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

很多人說大明是兩京制。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南京纔是大明的首都,而北京不過是行在,是陪都而已。

當然了從政治地位上,雙方是翻過來的。但法統上就是這樣的。

就好像是文臣一邊拿祖宗家法說事,一邊一致忽略了關於割皮充草的任何記錄。

朱厚煌要是能得了南京,嘉靖的根基都會動搖。

“好。”朱厚煌說道:“只是派誰去西征啊?”

金華與處州空虛之極,只要派遣一支偏師,就能拿下來,可以說派誰都可以。這樣的事情,俞大猷不願意多插嘴,說道:“還請殿下聖斷。”

朱厚煌沉吟一會兒,說道“就派元敬過去吧。”

朱厚煌之所以派戚繼光去,是因爲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是義烏。

不知道戚繼光因義烏兵,訓練出天下精兵,還是義烏因爲戚繼光而天下知名。朱厚煌總是想讓戚繼光與義烏有所牽絆。而且朱厚煌看中戚繼光,也必須認識到現在的戚繼光,根本不是後世推崇的戚將軍,必須加以歷練才能擔當大任,而讓他獨擋一面,就是最大的歷練。

戚繼光得了差事,以一個營的兵力,大舉進攻金華,不過,他要先攻入紹興府。

不過,戚繼光這麼一動,就將壓力傳到給了楊一清。

“大人,會稽山之東,已經全部淪陷了,雍賊兵鋒直指山陰。另有偏師攻入金華,南方各府縣人心惶惶,紛紛向杭州求救,這局面如何應對啊?”

“大人,陛下已經下旨斥責大人了,朝中已經有人說了,如果大人再不建立新功,縱敵玩寇,那麼錦衣衛恐怕就要來,大人,不能再等了。”

“大人,各地鄉紳都坐在門前,等着,已經堵不住,他們一定要大人給一個交代,大人,快想想辦法吧。”

楊一清坐在書房之中,聽着有一個又一個師爺上前稟報。

正如俞大猷所料,楊一清的壓力極大。

這壓力從各方而來,比如各地方管,金華,處州等地的官員,可不僅僅是向杭州的求援,還向各地求援,甚至江西,南京各地都收了告急文書。

對於金華本地的地方官來說,他們恨死楊一清,恨楊一清見死不救,絕對不會給楊一清說什麼好話的。

這只是下面的壓力,楊一清神經粗大,可以無視這些。

但是北京的壓力,讓楊一清不能無視了。

開戰以來,楊一清不能得一勝,早已讓嘉靖無法忍受了,如果不是嘉靖還找不到代替楊一清的人物,否則嘉靖早就將楊一清給撤換了。

不過,嘉靖鞭長莫及,甚至沒有代替他的人,他咬着牙,還能硬抗着。

但是各地士紳的背離,對楊一清來說,卻是不得不應對的難題。

浙江是科舉大省,所以說,士紳的力量相當之大,想要在在浙江大舉動作,楊一清也不得不與浙江本地士紳達成諒解。

沒有他們的支持,楊一清這個總督,不過是一個空架子。平日裡面種種掣肘也就罷了。如今面臨大戰,如果再不處理好,其中的關係。楊一清根本沒有能力擊敗雍王。

楊一清深吸一口氣,說道:“雙嶼那邊有消息嗎?”

“大人,徐海冥頑不靈,最新消息,他已經離開雙嶼,帶着所有船隻,準備離開大明,去南洋討生活。”

“徐海。”楊一清一聽這個消息,頓時忍不住怒火中燒,將硯臺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楊一清現在最恨的就是徐海。

他覺得自己對徐海夠好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徐海會這樣,將自己僅有的海上力量,給抽走了。

