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

朱厚煌說道:“小王請薛神醫憐惜東雍百姓,孤苦無依,每有疫病,只能等死而已,還請薛神醫在東雍坐堂開館。”

薛神醫嘆息道:“老朽年事已高,早就半個身子進了土了,早就沒有什麼別的念頭了,唯獨想死在故鄉,能葬進祖墳之中,落葉歸根,兔死首丘。這一點點小小的念頭,還請殿下恩准。”

朱厚煌長嘆一聲,覺得威逼一個老人家,有些不大好。特別是這個老人家剛剛救了你的命。但是朱厚煌經過這大病一場之後,朱厚煌知道在東雍面對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土人,也不是氣候,更不是剛剛來到東方的西方人,而是疫病。生命到底有多脆弱,也只有朱厚煌這樣在死亡面前走了一遭的人才能明白。

朱厚煌不得不說道:“小王想請薛神醫在此建醫館,還請薛神醫坐鎮。並且薛神醫一人才能醫治多少人,不過萬之一二,小汪想讓薛神醫在東雍廣開門徒,多收弟子,爲百姓診治。”

薛神醫聞言露出一絲笑意,說道:“殿下可是用前宋之制嗎?”

“什麼?”朱厚煌有些不明白,他的想法根本就是後世的醫院與醫學院的結合體嗎?

薛神醫見朱厚煌沒有注意,才說道:“我家世代行醫,頗知掌故,在前宋之時,多有醫官,還有太醫局培養學徒。但是後來都成爲一紙空談。其他原因,關於朝政,老朽也不大明白。但是多收弟子,殿下你以爲老朽不想嗎?首先好苗子難找啊?”

薛神醫感嘆一聲,說道:“我收這七個弟子,有一半是薛家子弟,從識字都是從湯頭歌開始,從五六歲起一直到成年,這十幾年時間,日日背誦,從《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等,數十部醫經藥書,都要倒背如流,不比寒窗苦讀輕鬆多少。但凡有資質下得了苦功的,誰不去考狀元啊,來跟我學藝啊?”

“二來,我的精力也有限的緊。這行醫不比別得事情,別的事情有點差錯,還有挽回的可能,但是行醫一旦有一個三長兩短,就是一條人命啊,故而我每收一個弟子,在這個弟子出師之前,不會再收別的弟子了。非手把手將他培養到出師,我沒有心力再培養其他人。像殿下所說,就好像是開學堂一樣,嘩啦啦一大堆人,根本就是誤人子弟。”

朱厚煌皺起眉頭,他意思到,薛神醫的意見也是有道理的。難道普及醫療就這麼難嗎?

朱厚煌忽然想起了中成藥,問道:“薛神醫,小王想開擴東雍,多遇瘟疫,那些疑難雜症想不要說,常見疾病,如桂枝湯之類,能不能事先製成藥丸,等有病自行治療。”

“那怎麼能行?”薛神醫露出一死厭惡之感,說道:“人與人不同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要根據人來下藥。就如殿下,如果殿下不是身體正少,生機強盛,我也不敢用這虎狼之藥。不管所有病症差異,用同一種藥,那不是治病,那是害人。”

“但是後世,是這麼幹的?”朱厚煌腦袋裡面轉了一個圈,越發相信自己的判斷,說道:“薛神醫,孤不論這是不是害人,只問這樣做行不行。”

薛神醫雖然討厭朱厚煌一刀切的態度,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樣做是有效的。而且有很多人都這樣做過了。只是他不習慣這樣做,這也是與他的習慣有官,薛神醫這一輩子都是宮廷御醫。在宮廷之中行走,用藥謹慎之極,哪裡用這些中成藥,每一個藥方都斟酌再三。就和收弟子一樣,不敢多收一個,唯恐分散精力,教導不好了。

薛神醫說道:“此事可行,殿下要辦此事,乃東雍百姓之福。”

