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決戰

“起盾!”當週軍箭矢還沒過半場時,喝令之聲齊齊響起,這口令是幾百個百夫長,千夫長幾乎同一時間喊出。

整個夏軍大陣如同急剎車一般猛的停住。

轟然聲響中,兩翼的盾衛,第一排齊齊蹲下,將三尺圓盾立於身前,稍稍向後傾斜,遮住全身。

第二排則是弓步半蹲,將盾牌遮住自己的胸膛及以上部分,也是稍稍向後傾斜,胸膛以下已被第一排的盾衛擋住。

第三排則是將盾牌直接置於胸前,護住頭臉,也是向後傾斜。後面的則皆是將盾牌舉於頭頂。

長矛兵用掛於胸前的兩尺半盾牌也是如此照做。居於方陣最後的虎賁射手和民兵弩手則是用弓矢進行了拋射還擊。

夏軍方陣,前後排之間相當密集,如此盾牌陣列,拋射的箭矢穿過此間縫隙並傷到人的概率很小。

密集的箭矢在空中交錯而過,勁矢射在盾牌上噼噼啪啪之聲響成一片。

雙方軍士都遭受到飛矢的重創。但是夏軍之中虎賁受到的損失極小,大部分傷亡都出現在沒有盾牌保護的民兵戟兵身上。

即使這些戟兵所遭受的傷亡與周軍比還是要小的多。因爲他們有全套扎甲防護,且周軍中的東夷射手使用的多爲威力不大的竹弓,

反過來看,夏軍的密集勁矢卻是給甲冑單薄的周軍造成極大傷亡。由於夏方的弓弩射程遠大於周軍,許多周軍後排的東夷射手也紛紛中箭倒地。

戰車之上的射手亦有過百被射殺。這並非被拋射的亂箭所傷,而是由遠遠站於陣後的複合弓射手用精準的曲線射所射殺。

姜子牙一看,這樣對射自己討不到便宜,吩咐鼓手讓軍陣加速前移。

當雙方陣線相距不過二十米時,隨着各級官長喝令之聲。夏軍兵士立即恢復了陣形,前幾排矛兵們手中的五米長矛,一排接着一排齊齊放下,最前幾排是端平,後幾排的長矛卻是與地面呈不同角度在手中端着,最後幾排的矛手還是保持豎矛站立的原本姿態。

周軍已近在十米之內。距離矛兵的矛刃之鋒則是不到五米。此時,雙方的射手都從陣後向前奔去,姜子牙針對長矛陣能想到的只能是以弓矢破之。

快箭強矢呼嘯着在兩陣間穿梭,一支箭矢正射在一名夏軍矛兵沒有任何甲冑覆蓋的大腿上,痛的他栽倒在地,被一名剛穿插到陣前放完箭的虎賁射手拖到後方。他的位置迅速被後面的矛兵補上。而射他的那名周方弓箭手也已身中箭矢而亡。

姜子牙爲了能一舉擊破夏軍的長槍方陣,令射手都往中陣集中。這讓左右兩翼最邊緣處的夏方民兵損失大爲減少。對應的,華傳令民兵弩手亦往中央的長槍方陣集中,爲前方矛兵提供遠程掩護。蹶張弩所射出的強勁箭矢洞穿了一排排周軍兵士們的身體。

這種近距互射狀態沒持續多久,雙方就已“短兵”相接。顯然夏軍的五米槍林佔據更多的優勢,片刻就將周方中陣刺的亂七八糟,完全變形。陣間就倒下一大串橫七豎八的周軍屍體。

周軍兵士絕大多數無法穿過密集的槍林,手中的短戈長矛自然夠不着別人。即使極少人能夠幸運的穿過槍林,也不能對配有精良甲冑的夏軍矛兵造成有效殺傷,很快就被夏軍的虎賁射手近射放倒。

