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撤旗事件

李經述讓蘇小芸出了書房,而李經方聽到弟弟客氣稱呼他爲“哥”,心頭的怒氣消了一半,因爲李經述瞭解到他以前對自己的所作所爲,已經很少當着別人的面尊稱他爲兄長了。

書房裡只剩下李經述與李經方,李經述對李經方說:“哥,你想過沒有,父親已經年過六十,而且一旦他倒下,你和我都是堂堂七尺男兒,如果不靠真本事立足於世,我們李家就會被人看不起。如果你真在乎什麼爵位的話,我可以讓給你!甚至家裡的財產,我一文錢都不要。”

李經方一愣,道:“父親還會倒臺?這怎麼可能?”

李經述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日本人是很可怕的對手,要想保住我們李家的一切,你必須去日本,牢牢盯住日本的動向,隨時報告給我。爲此,我把父親的爵位繼承權讓給你,還有財產繼承權。”

李經方問道:“你真的願意?”

李經述沒有說話,馬上取來筆墨紙硯,寫了一份特別聲明,把李鴻章的爵位繼承權和自己的財產繼承權都讓給哥哥李經方。

李經方的能力也不錯,任出使日本大臣,到了日本東京,很快很日本一些親華派熟識了,他打聽到明治天皇聽了伊藤博文強大日本海軍的建議,馬上從日本王宮的內廷經費中抽出三十萬兩白銀補貼海軍軍費,還號召日本所有的商家、貴族捐款。

日本國這些精英,自覺爲海軍籌集了一百多萬兩白銀,伊藤博文馬上找英國人買兩艘排水量在六千噸左右的鐵甲鉅艦。

李經述收到李經方的電報,聽說日本開始找英國人購買軍艦,內心十分焦急,心想再讓日本發展九年,就到甲午海戰了,在這之前,一定要把日本收拾了,他知道自己得趕緊“染指”北洋水師,不然,即便再買十艘鐵甲軍艦,只有陸戰經驗的水師提督丁汝昌,也難以打敗日本海軍。

那天,日落時分,西邊的天空鋪了一層火紅的晚霞,整座天津城都籠罩其中。李經述請兩位老友——北洋海軍右翼總兵劉步蟾、北洋海軍左翼副總兵鄧世昌到望春樓吃飯。

劉步蟾此時已明顯比當年成熟,他個頭不太高,卻肩寬腰圓,結實健壯,鼻子挺拔,前額很寬,他沒有蓄鬍須,整個人顯得乾淨利落。

三人坐定,李經述問起他們的近況,劉步蟾仰脖喝了一杯悶酒,道:“不瞞兄弟,我們的丁提督基本上沒學過水師指揮,中堂大人聘用了一個英國佬琅威理當顧問,這洋人頤指氣使,丁軍門事事都聽他的,兄弟們都很不服氣。”

鄧世昌夾了一口菜,也憤憤不平,附和道:“是呀,這個琅威理,還真把中堂大人給他的提督銜當成提督了,脾氣暴躁、盛氣凌人,動不動對我們頤指氣使!老弟你能不能跟中堂大人說說,把這洋鬼子換掉。”

李經述早聽聞丁汝昌不善於治理水師,北洋海軍請了一位英國顧問琅威理,他畢業於英國皇家海軍學校,又在英國海軍服役多年,在北洋海軍裡治軍嚴明,官兵們忌憚他的嚴厲,北洋艦隊中流傳“不怕丁軍門,就怕琅軍門”,但搞掉琅威理對中國海軍的訓練不利,於是李經述笑了笑,道:“我聽聞這琅威理,是赫德親自給家父推薦,恐怕不是說說就能搞掉的。這洋人自然有洋人的幾把刷子,北洋艦隊實戰經驗不足,還要虛心學習呀。”

劉步蟾夾了一口菜,剛要吃,聽李經述這麼一說,放下筷子道:“琅威理來北洋艦隊已經四五年了,軍艦該怎麼操作和指揮,兄弟們都學會了,我和世昌兄弟也在德意志留過洋,用不着洋人再指手畫腳了!”

李經述說:“你們都是和我在朝鮮漢江裡死戰過的兄弟,又都在德意志的海軍學校深造多年,你們的能力,我當然信得過。不過要擠走琅威理,要講究策略,得有合適的時機!”

