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遠征古巴

爲了製造遠征古巴的輿論氛圍,李經述讓《華報》揭露華工在當地的真實慘狀,他強調“犯華人者,雖遠必誅”。

不久,《華報》的資深記者劉少白上報紙上發表了一篇調查文章,介紹在古巴的華人現狀:與其他帝國主義殖民地一樣,古巴1898年還是殖民者的樂土,是被統治者的地獄。哥倫布1492年來到古巴時。古巴島上生活着瓜納哈達貝伊人、西博內人、泰伊諾人和太平洋原始部落土著印第安人,西班牙殖民者用血與火征服、鎮壓原住民的抵抗,原住民大批地死去或避禍深山,那些躲避不及的原住民則成了奴隸,被驅趕到地裡幹繁重的農活,種植甘蔗、可可、菸草和咖啡,在監工的虐待下紛紛斃命。這樣。西班牙人不得不從非洲引進黑人繼續從事種植園的勞作,奴隸制便被帶到了美洲大陸。到1868年,卡洛斯·馬努埃爾·塞斯佩德斯和馬克西莫·戈邁斯發起起義,要求古巴獨立的十年戰爭,最終被西班牙軍隊血腥鎮壓。但黑人通過這次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獲得了做人最基本的權利:即自由!對西班牙殖民者來說,他們搶來的土地需要墾殖和開發,需要大批廉價勞動力,於是他們把目光瞄向了“契約華工”,當時中國那些工錢廉價到可以忽略不計的苦力!當年出洋的華工,大多是失去土地的農民、破產的小業主、失業的工人,終日勞碌卻難得溫飽。不得不選擇另謀生路,另外一些人是被無良的商人綁架的,當時這些賣苦力的華工在古巴的市價約爲350至500比索,一比索銀元大約七分二錢紋銀,利潤非常可觀。這些苦力像牲口一樣被裝到麻袋裡。這種有組織的綁架,是殖民政府撥出專款組織的“移民公司”。他們通過代理人、苦力販子以及苦力船的船長,到中國的沿海城市進行擄掠。從1847至1874年,被運往古巴的華工達十四萬餘人。苦力貿易同奴隸貿易是一樣的。那些不幸被綁架成爲“豬仔”的華人命運悲慘,他們要在被稱爲“浮動地獄”的苦力船上經過5個月的航行。運送苦力的船,大都是由廢置無用的破舊船隻改建的,在狹窄的空間內,華工日則並肩疊膝而坐,晚則交股架足而眠。爲防止工人暴動或跳海自殺,他們在艙口加裝鐵柵欄,在甲板裝設大炮,並派人日夜巡視。船長還經常無故拉出華工鞭打,意在儆戒華工鬧事。由於船艙密閉、空氣不能流通,淡水和食物嚴重不足,衛生條件極其惡劣,導致疫病流行,加上船主的肆意虐待,華工在航程中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據譚乾初《古巴雜記》引用的英國駐哈瓦那總領事館檔案材料,1847至1874年間被運往古巴的契約華工總數達143040人,實際到達古巴的只有126008人。而最終能夠活着到達古巴的華工,平均勞動壽命也只有5年,死亡率達到75%。在哈瓦那與古巴其他各省的甘蔗種植園、豬仔館、製糖廠以及囚禁華工的“官工所”,在古巴的中國勞工過着“日未出而起,過夜半而眠,所食粗粟大蕉,所穿短褐不完”稍有違命,輕則拳打足踢,重則收禁施刑,或私逃隱匿,則置之死地”的地獄般的生活。到1880年,古巴的12萬多名華工只剩下4萬多人。1895年4月,流亡美國的古巴革命領導人何塞·馬蒂率領起義軍在古巴東部登陸,同年9月成立革命政府。1898年初,西班牙首相派遣韋勒爲古巴總督殘酷鎮壓,韋勒首創下一個世紀人盡皆知的恐怖“集中營”制度:把數十萬古巴人趕出家門,其中有不少是華僑,集中到指定的營地加以囚禁,在集中營裡食宿惡劣,醫療闕如,傳染病蔓延,很快就有成千上萬的人死去。

這篇調查報道發表後,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中國民衆對在古巴集中營裡的同胞命運表示深切關注,一些學生上街遊行,他們高喊着“犯華人者,雖遠必誅”的口號,要求政府出兵古巴解救同胞。

