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奪帥 (七)

“三叔自管放……”符贏想都不想,本能地就準備答應。然而話說了一半,後半句卻再度卡在了喉嚨處,臉上的紅色也盡數變成了蒼白。

作爲符彥卿最喜歡的長女,自家父親和族中長輩是什麼秉性,她實在最清楚不過!動動筆墨,向朝廷替鄭子明邀功,順便表明對自家女婿的支持態度可以,想要符家爲了太子出兵,卻難比登天!

先前鄭子明說,局勢未明朗之前,沿途各方勢力大多數會選擇袖手旁觀。作爲最大的一支地方勢力,符家又何嘗不是如此?五年前,李守貞兵敗,明知道自己就困在城中,符家都未曾派遣半個死士前來相救。今天的事,在符家很多長輩眼裡,不過是將李崇訓換成郭君貴,他們怎麼會捨得自家兵馬爲此犧牲?

“我給魏王寫了一封信,嫂子只管送給他老人家過目。相信他老人家看到後,會做出對符家最有利的選擇。此外,我剛纔還越俎代庖,替嫂子宗訓準備了一百親兵,嫂子回孃家前,一併帶上。”彷彿能猜到符贏爲何臉色瞬息大變,鄭子明指了指信囊,低聲補充,臉上笑容裡充滿了鎮定和自信。

想到對方數月前曾經逼得自家父親無路可退,符贏心裡立刻就又涌出了幾分底氣。雙手將信囊舉到眉間,鄭重點頭,“三叔放心,我與太子夫妻一體。絕不會辜負你們兄弟所託!”

“大嫂巾幗不讓鬚眉,小弟靜候你的好消息!此刻親兵應該已經集結完畢,我帶你前去交接!”鄭子明拱了拱手,緩步將符贏領出了門外。

親手結束亂世,重整如畫山河,這是他、柴榮和趙匡胤三個,結伴南歸途中所發下宏願。這麼多年來,兄弟三人所走的每一步,幾乎都是努力向着這個目標靠近。無論誰擋在路上,都必殺之。管他姓劉、姓李,姓高還是姓符!

年久失修的道路,被馬蹄踩得亂泥紛飛。

騎在馬背上,大周太子柴榮眉頭緊鎖,長滿青黑色鬍鬚茬的臉孔上,掛着一道道的汗水和泥漿。

連續兩天急行軍,讓他的身體和精神,都疲憊到了極點。但是,他心中的焦慮,卻沒有因爲疲憊而減輕分毫。

除了韓重贇之外,沒有第二個人,成功逃出汴梁給他報信!兩天以來,沿途地方官員,要麼裝聾作啞,對這支騎兵視而不見。要麼首鼠兩端,一邊派人送了豬羊糧草出城勞軍,一邊緊閉四門,“以防城中有歹徒出門驚擾太子殿下”。誰也不肯主動站出來,對王峻等人的惡行做一句指責,更不肯派遣一兵一卒,與他這個當朝太子共赴國難!

“怪不得王峻和王殷有恃無恐!”不需要舉一反三,柴榮從地方官員的表現上,就能猜出朝堂內大部分文武此刻所抱的是什麼心態,真恨不得肋生雙翼,直接飛回皇宮,將自家養父接出來,然後調集起兄弟幾個所掌控各路大軍血洗汴梁。

然而,多年領兵經驗和心頭僅剩下的幾分理智,卻清楚地告訴他,欲速而不達。騎兵的戰鬥力一半兒來自於戰馬,雖然太子侍衛和滄州精銳,都是一人雙馬,可以輪番換乘。但每天行軍八十里,也是極限。再快,將士們的體力就無法及時恢復,戰馬也會迅速掉膘,生病,甚至直接累死。沒等跟敵軍發生接觸,整支隊伍就會不戰而潰。

“大哥,該停下來歇息了。前方二十里就是曹州,節度使去年剛剛換成了王殷的結拜兄弟楊文生,態度難料。”趙匡胤做了三年多的節度使,也早就不是當初那個熱血上頭的公子哥。看到身邊弟兄們的身體起伏節奏與戰馬的奔跑節奏越來越不合拍,快速湊到柴榮身邊,低聲提醒。

“啊,是他?我想起來了!”柴榮立刻激靈靈打了個哆嗦,四下看了看,果斷做出決定。“找一個避風的地方,讓弟兄們下馬吃些熱食!”

“好。”趙匡胤拱手領命,隨即從柴榮的親兵的背上拔出一面純黑色令旗,高高地舉過了頭頂,“放緩馬速,準備紮營休整!!”

“遵命!”幾名身穿都指揮使鎧甲的將領,大聲答應。隨即同時向各自的身後揮舞角旗,“放緩馬速,準備紮營休整!!”

“放緩馬速,準備紮營休整!!”

“放緩馬速,準備紮營休整!!”

“放緩馬速,準備紮營休整!!”

