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交易 (1)

晚上,許平見到灰頭土臉撤退回蘭陽的孫可望和李定國,許平問道:“你們那邊如何?打死多少官兵?”

“肯定不到五十,不知道有沒有二十。”孫可望搖頭嘆氣:“新軍的盔甲太厲害了。”

“我們倆損失了六、七百人。”李定國和孫可望對新軍的盔甲印象非常深刻,李定國由於見識過許平的武器,所以對火槍倒沒有感到震驚。

聽許平敘述過北面的戰事後,孫可望喜道:“大勝啊,這是大勝啊。”

“孫兄,今年河南一定不能餓死人。”

“哦?”這話讓孫可望有些奇怪,他不太明白許平怎麼會突然蹦出這麼一句話來。

“我,還有我的很多部下,他們和孫兄、李兄不同,我們身上叛徒的污點,恐怕永遠都不能抹去,無論如何,我們把劍指向了我們的師長。”許平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惆悵:“千秋易過,我們的惡名難除,請孫兄無論如何,都要保證河南的百姓免於飢寒,如果還有人餓死的話,我就再也沒有可以聊以自x慰的藉口,在沒有可以開解部下的說辭。”

孫可望輕輕點頭:“放心吧,許兄弟,包在我身上。”

“西營的兄弟從來沒有遇到過新軍這樣的對手,”李定國感到有些美中不足:“若不是田兄弟貿然出擊,新軍定會敗得很難看,唉。”

人死爲大,李定國沒有再多說什麼,讓他感到慶幸的是,數百近衛營的士兵和無數闖營官兵因爲這個錯誤白白喪命,幸好西營隨後的反擊總算挽回了前面的過失。此次選鋒營和赤灼營的失敗,讓河南新軍損失了三成左右的戰鬥兵,現在闖營的實力和新軍的實力已經拉平,而闖營仍然具有防禦的優勢。

“西營的士兵非常勇敢,但是缺乏訓練,對抗新軍的時候僅靠勇敢是沒有用的。”

孫可望、李定國也是這麼看,他們手下的士兵遠比近衛營士兵從軍時間長,但缺乏系統的訓練導致他們只能憑藉之前與官兵作戰的經驗來戰鬥。很多時候只要氣勢夠強,官兵就會被嚇跑,但新軍顯然不同以往:“我們西營,打算按照和近衛營一模一樣的訓練方式來整頓,許兄弟以爲如何?”

“我認爲非常好。”不過許平不主張立刻進行全面整編,因爲士官不足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近衛營士官水平和新軍相當,那麼這場戰鬥本應該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九個月、數十場戰鬥、嚴格而且不中斷的訓練,把一個農民變成合格的士兵差不多是足夠了,但是士官還是要差一些,許平覺得手下的果長普遍存在控制力不足的問題,不過如何解決他還沒有想好。

“我這次繳獲了兩千套盔甲,分一半給你們吧。”

這些盔甲許平毫無興趣,更不打算花工夫去修復,可手下的黑保一對這些盔甲非常眼饞,打算用來裝備他自己的營。許平認爲,在新軍火力面前,有沒有盔甲並沒有大的區別。不過黑保一覺得有盔甲總比沒有好。

“我想要火銃。”李定國對火槍的興趣更大,他們的遠程武器對新軍基本沒有影響,這讓李定國非常惱火。

“我手裡有兩千支燧發槍,剛剛又繳獲了八百支槍,刨除損壞的,應該還有兩千六百支。”許平掰着指頭算算,這批火槍已經足夠他裝備近衛營:“我把五百支火繩槍都給西營吧。”

見李定國搖頭,許平連忙解釋道:“這個燧發槍得練習,我驟然給你好槍,西營的人也不會用。”

許平手下所有的士兵,包括現在拿長矛的士兵都受過訓練,爲的是一旦陸昱帆送來了軍火立刻就可以讓士兵使用它,寧可讓人等裝備,不能讓裝備等人。

“我知道得練,我看見你天天都在練。”李定國還在搖頭:“我的意思是你光給槍不行,我還要人,而且不是借。”

