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家宴

星城“宮殿”的二樓廳堂內,朱由檢,周皇后,朱媺娖,夏華以及還沒有名字的昭仁皇后用着午膳。

王承恩立於朱由檢身後,一臉木然。本來他眼見夏華自作主張與皇上一起用餐,甚是不快。後見朱由檢沒什麼異樣,自己也不便再說什麼。就以這是聖上的家宴,這個準女婿參加也沒有什麼不妥爲理由說服自己。

“娖兒,你的傷…傷勢可好了。”朱由檢話語中還是有着些許愧疚。

“父皇,兒臣已無大礙,切勿爲兒臣擔心。”媺娖回道,她似乎幾日之內就長大般,不再是那個還時常在朱由檢面前撒嬌的小女孩。

當她完全清醒後,感覺一切像是做夢一般。在周皇后說出夏華求娶她一事後,兩朵紅霞即刻飛上了她的臉頰。周皇后是女人,一看女兒表情就知道這事沒得跑了。

母女兩人交談之下,周皇后這才知道自己女兒和這來路不明的夏華此前就有過一面之緣,夏華就是在香山立功又突然失蹤的那名錦衣衛校尉。

朱媺娖在廳堂之中再次見到夏華時,特意坐在他的左側,以避免讓他看見還包裹着紗布的左臉頰。

一桌人吃到中間,朱由檢起了話題,打探起夏華的具體身世來。他和周皇后都認爲夏華必定是某個豪門望族,否則斷無鉅額錢財起這麼一座宛若城池的巨大“塢堡“,養如此衆多精銳的家丁。但兩人將所知道的豪門望族一一過了遍,甚至將東南沿海鄭家這樣非體制內豪族算進去,都沒找到一家姓夏的。

面對朱由檢的詢問,夏華卻是避而不答,只告訴朱由檢說他們現在是在位於薊運河之畔的天津右衛附近。

朱由檢見夏華如此,也不便再追問,只好埋頭用餐。最後還是周皇后打破這個尷尬的氣氛。

她吞嚥下一粒魚丸後說道:“咦,歸義伯爵的庖廚好手藝,本宮在宮中也未嘗過如此鮮美的菜餚。”她這話並非刻意說來聽的,而是確實如此。秘訣就是這星城宮殿的後廚用了一種特殊調料。一種用海帶湯提煉出來的原始味精。餐桌上其餘人也紛紛贊同周皇后的看法。

夏華抿嘴一笑說出實情:“這並非全是因爲庖廚的手藝好,而是後廚有一種特殊調料,是從海帶湯中提煉而來。”

此時,外面進來一名侍衛,在夏華耳邊耳語幾句。夏華起身對朱由檢做禮說道:“請陛下,娘娘慢用,臣有要事要處理,先行退下了。”說罷擡腳就向外走去。

王承恩臉色一變,剛想斥責夏華甚是無禮,夏華人已出了室外。崇禎見夏華如此沒有禮法,心中也有幾分不快。但想到今非昔比,自己是落難之君,怎可要別人事事還按平時的禮法來,而且這還是一場私人場合的家宴。他心裡也就釋然了。

剩餘的人繼續吃着飯,快吃完時,突聞樓下傳來砰砰幾聲槍響。朱由檢臉色大變,王承恩也是一哆嗦。

待朱由檢下得樓來,竟然發現地上歪歪斜斜的躺着幾具穿着黑色號衣的兵將屍體,朱由檢可以肯定這些號衣絕不是明軍兵士的。而夏華手上還攥着一把冒着青煙的柯爾特手槍。

夏華看到朱由檢下來,拱手說道:“讓陛下受驚了。這些賊人是天津衛算盤城的僞官差遣來勸臣降賊的,被臣立時給斃殺了。”

夏華謀奪天津右衛後,天津右衛那些世襲軍戶官長就即時向天津巡撫稟報了這場變故。若換在太平時節,這可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但在當前的混亂局勢下,天津巡撫沒有精力也沒有興趣去關注此事。而是自顧自的坐鎮天津算盤城,加強防禦,坐觀天下之變。

而後,就在夏華將朱由檢救回的第二天,順軍的招撫使就抵達了天津衛算盤城。那裡的天津巡撫知北京城已破,李自成進了紫禁城,崇禎皇帝很可能以身殉國的消息後,當即表態降了順軍,並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天津三衛下達了歸降順軍的軍令。

其後不久,一部萬人左右的順軍隊伍開入天津衛算盤城受降,帶兵的將領是李自成義子李來亨。

天津衛不同於一般的明朝衛所。因爲它位於漕運要衝樞紐,無論是軍事意義還是經濟意義都十分重要。所以自永樂年間天津設衛以來,明廷陸續在天津衛算盤城中設置了大量民政衙署。包括戶部分司,鹽運都司,督餉部院,海運漕運司等。

算盤城中也陸續匯聚起各種靠水吃水的漕鹽大商以及圍繞這些核心產業形成的各種外圍產業。小商小販,酒肆茶館,青樓伶館亦充斥城中。由此天津衛就成爲一座軍民混雜的城市。爲此,明廷特設天津巡撫,統管天津三衛和整個河間府。

李自成當然也知道天津的重要性。不說別的,北方連年天災人禍的,北京城中的糧食一大半都得靠着南方的漕運來維持。除此,天津這種地方,那些明廷官員官職都是流油的肥差,那些鹽漕大商大賈亦都是金銀滿屋的官商。這要是追贓助餉那得弄多少銀兩出來。

所以,在天津被傳檄而降後。李自成越過屯兵保定府的李巖,直接調自己的義子,李巖的副將李來亨前去接管天津。

李來亨來到天津衛算盤城這膏腴之地,就急匆匆的着手整編天津衛的衛所兵,城守營,海運漕運守備等各路明軍。暫時沒有功夫搭理天津左右兩個小衛的事務。

直到近日,李來亨將算盤城和周遭明軍整編安排妥當,認爲萬無一失後,纔派令兵分別前去天津左右衛軍營招降,令他們各自引兵前去天津衛接受整編。

結果在星城,招降的三個信使被夏華二話不說射殺了。

聽夏華講述完,朱由檢哆嗦着嘴脣說“此等盜匪賊子,殺的好,殺的好。”

“陛下,我們當下要平定江山,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將這天津三衛全部控制在手中。現在天津右衛的城池實際已在臣的掌控中,但天津衛算盤城和天津左衛以及三衛所有官兵俱已降賊……”夏華正向朱由檢建議時,話語卻被對方打斷。

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五十章 血戰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四十章 韃盡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十七章 入城第六十四章 龐統之死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九章 歸義伯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二十三章 戰車歸來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五十章 血戰
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五十章 血戰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四十章 韃盡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十七章 入城第六十四章 龐統之死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九章 歸義伯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二十三章 戰車歸來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五十章 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