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東窗事欲發

伯爵府,探春院。

繡房裡彌散辛辣的藥草味道,混在清甜沁人的女兒香中,這味道讓賈琮感到有些熟悉。

賈琮將探春帶回東府之後,便讓人去請張友士來入府,給探春診治手掌傷患。

迎春、黛玉、寶釵等姊妹聽到消息,都趕到探春院裡探望。

衆姊妹在外間屏風後等候,張友士雖已年過五旬,又是療症醫者,但深宅內院總有忌諱禮數。

等到過去數盞茶功夫,姊妹們才聽到腳步聲從內室傳出,聽說話聲音正是賈琮和張友士。

賈琮問道:“張先生,方纔所用藥膏氣味十分熟悉,以前好像在令兄處見過。”

張友士笑道:“威遠伯說的沒錯,家兄出門遊歷之前,留了些他秘製的傷藥,敷治外傷十分靈驗。

賈琮問道:“舍妹手上的傷患,可有大礙?”

張友士說道:“三小姐是養尊處優的姑娘,比起平易之家的女兒,更加皮嫩骨嬌一些。

這等家法抽撻,委實有些過了,皮肉破損腫脹倒還罷了,雙手指骨經膜也有所挫傷。

三小姐又因驚懼過度,鬱火攻心,氣虛血黯,不利傷患癒合,也需要好好下方調理。”

賈琮聽了這話,臉色有些難看,眼神中怒火難消。

張友士繼續說道:“好在有家兄留下的外傷秘藥,我會寫下敷用之法,讓人按時給三小姐敷治。

我再開幾貼內服調養氣血的湯藥,應該就沒有大礙。

只是十日之內,雙手敷藥,靜養皮骨,不能用手,飲食起居穿衣需丫鬟服侍。

一月之內,十指更不得用力勞損,以免留下日後暗疾,切記,切記。”

賈琮連忙答應,張友士又開過藥方,又和賈琮說好三日後複診,這才起身告辭。

……

等到賈琮讓人將張友士送出院子,等着屏風後的迎春等姊妹,才紛紛進了繡房探望。

迎春見探春臉色蒼白,線條美好的雙脣血色寡淡,一雙手掌纏滿紗布,透着辛辣刺鼻的藥味。

她雙眸紅潤,神色疼惜,說道:“女兒家又不是爺們,二太太怎麼下得去這麼重的手!”

史湘雲心中頗爲不平,說道:“三姐姐,以後少去些東路院,在東府姊妹們一起豈不自在。”

她是直爽義氣的性子,聽說探春一片好心,攔着嫡母辦錯事情,還白白捱了一頓打,心中頗爲氣憤。

但她畢竟是寄居賈家,不好對賈家長輩隨意指責,將話頭說到這份上,已顯極爲大膽不滿。

探春聽了湘雲這話,血色蒼白的俏臉,微露出笑容,雖沒有說話,眼神中卻是認同意思。

黛玉在一旁說道:“二舅媽生氣,只怕不止於此,也不單是因今日之事。”

