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直隸提督

日本租借英國的商船“高升”號被李經述擊沉之後,西鄉從道去找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要求宣佈和中國開戰,大隈重信本來就想多搞幾年經濟建設,便藉口日本海軍還需要加強建設,駁回了西鄉從道的建議。

日本在明治初期,海軍把有力艦和新銳艦編成主力部隊“常備艦隊”,老朽艦編成沿岸防備的二線部隊“警備艦隊”。常備艦隊一直到1889年7月29日才組建,力量跟北洋艦隊不是一個量級。西鄉從道握緊刀子,拔了出來,鋒利的武士刀閃着寒光,問大隈重信:“我們大概還要忍耐多久?”

大隈重信面不改色,說:“接下來日本將舉全國之力來發展海軍,否則日本將被中國水師圍成一座孤島,寸步難行。我想五六年時間足夠了。西鄉大人有生之年,一定會看到日本艦隊擊敗中國艦隊。”

西鄉從道面色稍微平復了一些,把拔出鞘的武士刀收回,說:“難道我大日本帝國五千戰士,就這麼冤死在漢江了嗎?”

大隈重信說:“當然不是。我們可以找英國人幫忙討回公道。”

英國商船“高升”號被北洋艦隊擊沉,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後,英國輿論對中國很不友好。大隈重信便派人藉機找對中國人很憤怒的英國出來調停,讓大鳥圭介去找英國駐朝大使朱爾典,讓他出面和李經述談判,企圖將日軍開進漢城,駐守日本公使館。

這時,俄國陸軍中將安德列夫已經帶一萬俄軍到了朝鮮,也駐紮在漢城外。英國方面雖然對“高升”號的遇襲表示強烈不滿,但一萬俄國的北極熊到了朝鮮之後,英國的態度隨即發生了改變,願意居中調停中日兩國。

因爲英國人知道,斯拉夫人天生就對土地是很貪婪的,搞不好就把朝鮮給佔了,那樣會損害英國在遠東的利益。當時,俄羅斯帝國的軍事實力還比較強,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歐洲五大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19世紀後期的歐洲相繼進行工業革命時沒有緊隨時代的步伐,導致其經濟實力遠不及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強國。但俄國人的泛斯拉夫情結比較嚴重,他們主張斯拉夫人和俄羅斯人有着共同的歷史和血統關係,語言文化相近,宗教信仰相同,居住地域毗鄰,有着共同的命運和利害關係,俄羅斯民族是斯拉夫人的領導者和“保護者”,依靠沙皇才能保障斯拉夫人的前途,俄國沙皇想建立以俄羅斯爲“盟主”的大斯拉夫帝國,使斯拉夫人擺脫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的統治,達到使俄國的歐洲疆界向西面和南面推進的目的。北極熊經常覬覦他國的國土,在晚清,曾讓中國割讓了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英國駐朝大使朱爾典極力拉攏李經述,想讓清軍阻止俄國兵進入漢城,因爲一旦俄國控制朝鮮,將威脅英國在東亞和遠東的利益。

李經述問袁世凱是否認識這個朱爾典,袁世凱說:“他是愛爾蘭的一個農家子弟,跟俺是老朋友。”

朱爾典在1876年就作爲一名見習翻譯首次來華,開始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在中國期間,他工作出色,後被派往朝鮮。當時的朝鮮與英國並沒有所謂的邦交關係,英國一直承認中國爲朝鮮之宗主國,英國在朝鮮僅派總領事駐紮漢城,並直接受駐華公使管轄。朱爾典在朝鮮前期,正是中國力圖繼續維護與朝鮮的屬藩關係,但日、俄等世界列強不斷侵蝕朝鮮的時期。此時袁世凱正在朝鮮,由於列強對朝鮮窺視已久,不滿中國對朝鮮的宗主地位,加之袁世凱外交之專橫,導致日、俄、美等國與袁世凱關係進一步惡化。只有英國與袁世凱關係密切。時英國總領事貝德祿、禧在明等與袁世凱都關係甚好,對袁世凱所推行的加強控制朝鮮的政策助力也甚大。朱爾典也就是在英國與袁世凱關係密切的這一時期與袁相識,併成爲密友的,兩人經常在一起喝酒。

李經述一聽袁世凱和朱爾典比較熟,說:“你看英國人調停的誠意如何?跟日本人和談怎麼樣?”

袁世凱說:“英國人最希望維持朝鮮的現狀,也就是說支持中國控制朝鮮。朱爾典也託人給俺帶話了,希望朝鮮保持穩定。如果我們硬攻日本人,有可能會使日本人和俄國人聯起手來,那俺們淮軍就不佔優勢了。而且如果拒絕英國人的調停,英國人很可能會租借軍艦給日本人,望大人三思。”

李經述想了一會,考慮到日本陸軍也都是新式武器,如果此時和日本開戰,淮軍確實不佔優勢,加上他也想盡快回國練新兵,推動中國憲政改革,便答應和日本人談判。

於是,大鳥圭介、英國駐朝大使朱爾典、李經述、還有俄國中將安德列夫坐到了一起,在牙山附近的一家驛站談判。

李經述開門見三,要求日本撤軍:“眼下最要緊的,是平定朝鮮的叛亂。現在中國已經派兵做到了這一點,日軍應該馬上離開朝鮮。”

大鳥圭介很狡猾地問:“朝鮮叛亂,爲何貴國可以出兵,而我國不可以出兵?”

大鳥圭介猜想李經述必定會拿宗主國的規則說事,那就正入了他的圈套。英國公使朱爾典雖然支持中國控制朝鮮,但宗主國規則和萬國公法畢竟有區別。李經述一聽就明白了大鳥圭介的奸計,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道:“貴國爲何要出兵?”