劉步蟾問:“老弟有話直說吧,這裡沒有外人,什麼策略?什麼合適的時機?只要能把洋鬼子趕走,兄弟我定當竭盡全力。”

李經述低聲跟劉步蟾、鄧世昌耳語了幾句,說只須如此即可,有勞兩位,到時我自然會站出來爲兩位兄長說話。

過了三天,李鴻章果然找到李經述,讓他去處理北洋艦隊的“撤旗事件”。

原來,北洋海軍在德國、英國新購的四艘鐵甲艦中有兩艘快完工,水師提督丁汝昌奉命率人去接收,按《北洋水師章程》規定,北洋水師只設提督一名、總兵兩名,提督之下,總兵官銜最高。丁汝昌走後,右翼總兵、“定遠”艦管帶劉步蟾降下五色提督旗,升起三色總兵旗,宣示代行指揮北洋水師的艦隊。

這時,北洋海軍的高級顧問、自認爲自己是“副提督”的琅威理不幹了,立馬跑過去厲聲責問劉步蟾,“丁提督走了,本提督還在北洋艦隊呢,你升起總兵旗,這不明擺着不把我這副提督放在眼裡嗎?”

劉步蟾早看他不順眼了,用英語告訴,琅威理:“No,琅威理,你先回去搞清楚提督銜和提督的區別吧。”

琅威理來北洋艦隊四五年了,這時已是第二次受聘,一直以爲自己是北洋水師的“二號人物”,現在總兵劉步蟾不把他放在眼裡,他拂袖而去,隨即致電李鴻章,要求給個“說法”。

這撤旗之事,後果很嚴重,涉及到中英兩國海軍的外交,李鴻章不想把這事鬧大,便讓李經述代表自己去處理。

李經述不想讓李鴻章知道這事是他幕後策劃,便故意推辭道:“父親大人,我一直統管陸軍軍官學堂和北洋水師學堂,北洋艦隊的事,應該由丁汝昌負責,恐怕我不便插手。”

李鴻章說:“爲父記得劉步蟾是你舉薦的人,他和琅威理鬧矛盾,涉及到和英國海軍的外交糾紛,水師提督丁汝昌不在國內,即便他在,他不懂外交,你去處理比較合適,一定要秉公處理,儘快息事寧人。”

李經述這纔去調查處理此事,他開始了下一步計劃,再次約劉步蟾、鄧世昌到望春樓吃飯。

劉步蟾、鄧世昌赴飯局,多帶了一人,北洋艦隊左翼總兵林泰曾,劉步蟾介紹道:“這位是自家兄弟,我在福建船政學堂的同窗好友,當年我們一起在‘建威號’船上見習,睡上下鋪。”

林泰曾上前跟李經述行禮道:“久聞李公子威名,在越南和臺灣痛擊法國佬,長國人志氣。今日一見,果然虎目生威,一表人才,難怪中堂大人對你厚愛有加。”

李經述一看,林泰曾鼻樑高挺,皮膚黝黑,渾身上下精氣神十足,必是一名虎將,拱手笑道:“都是自家兄弟,就別拘禮了,北洋艦隊將來肯定有機會建功立業,名揚四海。”

林泰曾一笑,說:“李公子擡舉了,誰不知道現在朝廷和李中堂重視陸軍,你的陸軍軍官學堂是紅花,我們北洋海軍只是綠葉。”

三人坐定,便開始商議怎麼對付琅威理。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和林泰曾一聊,李經述才發現,這琅威理不簡單,兩度受聘爲北洋海軍總查,賞提督銜,負責北洋水師的組織、操練、演習,治軍嚴明,按照英國海軍條令操練的北洋艦隊,有一次深夜,他突然鳴警演習,各艦管帶無不披衣而起,各司其職,從容不迫,北洋水師正需這樣的海軍人才督導。

“撤旗事件”背後,是劉步蟾和琅威理對北洋艦隊指揮權之爭。琅威理還上書李鴻章干涉北洋艦隊的“人事”,說水師中閩籍管帶衆多,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形成幫派,桀驁不馴,雙方矛盾激化。

李經述心想必須想一個兩全之策,既不能讓琅威理的權力太大,也不能讓劉步蟾他們覺得自己是受琅威理指揮。他們討論了好幾個方案,都覺得不妥,這時,鄧世昌表態說:“現在只有一個辦法,能化解這所有的矛盾:李公子取代水師提督丁汝昌,統領我們北洋艦隊!”

“啊?此話怎講?”劉步蟾對鄧世昌這個大膽的提案毫無心理準備,問道。

鄧世昌說:“北洋水師艦隊現在的矛盾在於丁軍門不懂水師,一味聽命琅威理,兄弟們感覺自己受洋人擺佈,李公子來當這個提督,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至於鉗制琅威理,讓中堂大人聘請一位德國洋顧問,授予他們一樣的權力,水師指揮權就不會受英國一國鉗制,這樣中堂大人也會比較滿意。”

“有道理!我支持鄧兄弟的想法。”林泰曾點頭說。

李經述也覺得這想法可行,丁汝昌並不像歷史教科書上說的那樣是民族英雄,相反,他治理水師無能,畏戰避戰,在自殺前還給日本人寫了投降書,對中國在甲午海戰戰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試探一下劉步蟾人的口風,道:“鄧兄弟說得對,琅威理之所以能狐假虎威,主要在於丁軍門不諳水師,家父也有意將之撤換,你意下如何?”