在場姊妹之中,湘雲性子舒朗,失之縝密,邢岫煙年紀稚嫩,來賈府時間不長,不太明瞭家門底細。

黛玉的話說的隱晦,她們二人或許不太明瞭,但迎春、寶釵、賈琮卻聽得心知肚明。

不外乎是王夫人對賈琮繼承家業,一直心懷怨懟嫉妒。

探春作爲二房庶女,偏又和賈琮這邊親近,日子長久豈有不遭嫡母厭棄。

在黛玉和迎春心中,今日王夫人在外院待客,探春爲阻攔甄家藏銀牽扯,即便擅闖正堂,也是情有可原。

王夫人竟如此大動干戈,用家法重責探春,只怕是借題發揮,趁勢教訓探春和賈琮親近。

但賈琮想的卻沒那麼簡單,王夫人責打探春,或許有嫉恨探春和自己親近的成份。

只怕還有其他緣故,她對甄家的財貨,多半起了貪圖之念……

……

賈琮聽五兒說過,甄家婆子入西府遊說王熙鳳,出手便是小箱珠寶好處,價值不下五千兩,出手十分闊綽。

王熙鳳要是真的答應藏匿,只怕後續得到的好處,必定還會更多些。

如王夫人應承甄家之事,自然也能得到這些好處。

賈琮知二房失去正溯之位,王夫人再無法沾惹榮國府家財,東路院一應用度,都靠西府公中分派。

王夫人這種掌慣權柄之人,又生了狹私陰狠的性子,怎麼會甘於安分守己。

如今二房在錢財一事,可沒以前襲府之時寬裕,王夫人對財貨的欲求,必比以前更加炙熱。

或許她已和甄家婆子將藏銀之事談妥,也未爲可知,卻被探春突然闖入打斷,失去一條生財之道……

但就因爲如此,王夫人就悍然對探春下重手,毫不顧忌賈母和自己對探春的顧念,似乎有些牽強。

正當迎春、黛玉等姊妹圍着探春說話,賈琮將翠墨叫到外頭遊廊上,詢問當時的情形。

翠墨憤憤不平的說道:“我們姑娘阻了太太的事情,太太雖臉色很難看,但還不至於對姑娘動家法。

都是甄家那劉寶正家的,說了很多難聽的話語,不僅當衆羞辱我們姑娘。

還用話挑撥出太太的火頭,事情纔會變得不可收拾,讓姑娘吃了這麼大苦頭。”

賈琮想到如不是及時趕到,王夫人下手這般不知輕重,探春可不知要被折磨成什麼樣子。

方纔聽張友士的診療之言,探春的傷勢如再重一些,只怕這雙手都要廢掉。

那可是雙能執筆潑墨的巧手,要真出了這種事,讓探春以後怎麼過日子。

翠墨將當時劉寶正家的挑唆王夫人的話語,一五一十和賈琮說了一遍

賈琮聽了翠墨的話,心中不由大怒,才知那上門遊說藏銀的甄家婆子,如此陰損惡毒。

她上門辦事不成,居然挑撥是非,攪動家事糾葛,讓探春吃了這等苦頭,當真該死!

……

此時,院門口人影晃動,賈琮看到薛姨媽帶着丫鬟進了院子。

薛姨媽見到賈琮問道:“琮哥兒,我聽到風聲,說探丫頭捱了家法,傷的可有大礙。”

賈琮說道:“已請大夫看過,傷的不算輕,需要好好靜養一段時間纔好。”

薛姨媽連忙進了室內,聞到滿屋子刺鼻藥材味道,見探春臉色蒼白,一雙手被紗布裹得嚴實。

忍不住神情疼惜,說道:“探丫頭做事從來挑不出毛病,我那姐姐何至於此,有事說事就好。

都養了這麼大的丫頭,竟還下這麼重的手,要是真打壞了怎麼辦,她當真昏了頭。”