“放緩……”

隊伍中指揮使、百人將、都頭們,開始履行各自的職責。一邊大聲重複着主將的命令,一邊緩緩拉緊戰馬繮繩。

整個騎兵隊伍緩緩減速,不多時,便由策馬疾行,變成了小步慢跑,然後又變成了碎步行軍。人和馬呼出的熱氣混和在一起,在晚秋的平原上形成了一團厚厚的白霧。

“趙寶,趙奇!你們兩個去頭前探路,尋找合適的紮營地點。”趙匡胤滿意地衝大夥點點頭,將目光快速轉向自己的親兵。“必須在半炷香腳程之內,附近最好還有水源。”

“是,將軍。”親兵躬身領命,策馬如飛而去。

“潘美將軍,你麾下的斥候……”不待他們脫離自己的視線,趙匡胤又迅速來到潘美身邊,低聲跟對方商量。

“徐揚,張富,你們兩個各帶一小隊斥候,聽趙節度指揮!”不待他把話說完,潘美就痛快地扭頭點將。

“遵命!”兩小隊斥候在徐揚和張富的帶領下,越衆而出,拱手向趙匡胤施禮。後者也不客氣,用馬鞭朝曹州方向指了指,大聲吩咐,“按戰時規矩,分頭向前探路。一直探到曹州城下,探明守軍動靜爲止。”

“遵命!”兩支斥候都是鄭子明親手訓練出來的精銳,不需要趙匡胤做過多吩咐,就自動分成了數組,三三爲伴,呈扇面行,朝前方疾馳而去。

“潘將軍,煩勞你再派一隊精銳負責接應。不必分散開,集中起來以防萬一。”望着衆人迅速遠去的背影,趙匡胤點點頭,再度跟潘美低聲協商。

“好!”潘美知道趙匡胤在擔心什麼,再度痛快地答允。“潘星,你帶五十名弟兄,前方五里處警戒!”

與後者一樣,他平素的做事準則,也是小心無大錯。寧可讓麾下的弟兄們多耗費一些體力,也不願給沿途任何人以可乘之機。

事實證明,這種謹慎並非多餘。僅僅在一刻鐘之後,大軍剛剛找到了紮營地點,還沒等架起行軍鍋來燒水,便有兩組斥候,飛一樣趕了回來。隔着老遠,就吹響了示警的銅哨子,“吱——,吱——,吱吱——吱吱吱——”

“前方五里左右,有一支兵馬正在向這邊靠近,來意不明!”陶大春、潘美兩個長身而起,異口同聲向柴榮彙報。

“殿下,小心來者不善!”剛剛下馬休息,連汗都沒來得及落的各級將領們,也紛紛手按刀柄起身,圍在柴榮面前,自動站成了一個圓弧。常年的辛苦訓練,讓他們每個人都對軍中的各種信號倒背如流。根本不需要麾下傳令兵翻譯,就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真正遇到了突發情況,柴榮的表現,反而不像行軍時那麼焦躁。先抓起親兵剛剛遞過來的水袋喝了一大口,然後才緩緩對大夥吩咐,“不急,先讓弟兄們整理鎧甲兵器,更換坐騎!曹州是座重鎮,發覺有兵馬靠近,守將帶人出城查明情況不足爲怪。”

“是!”衆將見太子如此沉穩,頓時都找到了主心骨。齊齊答應一聲,迅速去整理各自麾下的隊伍。

“二弟,你帶着我的兩百親兵,前去迎接一下,表明咱們的身份,順便驗證對方的真實態度!”回頭朝着開始忙碌的弟兄們掃了幾眼,柴榮又將目光集中於趙匡胤身上,低聲吩咐。

“大哥!”趙匡胤的眉頭迅速往上一跳,拱手迴應,“那楊文生乃是王殷一手提拔起來的嫡系……”

“他也是大周的節度使!”柴榮深吸了一口氣,話語裡帶着幾分不甘,“你去告訴他,孤知道他的難處,只要他能袖手旁觀即可。孤,孤保證事後不做任何株連!”

“這……?末將遵命!”趙匡胤依舊想要勸說柴榮不可有婦人之仁,但看到對方眼睛裡清晰的痛楚,只能無奈地拱手。

“殿下,我軍人困馬乏,且人地兩生!若不搶先下手……”見到此景,潘美大急,趕緊搶在趙匡胤出去送死之前,大聲提醒。

“咱們不是叛軍,他所帶的,也是大周的將士!”柴榮毫不猶豫地出言打斷,然後翻身跳上了馬背。

作爲曾經與契丹人交過手並且絲毫不落下風的“沙場老將”,他何嘗不知道在當前形勢下,放棄率先出擊會喪失多少優勢?然而,身爲大周的儲君,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他就不願意因爲自己和王峻等人的爭鬥,導致無辜將士們血流成河。

那些將士,都是他義父郭威親手帶出來的兵馬,都曾經爲大周朝立下過赫赫戰功。他們應該退役回家去頤養天年,或者死在抗擊契丹人的戰場上,而不是倒在自家人的屠刀下,死不瞑目!