許平失笑道:“李兄未免太貪心了吧,近衛營借軍官給西營訓練沒問題,但。”

“你是闖營大將軍,不是近衛營營主。”李定國指出這次他們哥倆到河南來之前,李自成吩咐他們要聽許平統一指揮:“你讓我們哥倆去打送死一樣的仗,我們可沒皺一皺眉頭。”

許平啞口無言,他想了想道:“不是我小氣,現在近衛營也人手不足,如果拆散戰力會打折扣,而新軍還在我們對面,似乎不是一個好主意。李兄你看這樣如何,我先組織一百人的一個隊給你,讓他們幫你練兵。”

“至少兩成得是果長。”

“放心吧,我給李兄選二十個精幹士官,加八十個老兵。”

“說好了不是借!”

“好吧,不是借。”

“也好,”李定國很爽快地答應了:“就是類似近衛營的那個教導隊?”

“是的,這隊人就叫西營教導隊好了。”

取勝之後,許平沒有堅守蘭陽反倒主動後退,他派孫可望領着四千人返回開封監視城內官兵,派李定國在開封和蘭陽之間監視新軍,自己則領着近衛營位於兩者之間以便來回增援。

八月二十二日,明廷的援軍陸續抵達,歸德府內已經雲集兩萬多明軍,朝廷有人甚至提出將中都鳳陽的部隊抽調一部分到河南戰場。

許平倒不是很擔心中都的明軍,有過一次鳳陽皇陵被掘的先例後,明廷就不太可能動用鳳陽的部隊,眼下季退思還在山東流竄,這種可能性就更小。由於在山東的新軍只有四個營,所以賀寶刀對季退思沒有什麼辦法,他的部隊被嚴令要保證漕運暢通,所以機動兵力只有一、兩個營,用這樣少的部隊去進攻季退思是非常危險的。

賈明河的動靜一直讓許平很關心,每天都有大量的情報送入許平軍中,受到蘭陽一戰的鼓舞,開封府農民更加踊躍地爲闖營打聽軍情。看來蘭陽失利後,賈明河已經沒有繼續強攻的打算,他必然會請求派來更多的援軍。京師還有三營新軍在整編中,如果他們南下,無論是投入河南戰場還是山東戰場,都會取得決定性優勢。幸好許平還有時間,就算新軍立刻請求出兵、朝廷當場批准,沒有兩、三個月新軍也到不了河南。

“眼下朝廷還傾向於用這三營新軍拱衛京師,不過經不住鎮東侯常年累月地活動,他們南下是遲早的事情。”每次和參謀們說起這個問題的時候,許平都是憂心忡忡:“就算不讓他們南下,只要朝廷同意新軍擴編,那新軍的實力也會迅速地增長。”

許平對自己的參謀部一向是充分信任的,對他們的工作並不過問,這樣他的參謀們無論是自信心還是工作能力都得到不小的提高。周洞天就指出:“如果兩個滿員的新軍營來打我們,我們可以抵擋,西營能夠繼續封鎖開封,但是三個營來我們就很吃力了。”

“所以必須要讓新軍儘早動手,要在朝廷下定決心讓三個預備營離京前動手,我們才最有利。”許平下令包圍開封的闖軍放開一個缺口,讓開封的信使能夠把消息送出去:“開封城內的糧食已經不多了,明廷越焦急,那麼就越會催逼新軍,這樣我們才能找到機會。”

