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鎮守參將

按照大明律,客軍出發遠征,沿途的地方官府需要負責軍隊的後勤補給。

但是李徵顯然不是一個將希望寄託在他人之手的人,這一次出征,他帶足了兩千人所需一月之糧,並不太依仗於地方官府。

不過李徵的小心也是十分的有必要的,沿路過來,澤州府基本上已經被流寇蹂躪的差不多了。

偶爾見個沒有被禍害的城池或者村堡,遠遠看到兩千人開來,都是趕緊關閉大門,無論李徵命人如何喊話,都始終不肯露頭回應。

無論如何溝通或者大邑,沿途的城池是理也不理的。不過實力弱小的村堡,一看到官軍被逼的急了,上面便隨便從城頭扔下十數袋糧食應付了事,至於其他的軍民一家親神馬的,全都不存在的。

畢竟這次來援的官軍委實給了澤州各地極大的震憾,原本還以爲這些大敗流寇的官軍,會如同之前的潞州軍一般,只打流寇,並不禍害當地百姓。

但是他們都錯了,這夥官軍打了勝仗,得意洋洋的入城之後,他們乾的一點也不比流寇差。

當街打人調戲民女已經不算什麼事了,到處勒索富戶,行商,甚至還有公然搶劫商鋪,當街強推民女,已經完全不當王法是回事了。

尤其是大同的邊軍,他們入城後就沒有閒過,除了吃霸王餐之往,最大的愛好便是收保護費。

而且這幫人還很公正無私,無論富窮,無論你身份地位,只要在他們活動的這個區域,無論誰都免不了。

當地縉紳哪裡受過這種氣,然而理論過後,大家就沉默了。沒辦法,他們剛剛纔說了兩句之乎者也,就被這幫子匪氣十足的邊軍打落了好幾顆牙,說話都有些漏風了。

讓他們更失望的是,當他們羣起而攻,不斷上書縣衙府衙要求嚴懲這幫匪兵,官府卻並沒如同以往一般,拿住犯兵嚴懲給他們一個說法,而是語氣曖昧的讓他們最近不要惹事生非。

這種迴應已經表明了態度,在如今流寇大起之時,這些能打勝仗的丘八地位已經不一樣了。起碼在一連串大勝之下,任何對於他們的攻擊,都不會有任何的效果。

惹不起,總還躲的起吧。

在官軍收復的數座城池中,縉紳大戶們都開始閉門謝客,如果有匪兵前來索要錢糧,也只能忍氣吞聲的如數奉上。

好在這種日子並不長,短短三天後,這些丘八便撤出了各個城池,開始集結向南追擊高闖而去。

地方縉紳們這纔開門走動,街道酒肆茶館慢慢熱鬧起來,當大家圍在一起痛罵這些無法無天的賊兵之時,感覺自己這會兒才真的算一個人。

在這種心理下,對於大明官軍的堤防,所有縉紳和大戶們都已經上綱上線。

雖然這次來的是之前軍紀良好的潞州營,但誰敢保證自己會不會再遭一遍老罪?

李徵當然不明白這些縉紳對自己態度轉變,是因爲自己的邊軍同行完全沒有軍紀的行爲所造成的。

不過他對此是很無所謂的,對於他來說,每次去喊話,也只是抱着能吃別人就先吃別人的態度,至於對方給不給,他倒是很佛性。

潞州軍此時行軍速度並不快,完全是按照着一日行軍二十里的標準執行,每天天色涼爽之時便拔營行軍,然後午時便安營紮寨埋鍋造飯,下午休息體力。

這種軍事行動,簡直堪比郊遊。

六月二十,潞州營這才抵達澤州府城。

在這裡,李徵倒是得到了一路都不曾化來的糧草。

尤其令李徵意外的是,澤州知府這次對他的熱情竟然遠遠超過了上次。

剛剛到達澤州城下,城門便是大開,迎面而來不是澤州知府餘行則又是誰?

