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傳說 (六)

“楊無敵?”呼延琮微微一愣,伸手將擋在面前的侍衛推開半尺,從人縫裡向對面張望。

白馬、白袍、銀槍、銀甲,身邊還形影不離地伴着一名黑甲、黑袍、烏騅馬的女將軍折賽花,不是綽號“楊無敵”的楊業重貴,又是哪個?

這下,呼延琮徹底不用再躲了,躲也躲不過,還要平白搭上半輩子的威名!乾脆用力分開侍衛,大咧咧地朝對方拱手,“呼延琮何德何能,居然敢勞楊無敵帶着如此多精銳騎兵前來相接,真是慚愧,慚愧!”

楊重貴涵養非常好,聽出呼延琮話語裡的譏諷之意,卻一點兒也不生氣。笑了笑,主動解釋:“大當家言重了,楊某可不是專程來接你。楊某是受人所託,去定州接一位故交,半路上忽然接到自家哨探的急報,才知道你呼延大當家恰巧也經過這裡!”

“不是有人給你送消息,讓你在半路上埋伏?”呼延琮又是微微一愣,質疑的話脫口而出。話音落下,心中先前那種刀扎般的感覺,也徹底消失了個無影無蹤。

“有人給我送信?你呼延大當家居然淪落到了如此地步,連麾下弟兄都統御不住?”楊重貴也被問得微微一愣,皺着眉頭反問。

“只是,只是沒想到這麼巧而已!看來是老天爺捉弄與我,非呼延琮信錯了自己的弟兄!”呼延琮長長吐了一口氣,快走幾步,從百姓隊伍外拉住自己的戰馬,“既然老天爺要收了我,呼延琮也怪不得別人。楊將軍,你可否賞臉與某公平一戰?”

“當日咱們沒分出高下,楊某甚覺遺憾!既然呼延大當家有約,楊某敢不從命?”楊重貴笑了笑,舉起銀槍,朝呼延琮遙遙致意。

他是大漢國的四品宣威將軍,對方是太行山七十二寨的總瓢把子。既然以百倍以上的兵力優勢將對方圍了個水泄不通,當然沒有再網開一面的道理!

然而,公事公辦歸公事公辦,內心裡頭,他卻對呼延琮有幾分惺惺相惜。願意給對方一個戰死馬背的機會,而不是讓對方受盡獄卒的侮辱折磨之後,再死於刑場。

“多謝了!”呼延琮飛身上馬,雙手抱拳施禮,“這裡人多,某提議咱們去村子外面切磋。我麾下這四位兄弟,都沒有任何命案在身,等會兒比試結果出來,還請楊將軍網開一面,讓他們把今某的結局彙報給太行山羣雄知曉。”

“理應如此!”楊重貴笑着點了下頭,率先撥轉坐騎,緩緩走向村外。

他麾下的四百精銳從不懷疑自家將軍的身手,立刻紛紛策馬讓出一條通道。只有黑甲女將折賽花,非常不看好呼延琮的人品,抖動繮繩追在了自家丈夫身邊,用極低的聲音提醒:“大哥,切莫以己度人。山賊當中,哪裡有什麼英雄好漢?一會兒趁着周圍地勢寬闊,他轉身就逃……”

“那他活着,跟死了還有什麼分別?”楊重貴愛憐地朝妻子笑了笑,搖頭打斷。“能做綠林大當家,武藝、勇氣和胸襟,三者缺一不可。他若是剛纔一句話都不說,策馬突圍,即便身負重傷下半輩子都癱在牀上,在綠林道上依舊是個魁首人物。既然他已經主動約了我公平一戰,如果抽冷子再逃,就名聲盡毀。今後哪還有什麼資格再號令羣雄?想求一個混吃等死,恐怕都沒多少可能!!”

“那你要也小心他的槍裡鞭!”折賽花將信將疑,卻無法再勸。回頭看了一眼默默跟在二人身後不遠處的呼延琮,低聲叮囑。

“嗯!已經吃過一次虧,便不會再吃第二次!”楊重貴又點了點頭,笑容裡寫滿了自信。

不多時,三人來到村子外的空地。四百名精銳騎兵,也出村列隊,隔着兩百餘步遠,給自家將軍吶喊助威。

楊重貴策馬揹着下午的太陽方向跑了百餘步,主動選了一個逆着光的位置,轉過坐騎,衝着呼延琮持槍而笑。呼延琮卻不肯佔他的便宜,擺了擺手,先策動坐騎向北兜了個半個圈子,將二人的位置由東西相對變成了南北相對,隨即也將長朔端平,笑着朝楊重貴點頭。

見他身陷絕境,卻依舊風度不失,折賽花心中也涌起了幾分讚賞。策馬離開自家丈夫,選了距離二人大約都爲一百步遠的斜向位置帶住坐騎。轉過頭,衝着交手雙方晃了晃角弓,隨即迅速將一支鳴鏑搭上了弓弦。

