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

楚軍兵士們奮力攢射着箭矢,投擲着標槍,用長矛長戟向木桶中的漢軍兵卒扎去。蜈蚣艦的槳手也奮力划槳,反覆用船體衝撞這些木桶,一但撞上就是桶爛人碎。

儘管楚軍拼盡全力攔截這些乘坐木桶送死的漢軍,但靠岸的江面上密密麻麻都是這種木桶。根本不可能全部都攔截住。最終,還是有三千出頭的漢軍死士成功靠上了廣陵城的江岸,也就是廣陵外圍玄月陣的內部。此處離廣陵城南城牆還有一里路程。

此時,整個楚軍外圍正遭受着十幾萬漢軍的衝擊,江岸邊只有幾百名楚軍在巡邏警戒,看到這種情況,校官一面組織迎敵,一面吩咐兵士速速通知項莊。

幾百楚軍迅速沿江展開,前排戟手,後排弩手。長戟齊出,排箭齊射。正在涉水上岸的漢軍死士大量倒斃於水中。但架不住漢軍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大部分人還是成功登上岸邊。

漢軍死士舉盾揮刀,並排齊頭殺將上來。某漢軍死士,用手盾擋着對方戟刃,揮動手中鋼刀將對方長戟斬斷,大腿上卻中了一箭。忍着劇痛,一瘸一拐的衝到斷戟的楚軍面前,將鋼刀捅入對方的腹部。很快這漢軍死士頭上又中一箭,倒地而亡。

但緊接着,發射弩矢的楚軍也陣亡了,一把刀刃從他的胸膛前冒了出來。原來大批漢軍死士仗着兵力壓倒的優勢,從這支楚軍兩翼外側登陸,開始圍擊這隊楚軍。

此時,楚軍只能散開各爲戰,這種情況下長柄武器對短柄刀劍有天然的劣勢,而且人數也比對方少的多,很快就被漢軍殲滅。存活的兩千多漢軍死士,分成兩股,一部分駐守江岸,一部分向楚軍陣營縱深處衝殺而去。

項莊收到漢軍利用木桶奇襲廣陵南面的時候,大感驚詫,但很快鎮定下來。現在再抽調兵力去堵截已經沒意義了,因爲無論抽調陣線上哪一處兵力,都會造成此處被正在狂攻的漢軍突破。

而將城中僅有的五千多守軍拉出來堵截這部分漢軍,風險太大,很可能陣地和城池都保不住。只能棄陣保城了。

項莊斷然下令道:“傳我將令,全軍有序撤回廣陵城中,放棄陣營壁壘。”說完就帶着親衛隊去堵截從江面上滲透進來的漢軍。馬上,楚軍陣地上傳來一陣又一陣節奏奇怪的鼓聲。

正在四面八方衝擊楚軍玄月大陣的漢軍兵士突然遭到密集箭矢,還有弩槍,火龍的攻擊。這是一次不惜彈藥消耗的全力攢射,將漢軍攻勢阻滯了片刻。

當漢軍再次發起進攻時,發現沒再遭到箭矢,弩槍的射擊。他們小心翼翼的攀爬上壁壘,看到楚軍早已脫離陣地,向城內涌去。他們連忙翻過土壘,向前追殺。

玄月陣中並非是空的,城門前方兩側還設有若干小型堡壘據點。向衝在最前面的漢軍狂射箭矢,在這些小據點堡壘的掩護下,大批楚軍順利撤入城中。

項莊帶着親衛隊,撞上正與後撤楚軍糾纏廝殺在一起的漢軍死士,得到增援的楚軍,士氣大振,又在局部上佔了絕對兵力優勢。在漢軍翻越壁壘進來之前,就將這千人左右的漢軍死士消滅乾淨。而後他們也迅速向城中撤去。

……

韓信在兵卒簇擁下,來到廣陵城下,看着被漢軍圍的水泄不通的城池,並無半點喜色。此戰,他雖然達到了戰鬥目標,但損失了兩萬五千多兵力,這是他平生戰損最大的一次戰鬥。若沒有劉邦提供給他的十萬兵力,他根本不敢如此行事。

他目光在楚軍的營壘上掃過,看到已被楚軍自行摧毀的牀弩,走上前去仔細觀察。這些牀弩已經被拆的七零八散,弓弦也被安全扯掉。韓信吩咐下去,將這些牀弩殘骸收集起來,給軍中工坊的工匠研究,看能不能仿製出來。

沒有任何現代學識基礎,也沒有工匠經驗的韓信認爲,這牀弩就是個放大版的弓弩,所以仿製起來應該不難。

此時,一頂華蓋由遠處而來,正是劉邦。隔着十仗遠,劉邦就笑容可掬的說道:“齊王果然用兵如神,這半日時間就將廣陵圍的嚴嚴實實。”

說話間,他已來到韓信身邊。又接着說:“現在,廣陵這個魚餌做好了,就看項羽什麼時候上鉤了。到時,還要齊王費心謀劃。將項羽徹底剿滅,這樣我們才能安享太平。”

……

樊城下的漢軍經歷重大傷亡後,終於安靜了下來。這是因爲劉賈聽取謀士的建議,不能再這麼添油式的打下去。欲速則不達。應該靜下心來,製造攻城器具,大批積累後才能發揮自己的兵力優勢,一鼓而下。另外還可進行土工作業進行輔助。

於是劉賈集中全軍工匠打造攻城樓車,又開始着人挖掘地道。這一耗就是長達近一個月的時間,樓車已經打造了一百五十餘輛。爲了防楚軍的弩炮轟擊,這些樓車關鍵橫樑立柱都加粗加固。

劉賈怕樓車數量少了還會重蹈覆轍,要求工匠再打造五十具。他認爲兩百具樓車同時攻城,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兵力優勢。

而此時,隧道已經挖入到樊城的地下…..

地下的漢軍兵卒赤膊着身體,揮汗如雨,將隧道繼續向前掘進着。一些人在向前掘進,一些人排着隊提桶向外排水。本來,地道內是很乾燥的,並沒有積水,但這幾日連下幾場大雨,讓地道內部滿是積水。

一個輔兵老卒一鋤頭下去,感覺像鑿空了一個牆壁。小心翼翼的用小鋤頭一點點去掏,發現了一個井壁。連忙對旁邊的人壓低聲音說道:“挖到了,應該是挖到圖上所標的那個枯井了。”

入夜,大批的漢軍集結完畢,一百五十多攻城樓車也準備妥當,既然地道已經神不知鬼不覺的挖好,劉賈決定提前攻城。

計劃先由兩千漢軍死士進入地道,向城中潛去。待他們在城中發出信號後,城外的漢軍就發起總攻。內外接應,攻克樊城。

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十一章 亂襲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二十三章 戰車歸來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五十章 血戰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三十一章 據長安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八章 買賣人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十章 立威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十六章 一個爛攤子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八十六章 戰武關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十一章 兩分鐘奪一國(求推薦)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
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十一章 亂襲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二十三章 戰車歸來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五十章 血戰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三十一章 據長安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八章 買賣人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十章 立威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十六章 一個爛攤子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八十六章 戰武關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十一章 兩分鐘奪一國(求推薦)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