李經述對那些華工悲慘的命運痛心疾首,這段不能忘卻的美洲華工辛酸的血淚史,卻因爲一些不正常的原因,被中國人有意忽略了,鮮爲人知!李經述知道,1898年,如果中國不及早下手,美國和西班牙也將爆發戰爭,到時候就晚了!於是在1898年初,他就派了海軍總長劉步蟾親自帶隊,北洋艦隊副司令馬吉芬等海軍將領帶着“定遠”號、“洞庭”號、“濟遠”號、“致遠”號等十五艘鐵甲巡洋艦直撲古巴島。

而此時的美國,海軍因爲“紐約”號等主力艦參加了對日戰爭,延遲了對西班牙作戰的行動,國會正在討論要不要授予總統對西班牙使用武力,李經述發動戰爭卻可以不經過國會,說打就打,他搶在美國人前頭下手了。

那天,李經述召集了劉銘傳、段祺瑞、徐世昌、王士珍、馮國璋、曹錕等在座的陸軍將領開會,說:“根據現有的情報,西班牙王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政局一片混亂,在古巴雖然號稱有20萬陸軍,實際上不到2萬人能打仗,其餘多是老弱病殘。海軍也僅有一些舊式木殼軍艦。我估計北洋艦隊徹底消滅西班牙的海軍沒有問題。現在我主要擔心的是陸軍,能否消滅西班牙軍隊,畢竟西班牙的陸軍戰鬥實力在歐洲不算弱!”

段祺瑞說:“按照總統的要求,舊式軍隊已經有一半轉業安置到警察系統,現在中國的新式陸軍一共十二鎮,總兵力二十五萬人,除去駐守新疆、內蒙、東北等地的新軍,能夠外派的新軍大約有十五萬新軍。”

李經述滿意點點頭,道:“我之前已經派人暗中聯繫古巴的革命者,現在只要往西班牙再派五萬陸軍,就可以佔領古巴。”

李經述決定要派一個能給駐古巴的西班牙陸軍迅猛打擊的猛將,而且這將領要適應在海島上的作戰,思來想去,李經述決定請劉銘傳重新出山。歷史上的劉銘傳,在清政府甲午戰敗割讓臺灣後,憂思鬱結,臥牀病死。但李經述率領的北洋水師和新軍打敗了日本人,改變了他的命運,此時的劉銘傳才62歲,身體硬朗,臉上的麻子也金光閃閃,頭上的白髮都很少,精神倍棒。

劉銘傳拍着胸脯說:“西班牙陸軍能打仗的只有不到兩萬人,我只要一萬五千人就可以了。兵貴乎精,再多了兵艦也裝不下。”

於是,在1898年初,海軍總長劉步蟾、北洋艦隊副司令馬吉芬、左翼總兵黎元洪等接到李經述總統的密令,率領“蘇州”號、“洞庭號”等十五艘巡洋鐵甲艦,以平均22節的航速直撲古巴島,去保護古巴的四萬苦力華僑,用30天完成了15,000海里的航程。這些經過中國國防工業部改造過的軍艦,不僅速度提升了不少,火炮也增加了一倍。隨海軍出征的,還有虎將劉銘傳率領的一萬五千名新軍。

爲了保險起見,李經述還派劉永福帶了一萬五千黑旗軍前去助戰。劉永福這個人,很有意思,1837年出生於廣東欽州縣古森垌小峰鄉的農民家庭,8歲時父親經營小生意破產,舉家遷徙至廣西上思州平福新圩八甲村,幫助堂兄弟種幾畝薄地過活。家庭貧困,使劉永福沒有機會讀書識字,但這並沒有磨滅年少的劉傳福出人頭地的夢想,他十三歲便外出做灘艇傭工,因熟悉江河水情,被推舉爲帶水的灘艇師,十六歲那一年,父母和叔父在貧病之中先後死去,劉永福靠着父親傳授的一身武藝,在江湖上闖蕩。1857年,終日辛勞而不得溫飽的劉永福決定造反,投奔上思隆安地區的天地會旗頭鄭三,開始了他曲折而頗具傳奇色彩的軍事生涯,後來兵敗入越南組織黑旗軍,“爲越南削平敵寇”,“爲中國捍蔽邊疆”。

中法戰爭之後,劉永福率黑旗軍三千將士回國。但因爲他是天地會的土匪出身,當時的清廷對他很不信任,各方面的歧視和刁難,下令裁減,黑旗軍顯示裁撤到1200人,次年又逐漸裁減至300人。李經述向李鴻章舉薦。李鴻章也認爲劉永福“真乃高人一籌,諸統領莫及焉!”,他的黑旗軍得以恢復到八個營,三千二百人,調到越南駐紮。

張之洞對劉永福也甚爲欣賞。認爲劉永福爲“數千年中華吐氣”的“義勇奇男子”。第二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副總統張之洞的大力舉薦,李經述任命劉永福爲越南都督。他早在中法戰爭時,就意識到黑旗軍的裝備落後,於是在越南練就了新黑旗軍二萬人,全部換上了洋槍洋炮。

