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期望

“這個恐怕稱不上險地,”黃乃明指出自此他是帶着許多給李順的好處去的,而現在李順兩面受敵,更不會找南方什麼麻煩:“何況,兩位兄弟不記得觸讋說趙太后了麼?”

“人主之子,尚不能以無功之身,而守金玉之重。”施天羽贊同地點頭道:“黃兄所言極是。”

“施兄忘了後半句,況人臣乎?我父親是人臣,而我是人臣之子,我寸功未立,依靠父萌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將來我何以自處?”黃乃明覺得如果自己去也能讓李順更相信南方的誠意,對促成南北和談也有益處,此外他還想找機會近距離觀察一下北方的民生情況和對面的武裝部隊。

打定主意之後黃乃明就去見他父親,抵達時黃石正在和金求德議論支援北方的問題,黃乃明聽見金求德對黃石說道:

“大人既然要做好人,那就應該當到底,直接送一批軍火和火藥給北方,這樣才能更好的籠絡人心,展現大人的寬闊胸懷,現在這樣還是要賣給李順,多半還會有人會覺得我們時在趁機佔便宜,是發國難財。”

“愛說什麼說什麼,那些知恩圖報的人明白我們賣他們軍火就是幫助他們,順王和許將軍都是這種明白人,而對於那些忘恩負義的傢伙們來說,你無論怎麼幫他們都是包藏禍心,就是白送給他們軍火,他們也會說你有陰謀,是不安好心。”黃石覺得收不收錢效果都一樣,感激並不會因未收錢而減少,誹謗和污衊同樣不會因爲不收錢而止歇:“所以我不搞什麼租借法案,想從我手裡拿東西就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再說難道閩粵很富裕嗎?現在都入不敷出了,就是我想白給,難道工人願意給順王做白工,廠主願意捐款給北方,白給他們可能有一天用來打我們的武器麼?”

“這個大人也要和省卿院商量麼?”

“當然了,我敢說省卿院一定會高票通過,停戰就意味着我們不用花這麼多錢養兵了,民練也可以回去做工、種地了,而且恢復和北方的商貿大夫們也一定求之不得。”其實黃石已經私下和一些議員領袖討論過援助問題,如果北方願意花錢買,他們沒有太多反對意見,但是如果白送,幾乎沒有人同意。

金求德走後,黃乃明接着剛纔的話題說下去:“父親,金叔叔擔憂的不是沒有道理,停戰回覆商貿,可以讓我們的實力大大增加,孩兒可以想象,只要李順同我們達成協議,北方的金銀就會大量涌入福建,讓我們實力急劇增強,將來很可能會有人覺得我們在趁人之危。”

“不錯,我已經制定了一個練兵草案,就是要把練兵時間增加到十八個月,以後新兵只有接受一年半訓練後,才能被送入部隊參加實戰,如果李順不朝我買東西,我都不知道去哪裡湊這麼一大筆錢。比如我還打算效法許平的辦法,提高士兵的肉用量,我打算把他們每日的肉用量定爲十五到二十兩。”一兩大約是三十幾克,黃石給士兵的定額大概會控制在五百克到六百克:“許平只是在剛入伍加大訓練運動量時這麼做,而我打算作爲定例給每個士兵這個配給量,而且我打算讓士兵們自己去養豬養羊,這都需要錢。和李順和談會讓我的商業稅收增加,其他開支減少,所以我很需要把這和談辦成。但李順難道就不需要嗎?我與他和談後一定不會偷襲吞併他的部隊,他可以放心大膽的把軍隊調走去北方,可以完全不必擔心我製造摩擦讓他依然處於兩線作戰的境地,而且通過這一仗,他會消滅內部的隱患,大大增強自己的威信,他難道就不會從和談中收益麼?還是我剛纔那句話,明眼人自然明白,而那些胡攪蠻纏的,你做得再好也沒用。”黃石笑道:“這錢一定得要,而且我拿得問心無愧。”

黃乃明不再多說什麼,而是表明來意,他原本擔心黃石會反對自己冒險去出使順廷,不了黃石琢磨了片刻後就點頭道:“可以,而且在停戰結束前你都可以呆在北京,這樣順廷會對我更放心些,更早、更及時地把更多的軍隊調回北方去,這樣北方的戰亂也能早日平息,北方的百姓也能少受點苦。”

