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治河 (一)

“相公,你摸摸,他好像在動,他好像真的在動啊!”常婉瑩穿着一襲湖藍色的綢衫,慵懶的躺在一張竹塌上,聲音膩得宛若加了糖霜的酥油。

竹塌很寬,足以並排躺下四個人。而現在,上面卻只臥了她一個。她的丈夫,大周七州節度使,冠軍侯鄭子明,像個鐵塔般站在竹塌旁,一邊用扇子送來習習涼風,一邊咧着嘴巴迴應:“當,當然,也不看看是誰的兒子!看,這拳頭,可真有力氣。哎呀,別再打了,再打你孃親就該打你屁股了!”

“臭美,你怎麼知道她就不是個女兒?”常婉瑩自動忽略了後半句“挑撥離間”之詞,溫柔地看着肚子上的小小凸起,目光裡充滿了母性的慈祥。

“男孩,不會有錯!你夫君我的醫術,如果自認第二,天下誰敢稱作第一?”對於岐黃之道,鄭子明向來自負得很。立刻接過話頭,鄭重補充。

“相公,我發現你越來越自大了啊!”

“這不叫自大,是自信!”

“咯咯,咯咯……”

低低的笑聲在四下裡響起,衆侍女盡力轉過頭,捂住嘴巴,以儘可能地對宅邸的男主人保持尊敬。

胎動,懷孕期最常見不過的胎動,卻給滄州城的冠軍侯府內,平添了無數歡聲笑語。七州節度使大人有後了,十有七八是個男嬰!太子殿下已經將汴梁城內最好的穩婆打發了過來,澤潞節度使乾脆直接送來了整整五十名年青力壯的僕婦。符老狼送來了蒲扇的玉璧兩對兒,高白馬贈了拳頭大的金鎖一把,外加上好的蘇綢百匹。趙匡胤、高懷德和符昭序三位節度使,則各自送來了駿馬十匹,牛羊百頭。這孩子,在孃胎裡,就註定要受到無數人的關愛,受到成千上萬人的祝福。

然而,世事向來是福禍相依。冠軍侯府邸,乃至整個滄州,自開春以來就好事不斷。但放眼大周全國,卻能看到無數縷愁雲慘霧正在迅速向汴梁凝聚。

首先,今年剛剛開春,許州一帶便有地龍翻身,幾個彈指功夫就毀掉了民居數萬,令百姓死傷枕籍。

其次,三月份的一場倒春寒,令汴梁和長安等地的麥子,盡數遭殃,地方官員雖然全力補種,夏糧欠收的局面,卻在所難免。

最後,也是最可怕的,則爲滂沱暴雨。自打進入了四月,關中、隴右一直到洛陽,大雨下起來就未曾間斷,年久失修的黃河大堤,如今已經多處出現了險情,一旦決口,必將導致流民萬里。

好在皇帝和百官,大部分都出身於底層,通曉民間疾苦,並且親眼目睹過流民的驚人破壞力。所以早早地就命令各級官府,開倉放糧,安置受災百姓。然而,剛剛纔建立了一年多的國家,哪裡來得如此多糧食物資儲備?轉眼間,黃河沿岸各地的府庫就都見了底兒,而無家可歸的百姓卻越來越多,並且不斷向汴梁周圍的城池靠攏。

“大兄、秀峰,可道,如果朕將雄、滁、雄、泰四州,割給南唐,是否能換回足夠的稻米,讓大周熬過下一個冬天!”面對日漸窘迫的局勢,大周皇帝郭威愁得夜不能寐,思前想後,終於做出了一個最爲痛苦的決定,割地,以土地向南方的敵人換取存糧。

“陛下,請慎言。”樞密使王峻聽到郭威如此說話,立刻起身規勸。“去歲慕容彥超勾結僞唐入寇,將士們捨生忘死,付出了上萬條性命,才終於將賊兵擊潰,並趁機將邊界推到了長江之畔。如今陛下卻爲了區區幾船白米,就把四州之地盡數送出。如此,將置當日血戰而死的英魂於何地?三軍將士聞聽此訊,今後哪裡還有士氣再爲大周而戰?!”

“陛下,臣也以爲,以地換糧的想法不妥!”鄭仁誨的性子遠比王峻沉穩,但話語裡所表達出來的反對態度,卻是同樣的堅決。“眼下沿河各州縣的官庫雖然已經見底,但晉州、澤潞、洺州和冀州等靠北之地,卻還沒受到水災波及。朝廷下令從這些地方調集些錢糧,遠比向僞唐祈討來得簡單。況且那僞唐皇帝李璟雖然闇弱,卻遠算不上昏庸。越是這當口,越恨不得我大周餓殍遍地,絕不會因爲區區四州,就放棄對我大周落井下石!”

“與其謀糧於僞唐,不如借糧於僞楚。那僞楚如今正值內外交困,若陛下肯主動向其示好,贈送其一些甲冑刀矛,換回幾百船白米應該不成問題。”樞密副使馮道,向來不喜歡跟人爭執。沉吟了片刻,低聲說出一個替代方案。

“那倒不如直接跟僞楚結盟,然後陳兵江北。令僞唐的兵馬,不再敢繼續深入楚地!”王峻難得一次沒直接跟馮道對着嗆,而是先橫了此人一眼,隨即皺着眉頭補充。

如今天下除了大遼、北漢和大周之外,長江以南,還盤踞着南唐、吳越、荊楚、南漢,等諸多割據勢力。這些割據勢力之間彼此攻伐不斷,卻給江北的大周留下了許多合縱連橫之機。

“陳兵江北,圍魏救趙,這倒是不錯的辦法!”郭威是個馬上皇帝,立刻看出了王峻的提議確實有可行之處,騰地一下站起身,大聲問道,“就是不知道,荊楚出不出得起這筆救命的費用?還有,朝中何人能替朕前往荊楚一行?”

