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

項羽乘坐着蜈蚣艦抵近到對面江岸沿江查看。

“大王,看樣子對方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我方深入敵腹地的便衣斥候已飛鴿傳書,大量部隊向彭城,固陵,陽夏,壽春一帶集結,我們現在可以動手了嗎?”項羽身邊的鐘離昧說道。

“不,我們在此之前,還需拿下一個非常重要的城池,襄陽。只有佔據此城,我方纔能確保伐蜀前線的後方安全,拿下襄陽就可以用少量兵力防止對方沿着秦馳道南下襲擾。”

……

襄陽城,做爲兵家必爭之地,中原通往江漢的咽喉,從西周建城開始到秦朝滅亡都是將其做爲一個軍事堡壘來建設。城牆高大無比,三面護城河寬達逾百米,另一面直接用漢水寬闊江面充當護城河。

總體上說,漢水並不是一條河道寬闊的河流,但到了襄陽這一段,河面豁然開朗,其寬度陡增到一兩千米。河道彎成一個巨大的弧形,和唐白河交匯,此間還有數個江心洲島。

項羽令季布帶領洞庭蒼梧兩郡的兩萬屯墾軍以及洞庭郡屯墾水師,會合夏越率領的虎賁彭澤水師,虎賁廬江師溯漢江而上攻打襄陽。(注:虎賁軍都是用郡名爲番號,虎賁水師則以江河湖泊名稱爲番號,和駐地無關。彭澤爲鄱陽湖古稱)

兵鋒很快抵至襄陽城東南方二十里處,但楚軍水師已經無法前進,襄陽守軍在此處近400餘米寬的狹窄漢水水道上設置了大量攔江鐵索。

而在漢江東岸設置了一座堅固營壘,駐軍三千多人。西岸的虎頭山陡峭的山坡之上則憑險而設了一個小型據點,駐軍有幾百人,易守難攻。如果不拔除它,漢軍隨時都能依託這些據點威脅漢水水道上的楚軍船舶。

季布與夏越一商議,決心先攻擊右岸平原地帶的營寨,拆除攔江鐵索,而後再以封鎖和砲擊等手段逼降虎頭山營壘。

……

拂曉時分,高度緊張了一夜的漢水右岸營壘的哨兵總算鬆了一口氣,對面兩百米外的楚軍臨時營寨並沒有什麼動靜。

他們正焦急的等着前來換崗的兵士。

一團黑乎乎的東西呼嘯而來,砰的一聲不偏不倚打在一個崗哨兵士的臉上,然後他的頭就沒了,無頭屍身直挺挺的倒在地上。他旁邊的另一兵士還在發懵,只感覺滿臉被濺上溫熱之物,條件反射般的擡起袖子去抹。又一個物體打在望樓的支架柱上,“啪”的一聲脆響,柱子被擊折,木屑四濺,望樓頃刻間倒下。

兩百米外,被楚軍步兵方陣守護的弩炮陣地,廬江師的兩百具中型弩炮全部集結於此,正向漢軍營壘密集發射三公斤重石丸。除了弩炮,被虎賁水師淘汰給屯墾軍的艦載牀弩也投入到對漢軍營壘的“炮轟”之中。

