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大義在手

周太后儀駕橫行宮中,太監宮女遠遠就靠牆邊磕頭。

認出“皇后”的宮中老人,高呼太后千歲,希冀能入得眼界。新來不久的小太監,竭力縮着身子,唯恐惹得貴人嫌惡。

單論尊貴位格,周太后當屬宮中第一。

陛下見到了也要三叩九拜,自稱“兒臣”,此乃孝道、宗法,是大雍統治天下世家宗門的根基。

李平安思忖猜測,之所以這麼快冊封皇太后,多半是元妃一系扛不住禮法壓力。

再者,張家亦是國朝名門望族,難道敢不講嫡庶宗法麼?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李平安所見所聞,對《禮制》又有新的領悟,是規矩、是牢籠、是利器,也是維持國朝穩定的利器。

不懂禮,蠻夷也!

一行人浩浩蕩蕩,經過昭陽宮時停下。

周太后使了個眼色,李平安立刻會意,真氣運轉至喉嚨,扯着嗓子高聲唱喝。

“太后駕到!”

當年許公公仔細教過通報喊法,音調先揚後抑,駕字拉長音調,到字短促收尾,稍有差錯就可能受到嚴懲。

昭陽宮內太監宮女急匆匆出門迎駕,左右跪成兩列。

李平安詢問領頭太監:“太后與元妃娘娘是舊識,多年未見打算敘敘舊,怎麼不見娘娘來迎?”

依照宮中規矩,元妃必須行跪禮。

周太后再故意拖延幾句,讓元妃多跪一會兒,抵得上冷宮大半年的憋屈。

太監苦着臉說道:“啓稟公公,咱家原本在鍾粹宮當差,昨兒才調來昭陽宮。元妃娘娘今早接到詔書,冊封皇太妃,已經移駕慈慶宮了。”

周太后面色陰沉,暗罵賤蹄子跑得快,揮揮手示意起駕。

繞過大半個皇宮,穿過重重宮殿,來到慈寧宮外。

自從收到接駕的消息,太監宮女已經跪候了大半個時辰,個個雙目含淚,哽咽着三叩九拜。

“奴婢拜見太后,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周太后沒有直接進宮,而是從鳳輦走下來,逐個打量熟悉又陌生的坤寧宮老人,輕輕拍了拍老嬤嬤靈萱肩膀。

“這些年,讓你們受苦了。”

“奴婢不苦。”

衆太監宮女聞言無不感激涕零,只覺得近些年吃苦遭罪,能換得太后一句關切,全都不算什麼了。

周太后問道:“怎麼不見芷晴?”

靈萱抽泣道:“太后離開後,沒人爲坤寧宮做主,前年芷晴染了風寒,御用監故意拖着不給藥材,不多久就病逝了。”

周太后皺眉道:“御用監麼,哀家記下了,小祝子呢?”

靈萱咬牙切齒道:“那忘恩負義的東西,認了冷公公做乾爹,投入昭陽宮麾下,奴婢聽聞,便是他指使害死了芷晴。”

“好,很好,哀家看走了眼。”

周太后環視一遭,朗聲道:“今天哀家回來了,這些年受的苦,一樁樁一件件,哀家都會爲你們做主。”

衆人齊齊叩首高呼:“拜謝太后恩典。”

李平安目光微眯,冷眼看着周太后收攏人心,芷晴、小祝子的事,定然早就知曉,當衆詢問就是挑起同仇敵愾。

樹個具體可見的仇敵,可以聚攏舊部人心,比單純的誇讚、畫餅好用多了。

“爺爺說太后行事衝動易怒,但是能穩坐後位數十年,耳薰目染手段已非同尋常,咱家務必要小心謹慎!”

