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不情之請

“錦西一戰公孫度折損過半兵馬,元氣大傷,撤回玄莬城後已高掛免戰牌多月。錦西現由林郎君與山威領兵戌邊。倒是烏桓的蹋頓趁公孫度撤退之際,出兵扶余佔取了不少草場。”龐統說到這兒,從袖中取出一隻皮筒遞給蔡吉道,“此乃蹋頓給主上的書信。”

蔡吉揭開封蠟,自皮筒中取出了信紙。只見微黃的東萊紙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信上的字雖不一定出自塌頓之手,但一定傳達了他的態度。因爲信的落款之處蓋着遼東屬國府的印信。所以蔡吉看得頗爲仔細。

塌頓在信中先是回顧了一番兩年來與錦西城結下的深厚“友誼”,跟着便以烏桓大人的身份代表遼東屬國及三王烏桓發誓願奉蔡吉爲主。當然在字裡行間也沒少奉承蔡吉這位大漢齊侯。只不過在末了蹋頓還是極爲熱心地提醒蔡吉,他那位堂弟樓班兇殘狡猾,還是乾脆將其除去爲妙。

蔡吉自是不會因蹋頓的奉承而洋洋得意,更不會因他的幾句挑撥就拿樓班開刀。話說這年頭同族之間的誓約都不一定可靠,更毋庸說是異族了。不過就目前而言蔡吉還是十分樂意接受蹋頓的臣服的。畢竟烏桓從東漢光武帝起,就開始接受漢朝的冊封,在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駐牧,代漢北御匈奴。在東胡各部中屬於漢化度較高的一支部族。此外目前在塞外還有部分烏桓人依附同爲東胡的鮮卑人,並時常助鮮卑寇邊。若能將三王烏桓徹底收服。日後未嘗不是北征鮮卑一枚棋子。

於是在看完蹋頓的書信之後,蔡吉旋即回頭向崔林囑咐道,“德儒,回頭替孤修書一封上表蹋頓爲遼東屬國單于。”

未等崔林應聲,龐統便已搶先一步向蔡吉提醒道,“主上,遼東屬國單于已由速僕丸出任。不如封蹋頓爲護烏桓校尉。護烏桓校尉。秩比二千石,擁節,以監領其衆。並領鮮卑。”

耳聽龐統和自己一樣想到了鮮卑,蔡吉不由會心一笑,欣然頷首道。“善。德儒就依士元所言上書。”

“喏。”崔林拱手領命。

蔡吉治下郡縣的官職任命其實皆是由她說了算。只不過出於對漢室的尊重,蔡吉還是會將每一份任命都上表朝廷。至於朝廷答應與否則完全不會影響到她的任命,同意了固然是名正言順,不同意也沒關係,只需在官職前加一個“代”字就行。

且就在蔡吉交代完蹋頓的任命之後,大帳的幕簾忽然被掀了開來。只見一身戎裝的曹丕手捧一支綁有絹布的羽箭,徑直走到大帳中央,彎身向蔡吉稟報道,“稟齊侯,河間城內射出一支信。”

“呈上來。”蔡吉心念一動道。

“喏。”曹丕信步上前將羽箭遞給了蔡吉。跟着便垂手站到了一邊。

龐統早就聽說蔡吉在訂婚之後便將曹操的次子帶在身邊出征冀州。甚至還有傳言說蔡吉將她的未婚夫當馬伕侍從使喚。眼前這個少年的年紀和言行都讓龐統不由地多看了他幾眼,心想此子多半就是曹操的次子曹丕。也不知才情如何,品性如何,看其舉止倒是大方得體頗爲早熟。

果然,蔡吉接下來的言語證實了龐統的猜測。卻見蔡吉取下羽箭上的絹布快速掃了一眼之後。向曹丕吩咐道,“子桓,去讓子龍將軍準備一下,孤戌時要出營。”

一旁的崔林見狀不由狐疑地探身問道,“主上,這是?”

蔡吉將手中的絹布收入袖中。神色略帶凝重地說道,“袁熙約孤見面。”

夕陽照在慘白的旗幟上泛着蕭澀的餘輝,袁熙騎馬肅立於陣前,在他的身後河間城宛如一頭病奄奄的老牛匍匐於平原之上。話說齊軍圍困河間已有五個多月,城內的糧草更早在半個月前便已告罄。早前他也曾幻想袁尚出兵救援自己,或是以圍魏救趙之策掩護自己突圍。但最終等來的卻是邯鄲被圍的消息。而今面對已然開始挖野菜,啃樹皮的河間城軍民,袁熙心知自己的路算是走到頭了,所以他決心爲這場沒有希望的爭戰來一個了斷。

日頭很快西斜到了戌時的位置,卻見對面的齊營驟然響起一陣響亮的號角之聲,緊接着便有一隊騎兵自轅門之中魚貫而出,黑甲黑騎,帶着一貫的肅殺之氣。惟獨當先一騎,白馬翠衫,赫然就是蔡吉本人。

