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蘭子、小清子,給咱家滾過來。”
吳公公厲聲呵斥,兩個小太監誠惶誠恐,扔下磚塊就在地上打滾,咕嚕嚕滾到跟前。
不敢問緣由,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
“安公公,這倆小崽子沒眼力界,冒犯了您。”
李平安雙目微眯,昨兒才見過這倆貨,膽敢對楚公公出言不遜,幽幽說道。
“可不是冒犯咱家,而是老祖宗……嗯,是前老祖宗。當真是人走茶涼,咱這區區小太監不打緊,其他老人可就不好說了。”
吳公公面色一緊,新來的太監不知楚公公恐怖,他可是親身經歷過,宮中不知遺留多少舊部、暗樁。
“還不快掌嘴!”
小蘭子二人也不辯解,立刻狠狠抽自己嘴巴,真氣凝聚掌心增長力道,幾下就抽的鼻青臉腫。
李平安似是沒看到,笑着與吳公公閒聊敘話。
片刻後小清子率先撐不住暈倒,小蘭子不敢停手,更加賣力掌嘴,很快跟着暈過去。
吳公公冷聲道:“來人,拖下去打死喂狗,咱家看誰還敢冒犯楚公公。”
李平安勸說道:“教訓過就好,打死就免了。”
吳公公拍馬道:“安公公菩薩心腸。”
李平安頷首道:“咱家天天聽娘娘誦經拜佛,對佛門典籍略有領悟,自該少造殺業,多行善果!”
“娘娘慈悲。”
吳公公對着正殿磕頭行禮,毫不在意皇后能否瞧見,已然將對貴人的恭敬刻在了骨子裡。
三叩九拜後起身,低聲說道:“安公公聽說了麼,今早殿下在勤政殿即位,盧尚書當場上奏。”
李平安詫異道:“這是不是逾矩了?”
即位不是登基,只是確立了皇位歸屬。
後續新君要守孝三年,以日易月也就是二十七天,然後擇吉日舉行登基大典,祭拜天地宗社。
最後接受百官勳貴跪拜,方纔正式登基稱帝。
盧尚書在即位時上奏,太過急切,且不說法理不合,又有幾分拋棄舊主、跪舔新君的意味。
吳公公偷摸瞥了眼正殿,話音中帶着羨慕、討好:“盧尚書請陛下尊皇后娘娘爲太后,以全孝道禮法,安天下之心。”
李平安問道:“陛下怎麼說?”
“朝堂亂成一鍋粥,不少官員指責盧尚書居心不良,先帝屍骨未寒,便急着討好太后。”
吳公公說道:“吵到最後暫且擱置,待陛下登基後再議。”
李平安拱手道:“多謝吳公公提點。”
“安公公客氣,皇后娘娘是先帝正妻、後宮之主,這太后之位怎麼都落不到別處!”
吳公公知曉張家權勢鼎盛,如今又有從龍之功,說不好將來能權傾朝野。
然而張家再厲害,也越不過嫡庶尊卑、宗法傳統。
……
十月廿三。
武德帝崩於溫調殿。
翌日。
內閣首輔袁志於勤政殿宣讀傳位詔書。
陳王趙哲即位,建元永寧。
……
永寧元年。
正月。
新年剛過不久,似是慶賀新皇登基,寒意消退,日頭一日比一日暖和。
這天清晨。
李平安正侍候皇后淨面,待會兒還要舒展真氣爲皇后按摩推拿,舒經活絡,調和氣血。
眼前老太太是個金疙瘩,可不能出問題。 一道熟悉聲音從門外傳來:“奴婢司禮監小圓子,求見皇后娘娘。”
皇后心有預感,示意李平安取來多年未用過的鳳冠朝服,穿戴整齊後朗聲說道。
“進來說話。”
“遵旨。”
圓公公身穿紅色官袍,雙手捧着黃絹玉軸詔書,身後跟着幾個綠袍官兒,進門後展開聖旨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李平安等太監已經跪地伏首,只聽圓公公唸誦道:“朕以渺躬,嗣承大統……
仰惟皇妣皇后周氏……
諮爾禮部,稽考舊章,參酌典禮,謹奉冊寶,恭上尊號曰:仁壽慈聖皇太后……”
李平安聽到尊號後,不自禁雙肩抖動。
困頓冷宮五載,等的就是這一天,至於聖旨其他內容就是無用屁話。
譬如“慈訓諄諄,恩深鞠育”之類,當初皇后在坤寧宮時,從未給過九皇子半個白麪饃饃。
李平安更是清楚知道,去年皇后聽聞太孫死訊,恨不得立刻遣人刺殺九皇子、十三皇子。
時移世易,陛下與周太后宣揚母子情深了。
圓公公宣讀聖旨完畢,躬身交到周太后手中,後退幾步三叩九拜,領着諸太監齊呼。
“奴婢拜見皇太后,皇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周太后嘴脣顫抖,說出魂牽夢縈、多年未說的話。
“平身。”
“謝皇太后。”
圓公公躬身稟報道:“陛下已經將慈寧宮打掃乾淨,太后隨時都能移駕過去,安排侍候的都是坤寧宮老人。”
“陛下有心了。”
周太后對陛下好感頓生,難怪朝野讚頌仁德,吩咐道:“安排儀仗,哀家這就去慈寧宮,記得走西邊。”
圓公公會意:“奴婢定會爲太后安排妥當。”
昭陽宮就在冷宮西面,周太后此舉分明是要給元妃添堵,發泄困在冷宮數載的積怨。
其中不乏有向陛下表態,慈寧宮定會與昭陽宮鬥到底。
儀仗很快安排妥當,周太后環視左右,見到幾個曾經坤寧宮的熟面孔,緩緩伸出右手。
“小安子,扶哀家出宮。”
“遵旨!”
李平安按捺住心中狂喜,這般緊要時候,最忌喜怒形於色,穩穩托住周太后手臂,一步步向外走去。
周太后問道:“小安子,楚公公的本事,你學到了幾成?”
李平安仔細斟酌後回答:“三成……不到。”
“夠用了。”
周太后面容慈祥和藹:“你若說七八成,哀家反倒會擔心不安穩,三成剛剛好。”
“太后放心,奴婢定竭盡所能!”
李平安踩着地磚筆直中線,每一步不多不少二尺二分,穩穩當當走出冷宮大門。
攙扶周太后登上鳳輦,由十六名太監擡着,前方十二面鳳旗引路,後方三十六宮女持宮燈、香爐、拂塵。
左右有太監捧薰爐、執鳳傘,還有儀衛執掌金瓜、鉞斧。
浩浩蕩蕩,威儀赫赫!
李平安站在鳳輦右側,距離周太后最爲親近,一襲青灰長袍混在青綠官服中頗爲扎眼。
啓駕前,他回頭望了眼冷宮,毅然轉身向前。
多年後。
李平安時常懷念冷宮,對着麾下乾兒幹孫感嘆,那是咱家這輩子最清淨、閒適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