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晉陽驚變

李密被殺的消息傳到李世民耳朵中時,一股悲憤之情油然而生。當然他並不是爲了李密而悲,而是他認爲父兄把自己當成外人,從開始就隱瞞了這個計劃。這種悲憤很快就轉化成了疑慮和恐懼。

李世民知道,李淵不大可能會拿他怎麼樣。但他相信,李建成一旦某天登上王座,清除掉他這個最具威脅性,最看不順眼的親弟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他深恐自己遭遇和隋廷廢太子楊勇一樣的命運。

在以後的半年時間裡,他不斷被來自公開和秘密渠道的各種各樣的消息刺激着。公開渠道就是晉陽唐王府直接來的公文,敕令。秘密渠道是他在晉陽設的幾個眼線,只是他不知道這些眼線中其實有兩個是聽命於東都方面的。

大業十五年,深秋落葉之時。一道唐王李淵親自下的敕令又從晉陽傳來,令他獨自回晉陽聽任,大名總管府以及本部兵馬全部交由李元吉管理。

李世民心裡咯噔一下沉了下去,前些時,他就知道了李淵染病的消息。據他的眼線花費重金打探,這病雖然是慢性病,也不會當即斃命,但卻是絕症。李淵的陽壽長則也就六七年光景,短則兩三年內可能就要歸西。

這個節骨眼上,突然給自己來這麼一份調令,明擺着是要剝奪自己兵權啊。莫非李建成要出什麼花樣?李世民回想起李密是怎麼死的,背上已是起了一身冷汗,將內衫都溼透了。他立刻吩咐親兵將自己帳下那些親信將領全部召喚來商議。

衆人一番議論後,他的首席謀士房玄齡拱手說道:“如今,是國公當斷之時。要麼依令回都,是否引頸待戮,不得而知,只能聽天由命,不,是聽人由命。要麼就此決斷,公開自立。”衆將皆隨聲附喝。

李世民搖頭說道:“不妥,若我在河北擁兵自立,這唐國就要一分爲二。這樣我李氏骨肉相殘,卻讓那楊廣佔了便宜。若河北河東晉州兩方斗的元氣大傷,那楊廣豈不是能輕鬆將我唐國滅掉?”

房玄齡微微一笑說:“國公,屬下所說的自立不是割據河北,對唐王自立。而是要國公取而代之,登上唐王之位,最後自立於隋廷。”

衆人聽了皆是一驚,李世民手下大將長孫無忌馬上回應說:“那還不是要河北河東兩方相爭嗎?”

房玄齡搖頭繼續說道:“不一定要出動大軍攻城掠地的去打。別忘了秦國公也是唐王的親生兒子,也是有資格繼承唐王之位的。”

李世民手下另一員猛將尉遲恭將頭撥的像撥浪鼓一樣,臉上露出揶揄的表情說:“房先生,你想說服唐王讓國公繼承王位,那不是白日做夢嗎?這一點,我這個粗人都看得明白,怎麼你個讀書人還看不出來。”

李世民此時卻是明白過來,愣愣的說道:“你是要我發動兵變?”房玄齡沒說話,卻重重的點了點頭。整個堂室之中一片寂靜。

……

數日後,李元吉帶着親兵衛隊來到大名,李世民熱情的將他迎入公府之中,長談半日。

幾日後,李世民與李元吉變了交接手續。將大名兵馬的印綬全部交予他。在此期間,尉遲恭,房玄齡等一批李世民府下的能臣猛將辦理了辭呈,說是捨不得與李世民分開,情願做李世民的門客。

李元吉當然知道這些人皆爲李世民心腹,一聽如此甚好,省的自己麻煩還要去找藉口和由頭將他們一一趕走或除掉。他以爲這是對方識趣的表現,所以都痛快的答應了。

在翻閱這些遞上辭呈人的名單時,他卻發現了點端倪。長孫無忌,這個跟隨李世民良久的老將卻沒有跟隨李世民走的意思。隨後幾天,在他的打探之下才發現原因,原來前些時日,長孫無忌一個在軍中任職的親戚因貪污軍資之罪被查處入刑,長孫無忌向李世民求情,卻被當衆責罰五十軍棍。李元吉自作聰明的認爲長孫無忌因此和李世民不是一條心了。

李世民終於離開了他駐防兩年之久的唐國大名總管府,這裡有他一手拉起來的十五萬兵馬,佔整個唐國近一半的兵力。

而如今,他只有身邊三千不到的府兵,還有自己那些心腹將領。但是這三千人不到的府兵卻是整個唐軍中最爲精銳的玄甲軍中百裡挑一出來的勇武之士。他將用這三千人的性命和自己的性命做一次豪賭。

十日之後,李世民進入晉陽城,三千兵卒被本地守軍安排在城中一處空置營房後,他就即刻去拜見父王李淵。

第二日,天剛剛微亮,正是唐王宮早朝之時。在通往王宮的大街兩旁的小巷之中佈滿了玄甲軍的兵卒和戰馬,另有兩千多的玄甲軍卻是暗中集結在世子府附近。

三千兵馬雖說不多,但在晉陽城這長寬不到三裡的小城中調動的動靜不可能不被守軍查覺。然而,這負責晉陽駐防守軍的將領偏偏是李世民派系中的人,只不過這個身份沒有公開而已。

李世民全身甲冑陘直向王宮大門行來,他身旁跟着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等幾名同樣全身甲冑的手下大將,身後跟着數十名玄鐵甲士。

此時唐王宮門前的禁衛軍已喝令他們停下,一名校尉上前大聲說道:“兵甲不得入宮!”

李世民身旁的侯君集呵斥說:“混賬,你也不看看你攔的是誰!”

那校尉脖子一梗,反駁說:“這裡是唐國皇宮,除了唐王世子,任何人包括國公來了也要去了兵甲…”他話還未說完,眼睛突然瞪的老大,直勾勾的看着侯君集,口中血沫已經冒了出來。一把鋼刀已經插入他腹中。他身後的那些禁衛還未來得及喊叫。後面的玄甲軍已經衝了上來,將他們一一砍翻在地。

門前的血跡屍體很快被清理乾淨,門衛換成玄甲軍的兵卒,他們都穿着王宮禁衛的服飾甲冑。隨着幾聲呼哨,近千玄甲軍從百米外的數個巷口中鑽出,與那一百兵卒合兵一起跟在李世民等人後面闖入了王宮。

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十六章 冀州猛將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二章 刺董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之日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二十章 毒計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二十四章 天師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十七章 北歸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十二章 家宴第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六章 天興軍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
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九十五章 岌岌可危的洛陽城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十六章 冀州猛將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二章 刺董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之日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二十章 毒計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二十四章 天師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十七章 北歸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十二章 家宴第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六章 天興軍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