“齊侯。”

“熙公子。”

曾經並肩作戰的盟友,如今卻以這種方式相見,讓袁熙和蔡吉都感慨得不知如何開場是好。在經過短暫的沉默之後,最終還是袁熙率先打破僵局向蔡吉抱拳道,“不瞞齊侯,河間城內已無存糧,熙願讓出城池,讓城內百姓免受饑荒兵災之苦。不過熙亦有兩件不情之請還請齊侯成全。”

袁熙的表態讓蔡吉忍不住重新審視了一眼他。其實若非之前樓班作亂清河一事,蔡吉對袁熙還是頗有好感的。而今耳聽他願意向自己投降,無論是否真如其所言是爲了百姓,蔡吉還是覺得面前的這位袁二公子是個有底線的人。於是蔡吉當即神色一凌,鄭重地朝袁熙頷首道,“熙公子請說。”

“請齊侯放熙離開河間城。”袁熙平視着蔡吉一字一頓地說出了自己的條件。

袁熙的話音剛落,蔡吉的身後立即就響起了一陣不輕不重的冷哼聲。不過蔡吉倒是沒有嘲笑袁熙,而是黛眉一挑追問道,“熙公子這是要去救援邯鄲?”

袁熙直言不諱地點頭道,“是。”

“邯鄲可是死地!”蔡吉緊盯着袁熙,彷彿是要看穿他的心底。

可袁熙卻坦然一笑道。“便是死地,熙也要去一遭。”

蔡吉與袁熙對視了片刻之後,最終果斷地拍板道,“行。讓出河間城,孤就放汝走。還有何事?”

“多謝齊侯成全。”袁熙感激地朝蔡吉俯身一拜,跟着又回過頭朝身後招了招手。只見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女子一手抱着嬰兒,一手牽着一個五六歲的男孩。邁着小碎步走到了袁熙的身邊。而袁熙則伸出手憐惜地摸了摸嬰兒柔軟的胎髮,低頭向蔡吉請求道,“煩請齊侯照顧幼子謙和幼弟買。”

“熙公子放心。孤征戰天下,向來不累及婦孺。”蔡吉欣然頷首道。但當她的目光掃向袁熙的妻兒之時,年幼的袁買還是嚇得躲到了袁熙妻子吳夫人的身後。

袁熙見狀不由向幼弟勸說道。“阿買莫怕,要聽齊侯話。”

袁買似懂非懂地朝兄長點了點頭,這才從吳夫人身後探出一個小小的腦袋打量起蔡吉來。面對袁買水汪汪的大眼睛,蔡吉的心頭也由不得微微一軟。算上公孫瓚的幼子,呂布的女兒,袁譚的女兒,以及眼前袁紹的幼子和袁熙的幼子,自己一路收留的少年兒童都夠組團了。不過無論是出於人道,還是漢朝的風俗,蔡吉都必須爲袁氏留下血脈。畢竟就連曹操都在鄴城善待了袁紹之妻劉夫人和袁尚的兩個兒子袁英、袁華。她這個深受袁氏知遇之恩的女子。又怎能對袁氏趕盡殺絕。

袁熙眼見蔡吉向弟弟露出了善意,心頭懸着的一塊大石總算是落了地。卻見他一個抱拳向蔡吉許諾道,“明日辰時,熙會在西門靜候齊侯,移交城池。”

“好!君子一言。快馬一鞭。孤明日辰時就來此收城。”蔡吉朝袁熙揚手一拜之後,便讓手下的侍衛讓出馬匹給袁熙的妻子和幼弟來坐。而袁熙則心無牽掛地帶着手下,掉頭回了河間城。

跟在蔡吉身旁的曹丕,眼見雙方就此分道揚鑣,不由緊蹙起眉頭,小聲向蔡吉嘀咕道。“齊侯,不怕熙使詐?”

“孤相信熙公子乃守信之人。”蔡吉回過頭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而她之所以會如此自信,一來是確實信任袁熙的人品,二來也是仗着河間城內有內應纔會如此託大。其實以蔡吉實力無論是,還是依靠城內的田毅,都能以較小的代價拿下河間城。不過爲了圍城打援,將盡量多的袁軍引來河間一舉殲滅,蔡吉在過去的五個月中對河間城始終圍而不攻,只派兵掃蕩外圍郡縣。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袁熙在幽州和冀州的那點零星兵馬早已被齊軍剃了乾淨。

不過曹丕顯然不像蔡吉這般樂觀,卻見他不罷休地追問道,“若袁熙不去邯鄲,轉進幽州呢?那豈不是縱虎歸山?”

蔡吉聽罷曹丕所言,扭頭傲然一笑道,“張清已於三日前拿下涿郡首府涿縣城。袁熙若率部折回幽州,亦不過是自投羅網。”

涿縣位於後世京、津、保三角地帶。張清佔領涿縣無疑是切斷了袁熙北歸幽州的後路。而這也是蔡吉放心放袁熙走的一大原因。不過這會兒的蔡吉更感興趣的是曹丕態度。在她的印象當中曹丕一直以來都不怎麼會主動參與有關政務和軍事的討論。爲何這一次會如此積極呢?懷着這一疑問,蔡吉便向曹丕試探道,“那依子桓之見,孤該如何處置袁熙?”

