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直隸提督

日本租借英國的商船“高升”號被李經述擊沉之後,西鄉從道去找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要求宣佈和中國開戰,大隈重信本來就想多搞幾年經濟建設,便藉口日本海軍還需要加強建設,駁回了西鄉從道的建議。

日本在明治初期,海軍把有力艦和新銳艦編成主力部隊“常備艦隊”,老朽艦編成沿岸防備的二線部隊“警備艦隊”。常備艦隊一直到1889年7月29日才組建,力量跟北洋艦隊不是一個量級。西鄉從道握緊刀子,拔了出來,鋒利的武士刀閃着寒光,問大隈重信:“我們大概還要忍耐多久?”

大隈重信面不改色,說:“接下來日本將舉全國之力來發展海軍,否則日本將被中國水師圍成一座孤島,寸步難行。我想五六年時間足夠了。西鄉大人有生之年,一定會看到日本艦隊擊敗中國艦隊。”

西鄉從道面色稍微平復了一些,把拔出鞘的武士刀收回,說:“難道我大日本帝國五千戰士,就這麼冤死在漢江了嗎?”

大隈重信說:“當然不是。我們可以找英國人幫忙討回公道。”

英國商船“高升”號被北洋艦隊擊沉,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後,英國輿論對中國很不友好。大隈重信便派人藉機找對中國人很憤怒的英國出來調停,讓大鳥圭介去找英國駐朝大使朱爾典,讓他出面和李經述談判,企圖將日軍開進漢城,駐守日本公使館。

這時,俄國陸軍中將安德列夫已經帶一萬俄軍到了朝鮮,也駐紮在漢城外。英國方面雖然對“高升”號的遇襲表示強烈不滿,但一萬俄國的北極熊到了朝鮮之後,英國的態度隨即發生了改變,願意居中調停中日兩國。

因爲英國人知道,斯拉夫人天生就對土地是很貪婪的,搞不好就把朝鮮給佔了,那樣會損害英國在遠東的利益。當時,俄羅斯帝國的軍事實力還比較強,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歐洲五大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19世紀後期的歐洲相繼進行工業革命時沒有緊隨時代的步伐,導致其經濟實力遠不及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強國。但俄國人的泛斯拉夫情結比較嚴重,他們主張斯拉夫人和俄羅斯人有着共同的歷史和血統關係,語言文化相近,宗教信仰相同,居住地域毗鄰,有着共同的命運和利害關係,俄羅斯民族是斯拉夫人的領導者和“保護者”,依靠沙皇才能保障斯拉夫人的前途,俄國沙皇想建立以俄羅斯爲“盟主”的大斯拉夫帝國,使斯拉夫人擺脫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的統治,達到使俄國的歐洲疆界向西面和南面推進的目的。北極熊經常覬覦他國的國土,在晚清,曾讓中國割讓了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英國駐朝大使朱爾典極力拉攏李經述,想讓清軍阻止俄國兵進入漢城,因爲一旦俄國控制朝鮮,將威脅英國在東亞和遠東的利益。

李經述問袁世凱是否認識這個朱爾典,袁世凱說:“他是愛爾蘭的一個農家子弟,跟俺是老朋友。”

朱爾典在1876年就作爲一名見習翻譯首次來華,開始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在中國期間,他工作出色,後被派往朝鮮。當時的朝鮮與英國並沒有所謂的邦交關係,英國一直承認中國爲朝鮮之宗主國,英國在朝鮮僅派總領事駐紮漢城,並直接受駐華公使管轄。朱爾典在朝鮮前期,正是中國力圖繼續維護與朝鮮的屬藩關係,但日、俄等世界列強不斷侵蝕朝鮮的時期。此時袁世凱正在朝鮮,由於列強對朝鮮窺視已久,不滿中國對朝鮮的宗主地位,加之袁世凱外交之專橫,導致日、俄、美等國與袁世凱關係進一步惡化。只有英國與袁世凱關係密切。時英國總領事貝德祿、禧在明等與袁世凱都關係甚好,對袁世凱所推行的加強控制朝鮮的政策助力也甚大。朱爾典也就是在英國與袁世凱關係密切的這一時期與袁相識,併成爲密友的,兩人經常在一起喝酒。

李經述一聽袁世凱和朱爾典比較熟,說:“你看英國人調停的誠意如何?跟日本人和談怎麼樣?”

袁世凱說:“英國人最希望維持朝鮮的現狀,也就是說支持中國控制朝鮮。朱爾典也託人給俺帶話了,希望朝鮮保持穩定。如果我們硬攻日本人,有可能會使日本人和俄國人聯起手來,那俺們淮軍就不佔優勢了。而且如果拒絕英國人的調停,英國人很可能會租借軍艦給日本人,望大人三思。”

李經述想了一會,考慮到日本陸軍也都是新式武器,如果此時和日本開戰,淮軍確實不佔優勢,加上他也想盡快回國練新兵,推動中國憲政改革,便答應和日本人談判。

於是,大鳥圭介、英國駐朝大使朱爾典、李經述、還有俄國中將安德列夫坐到了一起,在牙山附近的一家驛站談判。

李經述開門見三,要求日本撤軍:“眼下最要緊的,是平定朝鮮的叛亂。現在中國已經派兵做到了這一點,日軍應該馬上離開朝鮮。”

大鳥圭介很狡猾地問:“朝鮮叛亂,爲何貴國可以出兵,而我國不可以出兵?”