“吱——”鳴鏑發出一聲尖銳的呼嘯,騰空而起。楊重貴跟自家妻子心有靈犀,在呼嘯聲響起前的一瞬間,雙腳輕輕磕打馬鐙。胯下白龍駒四蹄張開,快若閃電,馬脖子上的鬃毛隨着跑動波浪般起起伏伏。

呼延琮的反應速度也不慢,幾乎是在看到楊重貴雙腳的動作同時,也果斷夾緊了雙腿。其胯下的鐵驊騮久經沙場,閱歷無比的豐富。在跑動中調整方向,與白龍駒錯開五尺餘寬的縫隙。

一百步的距離,在眨眼間就被相向衝刺的兩匹戰馬跑完。“看槍!”楊重貴嘴裡發出一聲斷喝,手中長槍使出一記蛟龍出水,直奔呼延琮左胸。呼延琮眼明手快,立刻舉槊側撥,“叮——”火星飛濺,槍鋒和槊鋒與半空中砸在了一起。

呼延琮自恃膂力,用槊鋒的側面低着槍尖兒的側面,果斷外推。胯下鐵驊騮也藉着奔跑的角度和速度,助自家主人一臂之力。楊重貴感覺到槍尖處傳來的重壓,大叫一聲“好”,握在槍纂處的右手猛地一擡,緊跟着又是一推一兜,長槍如巨蟒般當空翻了個身,脫離重槊的羈絆,側面切向楊重貴的大腿根兒。

這一下若是切中,呼延琮的立刻就會鮮血流盡而死。身爲沙場老將的他,豈肯讓對手得逞。也大聲還了一個“好”字,豎槊斜挑。白銅做的槊纂瞬間變成了槊鋒,“當”地一聲,將斜向切來的槍鋒砸了個正着。

說時遲,那時快,二人一個呼吸不到功夫,已經從斜向面對面,變成了身體近距離交錯。呼延琮鬆開右手,單憑一隻左手握住重槊的前半段,奮力斜掄。整條重槊立刻就變成了一條鐵鞭,呼嘯着直奔楊重貴肩膀。

楊重貴果斷豎槍回救,槍桿槊杆在半空中相撞,如同兩條蛟龍鬥在了一處,搖頭擺尾,翻滾咆哮。白龍駒和鐵驊騮各自張開四蹄加速,馱着自家主人拉開與對手的距離,將危險轉眼間遠遠甩在了身後。

第一回合,二人算是鬥了個旗鼓相當。也都在心中稱出了彼此的斤兩,爲接下來的搏殺做足了準備。戰馬在各自跑出了五十餘步後,雙雙放緩速度,隨即,咆哮着一個大轉身,再度面對面加速衝刺,恨不得立刻幫助自家主人,將對手連人帶馬置於死地。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觀戰的騎兵取出了鼙鼓,奮力敲響,將在場所有人的熱血,瞬間催至沸騰。(注1)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馬蹄聲快得令旁觀者窒息。

在震耳欲聾的鼓聲的令人窒息馬蹄聲中,楊重貴抖擻精神,再度挺槍朝呼延琮疾刺。呼延琮持朔格擋,旋即一槊扎向楊重貴的戰馬脖頸。楊重貴搶在槊鋒刺中坐騎之前,奮力下撥。呼延琮大叫一聲“看鞭”,卻是任憑楊重貴將自己重槊撥歪,右手趁機高高地舉起一根藏在槊杆下的鋼鞭,泰山壓頂!

“呯!”千鈞一髮之際,楊重貴橫槍在手,身體迅速後仰。呼嘯而來的鋼鞭將槍桿砸成了弧型,轉眼又被高高地彈起。兩匹戰馬再度錯鐙而過,呼延琮根本不給楊重貴重新坐直的機會,單手掄起重槊,扭身回掃,“着!”

“呯!”又是一聲巨響,重槊再度砸中槍桿,震得雙方虎口發木。再看楊重貴,身體居然在馬背上扭了個怪異至極的角度,面孔對着呼延琮,雙手緊握長槍,橫眉怒目。

不待第四招使出,兩匹戰馬馱着各自的主人,又拉開了距離。馬脖子、馬前腿和馬腹等處,汗珠匯聚成溪流,不停地下淌。呼延琮和楊重貴二人,也累得汗流浹背,張開嘴巴,拼命地調整呼吸。趕在下一輪廝殺開始之前,積攢出足夠的體力,給對手最後一擊。

這二人都是一等一的勇將,雖然面對面只廝殺了兩個來回,卻比以往各自於千軍萬馬中衝鋒,還要累上十倍。唯恐在對手筋疲力竭之前將自己的體力耗盡,楊重貴在策動轉身的瞬間,迅速地彎了下腰,將角弓取在右手中,與槍桿握在了一起。左手取了一直破甲錐,悄悄地貼在了槍桿的後半段。

白龍馬心有靈犀,咆哮着轉身,搖頭擺尾。脖頸上的鬃毛在風中擺出一層層波浪,盡最大可能攪亂對方的視線。四條馬腿,跑動的幅度和節奏卻無比地平穩,以免稍有起伏,影響到羽箭的準頭。

一百步、八十步、六十步,五十步,四十步,楊重貴豎起槍桿和弓臂,拉滿弓弦。在鬆開弓弦之前,大聲投桃報李,“看箭”。

四十步,對方側身躲避,接下來已經沒有足夠時間,格擋他的長槍。不側身躲避,則必然會被一箭透體,最後結果和躲避一模一樣。

“嗖——噗!”果然,呼延琮胸口處紅光四射,哼都沒哼,墜到了馬鞍下,身體被戰馬拖着,宛若一隻傍地飛舞的紙鳶!