說完之後,黃石似乎是覺得自己這麼對兒子說話顯得有點沒心沒肺,便安慰黃乃明道:“明兒你知道我是不打算讓大明中興的,將來我不在了,這些百姓都是你的子民嘛,你受點苦是應當的,是不會吃虧的。”

“是,父親,孩兒也希望爲國效勞。”

“你能這麼想最好,農人要耕地、工人要做工、商賈要經營,他們都要掙自己的口糧,只有你不需要,你是從這個國家中得到好處最多的人,你理應爲這個國家做出最大的貢獻。”黃石顯得十分高興,教導了黃乃明幾句後,又說道:“其實我不但這次願意幫助李順,以後也不打算把順王和許將軍逼到死衚衕,很出乎我的意料,他們居然還沒有開始劫富濟貧,這讓我高看了他們兩個一眼。”

“父親就爲這個高看他們一眼嗎?”

“還有就是順王停收新監,太監製度是我所知的最野蠻和殘暴的制度,千年來,無恥的文人一批批前赴後繼地歌頌這個皇帝的仁德、那個皇帝的慈悲,但是我一直認爲他們都是冷血的野蠻人。順王又一次廢除了太監製度”雖然聽到黃石說了個“又”字,但是黃乃明以爲李自成之前也說過類似的話,完全沒有想到黃石是想起了發生在另一個世界的事情:“雖然我猜順王的繼承者——如果大順能不被滅的話,多半還是會恢復太監製度而不會用順王那個不知所云的女官制度,但是既然又我在,那這個野蠻的制度就絕不會被另一個更黑暗的朝代恢復了。”

“此外許將軍居然沒有放棄北京而是回師了,這讓我吃驚不小,我相信這裡面肯定是許將軍再起影響,憑我對順王的瞭解他改不了一身的流寇習氣,缺少一種這種硬抗的堅韌勁,而這股堅韌是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

“等一下,父親,”黃乃明發現黃石又扯遠了,連忙問道:“父親還沒有說爲什麼會因爲他們不劫富濟貧高看他們一眼呢。”

“是這樣的,自古以來,我們的皇帝從來都把子民視爲待宰的豬羊,而那些趁亂而起的梟雄,更是鐵石心腸從來沒把自己的同胞當人看待過,但不幸的是,歷史上往往只有這種人才能奪取天下,像順王這樣的厚道人,多半都是給爲王前驅的命。自古以來,只有那些最卑鄙無恥的惡棍,才能擊敗其他在卑鄙陰險和寡廉鮮恥方面稍遜他一籌的羣雄,奪到金鑾殿的那把椅子坐,被後世稱爲太祖。”黃石和黃乃明、黃希文這些子女私下說話時,言論從來都是離經叛道得令人咂舌,這世上恐怕也就是這幾個兒女能夠聽到黃石大發厥詞時做得到面不改色心不跳。

“昨天我已經說過,自古民心定則難移,而安定民心最快、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敵人,有敵人最好,沒有敵人也要製造一個敵人出來。這種製造敵人的手段同樣有高下之分,一種是找外面的異族,指稱他們是我們中華的敵人;另一種更加簡單,就是指稱我們一批同胞國人是中華的敵人。而且這還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好辦法,就好比東林君子,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先帝,這樣他們的罪責就洗脫乾淨了。殺富濟貧就是這樣,皇帝可以指着一批人,對百姓們說道,你們之所以活得不好,就是因爲他們這些人有罪,把他們都宰了你們就可以過上好日子。把這些富人制造成敵人然後殺光,用他們的血來安慰不滿的百姓,用他們的財富來度過國家的難關,如果將來有問題就再找一批人出來當敵人,比如餓死了很多人什麼的,那一定是有宵小在搞破壞,告訴百姓你們吃苦都是因爲他們,你們去把這些敵人都殺光就好了。”