石丸如同冰雹般砸向漢軍營壘,打的柱倒樑斷,人仰馬翻,頭碎骨折。營壘壕溝旁的柵欄先是被打的像蜂窩一樣,佈滿了一個個臉盆大的破洞,而後因爲樑柱折斷,整段整段的倒塌。

除了石丸,還有火龍的攻擊。“火龍”是楚軍兵士給注油竹筒弩槍的俗稱。

上百具牀弩將一批批“火龍”投向漢軍營壘。每每落地就騰起一股烈焰。有的“火龍”剛好命中一個營帳,瞬間將其點燃,裡面的兵士都來不及跑出,就變成了“火人”,滿地打滾。

此時漢軍營帳真實傷亡並不是很大,但場景十分慘烈。到處是殘垣斷壁,到處是烈焰升騰,營壘外圍一邊的柵欄也被完全摧毀。

緊接着,屯墾軍的大批盾牌兵,手持兩米單手短矛,挺着三尺大盾,揹着一大捆柴禾列成散列陣形向前涌去。來到壕溝邊,順手將背後柴禾投入壕溝。

他們後方還有屯墾軍的弩手提供遠程掩護。但這些弩手最初並沒用上,漢軍營內的兵卒都在躲避飛石弩槍和忙於滅火,幾乎沒有人來組織防禦。

直到楚軍兵士用一捆捆柴禾將營壘壕溝填的半滿之時,一些漢軍將校才發現端倪,聲竭力嘶的喊着兵卒組織防禦。這時,纔有愈來愈多的箭矢向楚軍飛來。楚軍弩兵即刻進行還擊。

一段時間後,一段百米長的壕溝已經被徹底填平。而且靠近土壘一側還高出地平面兩尺有餘,呈一個斜坡狀,上面還鋪墊了竹篾。

楚軍廬江師的騎兵旅開始衝鋒了,這是按照白馬義從的裝備配置的騎兵,雖然因爲訓練時間短的緣故,某些技能項目上與系統白馬義從還差的很遠,但當前這個時代已算是精銳騎兵。

在千餘輕騎接近漢軍營壘時,前沿楚兵弩手進行了最後一輪掩護拋射,然後迅速和盾兵們一起向兩邊散開。

楚軍輕騎順着柴堆鋪墊的斜坡衝到土壘頂部,此時土壘後方,一排三米長戟齊出,衆多寒光閃閃的戟刃出現在楚軍騎兵們眼前。

如果壕溝沒有填平,楚軍是從壕溝對面直接縱馬躍上土壘,喪失了速度的情況下,那麼普通兵士也敢這樣做。但在敵軍騎兵飛馳狂衝的情況下,做如此攔截騎兵的動作,也只有精銳悍不畏死之輩纔敢。

而這些戟手正是漢軍中挑選出的精銳敢死之士。這些戟手後方的其它漢軍兵卒早已一鬨而散的閃開。

然而這樣的人畢竟太少,也就夠稀稀拉拉的一排,如果人數夠的話,組成密集陣形,必然會給楚軍騎兵造成重大殺傷,並抑制住其衝鋒。

衝上土壘壩頂的虎賁輕騎藉着速度,縱馬而起,從空中高高越過這些戟刃。

當然也有不少騎兵躍馬時機沒把握好,或對方的長戟無意中擡高了些,導致戰馬被刺傷,從空中摔落下來。但刺殺戰馬的長戟在巨大沖擊力下,後端反向深深貫入了戟兵的軀體。正常落地的騎兵則揮舞馬槊對這些戟兵進行衝殺。

這道漢軍持戟死士組成的防線很快就完全覆滅,他們有的是被馬蹄踢到腦袋上,有的是被馬匹直接衝撞倒地,有的是在馬槊劈刺下被拆散了軀體。

後續楚軍虎賁輕騎源源不斷的躍入漢軍營盤。四處衝殺,大批楚軍屯墾盾牌兵和弩手也跟隨着一擁而入。本來在楚軍砲擊中就士氣大衰的漢軍此時已是全線崩潰,不顧軍官將校的阻止,奪路而逃。

虎賁長槍手和重步兵早已繞過營壘的北部列出了方陣,攔住了漢軍兵卒北逃的去路。部分重步兵和斥候遊騎兵則在空隙地帶遊弋,狙殺漢軍散兵。

戰鬥進行了不多時刻,這座營壘就完全落入楚軍手中。

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搏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八章 反圍剿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六章 卻月陣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十七章 入城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章 血戰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一百零三章 收復江淮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十章 陰謀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二十章 毒計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十章 陰謀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二十七章 甕中之鱉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九十四章 鐵浮屠懟虎豹騎
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搏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八章 反圍剿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六章 卻月陣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十七章 入城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章 血戰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一百零三章 收復江淮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十章 陰謀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二十章 毒計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十章 陰謀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二十七章 甕中之鱉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九十四章 鐵浮屠懟虎豹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