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息了山東的拳匪之亂,李經述畢竟還年輕,他對於如何當好山東一省之巡撫沒有經驗,便經常向李鴻章請教,李鴻章告誡他:“做一個長官,最要緊的是洞悉下情,整頓吏治,只有這樣,才能夠舉措適當,如果受着下邊的矇蔽,那就成了一個瞎子,哪有不做錯事的?”
於是,李經述開始下令在山東全省整頓吏治,他飭令各道府州縣將所得陋規一律交公,酌給公費,以杜絕受賄,防止官吏貪污;設立官吏考驗處,考覈甄別初到和新選新補官員;設立調查處,關注報紙輿論,瞭解官員政績;設立法政學堂和胥吏學堂,以開“官智”,培養新政人才。
同時,李經述開始振興實業,在山東設立山東工藝總局,作爲振興山東實業的政府機關,勸導獎勵全省紳民興辦各種實業,還創辦了工藝學堂等,培養技術人才,在濟南設立了農務局和農事試作場,從美國購置農業機械,並聘請外人指導種植,又附設農業學堂,教授桑蠶種植和糖酒製造。
然後,李經述便上奏光緒皇帝,在山東開辦山東大學堂,並組織李緹摩太等人起草了《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李經述在奏摺中寫道:“國勢之強弱,視乎人才,人才之盛衰,原於學校。誠以人才者,立國之本,而學校者,又人才所從出之途也。以今日世變之殷,時艱之亟,將於得人以佐治,必須興學以培材。”
李經述奏請先在山東省城設立大學堂,分齋督課,其中專齋相當於大學,正齋相當於中學,備齋相當於小學。因爲有李鴻章的大力支持,李經述上奏十二天之後,光緒皇帝硃批:“朕知道了。政務處及各該衙門知道。單併發。”
李經述在山東巡撫的位子上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山東大學堂由他一手創辦起來,李經述上奏給光緒皇帝的奏摺中,一併提交了一份內容詳盡的《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分爲學堂辦法、學堂條規、學堂課程和學堂經費四章,共計96節,一萬四千多字,爲後來山東大學堂的創辦規劃了藍圖。
爲了創辦山東大學堂,那些天的晚上李經述的書房燈火通明,李緹摩太、梁啓超等人圍坐在一起,熱烈地討論。這樣忙碌的場面已經持續很久了。
不久,李緹摩太還給李經述推薦了一個叫赫士的美國傳教士。赫士1882年來到中國,一直在山東傳教,1883年起任教於山東登州文會館。登州文會館是十九世紀中後期基督教來華傳教士在中國創辦的學校,位於山東登州,也就是今天的煙臺蓬萊市。登州文會館採用的是現代的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體制。
李緹摩太與赫士私交甚密,深知登州文會館的教育體制在當時十分先進,當光緒皇帝關於書院改學堂的諭旨發佈之後,李緹摩太便懇請赫士幫他創辦山東大學堂。不久,赫士率領文會館七名教習來到濟南,沿用登州文會館辦學的方法、條規,採用文會館的課本、教材及教學儀器設備,參照文會館辦學的各項經費開支編制預算,爲李經述起草了《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
李經述對赫士等人沒有偏見,反而大力支持。1892年秋,濟南濼源書院門口掛出了校牌:山東大學堂,成爲參照現代教育體制建成的又一座新式學堂。根據章程,學堂招收了第一批新生300多名,分專齋、正齋、備齋。備齋相當於各州縣小學堂,學習淺近知識;正齋,相當於中學堂,學習基礎學科;專齋,相當於大學堂,學習專門學科。
李經述找濟南鄉紳和商戶籌款,設立了獎學金和助學金,按照專齋每月四兩、正齋每月二兩、備齋每月一兩發放。初創的山東大學堂,李經述任命李緹摩太爲總辦,相當於校長,總理學堂一切事務;任命赫士爲總教習,總理擇聘教習人員和核定課程,相當於教務長;任命梁啓超爲監督員,負責督飭學生。