李平安扶着周太后的手,不緊不慢往慈寧宮裡面走。

每走三兩步,周太后就會關切幾句,無需允諾什麼官職,只要問問吃得如何穿得如何,就能收穫太監宮女千恩萬謝、叩首泣血。

忠誠真假先放一邊,暫且穩住了慈寧宮人心。

進入正殿。

周太后換下鳳冠朝服,穿上絳紫鸞鳳常服,屏退左右太監宮女,唯獨留下李平安與靈萱。

這老嬤嬤是周太后孃家人,兒子孫子都爲忠勇侯府當差,在王府時就貼身照顧,論親近、忠誠勝過任何人。

左右都是心腹肱骨,周太后收起慈祥和藹,恨聲道:“陛下竟封那賤蹄子爲皇太妃,開國朝之未有,當真是視作生母了!”

大雍方纔傳承四代,先前皇帝生母即嫡母,只需冊封皇太后即可。

向前追溯舊朝慣例,若皇帝生母非皇后,則封爲皇太妃,地位低於皇太后,又高於其他太妃。

靈萱說道:“張太妃先前鼎力支持陛下,有從龍之功,陛下登基後依舊早晚問安,關係緊密……”

“奴婢以爲不然!”

李平安直接打斷靈萱說話,毫不在意老嬤嬤怨毒目光,大家都在太后麾下當差,只能爭寵絕不能互相勾連抱團。

“陛下冊封娘娘爲太后,顯然對張太妃或者說張家有所防備,絕非外界傳言親近,否則兩宮太后又不是沒有先例?”

李平安意味深長道:“從龍之功關鍵在‘從’字,如今陛下已經龍騰九霄,不需要外人指手畫腳出主意了!”

“說的有理。”

周太后讚許道:“小安子,依你之見哀家該如何做?”

李平安早有腹稿,當即回道:“首先就是收攏幹爺爺舊部,有娘娘的名分大義,加上奴婢的爺孫關係,定能招攬不少得力幫手。”

慈寧宮中全是坤寧宮舊人,對李平安來說很是不利。

即使有冷宮孝敬、救命之恩,也禁不住太監宮女們輪番搬弄是非,老人大多耳根子軟,很容易受陰私之言侵蝕。

楚公公舊部來到慈寧宮,既能削減坤寧宮舊人影響,又能讓李平安手下有人可用。

將來尋機會將所有坤寧宮舊人清除乾淨,麾下日日向太后吹捧李平安忠心孝順,權勢自然能穩固如磐石。

周太后頷首道:“小安子儘快辦妥此事。”

“遵旨!”

李平安躬身領命,繼續說道:“其次就是查清楚,宮中哪些人投靠張太妃,太后應爲陛下清掃不忠、不孝之徒,還後宮光明清淨。”

聽從陛下爲忠君,聽從太后爲盡孝,歸順張太妃就是不忠不孝。

大義在手,可事半功倍!

周太后當然明白其中玄妙,撫掌讚歎:“小安子,哀家有你相助,定能勝過慈慶宮那賤蹄子。”

李平安躬身道:“還請太后下一道懿旨,奴婢好招攬幹爺爺舊部。”

皇太后懿旨法理上與“聖旨”並列,區別是需陛下用印才能生效,李平安請懿旨並不單純爲了招攬,還有試探陛下、司禮監。

順利用印,表明合乎陛下心意。

司禮監橫加阻撓,最終艱難用印,那奸臣已經自己跳出來了。

反之懿旨未用印,李平安就要早做考慮,留好後路,或許回冷宮曬太陽也不錯!

