族復興的大任。”

李經述道:“君主立憲現在已經被複明黨所污名化,只有共和深入人心,所以學生還是會走共和之路。民主自由雖是世界之大潮流,極易蠱惑人心,但貿然全盤西化,中國必然水土不服,學生準備走一條特色的共和之路,其他各黨派,除了已經被取締的復明黨,將在我復興會的領導下,先搞民生,再搞民主,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一起奮鬥。”

李鴻章點點頭,再次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對李經述說了最後的一句話:“把北洋水師和淮軍交給你,我放心!”

說完這句話,這位被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爲“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與德意志帝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美國第一位從西點軍校畢業的總統格蘭特並稱爲“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的總統,閉上了眼睛,與世長辭,終年七十三歲!

李鴻章去世,從北京的總統府到世界各國大使館,無不一片哀慟。英國、美國、巴西等國的大使館,都降半旗爲這位中國的偉人致敬默哀。

李鴻章留給繼任者李經述的,並不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此時的中國,經過了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此時中國每年的財政收入達到九千萬兩白銀,而且已經具備相當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力量,尤其是軍工業,以金陵製造局和江南製造局爲例:

1884年,金陵製造局第一次製造出可移動的車輪式37mm口徑的後膛炮,制炮材料爲普通鋼或錳鋼,提高了炮管的強度;炮彈也由球狀改爲長形,並附有彈帶,提高了炮的射速和命中精度,投入批量生產。1884年金陵製造局開始製造美式加提林輪迴機關槍,通稱十門連珠炮,槍管有膛線12條,配有6至10支槍管,可在一固定的中心軸上回轉按序裝填發射,每分鐘可連續射出子彈350發,射程達2000米。1886年,金陵兵工廠製造出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

而且炮彈廠、水雷廠、鍊鋼廠、栗色火藥廠、無煙火藥廠等一應俱全,以生產槍炮子彈爲主,輔之以修造船艦,並附設翻譯館、機械學校,培養技術人員,翻譯。1893年6月,江南製造局測試新造火炮,總辦劉麒祥特地邀請了大量中外人士前來觀看。當時進行試驗的共有兩門火炮,分別是八百磅子後膛大炮和四十磅子全鋼快炮,其中四十磅子全鋼快炮就是仿製的口徑速射炮。試炮結果非常成功,“中西觀者嘖嘖稱歎”,江南製造局共生產了120門速射炮。

李鴻章留給李經述的,還有十萬新軍,以及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艦隊,擁有“定遠”、“鎮遠”等,總噸位達到六萬噸,官兵六千餘人。北洋軍官學校,此時的招生規模,陸軍軍官擴大到每一期四千人,海軍軍官每一期兩千人。

李經述在淮軍集團的基礎上,成立復興會,仍然尊死去的李鴻章爲復興會爲名譽主席,他自己擔任主席,劉銘傳、盛宣懷爲副主席,張佩綸擔任復興黨秘書長,李經方擔任復興黨副秘書長,復興黨成立一個月,就吸收商界精英、青年鄉紳、淮軍和北洋軍官學校的學生一百五十萬黨員,成爲中華第一共和國第一大會。

接着,李經述繼承了李家的家業,給李鴻章守孝。那一天,蒼天亦有情,天空飄着細雨,李經述爲李鴻章舉行了隆重的國葬,李經述和劉銘傳、盛宣懷等人親自給李鴻章擡棺。

在李鴻章的葬禮上,李經述胸戴大白花,當着萬人的面,語氣哽咽,他知道,一箇舊時代結束了,一個新時代即將到來,他聲淚俱下唸了李鴻章的悼詞,給他蓋棺定論:“家父的晚年雖犯了重走帝制的錯誤,但那也是爲了中國尋找到一條適合國情的道路,君主立憲制度本身沒有錯,錯在不適合目前的中國!他的一生,考取功名,主辦洋務,與列強斡旋,維護中國的尊嚴,興建水師,倡導海權,他的一生,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18章 中日大戰(中)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49章 撤旗事件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23章 美人摘花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31章 權力變局(4)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1章 光緒選妃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2章 落魄書生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241章 最後的海戰(2)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47章 新世界的夢想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22章 遇到貴人第164章 幹掉法國艦隊第183章 瘋狂的刺殺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96章 轟炸英軍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192章 瓜分俄國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33章 海上霸權第8章 坑日本人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4章 痛斥張佩綸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16章 漢城平亂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113章 慈禧讓步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6章 亞洲第一艦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2章 天才少年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270章 袁世凱停職第34章 沙俄皇太子來訪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182章 嗜血的契卡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73章 日本本土淪陷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12章 盧漢鐵路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227章 世紀大海戰(2)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222章 羊羣效應第22章 遇到貴人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31章 大敗法軍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37章 暗殺計劃(3)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108章 讓子彈飛第216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164章 幹掉法國艦隊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171章 分裂日本第256章 何爲強國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209章 列日要塞大戰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第234章 崩潰中的沙俄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
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18章 中日大戰(中)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49章 撤旗事件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23章 美人摘花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31章 權力變局(4)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1章 光緒選妃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2章 落魄書生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241章 最後的海戰(2)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47章 新世界的夢想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22章 遇到貴人第164章 幹掉法國艦隊第183章 瘋狂的刺殺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96章 轟炸英軍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192章 瓜分俄國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33章 海上霸權第8章 坑日本人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4章 痛斥張佩綸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16章 漢城平亂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113章 慈禧讓步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6章 亞洲第一艦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2章 天才少年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270章 袁世凱停職第34章 沙俄皇太子來訪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182章 嗜血的契卡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73章 日本本土淪陷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12章 盧漢鐵路第213章 法軍傷亡20萬第227章 世紀大海戰(2)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222章 羊羣效應第22章 遇到貴人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31章 大敗法軍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37章 暗殺計劃(3)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108章 讓子彈飛第216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164章 幹掉法國艦隊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171章 分裂日本第256章 何爲強國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209章 列日要塞大戰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第234章 崩潰中的沙俄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