山東大學堂的創辦,在當時的中國引起轟動。當時,全國各地多是書院。中國的書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最初,書院爲民辦的學館,原由富室、學者自行籌款,于山林僻靜之處建學舍,或置學田收租,以充經費。中國最早的官辦書院開始於唐朝,發展於宋代。清代乾隆年間,官立書院劇增,但由於科舉考試是追求仕途的重要手段,使得讀書人趨之若鶩,絕大多數書院成爲以八股文爲主要教學內容的科舉預備學校,書院與科舉制度共生、共存、共興。
隨着西學的傳播和李鴻章等人主導的洋務運動發展,科舉制度也發生改變了。1888年,清政府接受李鴻章的建議,準設算學科取士,首次將自然科學納入考試內容。後來,光緒皇帝又接受了李經述的建議,以時務策命題,嚴禁憑楷法優劣定高下。1892年的學堂,對西學並不排斥,光緒皇帝接到李經述的奏摺,通飭各省要求參照辦理的《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作爲中國第一部大學章程,爲當時正在興起的中國現代大學教育樹立了生動的範標,催生了全國各地新式大學堂的誕生。
開辦山東大學堂後,李經述開始籌建有史以來中國第一批現代化的警察隊伍,這支隊伍主要是從新軍裡面抽調,因爲新軍紀律好,便於管理。山東警察總局組建時有三千人,從此以後,警察開始正式的進入到中國人的城市生活。
李經述思來想去,這個山東警察局長的位置,還是由一身正氣的譚嗣同來擔任比較好。譚嗣同也果然沒有辜負李經述的期望,不到三個月,一支有着拘留所、備差所等完備機構的警察隊伍,爲服務與管理羣衆而設,以防患未然,排解糾紛而作,他們的警員必須性情溫和、樸實,舉止端方,做事嚴正,保衛民衆,不索銀子。
爲了讓警察更專業,李經述開辦巡警學堂,把訓練好的3000名巡警調進,設南、北巡警局,同年冬又設立巡警學堂。後來,又增添馬巡(騎馬的警察)、河巡(水上警察)、暗巡(便衣警察),將巡警制度推廣到各府縣和鐵路,建立全省警察網。譚嗣同制訂了嚴格的警察管理制度,作爲李經述的新政辦其他措施,穩定社會秩序,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僅用了半年時間,濟南就被紐約時報描繪成世界上擁有最好的警察制度的城市之一,經過李經述和譚嗣同的鐵腕治理,在一年之後,山東各處的社會秩序逐漸恢復,在濟南、泰安等地更是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太平景象。
至於朱紅燈那些由大刀會招安來的數百“協警”,李經述將他們編成了城管大隊,朱紅燈就成了濟南的城管隊長。
朱紅燈不解城管的職責,加上沒什麼事幹,他和大刀會的二當家劉士端一起去找李經述,見面問道:“現在民衆有麻煩事,遇到小偷小摸,都知道找警察,我們城管做什麼?管理街頭那些小販?”
“放屁!”李經述道:“那些街頭的小販,都是自食其力的良民,不偷不搶,要你們管做什麼?本官另有重要的任務交給你們。”
朱紅燈一聽李經述有重要任務,連忙問:“大人有何吩咐,我們一定盡力而爲。”
李經述沒有多說什麼,叫人拿來筆墨,對大刀會的二當家劉士端道:“這些事很繁瑣,你寫下來,省的你們城管記不住。”
“遵命!巡撫大人!”劉士端手拿穩了毛筆,蘸墨之後,鋪好宣紙,等候李經述吩咐。
Www☢ тт kan☢ C ○
李經述略加思索,讓城管幹什麼好呢?忽然,他靈機一動,心裡有了主意,道:“採買木牌一百塊,請人雕刻一些字上去,記住,字上要刷紅漆,放到大街的醒目位置。”
劉士端忍不住問道:“不知雕刻什麼字?”
李經述一本正經地說:“不準隨地便溺、不準隨地吐痰、不準隨意丟垃圾、不準大聲喧譁……”
李經述板着手指頭一連說了七八個不準,劉士端聽的頭大如鬥,耐着心記下,卻忍不住擡頭道:“巡撫大人,這就要我們城管要做的事?”