大鳥圭介猜想李經述必定會拿宗主國的規則說事,那就正入了他的圈套。英國公使朱爾典雖然支持中國控制朝鮮,但宗主國規則和萬國公法畢竟有區別。李經述一聽就明白了大鳥圭介的奸計,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道:“貴國爲何要出兵?”

大鳥圭介大義凜然道:“朝鮮暴民作亂,日本出兵爲了保護日本國僑民和各國公使館。”

李經述望了安德列夫一眼,道:“想必俄國也是爲了保護僑民而來?”

安德列夫點點頭,用俄語嘰裡呱啦說“是的”。

李經述說:“現在暴民已平,各國大使館很安全,日本兵和俄國兵爲何還賴在漢城外不走?”

大鳥圭介一時無語,又把問題繞了回去:“貴國可以出兵,爲何我國不能?”

李經述拿出朝鮮國王的手詔說,“中國是應邀前來平定亂黨,而日本是擅自出兵,說得難聽點就是趁火打劫,如果日兵進入漢城,那必然會招致俄國等其他國家的軍隊也進入朝鮮。”

李經述這一番話滴水不漏,朱爾典頓覺眼前這年輕人,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出於英國的利益考慮,他也希望維持朝鮮現狀,便督促日軍退回國內。

大鳥圭介還想抵賴,朱爾典正色道:“誰要想改變朝鮮的現狀,英國就出兵幫助中國維持秩序!”

大鳥圭介知道日本海軍現在還不行,只好表示妥協。中國、英國、日本都同意維持朝鮮的現狀,俄國不敢獨吞朝鮮,不久退兵,安德列夫帶一萬俄軍回國。朝鮮依然是中國的附屬國,這場巨大的危機便暫時化解。

葉志超回國後,本來是要被械送京師,下刑部審訊,李經述沒想到他走了大運,竟然得到了光緒皇帝下旨褒獎。李經述一問,才知道葉志超謊報軍情,清廷也就信以爲真了。李經述便將前線的實情告知了李鴻章。

李鴻章知道實情後十分震怒,馬上派人把葉志超叫來,痛心道:“曙青。你跟隨我多年,應該熟悉老夫的稟性,老夫最討厭欺騙我的人。念在你我是同鄉,還有你過去的戰功,現在給你兩個選擇,一是你自己稱病辭職回鄉,二是我上奏朝廷,告知太后和皇上實情。”

葉志超不傻,他犯的欺君之罪,要是被清廷知道了,那就會殃及家人,於是撲通一下跪在李鴻章的面前,“多謝中堂大人給我一條活路!”

葉志超去職後,李鴻章上奏朝廷,直隸提督一職由北洋水師提督李經述兼任,慈禧太后非常滿意,她一向對李鴻章也比較放心。

至此,李經述手握北洋水師和七萬直隸重兵,他的人生,即將翻開嶄新而輝煌的下一頁!因爲直隸提督掌管直隸轄區的清軍綠營,節制七鎮總兵,兼轄河屯一協、三屯等營,共計七萬餘兵。李經述以葉志超的兩萬淮軍大敗於五千日軍爲由,請求李鴻章讓自己督練新軍,李鴻章表態支持,奏請朝廷。李經述知道,接下來將是強大淮軍的時候了,練出五六萬新兵是強國之本,也是將來自己推翻滿清最大的籌碼!

李經述的北洋軍官學堂校長一職,李經述舉薦了自己的老鄉段祺瑞接替,李鴻章見段祺瑞也是安徽合肥人,而且他的家人也是淮軍出身,加之對段祺瑞“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的人品比較欣賞,考察一番,便同意了,還向李經述誇讚段祺瑞有“當年文正公的君子風範”。

這一次順利擺平了朝鮮的危機,清廷論功欣賞,李經述原來的朝鮮通商大臣一職由袁世凱接任,袁世凱相當於官升了一級,回京給慈禧太后謝恩。

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00章 廣島之戰(下)第38章 獵熊行動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185章 分裂沙俄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14章 康有爲的政變第16章 漢城平亂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143章 遠征古巴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212章 和平瓜分世界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35章 大裁者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12章 盧漢鐵路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19章 四國博弈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45章 購買鐵甲鉅艦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125章 殺破十萬旗軍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8章 坑日本人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170章 搞垮日本經濟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11章 龍興集團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21章 幹掉慈禧第7章 收復琉球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章 光緒選妃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8章 坑日本人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103章 日本割地賠款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132章 對日本宣戰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16章 朝鮮暴亂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227章 世紀大海戰(2)第2章 落魄書生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217章 希特勒的戰爭(1)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4章 痛斥張佩綸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20章 直隸提督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139章 積極備戰
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100章 廣島之戰(下)第38章 獵熊行動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48章 坑日本首相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185章 分裂沙俄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14章 康有爲的政變第16章 漢城平亂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143章 遠征古巴第6章 劉銘傳出徵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212章 和平瓜分世界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35章 大裁者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12章 盧漢鐵路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19章 四國博弈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45章 購買鐵甲鉅艦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125章 殺破十萬旗軍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8章 坑日本人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170章 搞垮日本經濟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11章 龍興集團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21章 幹掉慈禧第7章 收復琉球第51章 擺平朝鮮第1章 光緒選妃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233章 英軍的慘敗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8章 坑日本人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103章 日本割地賠款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132章 對日本宣戰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16章 朝鮮暴亂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227章 世紀大海戰(2)第2章 落魄書生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217章 希特勒的戰爭(1)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4章 痛斥張佩綸第226章 世紀大海戰(1)第20章 直隸提督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139章 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