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

武昌城中的漢帝國皇宮是由原蒙古達魯赤花(總督)的園林改造而成。佔地十幾畝,坐落在離武昌城東門不遠處的鳳凰山腳下。

正值隆冬臘月,即使位於江南的武昌城也落了一地積雪,整個世界變的蒼茫一片。皇宮園林亦是冰雕玉瓊。

垂拱殿內卻是溫暖如春,陳理端坐在靠椅之上,批閱着一封封奏摺。如今漢國的官制已被陳理重新梳理一遍,用起了更爲近現代的組織架構。行政區劃上,丟棄了蒙元那套層級複雜的四級劃分,恢復了更爲扁平的漢代郡縣兩級制。只不過爲了適合百姓的習慣,郡還是稱爲州。

州縣機構皆分爲三司,即行政司,刑訟司和兵司。行政司的最高長官執政官即爲州縣的最高長官,但三司卻是相對獨立,執政官不能直接干預另外兩司運作和人事任免。刑訟司即是法院,將斷訟判案責權從地方行政中獨立出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兵司則是管理地方的內務部隊和民兵,負責地方防務守衛平叛剿賊等,直接由上級兵司管理,最終權力收攏在朝廷兵部和皇帝陳理手中。但執政官可以依據法典在危急時刻要求兵司協助。原有的舊漢軍兵士全部轉爲內務部隊,分駐各地。

一般情況下,除了敵軍寇襲本地外,內務部隊不會參予對外做戰。對敵做戰的主要由國防軍來完成,如今在武昌以及漢陽設置了兩個國防軍營訓練國防新軍,兵士是從內務部隊抽選出來。

國防軍實行的是志願兵制,有豐厚軍餉。內務軍雖然是義務兵制,但亦有津貼兵餉,足夠抵消其脫離生產帶來的誤工損失。

如今漢國沒有出海口,陳理也斷不可能和朱元璋做貿易,也不可能與蒙元的雲南樑王,北方王保保以及歸附蒙元的廣東何真做貿易。至於西邊的川蜀本來就偏僻閉塞,而且明玉珍在徐壽輝死後也斷絕了與漢國來往。

所以儘管有玄月城強大的生產力,但轉換不成真金白銀。另外湖廣人口大多數還是要投入到農耕生產上。漢軍的發展還是得走的精兵路線,暫時無法大規模暴兵。

所辛的是雖然無法開展貿易,但漢國當下管轄的境內礦產資源倒是豐富,並未影響玄月城中的工場打造各種裝備武器,生產用具。大冶的銅鐵,幕阜山上的粗大原木源源不斷的從長江水道運往玄月城,變成各種槍械,大炮,戰車,器械和船舶。

到了日中時分,奏摺終於批改完了。用完午膳,陳理就在親衛的隨扈下,坐船渡江來到玄月城中。

玄月城軍營校場上,傳來近衛軍們操練呼喝之聲。這個時代,系統給了陳理七萬的系統人口限額,這個比上個時代反而少了。因爲元朝國土面積雖然是宋的數倍,人口反而少了三千萬。

陳理對這些人口限額的使用已經有了規劃,其中大部分被陳理保留要用來生成風帆戰艦的水手。因爲這些有豐富的跨洋航行探險經驗的水手船長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訓練出來的,也不可能在內河水面上訓練出來,甚至不能僅依靠沿着海岸航行這種方式鍛煉出來。

要讓這個時空中的土著達到和這些系統水手完全一樣的專業水平,除了長時間的日常學習訓練外,還必須有幾次實際跨洋遠航探險的經歷才行。

陳理在夏越的陪同下匆匆檢閱完近衛軍後,就匆忙向工場行去。他此次前來玄月城的目的就是查看前些時日委託玄月城工匠們打造的新式裝備。

以往的時代,他的投擲熱兵器就是用弩炮或長弓彈射出霹靂彈霹靂箭。與靠捻線點火的原始震天雷不同,它們是依靠附在彈殼上的幾個設計精妙的燧石點火裝置來引爆的。

若是直接把霹靂彈裝到火炮上打出去,那太危險了,百分之九十的機率會在炮膛內就觸動燧發撞針,發生炸膛事故。除非將炮彈做成圓柱狀,將燧發撞針做在前端,也就是做成類似現代炮彈的樣子,才能將這種風險一定程度降低。但是滑膛炮打出去的炮彈是翻滾的,這就不能保證那個前端燧發撞針能觸碰到目標物,也就是非常容易產生啞彈。所以這個方案顯然是不行的。

陳理採用了一種當前工藝條件下最穩妥的方案,還是用延遲引信信管點火的方式,只不過這種點火方式不是用手工明火去點的那種原始方式。而是在發炮的一瞬間,用發射藥爆炸時產生的熱量將彈殼內木質信管中的延時引信點燃。

這樣避免了因手工點火時機不對而產生的炸膛,以及因暴露在炮彈彈殼外的捻線被氣浪撲滅導致的啞彈。但因管信長短和質量誤差,產生提前或延遲爆炸還是難以避免,使得實際威力大打折扣。

這種炮彈只適合用粗短的臼炮大仰角拋射出去。若要在長炮管的加農炮打出去,得將炮彈做成柱形或加裝個底託防止它在炮膛中翻滾才行。

弩炮並沒有被陳理完全拋棄。因爲陳理鼓搗出了單個兵士就可以隨身攜帶木柄手榴彈。原理和開花彈一樣,木質手柄同時也是信管,夾着引信。它投擲前,需投射兵士手工拔掉保險,而後將木柄末端在硬物上敲一下,以此觸發燧石撞機,點燃引信。但這也比手工用明火去點藥捻子的震天雷強百倍。

彈藥當然還只能是黑火藥,威力只有黃炸藥的幾分之一,爲了保證基本殺傷效果,只能加大尺寸,所以不可能做成現代手榴彈那麼小。爲此,陳理又特意設計了一種專門當做手榴彈投射器的單兵輕型弩炮,可以將手榴彈最遠投射近百步距離。.

陳理在玄月城外觀看了開花彈和手榴彈的試射。它們的命中率是無法要求的,只要啞火率,爆炸時機的準確率達到一定水平,就能滿足實戰要求。測試的結果,開花彈啞火率不到百分之十,手榴彈連百分之五也沒有。至於延時,開花彈基本能保證在落地後三秒內爆炸。對這個結果陳理甚是滿意。

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五十章 血戰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十二章 易主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戰之決勝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八章 佳人之請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一百零三章 收復江淮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四十章 韃盡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二章 刺董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九章 翻臉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十七章 入城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
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五十章 血戰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十二章 易主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戰之決勝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八章 佳人之請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一百零三章 收復江淮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四十章 韃盡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二章 刺董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九章 翻臉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十七章 入城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