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

一輪紅日躍出江面,霎那間將濤濤江水映的通紅。此時,可以看到大批的戰船溯江而上,陸遜帶着五百餘隻戰船趕到了柴桑,此時此刻,他還不知道柴桑城在天亮之前就落入漢軍之手。

船上的吳軍步卒們都已手持專用於接舷戰的兵器,站立於戰船的甲板之上,負責瞭望的兵卒攀爬到桅杆之上警戒着江面上的敵情。陸地上,近萬吳軍兵勇排出長達兩裡多的隊伍,輕裝簡行,向柴桑行來,但速度要落後於江中舟船不少。當陸遜的船隊抵達柴桑江面時,這些步卒離柴桑城還有十餘里路程。

陸遜站立的船首,眯着眼向柴桑所在的江岸上瞭望,似乎沒有發現軍隊對峙的情景。柴桑城一片蕭殺場景,似乎剛剛經過一場大戰。這個陸遜一點不意外,因爲昨晚他派出的先遣走舸偵船在天亮之前就向他稟報說,柴桑城從前天晌午一直激戰到深夜。但陸遜從沒想到經過僅僅半天半夜的激戰,漢軍就能奪取八千精兵駐守的柴桑城。

他正要派出走舸登陸偵查,並且取得與柴桑的聯繫。負責瞭望的船工兵卒就已發出警示高呼:“江面西北方出現大批敵船!”類似呼喝之聲在各個樓船艨艟上此起彼伏。陸遜手搭涼棚向西北江面瞭望,果然見到黑壓壓一大片船隻,遂傳下迎敵做戰的軍令。

吳軍戰船在鼓號聲中排成進攻作戰隊形,迎着敵方而去。而與此同時,漢軍的水師也發出了攻擊令,近三百艘蜈蚣艦如同離弦之箭般“射向”吳軍船隊。蜈蚣艦順流而下,艙底的槳手又是馬力全開,片刻的功夫就接近了吳軍的戰船。

陸遜看到敵方戰船速度如此之快,已是驚詫無比,再看到蜈蚣艦這奇特的造型,如同兩翼上下翻飛的四列長槳,已知大事不好。還沒等他來得及轉念,這些蜈蚣艦就已經衝入吳軍船隊,轟隆隆的巨大撞擊聲此起彼伏的響起。

許多吳軍戰船都被撞的嚴重傾斜,甲板上還在等待接舷作戰的兵士猝不及防的在甲板上翻滾,不少直接滾入濤濤江水之中。還有一些在衝撞翻滾中被自己人的兵器所誤傷,頓時肚破腸流而亡。

吳軍戰船能做的唯一反擊就是不停的向這些蜈蚣艦拋射箭矢。然而蜈蚣艦的甲板之上幾乎空無一人,少數幾個操船水手都披掛着重甲,箭矢的攻擊對蜈蚣艦幾乎沒有效果。

一艘吳軍戰船僥倖沒有被蜈蚣艦的撞角所撞到,又恰好與一艘蜈蚣艦擦肩而過,船上的吳軍兵卒抓住機會,用專門接舷戰,長達兩仗的勾鐮槍將蜈蚣艦搭住,試圖將蜈蚣艦拉近後跳邦做戰。

此時,這艘戰船上的吳軍聽到一連串如同悶雷般的巨響。自己腳下的船身開始劇烈的顫抖起來,原來是架設於蜈蚣艦側舷的五門弩炮射出了碩大的砲彈,瞬間將吳軍戰船水線下的船舷轟開了五個大洞,江水開始涌入船艙,船身開始傾斜。

那蜈蚣艦底艙的水手在指揮官的口令中,開始加速。十幾個吳軍兵卒還在用鉤槍搭着蜈蚣艦。突然,他們感覺到一股巨大的力量瞬間傳來,除了一兩個反應快的丟掉鉤槍,其餘人被瞬間拖下已經傾斜的船隻。

靈活的蜈蚣艦在吳軍船隊中左衝右突,雙方接敵後,僅僅半個時辰不到的時間,五百艘吳軍戰船大都已經葬身江底。江面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洛水的吳軍兵卒人腦袋。

少數倖免於難的吳軍戰船向下遊逃竄。蜈蚣艦開始加速追擊,在與目標平行接近時就用弩炮的砲彈或火爆彈進行攻擊。正在江岸上向着柴桑城行軍的吳軍步卒看到這一幕,不知所措。領兵的甘寧不知是該繼續向柴桑進軍好,還是掉頭回撤。

甘寧猶猶豫豫中向前又行了兩里路,才確認他們的吳國水師已經完全覆滅,甘寧立刻令全軍回撤。然而晚了,一隻三千餘人的漢軍騎兵正加速趕來。同時滿載漢軍虎賁步卒的船隻已經順流而下,在甘寧的後方登陸,堵截了他們的歸路。

這一段江岸地勢平坦,甘寧部很快被這兩千多柺子馬和六七百鐵浮屠追上。正在快速後撤的吳軍被這些鐵騎追擊屠戮後立刻演變成潰逃之勢。吳軍兵卒開始不受將官的管束,四散而逃。有的繼續向長江下游逃去,有的向南邊遠處的大山跑去,有的鑽進江邊的蘆葦蕩。

甘寧後悔自己草率的撤退命令,如果他撤退之前安排一小股人馬斷後就好了。然而戰場之上沒有後悔藥,現在他只能竭力組織起兵馬進行一次反擊,他努力了半天也只收攏了三千兵馬,勉強擺了個陣勢。爲了提振士氣,他提槍策馬迎了上去。

不料,漢軍鐵騎之中也躍出一名武將,銀盔銀甲銀槍白袍白馬,晃的人眼睛疼。正是漢軍從將長山趙子龍。兩人在兩軍交兵之前幾息,提前在陣中交起手來。也就是這幾息之間,隨着趙雲一聲大喊:“水賊去死”,甘寧被趙雲一槍挑落馬下。幾乎同時,漢軍鐵浮屠衝入了這三千吳軍之中,手起刀落,片刻的血腥殺戮就將這三千吳軍步卒完全擊潰,死者無算。後方的兩千多柺子馬繼續追獵四處潰逃的吳軍。

當天日頭正中的時候,江東的江面上出現了大批船隻。漢軍開始大規模從廣陵,壽春,以及烏江三路渡江。剩餘的江東水師緊急出動,試圖進行攔截。但他們的下場和夏口,以及柴桑城的吳軍水師一樣,被近千艘護航的槳方戰艦完虐。本要用於接舷戰的步卒卻在沒有接舷戰的水戰中大量損耗。

漢軍的五個虎賁師,五萬郡縣兵順利渡過長江,如若無人之境的開始攻城掠地。三日後,來自荊州的水師也抵達了建業附近,並且運來了兩個虎賁師。

此時的建業已被圍的嚴嚴實實,孫權已如甕中之鱉。同時,成廉的南征軍已經攻取收服零陵,武陵,桂林三郡。大漢帝國版圖一統的時刻就在眼前。

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五十章 血戰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十八章 雲夢“斬蛇”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九章 歸義伯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十七章 北歸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六十章 伐周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
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五十章 血戰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二十九章 被動的劉邦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十八章 雲夢“斬蛇”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九章 歸義伯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十七章 北歸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六十章 伐周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