看黃乃明聽得入神,黃石加重語氣說道:“治國是很辛苦的事,尤其是不依靠製造敵人的辦法來治國的時候,你需要有一顆愛民的心,有知錯悔改之心,在意識到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有爲國爲民而放棄手中的權利、讓更賢能的人來取代你的覺悟。而製造敵人則很簡單,只要你有一顆冷酷的心,對同胞的鮮血和苦難視若無睹就可以了。國家要想發達,需要讓勤勞的人能夠富裕,讓不勞而獲的人付出代價,你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但你每一分努力都會讓我們的國家得到回報,讓我們的同胞和人民生活得更幸福,這當然是一條很艱辛的路;而另一條則不然,你可以一遇到問題就殺一批替罪羊,人生幾十年很快就過去了而中國人很多,你可以一輩子高枕無憂,你兒子和孫子靠這個辦法混過去同樣一點問題也沒有,正常情況下這時已經有新的豪富出現,但這些人已經動不了了,他們是達官貴人的子孫和官員,他們會變得越來越貪得無厭,侵吞農夫賴以棲身的土地,奪取市井小民販賣瓜果的錢,漸漸會富者連阡接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沒有活路的百姓越來越多,世風日下、盜匪蜂起,直至白晝鬧市、殺人奪財,這時就有新的大亂在醞釀。”

“父親是在說商賈和縉紳,是在說土地兼併麼?”黃乃明聽到過很多讀書人在說大明之所以出問題,就是因爲土地兼併。

“是的,殺一批商賈、縉紳,剝奪他們的財產,這是太容易不過的事情,容易得都不需要動什麼腦子去想,可是勤勞的人難道不應該比其他人更富裕麼?爲什麼土地會無節制的兼併,爲什麼那些大地主可以不納稅,爲什麼很多不勞而獲的人可以成爲鉅富,而勤勞的人卻要窮苦?這些都是需要花費心血去解決的問題,遠不如把富有的人指認爲敵人,然後消滅他們那樣省事。”黃石看黃乃明還有點不明所以的模樣,就舉例道:“比如我們根據一個人擁有的財富來把他們劃分爲中國的敵人和非敵人、有罪和無罪,假如這個標準是一頭豬的話,一個人有一頭豬就是罪人和敵人,他的豬死了他就是無罪和非敵人,那麼到底有罪的是豬還是這個人?中國的敵人是這頭豬還是這頭豬的主人?”

黃乃明大笑起來。

“如果說一頭豬太少,豬要多到一個人養不過來需要僱人來幫他養時纔是有罪的,那我覺得有罪的還是豬啊,如果這羣豬更聽話一些,讓主人不必僱人來幫忙,那他就不是罪人和中國的敵人了。土地的問題也是一樣,總而言之,這套理論的必然推論就是土地和牲口、以及一切其他的財富都是中國的敵人。”

“父親說笑了。”黃乃明止不住地笑。

“前一種治國的道路很辛苦,你需要有耐心、忍得住寂寞,有時候你可能會恨一個人入骨,但是仍不能去動手傷他一根寒毛,你可能會明知一個人含冤待雪,但你只能將他辜負;而後一種則很容易,自古文人無骨,你可以像豢養倡優一樣地養着一羣,也可以用焚書坑儒累對付那些不肯被收買的,結果大部分人都會妥協。少數的硬骨頭給他們扣上一個辱罵老母、私通父妾的罪名,讓他們遺臭萬年的死去,你豢養的文人會稱讚你的功績,就算你的倒行逆施害死了數以百萬計的百姓,文人會替你辯護這是國富民強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文人真的是無骨啊,”黃石又感嘆了一聲:“只要狠狠收拾了那幾個屈指可數的硬骨頭,剩下的最多、最多就是敢借古諷今地說幾句怪話,而且你只要一瞪眼,他們就嚇得立刻把書拿回去刪刪改改,打算裝作從來沒有寫過。”

“不過我還是希望你別走後一條路,”黃石最後說道:“你一定要走的花,那還是選擇外人吧,不要拿自己同胞當祭品。”