一地知府竟然親出城外迎接一個武夫,這在大明可是了不得的殊榮,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發生之事。

但事情卻真的發生了,事出反常即爲妖。這種禮遇不僅沒有讓李徵得意洋洋,相反心中卻是升起巨大的警惕。

此時的餘行則雖然在李徵面前笑容可掬,但李徵還是看的出來,這餘行則這些日子又憔悴了許多,至於爲什麼,李徵也模糊的能夠猜到幾分。

一行人好不容易行完了禮,餘行則便牽着李徵的手,同步向着城內行去。

李徵感覺整個人都有些不好了,受後世的觀念影響,他對於兩個男人拉拉扯扯是十分的不自在,但又知道這是這個時代極大的禮遇,雖然雞皮疙瘩都快起來了,但依舊強忍着甩手而去的慾望。

……

京城之中,來自潞州與澤州的報捷文書已經到了。

這些日子來,陝西境內已經慢慢平靜,但臨近的山西都是風雲激盪。

太原,汾州,澤州,潞州等府的告急文書,就如同雪花一般不斷的飛入京城。流寇的每一次攻城掠地,都會讓朝廷上下一日三驚。

汾州南部,幾乎已經完全糜爛,數十萬的流寇已經將汾州南部肆虐的千里無人煙。

臨近的澤州府,更是聲嘶力竭的求着援兵,澤州府本來就有本地亂民作亂。澤州府大半年時間都在鎮壓,眼看已經有了成效,卻是被高闖一行流寇大亨虎視眈眈,澤州府剿匪的良好局面,幾乎轉眼之間便全部付之東流。

好在潞州府及時派出增援,將原本就要鼓盪澤州的流寇給打了下去。

這個帶兵的將領李徵,崇禎自然不會陌生。這個在他面前痛擊建奴的猛將,果然是不負他的期望,只是憑着千人不到的官軍,便剿滅了數萬圍城的澤州流寇。

要知道潞州府內也不安定,李徵這次出擊也是已經盡了全力。剛剛剿滅流寇,他便火速回潞州鎮守駐地,只是緊隨着他便是千餘流寇騎兵到來。

韓店一戰,以千人步兵對千餘騎兵,竟然打的對方全軍覆沒,還陣斬兩個叫的上名號的頑匪。

數月之內,連續作戰,平潞州,救澤州,又力敗追擊的流寇騎兵,這哪一項不是赫赫戰功?

但還沒等崇禎想好如何賞賜這個他極爲喜歡的武將,卻是驚聞警報,十數萬高闖賊寇竟然殺入澤州,更是一路攻城掠地,兵鋒直逼潞州府!

當數萬流寇先鋒殺至潞州南大門韓店時,潞州的告急文書也緊隨着報捷文書一同到來。朝中內閣等看過奏摺之後,都一致的認爲潞州府已經不可保了。

但這個李徵又一次給了他驚喜,靠着一千潞州營官兵,再加上已經糜爛的衛所軍,還有徵募來的數千民間青壯,便再一次創造了奇蹟,死死頂住了數萬流寇精銳的連番進攻,始終力保韓店無恙。

而且這一次官軍邊軍也着實爭氣,萬餘官軍再加上各地匯聚而來的地方守備,竟然連破王自用,王嘉胤等流寇大頭目,斬首數萬,逐敵千里!

當高闖也被官軍逐出山西之後,實力十不存一之後,崇禎皇帝也總算鬆了口氣。

如今擺在他面前最困難的問題,還是如何賞賜有功的官兵。原因很簡單,國庫裡已經沒錢了,連年都是連天大戰,大明朝廷的財政缺口已經越來越大。

而且更糟糕的是,大明各地的災荒不僅沒有減輕,相反有着愈演愈烈的趨勢。

這幾年,只爲籌措各地軍隊的軍餉,特別是抗擊建奴第一線的遼東各軍的糧餉,已經讓這個少年天子有一種深深的疲憊。

但這天下的擔子一日還在自己身上,他就一日不能不爲此盡心竭力。只是各地亂民數量卻是越來越多,崇禎心中是既恨又疑惑着的。

他加的賦稅並不多,按照戶部的計算,平攤在百姓頭上之時,每人只是多了幾釐銀子而已。

但這些賊子爲何卻是爲了這點小小賦稅,就要羣起揭杆,甚至不畏生死,非要起來反叛朝廷?