自從上次寶釵被王夫人誣賴行爲不檢,王夫人還想將薛家排擠出榮國府,讓薛姨媽一度很是難堪。

雖事情過去之後,兩姐妹表面上還一切如常,但是心底早生出嫌隙。

薛家如今還落居梨香院,完全是賈琮挽留情分,已和王夫人並無關聯。

加上女兒和賈琮難以理清的關係,賈琮少年得意,風光無限,薛姨媽心中早變了親疏遠近……

這種隱藏內心的冷淡不滿,平時不會太過表露,但遇到特殊之事,便會不經意流露。

再說薛姨媽自己也養女兒,是個對子女寵溺之人,不然怎養成薛蟠這樣無法無天。

薛家金陵老宅也養有庶女,但她也從也沒有責撻之事,左右也要留個內宅好名。

且她深知賈琮對這個堂妹甚爲疼愛,即便是老太太也看中探春。

這兩人一個是家主,一個是賈家兩府的老祖宗。

姐姐即便要逞內宅嫡母威風,多少也該有些顧忌,沒頭沒腦耍脾氣,實在做了件裡外不是的傻事。

……

寶釵給薛姨媽傳了信息,探春被打之事,自然在西府也瞞不住。

薛姨媽纔剛坐了一會兒,院門口又是人聲喧譁,原是賈母聽說探春捱了家法,帶着鴛鴦等丫鬟婆子趕來探望。

賈母的幾個孫女之中,探春精明幹練,本就得賈母喜歡。

按着賈母心底深處親疏,探春只怕比賈琮還要親密些。

自從賈琮在東府立居,賈母極少來東府走動,聽到探春被打得不輕,也急匆趕來。

雖傳到榮慶堂的消息,只是探春被王夫人責打,並沒說因何被打。

但賈母心中相信自己這孫女,日常說話行事精明聰慧,從來沒出過什麼錯漏。

加上自長房賈琮承爵,二媳婦滿肚子不服氣,着實做了不少蠢事,有些不顧家中大局,讓賈母心裡有些失望。

所以,賈母沒進院子,心底深處便覺得不該是探春有錯。

等到看到孫女兒臉無血色,神情委頓,一雙小手包的糉子一般,便已心疼得掉淚。

雖賈母知道家門規矩,嫡母管教庶女是常有之事,這是內宅家規,她不好在這上頭挑刺。

但依舊忍不住一通抱怨,說道:“你那太太也是混了頭,即便丫頭有什麼不對,罵幾句也就是了。

姑娘家又不是小子,哪裡能下這麼重的手,要是打壞了哪裡,將來不好許人,我可是不依的!” 她又對鴛鴦說道:“鴛鴦,你讓人給太太傳話,三丫頭以後有什麼不對,不許再胡亂動手。

都來告訴給我,讓我來管教就成,我養了這麼多丫頭,難道還能養歪了不成。”

鴛鴦連忙應了,利落轉身就出門傳話。

……

薛姨媽聽出老太太話中不滿,心中有些嘆息,自己姐姐搬進東路院後,整個人都不對勁。

她怎麼就想不明白,憑着姐夫和琮哥兒情分,即便二房遷居東路院,只要裡外糊弄住,大家彼此留下臉面。

琮哥兒哪裡不會護着姐夫,二房照樣一輩子過安生日子,就少了些名聲虛頭。

這些虛名兒又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銀子使。

就算都給了二房,就憑寶玉這個樣子,如何能和琮哥兒相比,他能擔得起守得住這些東西?

