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

當左右兩翼的有蘇軍陣線接敵之時,對面商軍剛剛開始整理混亂的軍陣沒多久。

他們被迫在沒有整理好隊形的情況下作戰。幸虧朝歌三師步卒基本都是屬於短兵兵種的干戈甲士,對陣形的依賴相對於長柄武器兵種要小很多,再加上本就爲精兵。所以並未造成全面崩潰這種災難性後果。

干戈甲士們挺盾揚戈,與自己所能接觸到的敵軍戰鬥在一起。“噗”的一聲,一名甲士的大戈劈開了一名有蘇戰士的胸膛,對方太弱雞。沒有披甲,武器也簡陋,僅僅持一把青銅長戈。但隨之一把長戈向自己當頭劈下,甲士不慌不忙將左手幹盾舉過頭頂,而後感覺到心臟如同被人捏住一般,兩眼一黑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一個青銅戈刃劈開了他左胸的側面,切入他的身體,這一部位沒有甲片防護。

儘管有蘇的兵甲簡陋,但依靠密集陣形的威力依舊能夠將散亂甲士一個個擊殺。此時本分三列排列的戈手已經擠成一列,這自然是提高了每個長戈手的安全係數和密集攻擊帶來的威力,但也讓後排的弓箭手無法像中陣那樣抵近射擊。

但是這些左右兩翼弓箭手也沒閒着,他們得到新的任務,看守監視住左中右三陣結合部的空隙,如果有敵兵從此滲透,給予射殺,並伺機從兩翼射殺商軍中陣甲士。此時左右兩翼和中陣之間錯開了一個約幾十米的縫隙。

大商的左中右三師畢竟精銳,即使形勢不利,接戰的每個甲士依舊死戰不退,導致有蘇的陣線推進緩慢。交戰線後方的商方甲士們此時不用將衛們號令,紛紛自覺挺戈而上衝到有蘇的陣前接戰,如果讓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片刻後商方的兵士就能自發形成一條軍陣。

突然,一羣手持三尺大盾,揮舞着厚重青銅大劍的甲士從左中右的結合部穿插過有蘇方的陣線,向商方左右兩翼縱深處殺來。他們的甲冑外觀上看,甚至都比帝辛的親衛精良。這正是作爲後備軍,被華投入到兩翼的虎賁盾衛。對於商方而言,左右兩翼形勢至此急轉直下。

散佈於交戰線後方的干戈甲士開始圍攻這些盾衛,虎賁盾衛們大都兩人一組背靠背東擋西殺,手中大劍相對於戈戟這類武器,更容易在扎甲甲片之間擠開一個縫隙捅入對方身體

已經升爲虎賁百人隊長的夏嚴舉盾格擋住劈向左肋的短戈,右手的大劍順手一送,就捅入了對方的腹部,不等對方臉色變化,就抽出了大劍反手揮向一個從右前方向自己襲來的敵人,劍鋒將那人手中短戈的木柄切斷,而後劍尖湊巧劃開了此人的喉嚨。

此時的夏嚴沒注意到身後一名干戈甲士正將短戈探過他的肩膀,欲鉤斷他的脖子。但是這甲士也沒注意到有蘇的陣線已推至他的身後,數把戈刃齊齊向他劈來……

那把短戈從夏嚴的肩膀滑落,才讓夏嚴發現有蘇的軍陣已經推了上來,於是又提劍奮勇向前殺去……

帝辛此生從來沒有過今天的這種感受,他感受到了對方的巨大壓迫。現在他沒有去關注岌岌可危的左右兩翼,而是將目光放在中陣,這是他部署兵力最多,也是最有可能突破敵方陣線的地方。大商勇士前赴後繼的衝擊着對方密集長戟陣列,戟兵不斷的陣亡將這個陣列撕扯的越來越稀疏。而且隨着傷亡,很可能不用等到陣列稀疏到不起作用的時刻,就會提前士氣崩潰,帝辛企盼這一刻早點到來。

