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

黃忠,魏延聽說龐統陣亡,氣的頓足捶胸。他們知道這龐統是劉備最爲信任的謀主之一,僅次於諸葛亮,龐統這一死,他們少不了要承擔一些責任。

紅了眼的黃忠,魏延喪失了理智,命令全軍用簡陋的攻城器具強攻劍閣,當然那條龐統發現的“天然棧道”也被用上了。箭嘯之聲,喊殺聲,鼓號聲,兵器碰撞聲,馬嘯嘶鳴之聲響徹整個劍閣戰場。蜀兵的屍體在劍閣城下越來越多,越堆越高。

“天然棧道”上,一隊隊的蜀兵排列着,魚貫疾步而行,行到接近劍閣城牆百米不到時即會遭受到密集的箭矢攢射。很多兵士中箭後,從高達十仗的崖壁上摔了下來,摔的粉身碎骨。個別衝過箭矢封鎖線的兵士跳到城樓上馬上遭到密集的長槍捅刺,立刻被捅成蜂窩,而後被挑於城下。從雲梯攀登城牆的蜀兵剛一露頭就會遭到對方刀牌手的斬殺。

慘烈的傷亡終於讓黃忠,魏延清醒過來。即使吞併了劉璋的部署也將損失慘重。主公劉備的兵也不是很多。經不起如此無謂的消耗。撤兵的鑼聲響起,蜀兵丟下一地的屍體向後方撤去。

……

第二日傍晚,聽說龐統陣亡的劉備親自趕到劍閣。他一見到龐統的屍體,就撫屍嚎啕大哭,邊哭邊罵,誓要爲龐統報仇雪恨。他當即下令,全力打造攻城器具,準備再次強攻劍閣。

入夜,陪在劉備身旁的魏延小心翼翼的向劉備諫言道:“主公,如今劉循已將劍閣獻給了呂布。等我們打造完攻城器具,那呂布定然已派了更多更精銳的守軍屯於劍閣,我們是很難將劍閣立刻打下的。”

“那你的意思是….?”劉備註視着魏延的雙目問道。

“延的意思是現在比攻打劍閣更重要的是組織針對漢中方向的防禦。我們只有把防禦佈置好了,保證蜀中平原和成嘟的安全後才能想方設法進取漢中。那時我們總能在茫茫大山之中找到一條攻略漢中的道路。”

“那如何佈置防禦。”劉備再次問道。

“延認爲,呂布坐擁三州兩郡之地,人口數百萬,實力相當雄厚。而且現在已佔據劍閣,巴西地等地要衝,隘口關卡。我們已無法只用少數兵力將其鎖於羣山之北了,只能沿着蜀中盆地邊緣的丘陵地帶佈置防禦圈,這樣需要大量兵力。所以現在是時候通知諸葛軍師,可讓他帶兵入蜀助主公守護益州。”

劉備沉吟片刻說:“但是將孔明調來後,荊州就防禦空虛了。也罷,我就先手書一封給孔明,將這裡的情況告訴他,讓他自行定奪。”

……

呂布在築城內花費3000積分將民居升級到黑暗時代中級,此時系統已能生成造船師。呂布用最後1500積分生產了500名造船師,這些造船師可以打造各種類型的古船,從有華夏特色的艨艟鬥艦,到地中海槳帆船再到維京長船。

當然築城內的船塢可以連船帶水手一起生成,但是現在呂布需要在別的河流打造這些適合於在山間水道行駛的維京船。這些造船師將被呂布調到嘉陵江水系的中上游,那裡已經建好了幾個船塢,其中一個就設在三面環水的閬中。這些新造的維京長船將爲日後南征巴蜀提供可靠的水道運輸保障。維京船水手除了調來系統生成的外,另外又精選了一大批漢中本地民戶的船伕進行了長期訓練,使他們可以熟練操作這些維京船隻。

此時的呂布已經有虎賁師七個,包括一個純騎兵師。郡縣兵達到十二萬人。爲了此次南征巴蜀,呂布已向漢中平原和巴西前沿地區調集了三個虎賁師,四萬郡縣兵。

就在呂布即將對巴蜀劉備發動全力一擊時,諸葛亮與趙雲率着三萬荊州援軍及時趕到巴蜀,支援劉備。此時劉備在蜀中平原上集結了十萬兵力。

……

諸葛亮迅速針對巴蜀的地形做出了佈置,在劍閣以南的丘陵隘口處構築了一所營壘。在閬中的南邊的充國縣,嘉陵江流淌出山區的出口處構築一所大營。

諸葛亮眉頭緊皺的盯着沙盤,雖然兩座大營在大方向上封堵住呂布軍的進攻方向,但並不能防止對方向後方的迂迴滲透。這兩座大營的作用僅僅是威脅深入巴蜀腹地的敵軍後方安全。

呂布佔據閬中又得了劍閣,等於是讓巴蜀的大門對呂布敞開。這完全與他當年爲劉備做出的戰略構想大相徑庭。得了這樣的益州還不如取那荒僻的嶺南交州。

但是主公劉備已經耗費這麼大代價將它打下來了,總不能不要吧,現在只有傾盡全力一戰,不僅要抗擊呂布攻入巴蜀,還要將漢中攻取下來才能讓之前的付出變得有價值起來。

劉備悄然無息的來到諸葛亮旁邊,看到諸葛亮沒有發現自己的到來,輕聲說道:“孔明辛苦了。”

諸葛亮這才發現身旁的劉備,指着沙盤對劉備說道:“主公來的正好,亮打算一東一西設立兩座大營防範呂布南侵,主公看可好。”

劉備望了一眼沙盤,說道:“全憑軍師謀斷。只是備擔心,若那呂布不管這兩個大營,直接令大軍迂迴後直取我巴蜀腹地,攻打成嘟如何是好。”

諸葛亮搖着鵝毛扇胸有成竹的說道:“呂布若真這樣做,則正中我的下懷,亮是求之不得。”

接着,諸葛亮一邊對劉備解說着一邊用鵝毛扇在沙盤上指指點點。“呂布大軍若繞過兩座營壘,攻我巴蜀腹地,那麼他們將面臨堅壁清野的局面,亮已經下令在蜀中平原上廣建塢堡用於藏糧拒敵。到時,乘呂布軍頓兵於巴蜀腹地,兩座大營的兵士可以主動出擊,斷絕呂布的糧道。那樣我們必然可以重挫呂布。”

諸葛亮搖了一下扇子,又接着說道:“若呂布一旦受到重挫,我們就要抓住機會,傾全蜀之兵,一舉奪取漢中,甚至奪取房陵,上庸,西城這東三縣也是有希望的。若真能這樣,我益州之地就能連接荊襄,兩地不再需要千里峽江來聯通。”

聽了諸葛亮一番話,劉備沉浸到無限美好的憧憬之中。

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四十章 坑俘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十九章 堅堡第十七章 北歸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十七章 入城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十二章 易主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十七章 北歸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六章 登基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二章 浮海洲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九章 歸義伯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九十四章 鐵浮屠懟虎豹騎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
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四十章 坑俘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十九章 堅堡第十七章 北歸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十七章 入城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十二章 易主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十七章 北歸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六章 登基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二章 浮海洲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九章 歸義伯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九十四章 鐵浮屠懟虎豹騎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