第60章守成仁和第12章拜個乾爹第15章手足兄弟第58章 夜殺賊人第112章 事務繁忙第2章蓮花寶典第89章 主辱臣死第44章 龍嗣夭折第35章對上負責第49章玄陰化血第102章 一件黃袍第34章 無需證據第62章喧譁熱鬧第37章殺雞儆猴第110章 香火傳承第140章 時移世易第74章 招攬舊部第99章 居安思危第129章 鹹甜之分第77章 互相攀咬第14章夢想當官第53章學以致用第69章以一敵二第30章 操縱龍嗣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87章 北疆三策第39章人心涼薄第7章不生憐憫第16章故人之死第133章 冠絕後宮第8章早有內定第98章 剷除內鬼第45章 恩情賬冊第28章鋒芒初露第138章 權力要爭第62章喧譁熱鬧第8章早有內定第30章 操縱龍嗣第79章 憶苦生情第69章以一敵二第121章 覆滅世家第95章 臺子塌了第80章第56章唯器與名第61章前倨後恭第64章觀政兵部第49章玄陰化血第135章 天不假年第89章 主辱臣死第27章方不如圓第19章有進無退第71章 拳就是權第36章走馬上任第80章第61章前倨後恭第78章 掠之於商第2章蓮花寶典第84章 校場發餉第127章 立鹽爲信第83章 腰纏萬貫第30章 操縱龍嗣第29章 別無選擇第55章教子無方第40章無情無義第47章過繼皇子第94章 又起風波第24章忠心耿耿第81章 又得一官第94章 又起風波第94章 又起風波第36章走馬上任第72章 走出冷宮第106章 先天之秘第116章 一下江南第39章人心涼薄第11章得償所願第89章 主辱臣死第125章 先天傳承第36章走馬上任第42章江湖大俠第127章 立鹽爲信第114章 公公娶妻第131章 絕情秘術第4章傳道受業第63章太孫之死第123章 押送進京第63章太孫之死第107章 孝心可嘉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131章 絕情秘術第50章 善始善終第35章對上負責第112章 事務繁忙第44章 龍嗣夭折第117章 用兵如神第44章 龍嗣夭折第69章以一敵二第90章 名門正道第86章 清除異己第5章虛心假意
第60章守成仁和第12章拜個乾爹第15章手足兄弟第58章 夜殺賊人第112章 事務繁忙第2章蓮花寶典第89章 主辱臣死第44章 龍嗣夭折第35章對上負責第49章玄陰化血第102章 一件黃袍第34章 無需證據第62章喧譁熱鬧第37章殺雞儆猴第110章 香火傳承第140章 時移世易第74章 招攬舊部第99章 居安思危第129章 鹹甜之分第77章 互相攀咬第14章夢想當官第53章學以致用第69章以一敵二第30章 操縱龍嗣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87章 北疆三策第39章人心涼薄第7章不生憐憫第16章故人之死第133章 冠絕後宮第8章早有內定第98章 剷除內鬼第45章 恩情賬冊第28章鋒芒初露第138章 權力要爭第62章喧譁熱鬧第8章早有內定第30章 操縱龍嗣第79章 憶苦生情第69章以一敵二第121章 覆滅世家第95章 臺子塌了第80章第56章唯器與名第61章前倨後恭第64章觀政兵部第49章玄陰化血第135章 天不假年第89章 主辱臣死第27章方不如圓第19章有進無退第71章 拳就是權第36章走馬上任第80章第61章前倨後恭第78章 掠之於商第2章蓮花寶典第84章 校場發餉第127章 立鹽爲信第83章 腰纏萬貫第30章 操縱龍嗣第29章 別無選擇第55章教子無方第40章無情無義第47章過繼皇子第94章 又起風波第24章忠心耿耿第81章 又得一官第94章 又起風波第94章 又起風波第36章走馬上任第72章 走出冷宮第106章 先天之秘第116章 一下江南第39章人心涼薄第11章得償所願第89章 主辱臣死第125章 先天傳承第36章走馬上任第42章江湖大俠第127章 立鹽爲信第114章 公公娶妻第131章 絕情秘術第4章傳道受業第63章太孫之死第123章 押送進京第63章太孫之死第107章 孝心可嘉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131章 絕情秘術第50章 善始善終第35章對上負責第112章 事務繁忙第44章 龍嗣夭折第117章 用兵如神第44章 龍嗣夭折第69章以一敵二第90章 名門正道第86章 清除異己第5章虛心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