李經述點點頭,道:“是的。事情雖小,但是事關濟南和新政的臉面,好好去辦吧。”
第二天,濟南街頭便出現了許多怪現象,老百姓紛紛湊起來看熱鬧,比如滿大街鋪天蓋地的各種“不準”紅漆木牌,緊接着平時出現得並不多的城管們一個個搬着矮凳盯着木牌子,這木牌子上用鮮紅的紅漆寫着“隨意便溺者罰錢十文錢”等大字,很是醒目。
不過,劉士端的眼睛忍不住向十幾丈外一處塵土飛揚的工地看去,臉色很不好,忍不住對朱紅燈抱怨道:“好端端的,還要咱們城管拿錢修公用茅房,哎,在街頭修這麼多公用茅房,人有三急,就都去茅房裡了,咱們到哪兒罰錢去,巡撫大人也……”
朱紅燈見劉士端不滿,立即呵斥他道:“巡撫大人那可不是凡人,他法外開恩,我們才能吃上官糧,他怎麼說,咱們就怎麼做,休要牢騷。”
朱紅燈等人任勞任怨,不到三個月,整個濟南城悄然發生變化,街旁的臭水溝有城管開始疏通,道路上也刷了一層白漆,將整條道路一分爲二,馬車和行人各走一邊。街頭也無人隨地便溺,沿途又修了公用茅房,街道上有城管清掃,一下子,街道乾淨了許多。
看到濟南城面貌煥然一新,李經述心裡大爲高興,這城管看起來倒不是百無一用,關鍵是用對地方,於是下令嘉獎朱紅燈等人。
因爲各方面都如魚得水,李經述主政的山東面貌大變。他甚至跟盛宣懷興辦的中國鐵路公司合作,修築了濟南到天津的鐵路,僅用七十多天就完成鋪軌工程,並頒佈了《民法條例》和《商法條例》。山東一時人才鼎盛、財賦稱饒,成爲當時中國後期洋務新政的中心地區之一。加上《申報》、《華報》等報紙的鼓吹,李經述一時成爲了大清國炙手可熱的“政治明星”,名氣甚至超過了主辦洋務多年的湖廣總督張之洞。
就在李經述在山東的改革穩步推進時,李鴻章發來加急電報,讓李經述馬上趕回天津。李經述意識到可能朝中局勢又有大變,便連夜趕回天津。
這一次在書房,李鴻章告訴李經述兩個極壞的消息。李鴻章先說了第一個壞消息:“三天前的早朝,翁同龢上奏皇上,黃河在鄭州決口,戶部奉旨先行墊撥銀四百萬兩,後又續撥四百萬兩,若加上其他費用,共耗銀九百餘萬兩,查各省購買西洋軍械存積甚多,鐵甲快船,新式炮臺,歲需經費以百萬計,故奏請停購外洋軍火兩年,皇上准奏了。”
“什麼?停購外洋軍火兩年?”雖然這消息在李經述的預料之中,但沒想到壞消息來得這麼快,當時軍艦和火槍洋炮的技術更新很快,一旦兩年不買軍艦和槍炮,後果很嚴重,李經述問李鴻章:“這事西太后可知?”
李鴻章道:“太后如今關心的是萬壽慶典,關心的是擴建頤和園的工程,頤和園裡要新建佛堂和人工湖,她還放出話來,誰讓她不高興一陣子,她就要讓誰不高興一輩子,所以翁同龢百方撙節開支,這兩項工程不敢停,太后也就自然批准了此議。”
李經述說:“看來翁同龢不除,中國永無寧日呀。還有一個壞消息呢?”
李鴻章道:“最近你在山東主持新政,備受朝野矚目和太后賞識,翁同龢眼紅了,他慫恿皇上加快變法維新步伐,推出全國性改革措施。據說,有一位廣東舉人叫康有爲,通過珍妃的表兄介紹,入了翁同龢的幕僚,正在積極籌劃此事!翁同龢在朝堂中說,只要按照他的改革方案,中國三年即可富強,而我們跟皇上說要三十年,所以皇上對他的維新變法方案頗爲心動!”
“康有爲?”李經述大吃一驚,道:“此人以前曾來找過學生,歷陳變法之道,說得天花亂墜,實際上他是半桶水,食洋不化,那一套託古改制荒謬之極,皇上怎麼輕信他們畫餅充飢?”
李鴻章說:“皇上現在年輕氣盛,處處受制於太后,當然急於求成。”
李經述“哦”一聲,心想歷史上該來的血雨腥風還是要來呀,便對李鴻章道:“康有爲和翁同龢聯起手來搞維新變法,對我們倒未必是壞消息,翁同龢這老賊馬上就會再次告老還鄉,北洋水師無憂矣。”
李鴻章問道:“此話怎講?”
李經述低聲說:“中國有一句老話,叫‘自作孽,不可活’,他們急於求成,肯定會觸怒太后,他們這是在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