他身爲皇帝,這些年都已經開始節衣縮食,大幅消減宮中用度。甚至平常時日都不多沾葷腥了,只爲了省下些銀兩,用於遼東前線。

這些百姓爲何就不能多體恤一下國家多難,與自己一同共體難關?

也難怪朝中一提起此事,全部都是統一的罵這些刁民,稱他們完全是因爲沒有受過聖人教化,完全沒有君臣綱常的卑賤草芥。

崇禎皇帝雖然有時會心中不解,但朝中上下都是衆口一詞,這種賦稅不會對百姓造成多大困擾,只是某些刁民不察上意,兇頑異常,動輒便裹脅普通百姓入寇,這才令得地方上烏煙漳氣。

一個人或許會蒙庇他,這麼多人都這般說,不可能是所有人都在騙他吧!既然如此,那當然是那些刁民放着日子不過,非要腦子抽筋,非要跟大家過不去!

遼東那邊傳來的消息基本上就沒有好過,甚至帝師孫承宗過去也毫無起色,被人暴力強拆了大小淩河。

如今的崇禎已經不是剛剛登基時那麼懵懂了,他已經不太相信憑遼西將門能夠短時間內剿滅建奴了。只要他們能夠拖住建奴,讓他們不要有事沒事來北京郊遊就算完成任務了。

這些不長進的武夫們,令崇禎心中十分的不快,因爲如此,卻也令李徵這個一直給他驚喜的武夫,更加的讓他印象良好。

再看着潞州方面的報捷文書,這份文書通篇都是依聖天子洪福,內閣諸大臣運籌唯幄一類云云,崇禎粗略的讀了一遍便放於一邊。

再次拿起澤州方面的報捷文書,看着上面竭力爲李徵請功,詳細寫明李徵每一戰的經過,還有李徵如何身先士卒,如何令三軍決死向數萬流寇衝擊的各種雄壯之姿。

尤其是陣斬滿天星,與亂世王這兩個兇名在外的流寇頭目,委實令他解氣。

令得沒什麼戰仗經驗,卻是年少熱血的崇禎看的分外血脈賁漲,這纔是他想象之中猛將,這纔是書中那英雄馳騁沙場的雄姿!

內閣雖然對於一個武夫看不上眼,但是對方功勞是實打實的,也犯不着和一個小小的遊擊將軍過不去。

當看到內閣已經票擬同意李徵爲山西南路鎮守參將一職後的奏摺後,心情大好的崇禎直接在上面硃批一個‘否’!

