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

建安四年(199年)春,二月初二,袁紹以天崩地裂之術破黎陽城,當夜守將蔡楊率部突圍與于禁部會合。月末,于禁與蔡楊裹挾黃河沿岸百姓渡河南下。袁紹並未出兵制止曹軍的南渡,而是派出大將顏良沿黃河北岸一路招降東郡、河內諸郡縣。由於之前袁紹請神破易京的故事早已在中原傳得沸沸揚揚,如今又新添黎陽城這樣一個活生生地新例子。本就防務空虛的東郡、河內兩郡城池,面對未知的鬼神之力,以及大軍壓境的袁紹部,自然是一個個束手就擒飛檄而定。

另一方面,渡河南下的曹軍殘部也沒有令袁紹失望。雖說黎陽守將蔡楊一到白馬就被曹操以擅離職守之罪斬首示衆。連帶與其一同突圍的數百殘部也一併被坑殺。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曹操可以斬殺蔡楊,可以坑殺殘部,卻無法阻止那些自黃河北岸南下的軍民將黎陽城破的情景口口相傳,更無法堵住天下百姓的悠悠之口。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有關“袁紹有神靈庇佑,能使天崩地裂之術,掀翻鉅城如揭錦帛”的傳聞,宛若一陣颶風席捲了整個中原。

由於盛傳“庇佑”袁紹的神靈是黃帝,也就是太平道所信奉的黃天。於是乎,原本蟄伏於各地的黃巾餘黨,如汝南的龔都;潁川的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人,紛紛舉起大旗響應袁紹,將大陳國視作黃天臨世的象徵。甚至就連之前曾屢屢同袁紹作對的黑山張燕都率部向駐留幽州的陶升投降。黃巾的加入使得袁紹的兵力在無形中又增加了數萬兵馬。且這數萬兵馬有不少還位於豫州、兗州兩州的腹地,如此一來自然是攪合得兵力本就捉襟見肘的曹操不得安生。

眼瞅着袁紹利用火藥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取得軍事政治雙豐收,身爲火藥研發者的蔡吉這會兒多少有些意外。當初她認爲火藥雖能幫助袁紹攻克一兩個城池。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曹操應該能找到防禦之法。可眼下看來火藥在政治上的威力,遠勝於其在軍事上破壞力。還真應了那句老話“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

這不,此刻在讀罷前方傳來的戰報之後。就連太史慈都忍不住酸溜溜地感慨道,“早知炸藥一響,能得萬餘兵馬。當初主公真該將火遁旗留下自用。”

“本府也沒想到當今天下間,還會有如此衆多的黃巾餘黨想要實現‘致太平’的理想。”蔡吉收起戰報苦笑道。此番中原的黃巾餘部會如此集中地響應袁紹確實出乎了蔡吉的預料。因爲後世的諸多史料都將黃巾餘部視作毫無根基的烏合之衆,並且做事出爾反爾。常常爲了蠅頭小利而倒戈相向。可如今看來這些黃巾餘部多少還是有些理想的。至少“黃帝顯靈”讓他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意義。只是這一點顯然不是蔡吉或曹操願意看到的。

相比太史慈與蔡吉的感慨萬千。一旁的郭嘉倒是手搖摺扇悠然搖頭道,“主公無須多慮。袁紹此番得黃巾餘黨響應是禍,是福還未有定數。至少天下間的世家名門,有識之士不會支持同太平道有干係之人。”

“話雖如此。可豫、兗兩州一下子冒出如此衆多的黃巾餘黨,曹操往後的日子怕是不好過。”蔡吉不無憂慮地說道。站在蔡吉的立場上來說,無論是唆使袁紹稱帝,還是挑起曹袁大戰,其目的都是爲了讓自己的勢力擺脫袁紹的控制。可若是袁紹最終贏得了曹袁大戰。那她之前的種種佈置,豈不是統統都要付之東流。

“主公放心。曹操爲人堅韌,且用兵如神。眼下這點亂局他還能應付。更何況若不把曹孟德逼上絕路。主公又如何同其坐地起價?”郭嘉收起摺扇衝着蔡吉眨了眨眼睛道。

眼見郭嘉露出一副狡黠的表情,蔡吉不禁也爲之會心一笑。且就在此時段芝從不遠處的草坪之上。匆匆跑來向蔡吉拱手道,“主公,火炮已準備就緒。”

蔡吉聽罷段芝所言當即便向衆人頷首示意道,“走,瞧瞧去。”