大鳥圭介大義凜然道:“朝鮮暴民作亂,日本出兵爲了保護日本國僑民和各國公使館。”

李經述望了安德列夫一眼,道:“想必俄國也是爲了保護僑民而來?”

安德列夫點點頭,用俄語嘰裡呱啦說“是的”。

李經述說:“現在暴民已平,各國大使館很安全,日本兵和俄國兵爲何還賴在漢城外不走?”

大鳥圭介一時無語,又把問題繞了回去:“貴國可以出兵,爲何我國不能?”

李經述拿出朝鮮國王的手詔說,“中國是應邀前來平定亂黨,而日本是擅自出兵,說得難聽點就是趁火打劫,如果日兵進入漢城,那必然會招致俄國等其他國家的軍隊也進入朝鮮。”

李經述這一番話滴水不漏,朱爾典頓覺眼前這年輕人,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出於英國的利益考慮,他也希望維持朝鮮現狀,便督促日軍退回國內。

大鳥圭介還想抵賴,朱爾典正色道:“誰要想改變朝鮮的現狀,英國就出兵幫助中國維持秩序!”

大鳥圭介知道日本海軍現在還不行,只好表示妥協。中國、英國、日本都同意維持朝鮮的現狀,俄國不敢獨吞朝鮮,不久退兵,安德列夫帶一萬俄軍回國。朝鮮依然是中國的附屬國,這場巨大的危機便暫時化解。

葉志超回國後,本來是要被械送京師,下刑部審訊,李經述沒想到他走了大運,竟然得到了光緒皇帝下旨褒獎。李經述一問,才知道葉志超謊報軍情,清廷也就信以爲真了。李經述便將前線的實情告知了李鴻章。

李鴻章知道實情後十分震怒,馬上派人把葉志超叫來,痛心道:“曙青。你跟隨我多年,應該熟悉老夫的稟性,老夫最討厭欺騙我的人。念在你我是同鄉,還有你過去的戰功,現在給你兩個選擇,一是你自己稱病辭職回鄉,二是我上奏朝廷,告知太后和皇上實情。”

葉志超不傻,他犯的欺君之罪,要是被清廷知道了,那就會殃及家人,於是撲通一下跪在李鴻章的面前,“多謝中堂大人給我一條活路!”

葉志超去職後,李鴻章上奏朝廷,直隸提督一職由北洋水師提督李經述兼任,慈禧太后非常滿意,她一向對李鴻章也比較放心。

至此,李經述手握北洋水師和七萬直隸重兵,他的人生,即將翻開嶄新而輝煌的下一頁!因爲直隸提督掌管直隸轄區的清軍綠營,節制七鎮總兵,兼轄河屯一協、三屯等營,共計七萬餘兵。李經述以葉志超的兩萬淮軍大敗於五千日軍爲由,請求李鴻章讓自己督練新軍,李鴻章表態支持,奏請朝廷。李經述知道,接下來將是強大淮軍的時候了,練出五六萬新兵是強國之本,也是將來自己推翻滿清最大的籌碼!

李經述的北洋軍官學堂校長一職,李經述舉薦了自己的老鄉段祺瑞接替,李鴻章見段祺瑞也是安徽合肥人,而且他的家人也是淮軍出身,加之對段祺瑞“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的人品比較欣賞,考察一番,便同意了,還向李經述誇讚段祺瑞有“當年文正公的君子風範”。

這一次順利擺平了朝鮮的危機,清廷論功欣賞,李經述原來的朝鮮通商大臣一職由袁世凱接任,袁世凱相當於官升了一級,回京給慈禧太后謝恩。

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70章 搞垮日本經濟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143章 遠征古巴第17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175章 開發大西北第212章 和平瓜分世界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105章 康有爲來訪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98章 上架感言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7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40章 與日本開戰(2)第249章 楊翠喜妓案(1)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190章 奪取敖德薩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208章 德法宣戰第19章 四國博弈第114章 康有爲的政變第37章 議和風波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31章 權力變局(4)第219章 推銷坦克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114章 康有爲的政變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160章 建設海軍強國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133章 日本賠款三億兩第208章 德法宣戰第212章 和平瓜分世界第215章 中國的態度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69章 攻佔印尼(2)第114章 康有爲的政變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33章 海上霸權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219章 推銷坦克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7章 特大旱災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182章 嗜血的契卡第222章 羊羣效應第217章 希特勒的戰爭(1)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222章 羊羣效應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45章 購買鐵甲鉅艦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193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131章 不一樣的甲午(2)第260章 上海交際花案(2)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32章 對日本宣戰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203章 中英大海戰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13章 慈禧讓步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208章 德法宣戰第7章 收復琉球
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70章 搞垮日本經濟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143章 遠征古巴第17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175章 開發大西北第212章 和平瓜分世界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105章 康有爲來訪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98章 上架感言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7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40章 與日本開戰(2)第249章 楊翠喜妓案(1)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190章 奪取敖德薩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208章 德法宣戰第19章 四國博弈第114章 康有爲的政變第37章 議和風波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31章 權力變局(4)第219章 推銷坦克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114章 康有爲的政變第242章 聯合國成立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160章 建設海軍強國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133章 日本賠款三億兩第208章 德法宣戰第212章 和平瓜分世界第215章 中國的態度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69章 攻佔印尼(2)第114章 康有爲的政變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33章 海上霸權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219章 推銷坦克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7章 特大旱災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182章 嗜血的契卡第222章 羊羣效應第217章 希特勒的戰爭(1)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222章 羊羣效應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45章 購買鐵甲鉅艦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193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131章 不一樣的甲午(2)第260章 上海交際花案(2)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32章 對日本宣戰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203章 中英大海戰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210章 瘋狂的巨炮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113章 慈禧讓步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208章 德法宣戰第7章 收復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