但現在自身兵力也是傷亡巨大,每一個倒下去的兵士都讓帝辛心下沉一分。【弓箭手!弓箭手!我大商三師怎麼不配置專門的弓箭手】他內心呼喊道。

實際上不僅商方,幾乎所有方國的常備軍都沒有專門的徒步弓箭手,而只是給戰車配置神箭手。概因普通箭手在陣戰中作用只是陣前拋射幾輪,像夏國這樣抵近射擊的戰法從沒有過。

那種接陣前的拋射對於干戈甲士這樣的精兵幾乎沒有作用。所以一般是發起大型戰役時纔會徵召善射的部族方國民兵來充當弓箭手。有蘇氏正是這種善射的半農半獵部族。這也是有蘇能長期獨立於世,未被他方吞併的原因。

“噗…噗..噗噗”幾十支箭矢突然向帝辛周圍的親衛射來,二十多人都被箭矢擊中,儘管甲冑讓他們免於當場喪命,但是入肉三分的箭矢依舊讓他們疼的呲牙裂嘴。

一支箭矢正射中帝辛車駕橫杆,嗡嗡作響,顫動的箭桿讓帝辛驚懼起來,他不是驚懼有人向他射擊,而是這些箭矢是從自己後方射來的。

他回過頭去,看到他這輩子最不可思議的一幕,幾十名武士騎着大馬在他後方四十米處彎弓搭箭。又是一輪箭矢射來,又是一批親衛中箭。一支箭矢從他頭頂呼嘯而過,嚇的他把頭不自覺的往下一縮。

不等帝辛下令,身邊一半親衛已經飛奔而出,殺向這些騎馬作戰的敵人。那些騎馬武士不慌不忙,對着這些飛奔而來的親衛又是一輪射擊,每個親衛身上又多了一兩根箭矢。待親衛們迫的近了,騎手們就策馬遠遁幾仗停下。兩條腿如何追的上四條腿?更何況兩條腿的大部分還受了傷。

當這些“拉着風箏”的騎馬武士看到追他們的人已經被拖了一路後,就一起策馬沿着原路返回,上前用馬槍將這些落單的人逐個亂槍扎死。然後又回到了帝幸駕前四十米的距離,再次放箭向帝辛和他的親衛射擊。

帝辛憤怒了,這是一種羞辱。他不顧親衛勸阻,命馭手駕車追擊,他倒要看看是自己這二十四條腿快還是這些騎馬匹夫的四條腿快。

帝辛的車駕飛馳而出追擊這些萌芽騎兵,但是卻讓正在疆場上廝殺的雙方兵士們都以爲他跑了。此時左右兩翼的商方兵士和中陣的夏方長戟民兵都已瀕臨崩潰。

隨着蘇夏方兵士高聲呼喝“商方王跑了,商方王跑了”。左右兩翼商軍先行崩潰,而後是中軍的干戈武士向後奔逃。此時蘇夏聯軍也不再保持陣形了,鼓聲一變,這是全員衝鋒的號令,所有兵士奮力向前衝殺,追擊潰敗之敵。

帝辛的六馬戰車自然要比萌芽騎兵要快,但雄獅鬥不過羣狼。帝辛鎖定目標追擊其中一人,其餘騎手也迎頭聚攏過來,調轉馬頭,和戰車平行奔跑,向挽馬射出一支支利箭。

在奔跑的過程中,他們的箭術並不精準,但數十支箭矢總有幾支能射中。當幾匹挽馬中有兩匹被射傷射死後,戰車的速度就慢了下來,沒有速度的戰車對於這些騎手而言就是甕中之鱉。很快馭手也中箭身亡。

帝辛的車駕終於側翻在地,他本人被重重的摔了出來,手中大戟已不知摔飛哪去了,衆騎手一擁而上,下馬將他拿住……

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六十章 伐周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十章 洗腦所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二十章 毒計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五章 漢營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六十四章 龐統之死第九章 翻臉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一章 廢太子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
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六十章 伐周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十章 洗腦所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二十章 毒計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五章 漢營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六十四章 龐統之死第九章 翻臉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一章 廢太子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