原來今日蔡吉與郭嘉、太史慈齊聚一堂並非只是爲了商討最近的戰局,而是一同來看段芝試射火炮的。話說自打那日郭嘉、太史慈二人看過火炮試射並提出一些建議之後,段芝便馬不停蹄地同手下將火炮又進行了一番修改。其中最明顯的改觀莫過於炮身的機架由原先簡單的兩個輪子,改成了一個輛四輪小車。小車的外觀像是一個木箱子,一頭高一頭低,兩側的木板則以階梯狀做成了四階,上面安有搭扣以便用來固定炮身。火炮尾部和炮架之間有一個楔子,上面標着一些符號。

如此外形可是同蔡吉在上一世見過的火炮有些差異,但段芝卻得意洋洋地向她介紹說,“主公請看,只要移動火炮尾部和炮架之間楔子的位置,就可以變換炮口角度,用以射擊城牆、箭樓等不同目標。”

“唔,是這樣啊。仲苗,試炮。”蔡吉遲疑了一下點頭道。在她看來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只要火炮的試射效果好,外形怎樣也倒也無所謂。當然蔡吉並不知曉,她看到的這種四輪小車火炮外觀其實比較接近於十六、十七世紀歐洲的青銅炮。而她以前比劃給段芝聽的那種兩輪火炮,是十八、十九世紀的產物,需用更爲先進的升降絲桿來調節炮口角度。那時的段芝只仿了個外形沒安裝升降絲桿,自然是無法調節炮口角度。而現在這種木箱基座粗糙是粗糙了一些,但卻是段芝等人經過反覆試驗過後得出的成果。

“喏。”段芝躬身領命之後,便從懷中取出一面小紅旗朝着前方的炮兵擡手一揮。但見草地上一字排開的三門火炮順勢齊發,一陣震耳欲聾的巨響過後,蔡吉等人面前的小城頓時就被籠罩在了硝煙之中。

此番爲了達到實戰效果。太史慈特意派了一批壯丁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造了這樣一座專門用來打靶的小城。小城的城牆一半由夯土牆築成,一半則是磚石加夯土的結構。城上築有女兒牆、木質城樓、箭樓以及一扇厚厚的城門。總之力求能通過這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城,試出火炮的真實的威力。

一陣硝煙過後,衆人終於看清了小城被炮火蹂躪之後的面目。只見原本高聳的箭樓已經被削去了一半,城頭上女兒牆有不同程度的倒塌。厚實的城門則被打穿了兩個大窟窿。相比之下城牆本身的受損情況沒有衆人想象中嚴重。炮彈雖然在夯土城牆上打出了幾個凹陷,卻並沒有打穿或打裂城牆。

“看樣子要打破城牆還需集中火力才行。”蔡吉打量着面前殘破的小城自言自語着。

一旁的太史慈則跟着點評說,“不過依今日試炮之威力。用火炮對付尋常小城池已然綽綽有餘。”

“然則碰上大城池,僅憑三門火藥還是捉襟見肘了一些。”郭嘉雙手抱臂也參與到了討論之中。

段芝眼見三人對自己開發的火炮似乎還有些不滿,不禁鼓着腮幫子大聲嚷嚷說。“那就多鑄幾門火炮。火炮一多哪怕是南天門。芝也有信心將其攻破!”

“仲苗莫急。吾等不是說汝的火炮威力不大,而是在考慮如何將其應用到實戰之中。”太史慈苦笑着向段芝安撫道。

而郭嘉則將目光投向了蔡吉問道,“主公打算如何使用這些火炮,是將其設於黃縣城頭之上?還是配給子義將軍攻城掠地?”

蔡吉聽罷郭嘉的問話,沉吟了片刻之後,擡頭決斷道,“本府想將這三門火炮送去遼東。配給士元等人使用。”

“送去遼東?”太史慈、郭嘉、段芝三人異口同聲地驚呼道。

可蔡吉卻指着對面的小城解釋說,“正如諸君所見。目前火炮對小型城池威力明顯。而中原的城池大多城高牆厚,區區三門火炮不足以轟塌城牆。倒是遼東等地城池不多,且規模都較小。故而本府想讓士元等人先在遼東一展火炮之威力。並積累一定的作戰經驗。”

郭嘉掃了有些黯然的太史慈一眼,跟着向蔡吉兩手一攤道。“主公如此安排也不無道理。只是如此一來子義將軍豈不是又不能用火器了?”