劉永福帶兵很有一套,和黑旗軍同甘共苦,加上他的主將黃守忠、吳鳳典等二十多名大小將領都是廣西上思、寧明一帶的壯族,這支兩萬的黑旗新軍經過三年的訓練,英勇善戰。因爲黑旗軍擅長在越南茂密的森林中作戰,雖然越南並不是非常典型的熱帶雨林,但處於季風區,和古巴的熱帶雨林的自然地理條件很相似。加上劉傳福還熟悉江河水情,所以李經述決定派劉永福的黑旗新軍一起去遠征古巴。

劉永福的副將吳鳳典不想遠征,憂心忡忡對他說:“我們黑旗新軍剛練成,總統就迫不及待派我們不遠萬里征討古巴。這明顯是要削弱我們的力量。我聽說古巴的叢林當中,毒蛇猛獸巨多,我們去必然死傷慘重。總統和清廷一樣,對我們黑旗新軍還是不信任。”

劉永福聽了吳鳳典的話,臉色頓時陰沉得像要下雨,他生氣不是對李經述起了疑心,而是吳鳳典竟然對總統的用兵之意妄加揣度,狠狠一耳光扇了過去。劉永福雖然已經61歲,但因爲長期習武,身體還很硬朗,力氣也很大,吳鳳典的臉捱了重重的一耳光,頓時留了紅紅的指印。

劉永福怒斥吳鳳典:“予心惕惕,終不以官爵爲榮,只知捍衛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國人爲責任。今四萬同胞在古巴生死未卜,海軍總長劉步蟾都親自率艦隊遠征,總統會欺我等?此身雖老,熱血常存。倘爲國用,自宜竭力馳軀,不惜以鐵血鑄山河,強大種族,以期臻於五大洲最強美之國!汝何敢妄自揣度上意,亂我軍心?”

劉永福毅然帶着一萬五千黑旗軍隨着中國艦隊遠征古巴,只留下五千黑旗軍駐守越南。李經述聽說後,下令褒獎。他對前來聽候指示的外交總長伍廷芳說:“我中國有劉銘傳、劉永福、劉步蟾這‘三劉’,都是猛將,打西班牙這個沒落的帝國,不會有問題,外交部的腰桿子可以硬直起來。”

劉步蟾率領軍艦到達古巴後,分成兩支分艦隊,一支艦隊由北洋艦隊副司令馬吉芬、左翼總兵黎元洪帶領,八艘軍艦抵達聖地亞哥港,另外由他帶領,七艘軍艦封鎖古巴的沿海。

李經述並不想中國首先挑起戰爭,於是讓外交總長伍廷芳強硬向西班牙政府交涉,提出了中國政府的條件:一是必須對1847年到1898年在古巴的種植園、礦山受虐待致死的華工給予補償,按國際標準,每人賠償一千兩白銀,中國死亡的苦力華工,有記錄的共計十萬人左右,須賠付白銀一億兩;對於在集中營裡被虐死的華人,每人賠償五千兩白銀,共計二萬人,須賠付白銀一億兩,共計兩億兩白銀;二是必須給那些合同期滿並希望回國的華工提供船費,還須給那些願意留下來的人重新訂約,提供住房,允許其自由活動;三是禁止僱主對華工施行監禁與苛罰;允許建立華人工會,並允許勞工自由加入;四是所有違法案件均由中國領事處理。五是馬上與古巴的“叛亂起義者”停戰,結束萬惡的集中營制度。

當時西班牙處於波旁王朝時期,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才十二歲,他的母親,來自奧地利的瑪麗亞·克里斯蒂娜攝政,她這人極爲自負,跟中國的慈禧太后一樣,對權力極爲嗜好,但又沒有控制大臣的能力,西班牙的朝政極爲混亂。

接到伍廷芳的“最後通牒”後,尤其是第一條的兩億兩白銀賠款,極爲憤怒,當場把中國的外交書撕毀。當時,西班牙還是一個歐洲強國,在當時歐洲人的眼裡,世界分三個世界,第一世界是以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列強,爲文明發達國家,美國、中國、日本等屬於半開化的國家,古巴、印度等殖民地都屬於野蠻的國家。中國竟然敢向西班牙下最後通牒,簡直是對“歐洲文明強國”的侮辱,於是讓古巴總督韋勒積極備戰,並派海軍中將雪爾維拉爲艦隊司令,率領七艘西班牙鐵甲軍艦前往古巴支援韋勒。