自己這姐姐明明有便宜日子好過,一定要去鑽這個牛角尖,

如今打了探丫頭,連着把老太太和琮哥兒都得罪了,以後二房在賈家愈發難得勢。

薛姨媽想清楚這些,想到二房眼下這等情形,心中不免有些慶幸,當初折騰金玉良緣之事,沒有弄假成真。

否則不說賈家二房眼下沒落,就姐姐這辦事胡來的固執勁頭,豈不是將女兒推進火坑……

賈母抱怨了幾句,又問起事情緣故,賈琮將甄家婆子藏銀來由,探春出來阻止,從頭到尾說了一通。

賈母原先只抱怨媳婦亂下重手,把孫女打出個好歹,如今聽說緣故,臉上瞬間陰沉,反而一句話都不說。

等到衆人散去之後,賈琮讓侍書等丫鬟好好照顧探春,又讓人去傳江流,讓他在外院偏廳等候。

……

神京,城東,甄家別院。

甄家是金陵世家豪門,在許多地方都會置辦產業,這是富貴大戶積蓄家業慣有做法。

甄家是官宦富貴之家,神京身爲大周國都,甄家老太妃又是宮中貴人,甄家自然在神京置有別業。

這處佔地不小的別院,便是甄家在神京落腳點。

去年,甄芳青和甄大太太,入京拜見甄老太妃,也是在這裡居住。

姚壽安和劉寶正家的入京之後,因攜帶十三口大箱子,自然不能居住客棧,在甄家別院安頓,才能足夠穩妥。

自從劉寶正家的在東路院再次碰壁,兩人猶如熱鍋上的螞蟻,陷入一籌莫展之中。

當初離京,甄應嘉夫婦交待在賈家藏銀,劉寶正家的兩進賈府,都被人掃地出門,算徹底斷了賈家的路子。

劉寶正家的是甄大太太的陪嫁丫鬟,在甄家呆了半輩子,曾隨甄大太太來往兩回神京。

也曾跟着甄大太太拜會過一些神京故舊女眷,但這些門第和甄家只是泛泛之交,不及甄家和賈家的親近。

如今斷了甄家的路子,劉寶正家的也不敢自作主張,去這些故舊門第走動勾兌。

畢竟藏匿犯官之傢俬銀,頗多忌諱之事,不好隨便找人,鬧得盡人皆知。

劉寶正家的離開東路院後,姚壽安和她來回商議一番,實在無計可施,又不好就此打道回府。

於是兩人決定硬着頭皮,去找大房二姑娘幫扶,如今的北靜王正妃,爲這十三箱私財找妥當處置之法。

……

這日早上兩人讓小廝去北靜王府投帖,只待北靜王妃回信,便帶着若干禮品去王府拜謁。

正當兩人等小廝回報消息,突然聽得外頭一陣喧譁,一個家丁神色慌張跑來傳話。

說道:“劉大娘,外頭來了幫鎮安府的官差,說是收到他人舉報,別院中有不軌之舉,他們要上門盤查。”

劉寶正家的一聽這話,大驚失色,唬得臉都白了,她和姚壽安此次上京藏銀,可是見不得光的事情。

此事最忌諱和官府有了牽扯,還真是害怕什麼來什麼。

姚壽安聽了這話,神色驚慌,問道:“劉家的,你有沒有和他們囑咐過,進出務必要低調收斂。

是不是那個不省心的東西,在外頭惹出是非,把官府的人給招惹上門。”

劉寶正家的說道:“絕不會有此事,此次同來的家丁護衛,都是家中老奴,太太精挑細選的穩妥人。

日常除了兩個廚娘進出採買米糧,旁人都不許隨意外出,怎麼會在外頭惹事。”

姚壽安心中納悶,說道:“我們辦的是姐姐的大事,進出言行本就謹慎,下面的人又沒有惹事。

按理說不該得罪人,怎麼會有人向官府舉告?”

……

兩人心中正驚疑不定,突然聽到外頭一聲巨響,然後聽院子裡一片慌亂騷動,又有家丁神色驚恐的進來。

說道:“姚二爺、劉大娘,鎮安府的人撞開了門,人已衝了進來,讓這裡主事之人,出來和官差說話。”

姚壽安和劉寶正家的臉色發白,但無論如何也是躲不過的,只好硬着頭皮出來。

兩人到了院子裡,見到黑壓壓一片人,十幾個佩刀持棍的官差,虎視眈眈,滿滿當當站了一院子。

甄家此次隨行的十幾個家人,都被聚在牆根底下,全部蹲在那裡,被官差嚴密看押。

家人中也有孔武有力的護院,但這裡是天子腳下,可不是甄家的金陵城,哪個敢跟神京官差強項。

姚壽安和劉寶正家的看了這架勢,兩腿都有些發軟。

官差之中爲首之人,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並不是普通衙差,面像和藹,顯得人畜無害。

劉寶正家的是大房太太的陪嫁,甄大老爺又是官身,她日常見過些官員走動,多少也有些見識。

她見爲首之人,身穿青袍,上繡鷺鷥,竟然是個六品官,來頭可是不小。

那人說道:“本官是鎮安府通判劉彬芳,府衙接到舉報,你等從遠地入京,攜帶了許多來歷不明的箱子。

日常行動詭異,出入世家大戶,疑有不軌之舉,今天特來上門搜檢,哪個是主事之人。”

姚壽安滿臉堆笑說道:“這位大人,小人姓姚,就是這裡的主事之人,我們從金陵而來,可是良善之人。

來神京只是做些小生意,絕無不法之舉,必定是有人誣告,請大人明察。”

劉彬芳看了姚壽安一眼,說道:“我看你面容清淨,一副養尊處優的樣子,半點沒有行商之人風塵之氣。

想要誆騙本官,可就打錯主意,既然有人舉告,鎮安府必會慎重處之,給我搜查宅院,一處地方都不放過!”