第526章 迎擊 (1)第441章 問答 (2)第539章 逃竄 (2)第80章 隱姓 (1)第372章 破關 (2)第146章 小將 (1)第107章 實戰 (1)第10章 犄角 (1)第320章 決鬥 (2)第469章 拆臺第313章 犧牲 (1)第60章 腐蝕 (2)第39章 邀請 (2)第583章 開始 (2)第213章 譁變 (2)第11章 犄角 (2)第68章 狼穴第258章 密謀 (2)第518章 假像 (1)第215章 潛渡 (2)第203章 皮影 (2)第139章 安泰 (2)第43章 長青 (2)第208章 大勢 (1)第263章 變化 (1)第561章 組閣 (2)第192章 抵抗 (2)第567章 論述 (2)第341章 遺產 (1)第321章 新仇第177章 啓蒙 (2)第563章 黨務 (2)第495章 一伐 (2)第116章 閱兵 (2)第443章 武鬥第95章 闖王 (1)第492章 前景第285章 交鋒 (1)第312章 責任 (2)第170章 攻城 (1)第327章 投效 (2)第235章 前路 (2)第156章 頹勢 (1)第36章 敲打 (1)第414章 相負第560章 組閣 (1)第23章 懲罰 (2)第337章 政治 (2)第431章 官司 (1)第102章 鷹營 (2)第472章 建議第415章 治國第452章 導遊第574章 偉人 (1)第9章 冒名 (2)第491章 中庸第551章 走私 (2)第477章 隱情第426章 遺詔第439章 召集第98章 兵權 (2)第98章 兵權 (2)第451章 期望第258章 密謀 (2)第211章 後事 (2)第551章 走私 (2)第271章 出擊 (1)第5章 自薦 (3)第463章 遼藩第477章 隱情第144章 應對 (1)第504章 道義 (1)第327章 投效 (2)第15章 死地 (2)第511章 待機 (2)第183章 擾亂 (2)第487章 口彩第492章 前景第244章 內憂 (1)第183章 擾亂 (2)第173章 基業 (2)第49章 條例 (2)第253章 軍法 (2)第389章 時代第340章 信念第411章 叛離第181章 司獄 (2)第550章 走私 (1)第321章 新仇第390章 對壘第343章 矛盾第414章 相負第490章 競爭第193章 消耗 (1)第487章 口彩第565章 突擊 (2)第190章 科學第188章 清野 (1)第420章 同享第30章 乾孃 (1)
第526章 迎擊 (1)第441章 問答 (2)第539章 逃竄 (2)第80章 隱姓 (1)第372章 破關 (2)第146章 小將 (1)第107章 實戰 (1)第10章 犄角 (1)第320章 決鬥 (2)第469章 拆臺第313章 犧牲 (1)第60章 腐蝕 (2)第39章 邀請 (2)第583章 開始 (2)第213章 譁變 (2)第11章 犄角 (2)第68章 狼穴第258章 密謀 (2)第518章 假像 (1)第215章 潛渡 (2)第203章 皮影 (2)第139章 安泰 (2)第43章 長青 (2)第208章 大勢 (1)第263章 變化 (1)第561章 組閣 (2)第192章 抵抗 (2)第567章 論述 (2)第341章 遺產 (1)第321章 新仇第177章 啓蒙 (2)第563章 黨務 (2)第495章 一伐 (2)第116章 閱兵 (2)第443章 武鬥第95章 闖王 (1)第492章 前景第285章 交鋒 (1)第312章 責任 (2)第170章 攻城 (1)第327章 投效 (2)第235章 前路 (2)第156章 頹勢 (1)第36章 敲打 (1)第414章 相負第560章 組閣 (1)第23章 懲罰 (2)第337章 政治 (2)第431章 官司 (1)第102章 鷹營 (2)第472章 建議第415章 治國第452章 導遊第574章 偉人 (1)第9章 冒名 (2)第491章 中庸第551章 走私 (2)第477章 隱情第426章 遺詔第439章 召集第98章 兵權 (2)第98章 兵權 (2)第451章 期望第258章 密謀 (2)第211章 後事 (2)第551章 走私 (2)第271章 出擊 (1)第5章 自薦 (3)第463章 遼藩第477章 隱情第144章 應對 (1)第504章 道義 (1)第327章 投效 (2)第15章 死地 (2)第511章 待機 (2)第183章 擾亂 (2)第487章 口彩第492章 前景第244章 內憂 (1)第183章 擾亂 (2)第173章 基業 (2)第49章 條例 (2)第253章 軍法 (2)第389章 時代第340章 信念第411章 叛離第181章 司獄 (2)第550章 走私 (1)第321章 新仇第390章 對壘第343章 矛盾第414章 相負第490章 競爭第193章 消耗 (1)第487章 口彩第565章 突擊 (2)第190章 科學第188章 清野 (1)第420章 同享第30章 乾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