第六章 疾風 (三)第九章 暗流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一章 磨劍 (一)第二章 蓬篙 (十)第五章 短歌(四)第七章 塵緣 (五)第八章 雄關 (七)第四章 饕餮 (三)第八章 崢嶸 (三)第二章 謀殺 (四)第一章 家國 (一)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六章 破繭 (一)第二章 蓬篙 (七)第五章 迷離 (八)第五章 短歌 (八)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十章 狂風 (七)第二章 重逢 (二)第二章 謀殺 (四)第四章 撲朔(四)第一章 傳說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四章 撲朔 (三)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二章 風雲 (六)第七章 鹿鳴 (九)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三章 收穫 (七)第八章 人心 (五)第五章 短歌 (九)第八章 烏鵲 (七)第四章 虎雛 (三)第五章 迷離 (六)第四章 虎雛 (二)第一章 問道 (六)第五章 草谷 (九)第四章 饕餮 (五)第八章 崢嶸 (一)第七章 治河 (七)第五章 求索 (八)第九章 萍末 (九)第八章 人心 (九)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六章 君王 (二)第五章 逝水 (一)第七章 治河 (二)第六章 綢繆 (三)第五章 逝水 (九)第三章 父子 (十)第三章 父子 (二)第六章 破繭 (六)第一章 傳說 (七)第三章 父子 (三)第七章 勁草 (四)第七章 治河 (一)第六章 破繭 (八)第四章 耕耘 (五)第一章 家國 (五)第六章 紅妝 (二)第九章 長纓 (六)第四章 饕餮 (一)第五章 迷離 (六)第四章 歸來 (六)第二章 蓬篙 (八)第三章 父子 (二)第九章 奪帥 (四)第八章 烏鵲 (五)第三章 父子(九)第五章 求索 (一)第五章 黃雀 (一)第四章 歸來 (六)第五章 求索 (二)第七章 仕途 (六)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十章 宏圖 (五)第二章 謀殺 (一)第六章 綢繆 (二)第六章 紅妝 (九)第九章 萍末 (七)第十章 餘韻 (三)第二章 謀殺 (一)第六章 紅妝 (三)第七章 治河 (三)第七章 鹿鳴 (八)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四章 答案 (五)第一章 傳說 (七)第四章 虎狼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三章 抉擇 (八)第八章 雄關 (二)第二章 款曲 (九)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二章 重逢 (二)第八章 烏鵲 (七)
第六章 疾風 (三)第九章 暗流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一章 磨劍 (一)第二章 蓬篙 (十)第五章 短歌(四)第七章 塵緣 (五)第八章 雄關 (七)第四章 饕餮 (三)第八章 崢嶸 (三)第二章 謀殺 (四)第一章 家國 (一)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六章 破繭 (一)第二章 蓬篙 (七)第五章 迷離 (八)第五章 短歌 (八)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十章 狂風 (七)第二章 重逢 (二)第二章 謀殺 (四)第四章 撲朔(四)第一章 傳說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四章 撲朔 (三)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二章 風雲 (六)第七章 鹿鳴 (九)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三章 收穫 (七)第八章 人心 (五)第五章 短歌 (九)第八章 烏鵲 (七)第四章 虎雛 (三)第五章 迷離 (六)第四章 虎雛 (二)第一章 問道 (六)第五章 草谷 (九)第四章 饕餮 (五)第八章 崢嶸 (一)第七章 治河 (七)第五章 求索 (八)第九章 萍末 (九)第八章 人心 (九)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六章 君王 (二)第五章 逝水 (一)第七章 治河 (二)第六章 綢繆 (三)第五章 逝水 (九)第三章 父子 (十)第三章 父子 (二)第六章 破繭 (六)第一章 傳說 (七)第三章 父子 (三)第七章 勁草 (四)第七章 治河 (一)第六章 破繭 (八)第四章 耕耘 (五)第一章 家國 (五)第六章 紅妝 (二)第九章 長纓 (六)第四章 饕餮 (一)第五章 迷離 (六)第四章 歸來 (六)第二章 蓬篙 (八)第三章 父子 (二)第九章 奪帥 (四)第八章 烏鵲 (五)第三章 父子(九)第五章 求索 (一)第五章 黃雀 (一)第四章 歸來 (六)第五章 求索 (二)第七章 仕途 (六)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十章 宏圖 (五)第二章 謀殺 (一)第六章 綢繆 (二)第六章 紅妝 (九)第九章 萍末 (七)第十章 餘韻 (三)第二章 謀殺 (一)第六章 紅妝 (三)第七章 治河 (三)第七章 鹿鳴 (八)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四章 答案 (五)第一章 傳說 (七)第四章 虎狼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三章 抉擇 (八)第八章 雄關 (二)第二章 款曲 (九)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二章 重逢 (二)第八章 烏鵲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