劉彬芳一聲令下,除了四五個官差看守甄家家丁,其餘十餘人如狼似虎涌向各處房舍。

姚壽安和劉寶正家的臉色瞬間煞白,兩人都不約而同想到那十三口箱子。

只是過去沒多久,搜查房舍的衙差便陸續擡出十幾口箱子。

其中一個班頭說道:“通判大人,房間其他東西並無異樣,只有十三口上鎖的箱子,樣式相同,十分可疑。”

劉彬芳不動聲色,喝道:“開箱查看。”

隨行的衙差抽刀砍開鎖釦,十三口箱子被一一打開,院子裡頓時耀眼生光。

這十幾口箱子中裝着大量金銀首飾,珠寶玉器,成箱的銀錠,還有大迭銀票、地契等物,數量十分驚人。

劉彬芳也算見過些世面,也被眼前一幕微微震住。

冷笑說道:“你家做的何等小生意,竟要隨身攜帶如此巨量財物,還頻繁出入世家豪門,還說沒有不軌!”

姚壽安已嚇得啞口無言,劉寶正家的是個刁鑽婦人,比起姚壽安多了幾分潑辣。

她心中十分清楚,一旦這十三箱財物落入官府手中,即便她能返回金陵,也是死路一條,太太定會要她性命。

眼下就是孤注一擲的時刻,如果不死命掙扎一下,一家子性命都要完了。

她想到這些心下一橫,說道:“這位大人,我們是北靜王妃的家人,奉了主家之命,來京辦事。

眼下正要去見王妃,這可是大水衝了龍王廟,大人是官場之人,我們是良善之民。

大人總要給我家王爺王妃些許臉面,要是鬧出誤會,彼此臉上也不好看。”

劉彬芳臉色一正,問道:“北靜王妃的家人,莫非你們是金陵甄家之人?”

劉寶正家的見自己說出北靜王府,那官兒臉色立刻一變,以爲自己唬住了人家。

而且劉彬芳面容和善,顯得人畜無害,怎麼都不像是狠厲之人……

她心中暗中得意僥倖,笑道:“我們正是金陵甄家人,我家老爺任官金陵體仁院總裁。

大人受人矇蔽舉告,不過是無心之舉,只要大人行個方便,我家王爺王妃都會承大人之情。”

劉彬芳冷笑道:“原來是金陵甄家,居然還帶這麼多金銀入京,那就沒錯了。”

他對身邊的捕頭說道:“這婦人不知天高地厚,果然是個嘴欠的!”

那鋪頭是個滿臉橫肉的人物,聽了劉彬芳的話語,獰然一笑,走上前去,左右開弓,狠抽了那婆子兩個耳光。

劉寶正家的像個破麻袋一樣,橫飛而出摔在地上,滿嘴滿臉都是鮮血……(本章完)