“子義眼下雖暫時用不了火炮,可據本府所知仲苗這段時日可是做了不少和火藥有關的小玩意兒。”蔡吉說罷將視線移向了段芝。

卻見這會兒的段芝立馬就像打了雞血似地大拍胸脯道,“諸君放心,芝所研發的小火器雖不及火炮威力強大,可比火炮便於攜帶,也便於製作。若是配上這些小火器,保管子義將軍比火遁旗那夥人還神乎其神。”

太史慈原本還在爲不能第一時間用上火炮而遺憾,此刻眼見段芝如此大言不慚,不禁也萌生興趣道,“那就請仲苗讓吾等一開眼界。”

段芝本就是個機關狂人,眼見蔡吉與太史慈都對他的機關感興趣,立馬就差人將他的那堆寶貝給端了過來。正如蔡吉所言,相比火炮龐大的身軀,段芝展現在衆人面前的這些火器確實可以稱作“小東西”。但它們看上去可比火炮要精緻得多。

只見段芝一手拿着一個黑不溜秋拳頭大小的小球,向衆人介紹道,“此乃神火球,殼用竹編,外用泥糊,內至松脂、火藥及鐵蒺藜,通火線於外。戰時點燃拋入敵陣之中,乃放火傷人之利器。”

在蔡吉看來段芝手裡拿着的這神火球就是個簡易的小手雷,只可惜她並不知曉後世那種拉線才炸的手榴彈是怎麼回事。否則倒是可以給段芝指點一二。不過還未等蔡吉提出建議,太史慈在接過小球掂量了一下後,似乎是找到了一點感覺道,“吾在遼東之時,曾見胡人用皮帶投擲石子能達百步之遙。若是能訓練兵卒用皮帶投擲神火球,定能在陣戰之中發揮奇效。”

段芝見自己的第一項利器就得到了太史慈的首肯,不禁心花怒放地指着另一個個頭頗大的火器介紹說,“此乃風雷滾,長三尺,粗一尺,同由竹編而成,外糊紙漿四五十層,一頭留口,內裝火藥及五個神火球,裝填後將口封閉,並引火線。無須拋擲,在點燃引線之後,只需將其自高處滾下,便可風少敵軍糧草衣甲。”

郭嘉聽罷段芝的介紹後,背手轉了一圈評價道,“此物雖大,但用來守城倒是不錯。”

段芝連續得到兩次誇讚之後,更是興致盎然地又向蔡吉等人逐一講解了在場其他幾樣輕便火器。不過段芝的思路顯然都停留在爆炸、放火、投毒這些目的上。因此後面幾樣火器外觀雖各不相同,但在功能上都與神火球、風雷滾大同小異。其威力也應該沒超過後世宋朝的火器。

見此情形,蔡吉便忍不住向段芝提點道,“仲苗可曾想過,做出像火炮那樣可以射出小鐵彈的小火器?”

“主公是說做縮小的火炮?”段芝皺眉問道。

而郭嘉更是直接潑了一盆冷水道,“那不是很耗費銅?”

“不用銅管,可以少加些火藥,改用竹管嘛。”蔡吉小聲嘟囔了一下。

“用竹管?這倒是個好法子。”段芝一拍腦門兩眼放光道。

蔡吉見段芝的思路打開了,跟着又趁熱打鐵地,“本府曾聽說黃磷與銅絲能擦出火花,仲苗可否利用這一現象,製作一種機關令人碰上之後,能自動點燃神火球?”

“還有這事?吾回頭得試試。”段芝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且就在蔡吉努力回想一切有關火器的知識點之時,原先在不遠處守候的侍衛爲她領來了一個風塵僕僕的信差。但見那信差一看到蔡吉就立馬取出了一個竹筒獻上前道,“主公,此乃琅琊郡五百里加急。”

在場衆人耳聽是琅琊郡傳來的加急信件,神色都不約而同地爲之一變。須知琅琊郡的守將張頜與袁紹淵源頗深,此前衆人就一直擔心其會倒戈袁紹。此刻琅琊方面驟然送來急件,也由不得衆人不爲之動容了。這不,蔡吉連忙接過竹筒取出信件快速閱覽了一番。一旁的太史慈見狀,更是急切地問道,“主公,可是琅琊郡出事了?”

卻見蔡吉深吸了一口氣,收起手中的書信道,“袁紹派密使前往琅琊郡見了俊義將軍。”

緊急通知,明日家中有事,更新改在週五,還請大家諒解。(未完待續)

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53節劉備入京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九十二節 鄴城暗流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42節中秋祭月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40節蒙面男子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東漢度量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36節雁門張遼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61節張繡投降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36節雁門張遼第58節曹府夜宴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五節得虎子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東漢行政區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安民告示~~~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一百十七節 強者之道元旦告假通知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61節張繡投降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五十七節 蝶翅飛揚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四節 羣龍無首第一百零一節 虛虛實實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36節雁門張遼第33節一將難求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
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53節劉備入京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九十二節 鄴城暗流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42節中秋祭月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40節蒙面男子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東漢度量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36節雁門張遼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61節張繡投降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36節雁門張遼第58節曹府夜宴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五節得虎子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東漢行政區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安民告示~~~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一百十七節 強者之道元旦告假通知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61節張繡投降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五十七節 蝶翅飛揚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四節 羣龍無首第一百零一節 虛虛實實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36節雁門張遼第33節一將難求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