徐海的背離,讓楊一清陷入了全面被動之中,到現在還要面對整個東南有海無防的局面。

即便如此,楊一清也強忍着要殺了徐海,誅徐海九族的衝動。給徐海寫一封封書信,要徐海回心轉意。懸崖勒馬。

只是楊一清萬萬沒有想到,正是他一封封殷切期望的書信,讓徐海根本不敢回來,徐海太明白了,楊一清寫這些言辭低下的書信,將來清算的時候,會有多恨。徐海甚至有了投靠雍王的打算。

不過,還是念在楊一清栽培之恩,看不見勝算,臨陣脫逃也便是了,如果反戈一擊,就太沒有江湖道義了。

所以決定一走了之。這也算是朱厚煌帶來副作用,最少對跑海之人來說,從大明沿海到印度洋,根本不算是未知的旅途。有很多人常年在這路線上跑。

不要看徐海的一百多艘船,在雍軍與明軍的交戰之中,那根本不算什麼。但是放到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股相當強大海上力量,不管是做海商,還是做海盜,都能下半輩子過很滋潤。

面臨現在這個局面,楊一清不想救援嗎?

楊一清做夢都想,只是他不敢動。

特別在沿海地域,楊一清恐怕是調虎離山之計,這邊一出兵,那邊大軍直衝杭州。

杭州一下,恐怕楊一清即便是手中還有一些士卒,都不敢與雍軍交戰了。

但是雍軍分兵數路,一種不將他放在眼中的意思,讓楊一清特別惱怒,暗道:“我打不過你的主力,還打不過偏師嗎?”

而且各房壓力逼着楊一清不得不動,楊一清傳令下去。道:“命令西南四府人馬全部聚集在金華,令金華知府堅守城池,不得有違。”

金華府不失,其他各府就不會暴漏在東雍的兵鋒之下,這四府就可以暫時保全。

楊一清說道:“點起兵馬,我親自出兵,南下驅逐雍軍。將這些告訴那些人,讓他們安心。餘杭一帶,絕對不會波及戰火的。”

楊一清雖然這樣說,但是知道不過是扯謊而已。

楊一清雖然說點起兵馬,但是不過是帶兩三萬人,杭州城之中,還有數萬人正在訓練。楊一清的目的,不是寧波,而是戚繼光。

不管怎麼說,先吃掉雍軍一子,向北京有一個交代,雍軍兵興以來,朝廷這方面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江南水利發達,楊一清大軍乘船直接到紹興,從曹娥江逆流而上,南下直指嵊縣。

楊一清這一動,消息立即隱瞞不住,朱厚煌立即知道了。

朱厚煌皺着眉頭說道:“楊一清去嵊縣幹什麼?哪裡有我們多少人馬?”

俞大猷說道:“據戚繼光的軍報,哪裡只有民壯五百,還是從當地招募的。戚繼光路過新昌的摟草打兔子,順便見嵊縣給拿了下來,但是並沒有駐軍,正是從當地徵募了五百人暫時安置下來。”

戚繼光雖然只是帶這一個營的軍隊西去,但朱厚煌給了戚繼光一個特別的權限,就是戚繼光就招兵的權力。

這個權力在大明軍隊之中,很尋常,但是在雍軍之中,卻是樞密府的權力,甚至即便是戰時,也不能隨便補充的。

必須從民夫之中增補,而民夫還在主帥的手中捏着。所以戚繼光雖然兵馬畢竟少,但是的的確確有了獨擋一面的權力。

當然了,戚繼光也不是僅僅一個營,還有一萬多福建民夫,這些民夫跟着大軍從福州打到這裡,行程千里,一路都在訓練,真正戰鬥力還不知道,但是已經有幾分架勢了,朱厚煌一路上收刮兵器,這些民夫之中也裝備了不少,讓外人看來,更是一支大軍了。

畢竟在古代並不是每一支軍隊中的是士卒,都能刀槍劍棍,都配齊的,且不說,那些農民起義軍,根本就是草臺班子,單單是草臺的經制之師,也有很多士卒手無寸鐵。

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四章 豹房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五章 演武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二十三章 張欽
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四章 豹房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五章 演武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二十三章 張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