正抱着認真學習的態度專心思考的曹丕,當即脫口而出道,“自是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眼見年少的曹丕雙眼之中露出的那一絲戾氣,蔡吉不禁皺起了眉頭。她從未指望過曹丕是盞省油之燈,但也不希望眼前的少年鑽營權謀。畢竟曹丕的身份是質子,不是她蔡吉的謀士。而照曹丕目前的表現來看,就算沒人指點,這位早熟的曹二公子還是會不自覺地去鑽研這些東西。

另一邊蔡吉的沉默讓曹丕突然反應過來自己剛纔可能已經犯了蔡吉的忌諱。於是他趕緊向蔡吉告罪道,“丕胡言亂語,還請齊侯降罪。”

蔡吉抿着嘴看了看在自己面前敬小慎微的曹丕,繼而張口問道,“孤聽德儒說,子桓這些日子習武修文頗爲勤奮。”

“丕不想就此荒廢年華。”曹丕如實答道。

曹丕的這句“不想就此荒廢年華”聽着樸實無華,卻帶着一股子不服輸的韌勁。就在那一瞬間蔡吉的腦中冒出了想要毀掉眼前這個少年的念頭。但這個念頭終究只是一閃而過,就被蔡吉否決了。說起來訂婚至今蔡吉可沒少在精神上打壓眼前的這個少年。若換做其他尋常世家子弟,現在可能早已被壓迫得或暴跳如雷,或鬱鬱寡歡。但曹丕既沒有因自尊心受損而奮起反抗,也沒有因前途被毀而自暴自棄,反倒是利用起周圍一切可利用的條件不斷充實自己。所以蔡吉有理由相信,就算她現在將曹丕丟去龍口關小黑屋,這位丕公子依舊會有辦法找着生存之道。畢竟只要有心,沒燈都能鑿壁借光。正所謂疏不如堵,如果“封堵”不奏效的話,那就只有“引導”了。

想到這裡,蔡吉便將話鋒一轉道,“德儒已找着偉長先生落腳之處。待幽州之戰收官之後,孤就帶汝去拜訪偉長先生。”

曹丕沒想到蔡吉事隔半年之後,會再次提起請徐幹出山爲自己授課之事。雖說蔡吉給曹丕找的幾個師傅,曹丕都不怎麼看得上眼。而他真正佩服的人,如賈詡,趙雲,又都對他愛理不理。但北海徐幹的才名,曹丕還是仰慕已久的。所以一聽蔡吉要帶自己去拜師,曹丕立馬就興高采烈地拜服道,“謝齊侯。”

其實蔡吉之所以會如此積極於找徐幹來做曹丕的老師,一來是久仰徐幹建安七子之名,二來也是想通過徐幹來引導曹丕走上文學之路。不可否認,曹丕是個天資聰穎,多才多藝的人。論武略,他能成爲統帥;論謀略,他能成爲謀士;論文采,他能成爲墨客。但一個人的才藝再多,終究還是要專攻一術才成。在另一個時空的原有歷史上,曹丕的主業是帝王,副業是文學家,偶爾還客串一下琴師、劍客、棋手等身份。而就目前來說蔡吉最希望曹丕成爲的還是文學家。這對曹丕,對文學界,對蔡吉都有好處。

小劇場時間:

公孫小寶:抱抱……抱抱……

小鳳凰:見過小主。

草皮⊙﹏⊙b:這位是……

小鳳凰o(n_n)o~:丕公子不知曉?此乃主上“養子”~~~

草皮~~~~(>_<)~~~~ :啊咧!?喜當爹神馬滴~最討厭了!!!

小蔡:子桓,男人要有一顆寬廣包容的心~~~

項目就快要告一段落,再過一兩天更新就能恢復正常,請各位書友多多諒解。(未完待續)

東漢行政區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62節進駐宛城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74節潁川辛毗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62節進駐宛城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六十六節 近在眼前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六節睢水血戰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一百四十五節 進宮護駕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第71節賢良之士第四十節 賽魯班第71節賢良之士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一百十節 兵荒馬亂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56節建安朝賀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一百零五節 多事之秋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風起蓬萊卷》後記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爵位別稱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十八節 玄女祠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東漢行政區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七十節 荊州亂
東漢行政區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62節進駐宛城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74節潁川辛毗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62節進駐宛城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六十六節 近在眼前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六節睢水血戰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一百四十五節 進宮護駕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第71節賢良之士第四十節 賽魯班第71節賢良之士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一百十節 兵荒馬亂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56節建安朝賀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一百零五節 多事之秋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風起蓬萊卷》後記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爵位別稱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十八節 玄女祠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東漢行政區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七十節 荊州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