二十七日,狼穴。

第326章 投效 (1)第119章 摧枯 (1)第278章 對決 (1)第342章 遺產 (2)第168章 歸德 (1)第71章 馳援第98章 兵權 (2)第29章 求親 (2)第279章 對決 (2)第9章 冒名 (2)第66章 迷惑第21章 軍法 (2)第470章 人心第422章 杭州第438章 包庇第183章 擾亂 (2)第565章 突擊 (2)第509章 動搖 (2)第469章 拆臺第164章 轉變 (1)第541章 缺口 (2)第91章 賊x民 (1)第420章 同享第417章 認親第424章 養士第259章 志向 (1)第261章 密鼓 (1)第4章 自薦 (2)第325章 天平 (2)第548章 批判 (1)第369章 退意 (1)第487章 口彩第310章 等待 (2)第465章 知恥第511章 待機 (2)第399章 懸念第176章 啓蒙 (1)第434章 糊塗 (2)第385章 焚城第381章 疑案 (1)第358章 父子第86章 破滅第290章 旁觀 (2)第263章 變化 (1)第110章 許州 (2)第437章 內憂第413章 烈皇 (2)第580章 退位 (2)第313章 犧牲 (1)第499章 棄守 (1)第579章 退位 (1)第394章 決策第25章 世子 (2)第196章 堅守 (1)第343章 矛盾第37章 敲打 (2)第479章 兄妹第403章 直隸第9章 冒名 (2)第569章 腐敗 (2)第399章 懸念第318章 失敗 (2)第514章 軍種 (1)第373章 西安第554章 退縮 (1)第519章 假像 (2)第320章 決鬥 (2)第566章 論述 (1)第367章 棄軍第450章 承諾第354章 帝國第244章 內憂 (1)第582章 開始 (1)第563章 黨務 (2)第240章 攻心 (1)第57章 誘惑 (1)第236章 潛流 (1)第115章 閱兵 (1)第90章 三入第445章 倒戈第513章 家書 (2)第132章 爭奪 (1)第424章 養士第93章 救民 (1)第303章 保守 (1)第396章 代價第102章 鷹營 (2)第123章 壓力 (1)第135章 回憶 (2)第172章 基業 (1)第252章 軍法 (1)第182章 擾亂 (1)第70章 意外 (2)第400章 倒戈第148章 行軍 (1)第252章 軍法 (1)第563章 黨務 (2)第381章 疑案 (1)第323章 功高 (2)第55章 奪印 (1)
第326章 投效 (1)第119章 摧枯 (1)第278章 對決 (1)第342章 遺產 (2)第168章 歸德 (1)第71章 馳援第98章 兵權 (2)第29章 求親 (2)第279章 對決 (2)第9章 冒名 (2)第66章 迷惑第21章 軍法 (2)第470章 人心第422章 杭州第438章 包庇第183章 擾亂 (2)第565章 突擊 (2)第509章 動搖 (2)第469章 拆臺第164章 轉變 (1)第541章 缺口 (2)第91章 賊x民 (1)第420章 同享第417章 認親第424章 養士第259章 志向 (1)第261章 密鼓 (1)第4章 自薦 (2)第325章 天平 (2)第548章 批判 (1)第369章 退意 (1)第487章 口彩第310章 等待 (2)第465章 知恥第511章 待機 (2)第399章 懸念第176章 啓蒙 (1)第434章 糊塗 (2)第385章 焚城第381章 疑案 (1)第358章 父子第86章 破滅第290章 旁觀 (2)第263章 變化 (1)第110章 許州 (2)第437章 內憂第413章 烈皇 (2)第580章 退位 (2)第313章 犧牲 (1)第499章 棄守 (1)第579章 退位 (1)第394章 決策第25章 世子 (2)第196章 堅守 (1)第343章 矛盾第37章 敲打 (2)第479章 兄妹第403章 直隸第9章 冒名 (2)第569章 腐敗 (2)第399章 懸念第318章 失敗 (2)第514章 軍種 (1)第373章 西安第554章 退縮 (1)第519章 假像 (2)第320章 決鬥 (2)第566章 論述 (1)第367章 棄軍第450章 承諾第354章 帝國第244章 內憂 (1)第582章 開始 (1)第563章 黨務 (2)第240章 攻心 (1)第57章 誘惑 (1)第236章 潛流 (1)第115章 閱兵 (1)第90章 三入第445章 倒戈第513章 家書 (2)第132章 爭奪 (1)第424章 養士第93章 救民 (1)第303章 保守 (1)第396章 代價第102章 鷹營 (2)第123章 壓力 (1)第135章 回憶 (2)第172章 基業 (1)第252章 軍法 (1)第182章 擾亂 (1)第70章 意外 (2)第400章 倒戈第148章 行軍 (1)第252章 軍法 (1)第563章 黨務 (2)第381章 疑案 (1)第323章 功高 (2)第55章 奪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