朱厚煌乘熱打鐵,說道:“孤別人信不過,唯獨信薛神醫你,還請薛神醫留下來幫我。孤的雍國現在還算上不得檯面,但是將來定然是會重整官職,到時候雍國太醫令,就是薛神醫了。”

薛神醫暗道:“我連太醫院院使,我都當過。你小地方所謂的太醫令有什麼意思。”

朱厚煌察言觀色的本事,有了一些長進,雖然薛神醫還沒有開口,但是朱厚煌一眼就看出了薛神醫的心意,他暗道:“我只有拿出最後一招了。”大聲說道:“一萬兩。”朱厚煌乾脆的說道:“建立醫館制度,是我雍國現在的頭等大事,孤撥出一萬兩銀子,爲雍國太醫院第一年的撥款。”緊接著朱厚煌誘惑薛神醫說道:“薛神醫,孤知道薛神醫醫術無雙,但是百年之後,又有誰知道,薛神醫醫術天下無雙啊?如果薛神醫作爲雍國的首任太醫令,爲雍國創立醫官制度。那麼將來雍國修史,也少不了,薛神醫一筆。再者印薛神醫餘音,孤的太醫院也少不了薛姓之人啊。”

最後一句打動了薛神醫。

薛神醫年齡大了,也沒有什麼雄心壯志。唯有舔犢之心不滅,回鄉也有爲薛家養望的心事,此刻他心頭一動。區區一個王府官,薛神醫不在乎,但是薛神醫卻在乎自己的兒子能不能有一個官身。說來慚愧,薛神醫的兒子也是一個醫生,但是在薛神醫看來,完全是沒有開竅,根本沒有繼承自己的天分,不過是普普通通一個庸醫而已。

自己不爲他們籌劃,自己在的時候,有一個神醫的名頭,別人還能看中幾分,如果自己去了。這薛家誰支撐了。

“罷罷罷,就將這把老骨頭買給雍王,希望老朽百年之後,雍王殿下能兌現今日的承諾。”薛神醫思來想後,最後說道。爲了爲後輩弄一頂官帽子,哪怕是王府官的官帽子,薛神醫也算是豁出去了。

朱厚煌大喜過望,說道:“那就多謝薛神醫了,全島上下生死大事都託付給薛神醫了。

薛神醫說道:“臣領命。”

薛神醫雖然是爲了給後嗣留一個官位才留在這裡的,但是如果朱厚煌沒有表現出自己仁慈堅定的一面。讓薛神醫覺得朱厚煌和那些荒淫無度的藩王不是一路人。所以才答應留下來了。

朱厚煌見薛神醫答應下來,立即叫人過來,吳行之馬上過來。

朱厚煌交代吳行之說道:“給薛神醫撥一萬兩銀子,讓他在大員澎湖臺灣三地開館。今後薛神醫就是我雍國的太醫令。”

吳行之說道:“恭喜薛神醫。”

朱厚煌忽然想起了什麼,問道:“對了,傷寒流傳的怎麼樣啊?”

吳行之說道:“大多已經控制住了,幸好雨及時停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朱厚煌一想起那三天三夜的瓢潑大雨,心中爲之一寒。他從來沒有像今日害怕大雨,說道:“吃一塹長一智,現在什麼也不說全部都給我蓋房子。”

這一次的事情,說起來而已是他們疏忽大意,如果所有人房子都非常結實,一場颱風也不至於讓大員滿目瘡痍。一想起來朱厚煌還有一點餘恨難消,說道:“唐先生了?讓唐先生來一趟,我要親自交代唐先生這一件事情。”

吳行之張張嘴,欲言又止的樣子。朱厚煌皺起眉頭說道:“說,怎麼了?”

“唐先生病倒了。”吳行之說道。

“什麼?”朱厚煌大吃一驚,雖然朱厚煌對唐寅在應對臺風上有一點不滿,但是更知道現在是離不開唐寅的。聽道唐寅病倒的消息,心頭一驚,立即對薛神醫說道:“還請薛神醫妙手。”

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二章 比劍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四百章 善後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六章 不服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
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二章 比劍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四百章 善後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六章 不服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