注1:鼙鼓,軍隊專用樂器。分爲大鼙鼓和小鼙鼓。大鼙鼓架於專用戰車上,負責傳遞軍令。小鼙鼓用手可以敲打,傳令和助威。《六韜·兵徵》:“金鐸之聲揚以清,鼙鼓之聲宛以鳴”。白居易,“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第二章 風雲 (十)第三章 收穫 (一)第九章 萍末 (一)第四章 歸來 (六)第四章 虎雛 (四)第一章 家國 (五)第六章 帝王 (五)第五章 草谷 (七)第八章 人心 (九)第六章 君王 (四)第十章 易鼎 (四)第十章 奪帥 (一)第五章 逝水 (九)第三章 收穫 (四)第九章 萍末 (六)第十章 宏圖 (六)第二章 蓬篙 (二)第四章 饕餮 (七)第五章 逝水 (六)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三章 收穫 (六)第六章 君王 (六)第四章 撲朔(四)第五章 逝水 (六)第六章 紅妝(六)第七章 仕途 (五)第四章 虎狼 (三)第七章 國難 (八)第七章 治河 (二)第三章 父子(一)第七章 治河 (八)第四章 答案 (一)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七章 國難 (四)第七章 鹿鳴 (八)第二章 蓬篙 (八)第八章 崢嶸 (六)第六章 破繭 (四)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一章 問道 (六)第二章 款曲 (五)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六章 綢繆 (九)第三章 颶風 (二)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八章 崢嶸 (五)第二章 重逢 (二)第三章 颶風 (十)第十章 易鼎 (八)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十章 宏圖 (六)第八章 烏鵲 (八)第二章 霜刃 (三)第四章 虎狼 (三)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七章 仕途 (六)第九章 長纓 (七)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七章 勁草 (八)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三章 颶風 (十)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四章 答案 (六)第四章 虎雛 (六)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十章 易鼎 (二)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三章 收穫 (四)第五章 黃雀 (六)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六章 帝王 (二)第五章 求索 (一)第四章 虎雛 (十)第五章 草谷 (六)第七章 鹿鳴 (二)第五章 求索 (八)第五章 求索 (八)第二章 謀殺 (四)第五章 逝水 (九)第四章 虎雛 (九)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四章 答案 (四)第四章 虎雛 (七)第九章 萍末 (五)第四章 歸來 (七)第三章 颶風 (三)第六章 綢繆 (九)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八章 三生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九章 長纓 (五)
第二章 風雲 (十)第三章 收穫 (一)第九章 萍末 (一)第四章 歸來 (六)第四章 虎雛 (四)第一章 家國 (五)第六章 帝王 (五)第五章 草谷 (七)第八章 人心 (九)第六章 君王 (四)第十章 易鼎 (四)第十章 奪帥 (一)第五章 逝水 (九)第三章 收穫 (四)第九章 萍末 (六)第十章 宏圖 (六)第二章 蓬篙 (二)第四章 饕餮 (七)第五章 逝水 (六)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三章 收穫 (六)第六章 君王 (六)第四章 撲朔(四)第五章 逝水 (六)第六章 紅妝(六)第七章 仕途 (五)第四章 虎狼 (三)第七章 國難 (八)第七章 治河 (二)第三章 父子(一)第七章 治河 (八)第四章 答案 (一)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七章 國難 (四)第七章 鹿鳴 (八)第二章 蓬篙 (八)第八章 崢嶸 (六)第六章 破繭 (四)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一章 問道 (六)第二章 款曲 (五)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六章 綢繆 (九)第三章 颶風 (二)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八章 崢嶸 (五)第二章 重逢 (二)第三章 颶風 (十)第十章 易鼎 (八)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十章 宏圖 (六)第八章 烏鵲 (八)第二章 霜刃 (三)第四章 虎狼 (三)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七章 仕途 (六)第九章 長纓 (七)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七章 勁草 (八)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三章 颶風 (十)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四章 答案 (六)第四章 虎雛 (六)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十章 易鼎 (二)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三章 收穫 (四)第五章 黃雀 (六)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六章 帝王 (二)第五章 求索 (一)第四章 虎雛 (十)第五章 草谷 (六)第七章 鹿鳴 (二)第五章 求索 (八)第五章 求索 (八)第二章 謀殺 (四)第五章 逝水 (九)第四章 虎雛 (九)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四章 答案 (四)第四章 虎雛 (七)第九章 萍末 (五)第四章 歸來 (七)第三章 颶風 (三)第六章 綢繆 (九)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八章 三生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九章 長纓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