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纏鬥

因爲射擊死角,望樓上夏軍民兵的箭矢對砸門的周軍兵士不構成任何威脅。對紛紛躲到牆腳下的周兵也無可奈何。

此時,突然一排長戟從空中紮下,立刻刺穿了一排躲在牆根下的周兵頭顱。原來是院內民兵爬到甬道之上,對院外的周兵展開攻擊。

周軍持1.6米的長戈或更短的短戈,無法對上攻擊,被迫離開牆角。望樓上的夏國民兵用蹶張弩再次射出一潑強矢,二十米近的距離,即使射擊精確性不好的民兵亦能將府邸前的周兵射中。

掄錘的兵士揮汗如雨,這門遠比他們想象的要結實。看着身邊接二連三被對方箭矢所傷的兵士,周軍百夫長急了,喝道:“怎麼還沒把門…”

黑暗中一名英雄獵人鬆開弓弦,勁矢已射入周軍百夫長的嘴中,使他當場斃命。

百夫長已死,正傷亡不斷的周兵們立刻向邑外撤去。但很快十名黑盔黑甲的武卒銳士攔住他們的去路,手中的強弩射出十發箭矢,立刻斃命七人。而後將弩往地上一扔,摘下各自大劍大盾向周軍殺去。此時大院的門也轟然大開,約二十名夏軍民兵持戟或操戈拿盾殺出。

這些周軍徒卒自不是武卒銳士的對手,頭顱,斷肢,屍身四處倒落。不多時,剩餘的七十名周軍大多被殺,其餘跪地被俘。第二日,夏軍的“糧道”旁又多了百十個木杆插着的腦袋。

……

朝歌城內姜府,姜子牙盯着一張描繪粗糙的軍事地圖,眉頭緊皺。姬旦則陪在他身邊。

他的堅壁清野,再斷其糧道策略並不成功。對方有高效的後勤能力和偵查能力。在運糧通道上有一張看不見的網籠罩着。姜子牙先是派出大量小股部隊試探,大多有去無回。回來的也都是損兵折將,鎩羽而歸,並未完成任務。

這自然使得姜子牙不敢將更多的主力部隊投入到劫糧道的行動中去。

此時,據探子所報,夏軍已經在朝歌以南五十里處,明日就能抵達。

“太師,我們是否現在該準備和夏軍決戰了?”姬旦以請教的語氣向姜子牙問道。

“不,我們轉移。”

“轉移,往哪轉移?”

“沒有確切目標,就是在這河北大平原上和夏軍兜圈子。”

“太師的用意我懂,就是將對方主力調離糧道,造成對方糧草補給困難,並同時能伺機用主力迂迴到後方攻擊對方糧道。可這樣一來,我們自己的補給從何而來?”

“當然是帶在身上走。”

……

三萬夏軍終於抵達朝歌,然而這已是一座廢墟遍地的空城,它和同時代的大多數大型都邑一樣,沒有外城牆,否則姜子牙必定會據城固守。

華來到府庫,伸手撿起幾顆地板上的粟米粒,看了看,心裡已明瞭姜子牙的計策。姜子牙判斷自己急於速戰速決,自己則偏要反着來。

三萬夏軍就地駐紮在朝歌城外,華令後方加緊運輸糧草。待糧草在朝歌營盤積累到足夠三月之需後。華又下令撤除糧道,將原先糧道上用於偵查保障的令偵斥候,英雄獵人,武卒銳士全部收攏到朝歌。

隨後,華又分兵去殷地上東北方的各個城邑搜刮糧食,將這些糧食集中到朝歌。並告訴這些甸邑里的民衆,如果沒糧吃,可以來朝歌。

這些掠糧隊配置令偵斥候,獵人,有的還配備武卒銳士。在掠糧的同時注意周軍的主力行蹤。另外若發現大股周軍,不得與之作戰,應燒燬糧草後及時撤離。

……

戰車上顛簸的姜子牙顯現出與他年齡相襯的老態。他的計策又沒發生作用。

帶着四萬大軍在河北大平原上兜了月餘,沒見夏軍的主力有任何動作。反而派出大量部隊搜掠各邑的糧食。而且這些部隊反應靈敏,自己派出圍剿的部隊根本將之堵截不住。

現在主動權反而到了夏軍手裡。周軍反而成了客場做戰。近日發生了更可怕的事情,主力的行蹤顯然已經被對方掌握,還時常派出騎馬做戰的軍隊來襲擾。他們遠遠的停下馬,而後拉弓射箭,攢射周方軍士,如果見對方追擊,就策馬遠遁。另外周軍隨軍所攜帶的輜重糧草也消耗大半了。

這樣下去,不等決戰,軍心士氣就會渙散一空。戰車上的姜子牙唉聲嘆氣:“老天呀,你爲何要生夏華此人?”

姜子牙有過將大軍暫且向東開往萊夷的地盤休整的念頭,但又聽聞,飛廉率軍北上,已入萊夷的地盤。如此,那裡肯定也找不到糧食,難免還要與飛廉遭遇上。只能打消了這個念頭。

“傳下軍令,全軍開往朝歌,與夏軍決一死戰!”姜子牙終於下定了決心。

他被迫率領殷八師主力與夏軍決戰,而決戰的戰場選擇權現在卻是掌握在夏軍手裡。

遮天蔽日的殷八師終於來了,還帶着兩萬東夷大軍。姜子牙自是聽聞過對方的長槍方陣,對此他特意在請求東夷援軍之時,要求多多配置弓箭射手。

夏軍在周軍靠近到自己十里範圍時,馬上擺好了陣形。這一次長槍方陣一反常態,派出縱深達到十二排的陣形。

儘管單純從兵力上說,對方比己方還是多近萬人。但這已是華打過的最富裕的仗。

雙方兵力如此接近,自然是不用擔心長槍方陣兩翼的安全。如果敵方軍陣正面寬度過大,必然是犧牲縱深換來的。

若姜子牙真是如此佈陣,華對此求之不得,過於單薄的陣形被槍陣一衝既潰,斷成兩截。試圖包抄自己兩翼的敵軍自己反而會被包成兩團。

做爲兵家始祖的姜子牙自然不會這麼愚蠢,只排了個與夏軍等寬,但縱深稍長的軍陣。長出的那一部分是整整三排弓箭手。

蒼茫大地上,兩個寬達三公里的大陣相互對峙,而後開始相互緩緩靠近。

姜子牙已知戰車衝鋒對付夏軍這樣的軍隊毫無作用,因此戰車只是隨着步兵軍陣齊頭並進。

雙方越來越近,相距不到四十米時,戰車上的姜子牙已然能看見那如林長槍之下,穿着精良甲冑的夏軍矛兵面孔。他把放在空中的手狠狠揮下。戰車上的射手和陣後的弓箭手開始做接戰前的拋射。

如驟雨一般的箭矢向夏軍撲來……

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七十章 燕雲腹地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九章 翻臉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十二章 易主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之日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十章 立威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十章 立威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十章 立威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六十四章 龐統之死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七十章 燕雲腹地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二章 浮海洲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十二章 易主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十一章 亂襲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
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七十章 燕雲腹地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九章 翻臉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十二章 易主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之日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十章 立威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十章 立威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十一章 漢中攻略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十章 立威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六十四章 龐統之死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七十章 燕雲腹地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二章 浮海洲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十二章 易主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十一章 亂襲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