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

帝辛得知周軍進犯大商王畿之時,姬發已經出了白陘。而他手中的可用之兵,僅僅一萬人的左中右三師。

王畿之內的所有在編民兵幾乎都被徵東大軍調走。他只得下達敕令,緊急徵召王畿之內各個階層的青壯,包括奴僕奴隸,連大牢裡的囚犯也被徵召,甚至年青妾奴都被徵召爲戰士。

給這些人所發放的裝備僅僅是一把青銅戈,即使青銅戈也不能人人都有,一大半人只能用鋤頭和鐮刀。

此時的帝辛不僅缺兵,也缺將。只得讓這些奴隸本身的主人充當頭領,另外又從三師之中抽調些老兵補充。就這樣拼湊起一支十六萬人之師,加上左中右三師合計十七萬,號稱七十萬。

這支烏合之衆於周軍到達牧野的第二天清晨,在帝辛親自率領下,主動向周軍營地發起了進攻。其結果當然和華所來的那個世界幾乎一樣。

只是因爲帝辛有了華所贈送的戰車鉸刀,戰爭過程和結果有些變化。在臨時徵召的前軍瀕臨崩潰之前,帝辛將一百乘戰車投入戰鬥,做自殺性衝擊,成功摧毀了百餘乘周軍戰車。

如果帝辛能橫下一條心,就將自己精銳佈置在前軍中陣,硬懟周軍的虎賁,讓奴隸兵尾隨在兩翼。自己的精銳若能做到將對方陣線中間突破一到幾個缺口,可能還有改變戰局的希望。至少不會發生這種十幾萬前軍潰敗,反過來將自己精銳沖垮的事情。

另外這場牧野之戰並沒有發生大規模前徒倒戈的事件,只是因爲奴隸構成的前軍被擊潰,導致了踩踏事件,沖垮了最後面的左中右三師。

確實有一些事先就和周方有所勾連,或者對帝辛不滿的大中小貴族率領本部的奴僕倒戈相向,比如微子啓就是。但與那十六萬人相比,只佔很小部分。

後面的故事在華所來的世界已經發生過。失敗者自焚而亡,成爲有明確可信歷史記載的第一個殉國君王。勝利者在朝歌的宮殿中狂歡,斬下失敗者已燒焦屍體的頭顱,給他安上一個【紂王】的諡號。而後登基稱天子。

登基後,將紂王生前信任親近的一百多名大小臣子,以及在戰場上曾頑強對抗過周軍的兵將俘虜一起押解到祭祀場所。先斬掉他們的四肢,讓他們在血水中哭嚎翻滾,而後又將他們投入沸水之中活活煮熟。最後才祭祀給上天。

五萬伐商大軍並沒有閒着,分兵攻破了商方王畿之內大大小小上百個依舊還忠於帝辛的甸邑,屠殺了數以十萬計的商人。

朝歌王宮內,周武王姬發,姜子牙,姬旦以及一干重臣正在商討一個重大的問題,商方還需不需要存在。

幾個大臣認爲應該留下來,理由很簡單,周軍最終是要退回鎬京的,不可能長期在這千里之外看守商人。最後,商人還需要商人自己管理。既然如此,商方做爲一個方國當然應該存在下去。

姬旦是反對的,認爲商方不應存在了。他以他周禮中的那套“天下觀與王朝觀”來看,【商】是個天下共主的王朝,而不是個方國。

既然周武王已經成爲上天之子,那麼周就應該是下一個王朝,天下不能同時出現兩朝。所以商不能存在,即使做爲方國存在也不行。

姜子牙也反對,不過他反對的理由和姬旦不一樣,他是從實用主義出發。他對衆人肅穆說道:“不要忘記,這天下還有第三個大國-夏方,如果沒這個方國,我也支持留下商方。但因爲夏方的存在,我們斷不能再保留商方了,必須將其完全滅掉。現在我們的目標要改爲滅夏,只有滅了夏,我們才能真正的被天下共主,而現在的商就如同當年的黎國一樣是我們滅夏路途上的一大隱患。”

姜子牙的顧慮不無道理。在華所來的那個世界中,紂王之子武庚僅僅幾年後就開始率領商人反叛周朝。

周武王已然明白姜子牙的意思,點了點頭。

姬旦問道:“完全滅掉何解?”

周武王兩眼泛出凌厲寒光,冷笑着說:“當然是像滅掉黎國那樣滅掉。”

姜子牙卻說道:“不能和黎國完全一樣,下層平民和奴隸我們要留着,留着爲我們打仗。”

……

此時,恭迎“周軍義師”的一干王親貴族們除了彈冠相慶外,正在爭論應該立紂王之子武庚爲新商王還是立微子啓爲新商王。卻都不知道大禍已經臨頭。

大屠殺和淫掠首先從朝歌開始,所有子姓商方王室都被屠滅,不管他們有沒有給“周軍義師”帶過路。武庚的無頭屍身被拋棄在他府邸外的大街上。微子啓苦苦哀求和表態,也沒能阻止周軍兵士割下他的頭顱。整個朝歌城火光沖天。

緊接着,毀滅商方的行動擴展到商方的王畿郊野。已經躲入五行山做野人的箕子也被搜了出來,當場吊死。各個封甸采邑自是不能倖免。

子祿的父親子昂也被斬掉頭顱,全甸邑的子姓貴族,除了青壯和年輕女子,都被屠殺殆盡。這些青壯成了別人的奴隸。

但是這些甸邑並沒有被燒燬,因爲他們將迎接來新的主人。大量來自周方的平民和中層貴族。商的王畿將劃分爲幾個封國分給姬發的幾個兄弟管理。

最後屠殺甚至擴大到周方的鎬京,那些之前流亡到鎬京的商方貴族亦被成批的屠殺乾淨。

經過一個月的大肆屠戮,總算讓姬發和姜子牙放下心來。開始將宗周六師和七國聯軍撤回鎬京。同時殷地遷移入大量周民,並將殷地上原商方平民和奴隸抽選精壯,混合移民的周人,又編制了八個常備師,號稱殷八師,常駐殷地。

這支軍隊除了防備夏國,還要防備遠在東南,飛廉統帥的十萬徵東大軍。儘管那隻軍隊可能因爲斷了後方給養早已自行解散。

……

在這幾個月期間,華也沒閒着,夏國做着全面的戰爭動員。南北兩個民兵大營已經通過召集令全部滿員,各城各邑的駐屯民兵進入全面戰備狀態。

整個南商路上的原商方據點守將在接見華的信使後,都表示願意聽從夏方南伯調派。同時華派出一支特殊使命的隊伍,向着淮水下游行去。他們是去聯繫遠在東方千里之外的飛廉。

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二章 刺董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十章 陰謀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十七章 北歸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六章 天興軍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三十章 陣戰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九十四章 鐵浮屠懟虎豹騎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三十五章 意外的決戰之機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
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二章 刺董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十章 陰謀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十七章 北歸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六章 天興軍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三十章 陣戰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九十四章 鐵浮屠懟虎豹騎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三十五章 意外的決戰之機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