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

“俞將軍,金洲戰事,就交給你負責了。”朱厚煌說道。

以朱厚煌的本意,他想出徵金洲。

但是被很多人連續勸諫,只好放棄這個心思,畢竟東雍水師主力半殘,剩下的只是之前的福船艦隊,或許有些戰鬥力,但是遠遠比不上東雍型戰艦,一旦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比如佛郎機水師力量大增,朱厚煌很可能就被隔絕在金洲了。

如果俞大猷隔絕在金洲,那是沒有任何問題。

這一次出兵,兩營雍軍,兩營安南軍,再加上輜重民夫,大約有三萬之衆,即便是兩地隔絕,俞大猷也能在金洲好好的活下來。並且站穩腳跟,等待接應。

但是朱厚煌就不一樣。

朱厚煌是一國之主,他要隔絕在外,失去了對南都乃至東雍的消息,很可能有別的失去發生。

政治是最黑暗的。最好永遠不要給一些人機會,即便是信任他們。

俞大猷說道:“臣此去定然解舊港之圍,並將舊港納入版圖之中。”

朱厚煌對俞大猷的還是比較信任的,俞大猷雖然年紀輕輕的,但已經是朱厚煌麾下的第一戰將。對付區區淡目國,或者亞齊國這些蠻夷,應該沒有問題的。

不過,他有一點擔心,俞大猷能不能處理了這舊港的政事。其中的分寸拿捏,他既要根除施家的影響力,又要將團結當地華人勢力,儘快安堵。讓舊港爲雍國提供力量。

只是朱厚煌夾帶裡面人才,還是不多啊。

這一次跟着俞大猷過去的,還是阮潤臣。不是因爲別的,就是阮潤臣與俞大猷配合的好。

“嗚---”出兵的號角之聲響起,在耳邊來回的遊蕩。

俞大猷登上了船隻,跟着俞大猷登上船隻的還有一個雍軍營,一個安南營。

其實這一次出征,並不是全部從馬六甲出發的。

因爲單單從海程上來看,從南都出發,要比從馬六甲出發距離短的多,不過,一來馬六甲囤積重兵,而且滿刺加大敗,國王身死,馬六甲不需要再囤積這麼多士卒了,所以從這裡抽調士卒最好不過了。

二來就是朱厚煌在這裡。

而且這一次出征,雖然是以救援舊港爲口號,其實上,是東雍涉入金洲事務的開端,所以,不僅僅是要解圍金洲那麼簡單。

俞大猷一路上要在好幾個地方,設立簡單的營地,並且留下足夠的一些士卒鎮守。

建立起東雍在金洲的統治網絡。

不過,一兩日的功夫,大軍在沿着穆西河北上。

摩西河兩岸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澤溼地。

來到了舊港附近,纔看見了平整的土地。

不過,同時也看見了,淡目國的軍隊。

淡目國將舊港城團團圍住,也不是沒有防禦從海上來的敵軍,特別是羅軒還被他們看壓在營地之中。

他們要是不防範,就是一個傻瓜了。

“俞將軍。”施世安行禮道。

施世安作爲嚮導與大軍一起來了。

俞大猷說道:“施公子免禮。”

俞大猷知道,施家如果真得將舊港一帶獻給雍王,將來施家定然在東雍有一席之地,所以俞大猷也帶着幾分客氣,爲了將來結一個善緣。

“施公子,眼前的陣勢,恐怕一時間攻上河岸,比較困難,我希望附近能有一個落腳的地方。施公子有什麼意見嗎?”

卻見穆西河東岸,無數淡目國的士卒,密密麻麻的守在岸邊,一排一排的長矛,好像樹林一樣,聳立着。

雖然在俞大猷看來,這樣的防守並不是太難突破的,但是他卻不願意,就這樣進攻。

無他,遠道而來,連一個歇腳的地方都沒有,就開戰嗎?

