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憶苦生情
“吾日三省吾身……”
李平安獨自坐在值房,遵循先賢教導仔細反省今日所作所爲,有疏漏早些補上,有危險提前應對。
“通過殺雞儆猴,算是初步掌控了御馬監!”
三隻雞故意留一隻,並非高公公上道識趣,也不是願意將銀子奉上,而是從開始就註定了高公公能活命。
首先兵法有云“圍三缺一”,留個活口就是給麾下太監留條後路,壓迫太緊會將他們推去敵對。
其次鞍庫、馴馬所必須攥在手裡,外馬廄遠離皇城,並非要害官職。
李平安熟讀四書五經,在幹爺爺的提點指導下,已經領悟“人事者,政之本也”的道理。
殺人,只是達成操控人事的手段。
“查抄青駟商號,少說能搜刮出二三十萬兩,填補內帑,足以讓陛下看到咱家忠誠、手段!”
李平安得陛下冊封,升任提督,可不是讓他來耍威風。
當了官,就得辦事。
若是怕這怕那什麼都不敢辦,用不了多久李平安就得滾回慈寧宮,甚至總管太監都做不成。
宮裡邊多的是願意辦差的太監,不怕累不怕死,只求能得陛下賞識。
所以李平安上任當天,殺了冷公公幹兒,奪了冷公公分潤,就是向陛下遞交投名狀。
“不過冷公公權勢正盛,咱家也不能一下得罪死了!”
李平安摸不清冷公公究竟站哪邊,當年主動挑起“倒楚”,獲得先皇器重,升任內侍司總提督。
究竟是不是元妃一系,難說!
李平安沉吟片刻,心底有了主意。
“咱家上繳贓銀的時候,將罪責全都推在陶公公身上,給冷公公甩鍋、脫罪的機會,也趁此機會試探陛下態度!”
陛下定然會另遣人調查青駟商號一案,知曉冷公公貪墨銀子。
若是直接貶去皇陵養老,李平安拍手稱快,若是事後若苛責一二,說明冷公公深受器重,必須小心謹慎。
陛下若沒任何反應,那就可以大肆針對報復了。
“讀書,果然有用啊!”
李平安從袖口摸出《禮制》,按照幹爺爺的話,徹底明悟後再參悟《周易》,否則會思緒紛亂矛盾。
讀書之前,模仿小方子小圓子孫公公等人,學習神態、動作、手段,雖然好用但是不成體系。
讀書後,明悟忠義禮智信,諸多手段融匯一爐,煉出了自己的辦差之“道”!
……
子時。
多數太監已經下值歇息,
李平安從值房出來,在御馬監三進院子巡視一遭,與內馬廄值夜的小太監閒聊敘話。
也不嫌棄馬廄污穢,直接坐在草蓆上。
“咱家出身貧苦,當年沿街討飯,晚間睡在橋洞裡,那時候做夢都想間馬廄遮風擋雨!”
李平安揮手製止小太監搬桌椅,感嘆過往苦難。
宮中小太監少有出身富貴,活不下去了才進宮,對安公公經歷感同身受。
附近馬廄、草料房等地界的小太監,聽到動靜圍過來,壯着膽子湊在李平安跟前。剛開始略有些侷促、恐懼,在李平安命令、鼓勵下,逐個講述自己過往悲苦,觸景生情之下紛紛抹眼淚。
李平安寬慰道:“咱們都是底層出身,進宮了就該抱團取暖,過些時日咱家會分筆銀子,寄給咱們爹孃。”
小太監們連忙磕頭,感謝安公公賞賜。
敘話到寅時,李平安吩咐小太監們好生當差,在陛下的治理下,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
拎着紅紗燈籠離開御馬監,發現身後跟着個小太監。
“小靜子,可是有話與咱家說?” “啓稟提督大人……”
小靜子略作猶豫,咬牙說道:“咱在草料房當差,有天草垛裡睡過頭了,發現季公公在草料裡下毒。”
李平安雙目微眯:“還看到了什麼?”
小靜子搖搖頭:“沒有了,季公公什麼都沒說就離開了。”
“很好,咱家知道了。”
李平安上下打量小靜子幾眼,笑着說道:“咱家看你順眼的很,可願認個親戚?”
小靜子心思通透,聽到親戚二字,雙腿已經自然而然的彎曲下跪。
“拜見乾爹!”
李平安頷首道:“好生當差,盯緊了草料房,待咱家拿下季公公,便升你做主事。”
收了乾兒子不能立刻升官,得先畫餅吊着。
差事辦的漂亮,再獻上投名狀,徹底與李平安捆綁後,纔會提拔做官。
小靜子連連磕頭:“乾爹放心,孩兒往後就住在草料房了。”
“你小子不錯。”
李平安拍了拍小靜子肩膀,心道楚公公教的法子果然好用,得閒屈尊紆貴與小太監敘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小太監是貴人眼中的螻蟻,不入眼不在意,但是遍佈宮中每一處角落,說不好會聽到見到什麼秘密。
回到慈寧宮。
李平安換上總管太監官袍,進入正殿坐在椅子上打瞌睡。
清晨。
殿中值夜的小太監見周太后有睡醒跡象,連忙過來附耳稟報:“總管,太后要啓帷了。”
李平安倏然睜眼,稍稍整理衣襟,站在鳳塌最近處侍候。
榮公公站在身後,再後邊亦是個老太監,亦是楚公公舊部,曾經護在冷宮外圍,阻擊元妃刺殺。
周太后甦醒,尚儀太監撩開帷幄。
李平安遞上熱毛巾:“娘娘,奴婢侍候您淨面。”
周太后甚是欣慰,小安子果然純孝忠心,升官了沒有絲毫得意張揚:“小安子,你去御馬監當差,有小榮子侍候哀家就好。”
“娘娘,莫說御馬監,就是司禮監,也不能比您之萬一。”
李平安伺候周太后淨面更衣,陪着吃過早膳,攙着去偏殿誦經禮佛。
一切事宜結束,方纔躬身退下。
榮公公已經在耳房等候,稟報道:“昨兒晌午,皇后娘娘來慈寧宮問安,敘了會兒閒話就離開。”
陛下登基當日,便冊封正妃賀氏爲皇后。
賀皇后出身小門小戶,其父只是工部員外郎,祖上可追溯至桐城賀氏,勉強算是名門旁支。
李平安問道:“皇后去沒去慈慶宮?”
“去了。”
榮公公沉聲道:“咱家遣人打聽過,先去的慈慶宮,後來的慈寧宮,惹得太后頗爲不快。”
“書香門第出身,竟不尊禮制!”
李平安眸光低垂,琢磨着如何警告賀家一番,往後先來慈寧宮問安,再去慈慶宮敘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