中陣的雙方射手依舊在互相壓制射擊,但很快周方就不能支撐了。除了對方弓弩威力更爲強大,甲冑更爲精良外。最重要的原因,長矛方陣在不斷挺進。

一名周方的東夷射手正要箭拔弓張,他前方左右兩邊的周軍步卒已被長矛捅殺。劇烈的血腥氣息讓他拉箭的手微微抖動起來。

弓弦拉滿之時,一支矛刃撲面而來,先是切穿他持弓的左手數根手指,接着“噗”的一聲深深的扎入了他的胸膛。矛刃拔出,血花四濺。

周方東夷箭手大量損耗,最終被對方的射手完全壓制。現在,周軍無論是徒卒,徒步甲士還是乘車甲士,都不僅要面臨長矛捅刺,還要面臨夏軍的強矢近距攢射。

一名悍勇的周軍百夫長,用左手的盾奮力推開兩三根長矛的槍桿,拼命往前擠去,猛然一支矛刃就扎穿了他的胳膊,持盾的手無力的耷拉下來。

咬着牙,忍着痛繼續前壓,再向前兩米對方矛刃就扎不到他了。接着一支箭矢又射穿了他的大腿,人痛的一下跪了下去。而後,對方第四排的一個矛兵的矛刃扎裂了他的腦袋,眼球隨着矛刃的拔出而飛到空中。

就在中央長槍方陣突進之時,左右兩翼最靠邊上的夏軍民兵長戟手也與周軍進行着激烈的廝殺,並也向前大步推進,只是進度比中陣稍緩而已。

這些披甲持戟的民兵所配備的裝備,即使對方的高等戰車甲士也比之不過。一輛戰車上的甲士瘋狂的揮舞着長戈,但是很快他的戈就被對方用戟架住,而後三四把長戟扎穿了他的身體。

現在幾乎所有戰車上的甲士都被長戟,長槍或箭矢所擊殺。

當夏軍長槍方陣穿越一列“死去”的戰車之間縫隙時,方陣只能被暫時分成數百小段。姜子牙眼睛一亮。下令做爲後備的幾千精銳甲士穿過己方陣列,以蹲伏姿態避開槍林,衝到戰車後面。

長矛兵必須分開才能穿越這條由戰車組成的障礙線,此時躲在戰車後的周軍甲士就能從側面對冒出的夏軍長矛兵展開殺戮。

突然大批夏軍兵士從長槍方陣分開的間隙中衝了上來,每一股是由上五六名弩兵和五六名盾衛組成。

弩兵靠近戰車後突然匍匐在地,向戰車車廂下的空隙中射去一波箭矢。大量殺傷蹲藏於車後的周軍甲士。而後是盾衛們踩着弩兵的身體飛身越過戰車,迅速將這些還未來得及起身的周軍甲士所斬殺。並護在戰車之前,防止對方再對此進行利用。

當夏軍中央方陣穿越“戰車之礙”並重新“癒合”後,周軍陣線再也堅持不下去。巨大的傷亡讓這些新附於周方不久的兵士早就瀕臨崩潰的臨界點。

姜子牙早已看出苗頭,兩眼中本聚精會神的目光黯淡下去,對身邊的姬旦說道:“四公子,我們敗了,你趕快往西歧逃命去吧。”

……

周軍中陣崩潰以後,左右兩翼隨即崩潰。潰兵如潮水般向北方奔逃。

長矛兵有嚴格作戰條例限制,任何時候不得散兵行動,即使追擊已潰逃的敵人。

因此長矛兵未參與追殺潰兵的行動,大批民兵戟兵,盾戈手以及虎賁盾衛,還有所有令偵斥候騎兵都參與了這場大追殺。

華此時纔對周邊,自始至終未參戰的獨立騎兵們說:“隨我追擊,抓住那兩個大頭。”

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五十章 血戰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六十四章 龐統之死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十七章 說服楊沂中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十九章 堅堡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
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五十章 血戰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六十四章 龐統之死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十七章 說服楊沂中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十九章 堅堡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