然後崇禎微微一笑,直接拿起御筆寫上一行硃紅的批示。

祝各位中秋節快樂,闔家幸福安康。

第十三章 弄巧成拙第五十二章 下鄉第一八六章 拂袖而去第260章 逃離第264章 這夥明軍瘋了第十二章 過小年第366章 見過將軍第三十四章 眼光高了第一百零六章 終於堵住了(第四更,繼續求票)第一章 李徵第201章 洛陽大捷第291章 盤中的菜而已第六十九章 宗族的消息第303章 掀開了序幕第418章 炮戰第443章 變故第一九零章 洛陽城下第一七零章 有些抑鬱了第318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225章 傷心的左良玉第371章 脫身第492章 二李決戰第一四六章 聽牆跟第461章 爆發第七十六章 統一事權第456章 戰前佈置第528章 皇覺寺第235章 要見分曉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戰中第八十二章 戒備第三章 事變第七十二章 驅逐第八十七章 失控第381章 招降第426章 亂世用重典第368章 招安來了第512章 定位第300章 孤家寡人第303章 掀開了序幕第489章 如魚得水第一四七章 淵源第396章 議和第九十七章 打斷他們的脊樑骨第343章 太原府行文第258章 悲傷的事故(3/3)第512章 定位第523章 末路第380章 分裂第一二九章 不回頭第405章 滅鰲拜第304章 被挖了祖墳第一八三章 破敵第480章 動盪第349章 破敵第一百一十五章 鎮守參將第五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352章 大敗第一四四章 田票第286章 請朝廷速派援軍第一三一章 狂怒第一七八章 出帳相迎第十四章 出氣第335章 太原?汾西?第377章 建奴入寇第一八九章 趁勝追擊第一四四章 田票第四十八章 味道第一百一十七章 聖旨來了第479章 山海關第484章 舉止望遼東第一三七章 極限第336章 騎虎難下第一八四章 祖李內訌第359章 有必要談麼第一百零七章 全滅第292章 敗中求勝第一九七章 窮追第304章 被挖了祖墳第345章 就依卿之見第一百零九章 高闖到來第七十二章 驅逐第一三一章 狂怒第403章 拼死一戰第四十四章 匠戶第一百零八章 逼近第227章 全線攻擊第366章 見過將軍第201章 洛陽大捷第七十三章 護田隊第341章 全部都要第328章 到時間了麼第528章 皇覺寺第一三八章 示好第325章 滿清退兵第二百章 遠竄第九章 驚動第九十八章 爲大人賀第267章 三總兵會師第一七八章 出帳相迎第316章 深深的嘆息
第十三章 弄巧成拙第五十二章 下鄉第一八六章 拂袖而去第260章 逃離第264章 這夥明軍瘋了第十二章 過小年第366章 見過將軍第三十四章 眼光高了第一百零六章 終於堵住了(第四更,繼續求票)第一章 李徵第201章 洛陽大捷第291章 盤中的菜而已第六十九章 宗族的消息第303章 掀開了序幕第418章 炮戰第443章 變故第一九零章 洛陽城下第一七零章 有些抑鬱了第318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225章 傷心的左良玉第371章 脫身第492章 二李決戰第一四六章 聽牆跟第461章 爆發第七十六章 統一事權第456章 戰前佈置第528章 皇覺寺第235章 要見分曉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戰中第八十二章 戒備第三章 事變第七十二章 驅逐第八十七章 失控第381章 招降第426章 亂世用重典第368章 招安來了第512章 定位第300章 孤家寡人第303章 掀開了序幕第489章 如魚得水第一四七章 淵源第396章 議和第九十七章 打斷他們的脊樑骨第343章 太原府行文第258章 悲傷的事故(3/3)第512章 定位第523章 末路第380章 分裂第一二九章 不回頭第405章 滅鰲拜第304章 被挖了祖墳第一八三章 破敵第480章 動盪第349章 破敵第一百一十五章 鎮守參將第五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352章 大敗第一四四章 田票第286章 請朝廷速派援軍第一三一章 狂怒第一七八章 出帳相迎第十四章 出氣第335章 太原?汾西?第377章 建奴入寇第一八九章 趁勝追擊第一四四章 田票第四十八章 味道第一百一十七章 聖旨來了第479章 山海關第484章 舉止望遼東第一三七章 極限第336章 騎虎難下第一八四章 祖李內訌第359章 有必要談麼第一百零七章 全滅第292章 敗中求勝第一九七章 窮追第304章 被挖了祖墳第345章 就依卿之見第一百零九章 高闖到來第七十二章 驅逐第一三一章 狂怒第403章 拼死一戰第四十四章 匠戶第一百零八章 逼近第227章 全線攻擊第366章 見過將軍第201章 洛陽大捷第七十三章 護田隊第341章 全部都要第328章 到時間了麼第528章 皇覺寺第一三八章 示好第325章 滿清退兵第二百章 遠竄第九章 驚動第九十八章 爲大人賀第267章 三總兵會師第一七八章 出帳相迎第316章 深深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