雖然東雍海上運兵,次數很多,似乎每一個東雍士卒都很適應這樣的情況,但是,讓他下船之後,立即作戰,在俞大猷看來,還是有一點過分了。

俞大猷只是匆匆一看,就判斷出兩點。

第一,對方火器並不多。第二,連盔甲都很少。

火器很少,很正常,在全世界範圍之內,火器還屬於高科技,像大明這樣普及火器的國家,在很多人眼中才不正常的。

至於鐵甲比較少,卻是氣候的問題了。

這裡的氣候炎熱之極,有多雨潮溼,鐵器很容易生鏽。所以鐵甲什麼都比較少。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所以俞大猷覺得這一戰勝券在握。不過,他雖然年紀輕,但也是打老仗的人,當然知道,越是勝券在握,越是要注意,小心陰溝裡面翻船了。

施世安說道:“俞將軍,在西岸有一片土地可以安營紮寨。”

“哦。施公子可算是解除了我的燃眉之急了。”俞大猷說道:“就勞煩公子指引一二了。”

施世安說道:“敢不承命。”

舊港這個地方,很特殊,舊港往北,全部都是沼澤地,而舊港以南,雖然有大片的實地,但又變成了原始森林了。

就危險來說,雙方根本就不相上下。

施世安雖然着急,但依舊引領船隊在一處河岸下錨,正如施世安所言,這一帶是一小塊平原,地面結實無比,即便打仗也可以的。

俞大猷當晚就在此處安營紮寨。

安營紮寨之後,不斷有消息傳來,比如依舊在這裡潛伏很長時間的繡衣衛,還有舊港城之中的使者。

“家裡面到底怎麼樣了?”施世安問道。

他臉色平靜之極,根本不像在朱厚煌面前,恨不得哭死的樣子。

“少爺。”一個大漢說道。這個大漢身上,還有好幾處傷勢,說道:“家裡還好,糧食還夠用,只是家裡已經有瘟疫發生了,如果時間再長一段,恐怕就控制不住了,希望少爺讓東雍趕快發兵。”

瘟疫讓很多人談之色變,施世安也是如此。

舊港這一帶本來就是熱帶,熱帶本身就有傳染病多發地區,更不要在戰爭之中,爆發瘟疫根本就是大概率事件。

而且比起在外圍圍城的淡目國一方,數萬人憋屈在一座小小的城池之中,瘟疫爆發的機率更高一點。

施世安說道:“這個消息萬萬不能告訴任何,記住萬萬不能。”

施世安害怕,害怕瘟疫消息傳出去,讓俞大猷害怕了,推遲救援。

“是。”大漢說道:“等一會兒,見了俞將軍,說什麼?”

施世安說道:“什麼也不用說。聽我的便是來了。”

就在不遠之處,俞大猷的帳篷之中。

幾個繡衣衛正在向俞大猷彙報情況。

“情況怎麼樣?淡目國在舊港有多少士卒?”俞大猷問道。

“將軍,淡目國在舊港城外總共數座大營。每一個大營大概有一萬多一萬五千人的規模。”一名繡衣衛說道:“因爲前一段時間,水師在穆西河口的擊沉淡目國的船隻,讓淡目國與此地的聯繫中斷。所以淡目國提高了警惕,並建立起好幾個倉庫。分別囤積軍糧。”

“戰鬥力啊?”俞大猷問道:“你們試過嗎?”

“我們曾經伏擊過一隊士卒,他們戰鬥力並不高,兵器也不大好,但是有一點需要特別關注,就是他的戰鬥意志。他們戰鬥意志非常高,我們很輕易打敗他們,但是幾乎上抓不住俘虜,抵擋不住的情況下,他們寧肯自殺。”

“寧可自殺?”俞大猷說道。

俞大猷打仗打多了,他還真沒有見過多少,寧可自殺也不投降,即便是東雍最精銳的士卒,到了絕境之中,也未必會寧死不降。

僅僅從這一點上,俞大猷就要對淡目國軍隊的評價高上好幾分。

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四百章 善後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三章 侍衛
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四百章 善後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三章 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