丁汝昌這個人呢,出身貧苦農村,自十歲起失學,出外幫人放牛、放鴨、擺渡船等,以補貼家用。十四歲時,被父親送到同族伯父的豆腐店學徒,後來父母在荒旱中雙雙餓病而死,他投靠了太平軍,成爲程學啓的部下,當太平軍大勢已去時,他叛投曾國藩的湘軍,參與對太平軍和捻軍作戰,最後跟了老鄉李鴻章,受到賞識,官至記名提督。怎麼說呢,他雖然陸地上作戰勇猛,但沒有統帥海軍經驗,還愛嫖好賭,劉步蟾本來就輕視丁汝昌的爲人,不服調度,聽李經述說李鴻章要換掉他,趕忙表示:“中堂大人英明。”

於是,李經述讓劉步蟾、鄧世昌和林泰曾馬上收集可以整倒丁汝昌的“罪證”。

劉步蟾三人特別積極,第二天就給李經述送來丁汝昌的“黑材料”:一是生活腐敗:雖爲水師統帥,平日宿娼聚賭,並不在大營中居住;二是軍紀鬆弛:水師每年例巡南洋,率部下淫賭於香港、上海;三是不關心軍艦保養和維修,以大批軍艦定期運送旅客賺錢,影響日常訓練。

李經述一聽,這劉步蟾太不瞭解李鴻章,丁汝昌的生活腐化對李鴻章來說,那根本不算事,李鴻章用人不拘一格,甚至喜歡用生活腐化的將領,認爲“武人好色,乃其天性,但能貪慕功名,自然就我繩尺”,第二條和第三條,丁汝昌可說自己不懂水師糊弄過去,於是他面色沉重,道:“丁軍門還有無別的事瞞着家父?”

劉步蟾想了想,道:“去年李中堂按例檢閱時,丁軍門讓我們把所有船艦和大炮都被粉飾油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個算嗎?”

“哈哈,太好了,天助我也!”李經述笑道。他知道劉步蟾說的這事纔有攻擊力,因爲李鴻章對手下什麼都能容忍,但有一條“高壓線”,那就是“欺騙”,宿娼聚賭什麼的,只要老實交代,沒問題,但要是欺騙李鴻章,必然“滾蛋”。

抓到了丁汝昌的把柄,李經述便請淮軍中有聲望的重量級人物劉銘傳出手,幫助搞掉丁汝昌。

劉銘傳和丁汝昌有舊仇,淮軍上下人盡皆知:當年清廷平定了太平長毛,要淮軍“裁兵節餉”,劉銘傳把丁汝昌的部隊置於“閒散”之列,準備裁撤掉,丁汝昌不服,揹着劉銘傳越級給李鴻章和朝廷上書,說劉銘傳公報私仇,結黨營私,還貪污軍餉。脾氣火爆的劉銘傳暴怒,當時就命人請丁汝昌到大營,準備幹掉他,還好丁汝昌當時腿腳利索,跑得快,躲到廬江老家才逃過一劫,劉銘傳也因此被罷官,兩人從此結下樑子。

劉銘傳當時在京城述職,沒有回臺灣,他本來就看不上丁汝昌的能力,李經述給劉銘傳帶了兩瓶家鄉的燒酒,劉銘傳便答應幫忙向李鴻章舉報丁汝昌。

李經述心內狂喜,兩瓶燒酒就換一個北洋艦隊的提督,挽救整個北洋艦隊,改變中國的命運,歷史的蝴蝶效應還真是有趣得很!

《穿越1879》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269章 袁克定摔殘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69章 攻佔印尼(1)第117章 廢黜光緒(中)第266章 花花公子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13章 搞掉翁同龢(上)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208章 德法宣戰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34章 沙俄皇太子來訪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31章 大敗法軍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30章 不一樣的甲午(1)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135章 大裁者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5章 購買軍艦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26章 權力與女人(3)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203章 中英大海戰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170章 搞垮日本經濟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1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51章 擺平朝鮮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22章 遇到貴人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63章 收回法租界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13章 搞掉翁同龢(上)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179章 鞭打斯大林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59章 光復遠東第171章 分裂日本第243章 俄國滅亡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
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269章 袁克定摔殘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69章 攻佔印尼(1)第117章 廢黜光緒(中)第266章 花花公子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13章 搞掉翁同龢(上)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208章 德法宣戰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34章 沙俄皇太子來訪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31章 大敗法軍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130章 不一樣的甲午(1)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135章 大裁者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5章 購買軍艦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26章 權力與女人(3)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203章 中英大海戰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170章 搞垮日本經濟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1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51章 擺平朝鮮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22章 遇到貴人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63章 收回法租界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13章 搞掉翁同龢(上)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179章 鞭打斯大林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59章 光復遠東第171章 分裂日本第243章 俄國滅亡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