第634章 隔岸欲觀火第122章 藥愈不死心第808章 謀深動千里第456章 何以謀天下第560章 亂點鴛鴦譜第602章 草船難引箭第355章 情緣定有無第747章 議和多魍魎第347章 清流洗舊孽第587章 蠱惑牽孽緣第620章 神術解情竇第399章 巧語渡陳倉第499章 落罪待承爵第410章 恩義延兩世第436章 情深赴巫山第七十四章 不進榮慶堂第525章 流火賦嬌容第507章 庶脈可承爵第109章 宣旨榮禧堂第305章 上皇的賜禮第141章 奇思達天聽第380章 履勝各翹楚第746章 情仇何沾身第三十章 隱門餘孽第五十五章 泓秀夜探第787章 隨風沐雲雨第494章 奏除榮國爵第158章 佛堂隱私情第754章 芳心警家業第607章 情癡撮鴛鴦第458章 榮國孽情生第396章 釜底欲抽薪第227章 誅心鎮安府第763章 宮花掩春意第171章 踏雪生舊情第541章 天命終有無第440章 利刃映寒光第四十章 血腥搏殺第378章 豔絕清音閣第418章 中車展血戾第798章 宗法撻家風第665章 歧路情慾殤第九十九章 舉告賈案首第九章 賣字第534章 深宮情闌珊第723章 姨娘的野望第251章 陌上舊情重第271章 知音識舊人第756章 嬌嬈多孽緣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616章 皇榜題名時第十八章 路遇閻羅第十六章 碰巧救了高僧第三十五章 黛玉讀詞第441章 姻緣皆命數第486章 刑獄榮國府第657章 納房分親疏第357章 聖心起推事第708章 柔懷生情靡第373章 兩淮生鹽危第145章 空谷現積屍第四十七章 不能死這裡第687章 俏語阻妄念第745章 媒聘生波折第297章 梨香驚禍危第261章 輿圖牽情長第225章 事發有前因第632章 失機陷深危第514章 舊事生波瀾第155章 利刃挽情殤第113章 纖手梳青絲第135章 藥盂搗脂香第764章 鬢香皆同倫第521章 簾幕顯絕色第四十二章 刁奴逞兇第187章 清芷話河山第250章 蒼天放過誰第456章 何以謀天下第319章 做法總自斃第717章 分戶與襲爵第二十章 覬覦逼納第四十九章 客似雲來第249章 一書取一命第656章 御街可誇官第598章 筆墨問滄桑第十七章 孽庶又折騰第781章 觥籌難敘情第254章 籌謀行天下第六十三章 君心有利芒第524章 除歲有清歡(二)第790章 引禍榮慶堂第570章 愛慾嗔癡毒第363章 雨幕茶糜香第646章 情慾皆命數第111章 恩賜觀秘劄第792章 天地共誅之第403章 相見勘迷局第366章 紅顏易舊心第696章 一索欲得男第156章 事了心猶寒
第634章 隔岸欲觀火第122章 藥愈不死心第808章 謀深動千里第456章 何以謀天下第560章 亂點鴛鴦譜第602章 草船難引箭第355章 情緣定有無第747章 議和多魍魎第347章 清流洗舊孽第587章 蠱惑牽孽緣第620章 神術解情竇第399章 巧語渡陳倉第499章 落罪待承爵第410章 恩義延兩世第436章 情深赴巫山第七十四章 不進榮慶堂第525章 流火賦嬌容第507章 庶脈可承爵第109章 宣旨榮禧堂第305章 上皇的賜禮第141章 奇思達天聽第380章 履勝各翹楚第746章 情仇何沾身第三十章 隱門餘孽第五十五章 泓秀夜探第787章 隨風沐雲雨第494章 奏除榮國爵第158章 佛堂隱私情第754章 芳心警家業第607章 情癡撮鴛鴦第458章 榮國孽情生第396章 釜底欲抽薪第227章 誅心鎮安府第763章 宮花掩春意第171章 踏雪生舊情第541章 天命終有無第440章 利刃映寒光第四十章 血腥搏殺第378章 豔絕清音閣第418章 中車展血戾第798章 宗法撻家風第665章 歧路情慾殤第九十九章 舉告賈案首第九章 賣字第534章 深宮情闌珊第723章 姨娘的野望第251章 陌上舊情重第271章 知音識舊人第756章 嬌嬈多孽緣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616章 皇榜題名時第十八章 路遇閻羅第十六章 碰巧救了高僧第三十五章 黛玉讀詞第441章 姻緣皆命數第486章 刑獄榮國府第657章 納房分親疏第357章 聖心起推事第708章 柔懷生情靡第373章 兩淮生鹽危第145章 空谷現積屍第四十七章 不能死這裡第687章 俏語阻妄念第745章 媒聘生波折第297章 梨香驚禍危第261章 輿圖牽情長第225章 事發有前因第632章 失機陷深危第514章 舊事生波瀾第155章 利刃挽情殤第113章 纖手梳青絲第135章 藥盂搗脂香第764章 鬢香皆同倫第521章 簾幕顯絕色第四十二章 刁奴逞兇第187章 清芷話河山第250章 蒼天放過誰第456章 何以謀天下第319章 做法總自斃第717章 分戶與襲爵第二十章 覬覦逼納第四十九章 客似雲來第249章 一書取一命第656章 御街可誇官第598章 筆墨問滄桑第十七章 孽庶又折騰第781章 觥籌難敘情第254章 籌謀行天下第六十三章 君心有利芒第524章 除歲有清歡(二)第790章 引禍榮慶堂第570章 愛慾嗔癡毒第363章 雨幕茶糜香第646章 情慾皆命數第111章 恩賜觀秘劄第792章 天地共誅之第403章 相見勘迷局第366章 紅顏易舊心第696章 一索欲得男第156章 事了心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