樞密使王峻,等的就是他這一問。趕緊笑着拱了拱手,不慌不忙地迴應道:“人選,倒是現成的,就看陛下捨得捨不得了!太子殿下當年替陛下督辦軍資,將荊楚、僞唐、南漢和吳越等地,都走了個遍。如果陛下能捨得太子親自出使荊楚,一則足以顯示我大周對結盟的誠意。二來,以太子對荊楚的熟悉程度,也容易從其內部找到幫手,促使盟約儘快達成。是以,臣,樞密使王峻,舉薦太子出使荊楚,爲千萬災民,早日謀取救命之糧!”

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三章 耕耘 (三)第一章 初見 (四)第二章 謀殺 (一)第八章 崢嶸 (三)第六章 破繭 (六)第四章 答案 (一)第八章 麋鹿 (五)第九章 萍末 (四)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三章 颶風 (二)第一章 家國 (三)第十章 易鼎 (三)第四章 答案 (七)第三章 抉擇 (八)第六章 紅妝 (三)第二章 款曲 (四)第五章 草谷 (一)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三章 抉擇 (八)第五章 短歌 (一)第三章 颶風 (一)第八章 雄關 (三)第十章 易鼎 (八)第七章 治河 (九)第八章 麋鹿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八章 崢嶸 (一)第八章 雄關 (六)第五章 逝水 (八)第四章 答案 (四)第七章 鹿鳴 (八)第七章 國難 (七)第六章 綢繆 (六)第二章 風雲 (八)第五章 迷離 (五)第五章 黃雀 (一)第三章 收穫 (二)第九章 長纓 (五)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七章 塵緣 (七)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十章 狂風 (六)第八章 三生 (五)第七章 國難 (一)第九章 萍末 (二)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七章 勁草 (六)第六章 破繭 (十)第二章 款曲 (一)第三章 父子 (二)第二章 蓬篙 (四)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七章 勁草 (八)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二章 蓬篙 (八)第五章 黃雀 (七)第三章 父子 (二)第七章 國難 (二)第八章 崢嶸 (八)第六章 紅妝 (九)第五章 迷離 (三)第七章 塵緣 (六)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一章 傳說 (八)第五章 迷離 (二)第十章 狂風 (三)第七章 塵緣 (四)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六章 綢繆 (六)第五章 迷離 (六)第六章 破繭 (二)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八章 崢嶸 (六)第四章 虎狼 (七)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六章 君王 (二)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九章 萍末 (三)第二章 霜刃 (一)第一章 家國 (五)第十章 狂風 (四)第九章 長纓 (七)第十章 宏圖 (九)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一章 傳說 (六)第六章 破繭 (六)第九章 萍末 (二)第二章 霜刃 (一)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八章 人心 (一)第六章 疾風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八章 三生 (一)第六章 紅妝 (二)
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三章 耕耘 (三)第一章 初見 (四)第二章 謀殺 (一)第八章 崢嶸 (三)第六章 破繭 (六)第四章 答案 (一)第八章 麋鹿 (五)第九章 萍末 (四)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三章 颶風 (二)第一章 家國 (三)第十章 易鼎 (三)第四章 答案 (七)第三章 抉擇 (八)第六章 紅妝 (三)第二章 款曲 (四)第五章 草谷 (一)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三章 抉擇 (八)第五章 短歌 (一)第三章 颶風 (一)第八章 雄關 (三)第十章 易鼎 (八)第七章 治河 (九)第八章 麋鹿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八章 崢嶸 (一)第八章 雄關 (六)第五章 逝水 (八)第四章 答案 (四)第七章 鹿鳴 (八)第七章 國難 (七)第六章 綢繆 (六)第二章 風雲 (八)第五章 迷離 (五)第五章 黃雀 (一)第三章 收穫 (二)第九章 長纓 (五)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七章 塵緣 (七)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十章 狂風 (六)第八章 三生 (五)第七章 國難 (一)第九章 萍末 (二)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七章 勁草 (六)第六章 破繭 (十)第二章 款曲 (一)第三章 父子 (二)第二章 蓬篙 (四)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七章 勁草 (八)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二章 蓬篙 (八)第五章 黃雀 (七)第三章 父子 (二)第七章 國難 (二)第八章 崢嶸 (八)第六章 紅妝 (九)第五章 迷離 (三)第七章 塵緣 (六)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一章 傳說 (八)第五章 迷離 (二)第十章 狂風 (三)第七章 塵緣 (四)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六章 綢繆 (六)第五章 迷離 (六)第六章 破繭 (二)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八章 崢嶸 (六)第四章 虎狼 (七)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六章 君王 (二)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九章 萍末 (三)第二章 霜刃 (一)第一章 家國 (五)第十章 狂風 (四)第九章 長纓 (七)第十章 宏圖 (九)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一章 傳說 (六)第六章 破繭 (六)第九章 萍末 (二)第二章 霜刃 (一)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八章 人心 (一)第六章 疾風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八章 三生 (一)第六章 紅妝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