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

幾個人坐在一起,一個年輕人說道:“經緯術有重大缺陷。越往南越不準,星空的變化出現了從來沒有見過的星辰。”

這個人就是朱裕的入室弟子。朱雲海。也是朱裕的本家子弟。

這也算是整個時代的一個縮影吧,很多獨門學問都是在家族之中流傳。要麼就是師徒之間流傳。

他也是這一次歐洲,也是中方的負責人之一,負責驗證朱裕設計出來的計算經緯度的方法。

不過,他們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南方的星空與北方完全不同,對北方星空中國有幾千年的觀察經驗,雖然不大準確,但是也足夠朱裕用了。

但是南方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片陌生的星空。從北半球轉到南半球,朱裕的經緯度計算方法,幾乎上全部失效。

朱雲海繼續說道:“不過南北星空的變化,也印證了我們的天球模型。所以我們要記錄好這一路的航程,用牽星術記錄下來。並且作爲第一手資料,回去請老師指正,並且在沒有麥現在的指引之下,我們也能回到東雍。”

“朱學長放心。我們將一路上的星辰變化全部記錄下來,用牽星術決計能夠往返來回。”

“咚咚。”門上忽然傳開敲擊之聲。

一個人在外面說道:“朱先生能出來一下嗎?”

朱雲海最討厭他在研究學問的時候被打擾。他皺了皺眉頭,說道:“稍等一下。你們現在自己研究一下,去出去一下。”

朱雲海出去一後,立即認出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鄭深。

不是朱厚煌一定要選這幾個人。而是朱厚煌的水師之中人才也就那麼多個,其中鄭深是朱厚煌比較看中的一個,就是因爲鄭深年輕。

這一支艦隊之中,名義上的管事是麥哲倫,其實大權牢牢的在鄭深的手中。

朱雲海見了鄭深,皺起眉頭說道:“鄭大人,有何貴幹?”

朱雲海是朱厚煌所有弟子裡面在天文一道上,學問最爲精深的一個人。但是朱雲海在某方面厲害一些,也就是某些方面就有一點缺陷了。朱雲海的毛病都是在人情練達之上。欠缺太多了。

鄭深幾乎是朱雲海的頂頭上司,但是朱雲海也沒有一點尊重。

鄭深卻不在意,鄭深對於朱厚煌的心思揣摩的非常透。對於朱雲海這一批人看中之極。所以也不敢在意。

鄭深說道:“朱先生,這一次叫你來,就是因爲在我們的航程就要到了盡頭。路上已經遇見好幾次,泰西的船隻了。”

鄭深說話的語氣十分平靜,但是說起來很平靜,但是經歷卻不平靜了。

正如中國跑海的人,都是一些亡命徒,在西方跑海的人,也不是什麼善茬子。他們在海上遇見陌生的船隊,會怎麼辦?簡直不用說都知道。

繞過麥哲倫海峽之後,一路上遇見不少船隻。固然有一些船隻以友好的態度。但是更多船隻將這一支船隊當成肥羊了。

也是東雍的艦隊裝備不錯,經過了好幾場戰鬥。船隊在麥哲倫的指引之下,已經即將到達了佛得角。

佛得角位於北大西洋的佛得角羣島上,東距非洲大陸最西點佛得角500多公里,扼歐洲與南美、南非間交通要衝。

從佛得角往北,歐洲的船隻就逐漸增多了。

所以有些事情鄭深需要在到達佛得角之前,就要定下來。

鄭深繼續說道:“泰西人會怎麼對我們?我們也不知道,所以我們必須預先留上一手。而我們的艦隊裡面最寶貴的是什麼?就是諸位,諸位記錄了這一條航道所有信息。所以殿下有令,無論如何也要讓你們平安回去。所以我想安排你們在一處荒島上,如果我們平平安安的回去,自然是再好不過。如果我們出了問題,就請你們將一路上所有資料帶回去。”

朱雲海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

朱雲海沒有想過這一點,他一直以爲他要面對的危險,是一路上的風暴與海盜。卻沒有想到,終點站纔是最危險的存在。

朱雲海緩緩的神,說道:“但是出發之前,殿下還希望,我們能與泰西學者交流,並且一定要帶着泰西學者,或者泰西學者的著作回去,特別是關於航海,算學,格物等方面的著作。殿下的任務,我是絕對不能放棄。”

朱雲海深吸一口氣,他思忖一會兒,說道:“我會將他們全部留下來,但是我會跟你去泰西。”鄭深問道:“朱先生,此行要麼不出問題,要麼出了問題,就無法挽回了。”

朱雲海說道:“殿下所交付的任務,就算是死也要完成。”

鄭深覺得朱雲海有一點點傻,又有一點佩服,鄭深之所以如此,冒如此大險就是因爲富貴險中求。

朱厚煌對自己的部下時時刻刻的將西洋航海崛起的問題。所以東雍官員之中,特別是水師將領當中,一般都很有世界觀念。

所以鄭深非常明白,今後東雍在大海上的敵人,並不是別人,就是西方國家。所以即便是爲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鄭深對此行非常看中。有了這一趟的資歷,在朱厚煌的心中非常有地位。

因爲鄭深知道,今後東雍水師的大方向,就是向敵人學習,所以鄭深願意冒這個險來做這一件事情。

而且鄭深有自信,即便是西班牙翻臉,他也有本事逃出來。

但是朱雲海就不一樣,朱雲海是手無縛雞之力,一旦有變,根本沒有應變能力。是在賭命。

鄭深說道:“好。”

船隻在一處島嶼上停留。

這個島嶼是一個荒島,偏離主航道。面積不小。上面還有水源。有海灣,可以遮蔽海狼。艦隊在這裡停留,放下一艘戰船。並留下足夠的糧食與水。

鄭深對留守的人說道:“等三個月的時間,三個月之內,你們就駐守在這裡,好好的清理船隻,三個月之內,必然有消息傳來。如果沒有消息傳開,那麼就是最壞的消息,那個時候,你們就回去,將這裡的事情告訴殿下。到時候殿下自然會爲我們報仇的。”

留守諸人齊聲應答道:“是。”

鄭深安排好一切,就離開了這裡。

麥哲倫與鄭深並肩站在船頭,麥哲倫說道:“我覺得,你們有些擔憂過度,西方需要絲綢,需要瓷器,所以,即便是菲利普二世陛下對你們有意見,也不會將你們怎麼做。最多是扣押,並且用外交手段,與東雍交涉。對你們大部分的人生命財政不會怎麼樣。當然了水土不服,也許會要了一些人的命,不過,那個是自然現象。”

離得歐洲越近,麥哲倫的心思就越高興,即將回家的喜悅。讓麥哲倫心中高興無比。他的喜悅也慢慢的渲染開來。

鄭深說道:“如此最好。”

鄭深纔不相信,蠻夷之邦能有什麼信義可言。他如此說不過是不願意與麥哲倫爭辯。這一路上麥哲倫早已證明自己的能力。也贏的整個艦隊所有人的信服。

鄭深想要在西方做生意,急需這個地頭蛇的幫助,所以很多事情上,鄭深對麥哲倫非常之客氣。他微微一頓,說道:“進入佛得角,是不是就進入泰西了嗎?”

麥哲倫說道:“佛得角是葡萄牙領地。”

鄭深皺起眉頭,說道:“葡萄牙?是佛郎機嗎?我們剛剛與佛郎機作戰,他們會不會對我們不利嗎?”

鄭深立即提高了警惕,唯恐與佛郎機在這裡打起來。

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十四章 地圖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八百章 餘波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
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十四章 地圖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八百章 餘波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