李經述深深知道戰爭中的輿論,意味着人心向背,意味着軍心士氣等,會讓讓瞬息萬變的戰場動態更加撲朔迷離,以致深刻影響着一場戰爭的走向。他將輿論宣傳上升爲國家戰略,重金收買英美的報紙,揭露數十萬古巴人趕出家門,被韋勒集中到指定的營地加以囚禁,然後分別隔離盤查。集中營裡食宿惡劣,醫療闕如,傳染病蔓延,成千上萬的人死去的慘象,讓英國通訊社發表一次有償新聞,中方付給2000銀元;通過路透社發佈有償新聞,則每次付給606英鎊,經過英美報紙添油加醋的報道後,韋勒很快被世人斥爲“古巴屠夫”,西班牙的野蠻名聲頓時“頂風臭萬里”,“西班牙的戰敗將意味着數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死亡中得到解放。”中國在不見硝煙的戰場上佔據優勢,出兵古巴也就順理成章了。

李經述這一招,是跟歷史上的日本人學習的。日本在甲午戰爭期間,就跟中國大打輿論戰,秘密聘請美國《紐約論壇報》的記者豪斯作爲國家輿論宣傳的總指揮,收買英美主流通訊社和報紙,把中國和日本“包裝”成野蠻與文明的代表,並有計劃地引導西方媒體形成共識。如經過策劃,《紐約新聞報》就曾發表評論說:“中國的戰敗將意味着數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日本朝野有組織、有計劃地通過新聞媒體,向本國人民灌輸“朝鮮獨立論”“義戰論”“文野之戰論”和對中國的“蔑視論”,以營造國內支持戰爭的輿論氛圍。如日本《郵便報知新聞》在社論中就叫囂:“我帝國必須援助朝鮮,並有堅決維護其國體之決心”“此實爲我帝國之天職,順天之責任”。緊接着《北國新聞》《朝野新聞》《東京曙新聞》《東京橫濱每日新聞》等報刊也隨聲附和,爲軍事侵略“正名”。反觀清政府在戰爭期間由於對國內輿論的不聞不問,放任其“自由”,致使輿論到了混亂的程度。戰前,國內報刊上很多報紙主張希望派特使去努力尋求和平;還有的重複過去那一套痛罵,類似於“中國分分鐘就能幹掉小日本”之類的言論大有市場!在外國人眼裡,當時中國的國內輿論是“無知、自負和可笑的”。

輿論和戰爭兩手準備好了以後,李經述盼着劉銘傳、劉永福和劉步蟾戰場上給中國帶來最後的勝利!

第182章 嗜血的契卡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75章 開發大西北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23章 美人摘花第31章 大敗法軍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11章 龍興集團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5章 購買軍艦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130章 不一樣的甲午(1)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241章 最後的海戰(2)第169章 攻佔印尼(1)第47章 開始大練兵第174章 中國軍用飛機第26章 權力與女人(3)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14章 搞掉翁同龢(下)第38章 獵熊行動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203章 中英大海戰第31章 大敗法軍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2章 落魄書生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260章 上海交際花案(2)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269章 袁克定摔殘第131章 不一樣的甲午(2)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19章 四國博弈第8章 坑日本人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71章 分裂日本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13章 搞掉翁同龢(上)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4章 痛斥張佩綸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243章 俄國滅亡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93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169章 攻佔印尼(1)第161章 五年工業化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章 落魄書生第159章 光復遠東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98章 上架感言第113章 慈禧讓步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234章 崩潰中的沙俄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30章 出兵越南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4章 搞掉翁同龢(下)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45章 購買鐵甲鉅艦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
第182章 嗜血的契卡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75章 開發大西北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23章 美人摘花第31章 大敗法軍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11章 龍興集團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5章 購買軍艦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130章 不一樣的甲午(1)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241章 最後的海戰(2)第169章 攻佔印尼(1)第47章 開始大練兵第174章 中國軍用飛機第26章 權力與女人(3)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14章 搞掉翁同龢(下)第38章 獵熊行動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203章 中英大海戰第31章 大敗法軍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2章 落魄書生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260章 上海交際花案(2)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269章 袁克定摔殘第131章 不一樣的甲午(2)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19章 四國博弈第8章 坑日本人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71章 分裂日本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13章 搞掉翁同龢(上)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4章 痛斥張佩綸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243章 俄國滅亡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93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169章 攻佔印尼(1)第161章 五年工業化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章 落魄書生第159章 光復遠東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98章 上架感言第113章 慈禧讓步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234章 崩潰中的沙俄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30章 出兵越南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4章 搞掉翁同龢(下)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45章 購買鐵甲鉅艦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