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

他們經過兩個時辰的艱苦行軍,翻過幾道海拔數百米的丘陵山樑後,終於回到了蜀江谷地,再往前走就是長江的一段--蜀江,然後向上遊走就能回到江州。

然而,這千餘人馬並不知道自己一出營壘就被對方盯上了,呂布軍的斥候一直尾隨追蹤着他們。當下,他們向蜀江上游行了片刻鐘,就發現大批的柺子馬向他們包抄而來。這些柺子馬來自於蜀江谷地的呂布軍營壘,他們接到斥候飛騎報信後,立即趕來截殺。

戰鬥結果是毫無懸念的,這些斷糧多日的蜀軍兵卒哪經的起呂布鐵騎的一擊。僅僅片刻時間,蜀軍就被擊潰。

蜀江河谷的荒原之上,幾十名蜀兵氣喘吁吁的向西邊的丘陵地帶跑去。但他們身後的十幾騎柺子馬片刻就追了上來。斬馬鋼刀被騎卒們橫握於手,都不用揮刀,當馬匹奔馳到潰逃的蜀軍兵卒前方時,藉着馬力,鋒利的刀鋒就能輕易的斬下對方的頭顱。

幾十名蜀兵霎那被殺的只有十餘名,其中有六七人實在跑不動了,丟了刀槍,聽天由命的蹲在地上直喘粗氣。其餘四五名蜀軍兵卒眼看要逃入山林之中,幾個呂布鐵騎大聲吆喝着,就要策馬殺去,卻被領隊的百夫長喝住了。百夫長看着部下疑惑的表情說道:“主公有令,放一些會去給還在營壘裡的蜀軍報信。”

這第一批探路的千餘蜀軍,大部分被當場斬殺,少部分被生擒俘虜。只有極少部分回了營壘。龜縮在營壘內的剩餘蜀軍無論將官還是普通兵士此時都明白過來,安全撤回江州的機會是不存在的。蜀軍在野外,尤其是平原之上是無法抵禦擁有虎狼之騎的呂布軍。

幾日後,這些蜀軍成建制的向呂布投降。沒多久,在屯駐在江津營壘中的蜀軍也被迫向高順投降。而來自房陵的東路軍在得到後方補充後,攻取了位於西南方扼峽江咽喉的奉節。此時,江州的劉備已是甕中之鱉。

但是此時的劉備對這些已經不在意了,因爲病入膏肓的他即將離開這個世界。劉備將諸葛亮召喚到病榻之前,做最後的囑託。

“丞相,朕這個當了百十天的皇帝就要歸天了。朕也算對漢室盡到責任了,然而人不能勝天,大漢將亡,天意如此,奈何?”

諸葛亮連忙說道:“陛下,萬勿此言。陛下定能康復身體,只要陛下在,漢室復興的希望就在。別說現在我們與呂布還未真正決出勝負,就是敗了,我們還可以退到南中,交州去…”

劉備無力的擡起手臂擺了擺打斷諸葛亮的話,而後虛弱的說道:“丞相不用安慰朕,朕的病朕自己知道。朕走後,太子劉禪就託付給丞相了。此子年少且生性愚鈍,丞相能扶則助之,反之丞相可取而代之。另外我們最終與是戰,是和,是降全由丞相做主。”

諸葛亮聽了此話,大驚失色的高聲說道:“陛下何出此言啊!臣若不竭股肱之力,不效忠貞之節,當以一死以謝罪於陛下。”劉備聽了這話,才放下心來,又喚來劉禪,要他當場拜諸葛亮爲亞父。

兩日後,劉備就氣絕殯天,劉禪登基繼位,江州城內外軍民無不披麻戴孝。此時,呂布軍的前鋒成廉的三千精騎距江州城不過五十里距離。嘉陵江上,旌帆燭天,千餘條大小戰船鋪滿了江面,向江州撲來。

江州蜀漢丞相府內,令兵向諸葛亮呈報:“呂布派出一使者來到我江州,說是要求見丞相。”

諸葛亮不加思索的說:“帶他來見我。”

來使正是隨着魏延一起降呂布的張鬆。諸葛亮看到是他,倒是有點意外,冷哼一聲說:“原來是你,找本相有何要會說。”

張鬆尬笑道:“鬆是奉了我家主公之命前來勸丞相順應大勢,歸降於…”

諸葛亮暴喝一聲打斷他的話說:“降你等這些叛逆之臣,簡直是白日做夢,何況我大漢還有四萬餘精銳之師,足以與那呂賊一戰。”

說完,他兩目精光爆射,喝道:“來人啊,將這悖主之徒拉下去斬首。”

張鬆大駭的說道:“諸葛亮,你…你好不懂規矩,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哎呦…”幾個兵卒上前,將他架起,一人一拳打在他的腮幫上,打斷幾顆牙齒,讓他住了嘴。張鬆這才知道諸葛亮要來真的,高聲求饒道:“丞相饒命啊,饒命啊…”,不一會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呈現個諸葛亮。

張鬆被殺的消息很快就傳回了呂布營地,呂布會心一笑,他早就料到這結果。能勸降諸葛亮更好,若勸不了降,借諸葛亮的手除掉張鬆這個靠不住的降臣也好。

“傳孤軍令,明日一早,全軍開赴江州,圍住江州城。”他對令兵下令道。但他看了一眼大帳中的沙盤,想到什麼事,隨即將正準備出去傳令的令兵叫住,說道:“等等,本王還有事交待”

江州城內。諸葛亮眉頭緊鎖思考着,佈置在江州外圍的斥候偵騎已向他發來警訊,呂布的大軍正沿着嘉陵江水陸並進,向江州合圍而來。

這江州城夾在嘉陵江與蜀江之間,擁有絕對水軍優勢的呂布軍只需斷絕西南面的陸地通道,就能將江州完全包圍。而且此時巴東與川南各郡縣的蜀軍已被呂布的東路軍和高順軍逐一擊破,收服,江州再無外援之兵。正等呂布封鎖江州的時侯,這四萬屯駐於江州城和周邊營壘的蜀軍真就成了甕中之鱉,只能做困獸鬥了。

除非諸葛亮想與呂布拼個玉石俱焚,否則他不可能用四萬大軍死守江州。他僅僅思索了片刻,心中就有了主意。如今戰略上,蜀軍只有退守荒僻的南中,避開鋒芒正盛的呂布,纔有生存的可能。但在戰術上,想要從江州成功撤出,首先要遲滯呂布包圍江州的時間。於是他吩咐下去:“將趙雲將軍喚來見我。”

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十八章 混戰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二十四章 天師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十一章 兩分鐘奪一國(求推薦)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十八章 混戰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四十章 坑俘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戰之決勝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
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十八章 混戰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二十四章 天師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四十六章 朝歌之戰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十一章 兩分鐘奪一國(求推薦)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十八章 混戰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四十章 坑俘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戰之決勝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