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烏鵲 (五)

“無上太乙度厄天尊!”饒是扶搖子心裡早有準備,也被外面的悽慘景象嚇了一跳。俯身下去,爲枉死者低聲誦經,“天尊大慈悲,普濟諸幽冥。十方宣微妙,符命赦泉扃。拯拔三途苦,出離血湖庭……”

他在道門當中輩分甚高,多年來帶領弟子四下施藥診病,積下了無數功德。因此在民間早就被視爲陸地神仙,普通人過世甭說得他誦經超度,就是派門下灑掃童子在葬禮上露一露臉,也會被死者的親朋子孫當成幾輩子修來的福緣。

此刻見他俯身誦經,滿臉虔誠。周圍的受困百姓無不感動莫名。百須飄飄的老者個個含淚道謝,那些身子強健的青壯們,則紛紛舉起刀劍,大聲立誓:“多謝仙長慈悲。今日我等一條性命就交到仙長手裡了。拼了一死,也不讓賊人邁進道觀半步!”

“對,無論是誰想要衝進門來,先得從問問我等手中的傢伙答應不答應!”

“無論誰想加害仙長,除非我等全死絕了!”

“請仙長帶領我等,斬妖除魔!”

……

“貧道多謝各位仗義!”扶搖子聞聽,趕緊又四下行禮。“若今日得脫此劫,貧道願常駐此山三年,日日替周圍鄉鄰診病舍藥,每天早晚觀前講述黃庭。有疾者皆可來診治,無分貴賤男女。向道者者皆可來聽經,無分老幼婦孺。”

說罷,又將身體轉向道觀正殿,鄭重立誓,“此願,三清祖師爲證。若中途毀諾,弟子將永墜輪迴,大道難成!”

“仙長!”衆人聞聽,更是感動得無以復加。

那時的人壽命極短,男子三十已經可以自稱老夫。是以大多數人對往生、輪迴、超脫等諸多佛門與道家理論,都深信不疑。而今日扶搖子在三清祖師面前發下大願,要在雲風觀開門診病講經三年,就意味着周邊兩百里內所有人的生病和死亡都有了着落,無論男女老幼,富貴貧賤。受惠者,也已經不止是今天被迫留在道觀內殊死抵抗的這一兩百號,而是周圍的成千上萬!

如此,等同於今天所有人的死亡,都有了價值。所有依舊手持刀槍的抵抗者,也有了義不旋踵的理由。剎那間,衆志成城,殺氣直衝霄漢。

“接下來該如何做,還請寧二當家不吝指點!”扶搖子陳摶卻知道光有士氣未必打得贏對手,轉過身,再度面向瓦崗二當家寧採臣虛心求教。

“院子太大,不宜處處設防!”寧採臣知道眼下不是謙讓的時候,立刻出謀劃策,“請道長命人,把所有跟院牆連在一起的房子,先點着了。其一,可以向四下示警,其二,避免戰時被賊人攀援而上,居高臨下

“衝寥,你和衝玄,衝定立刻帶人去四下放火。然後將與起火處相連的其他房屋全都扒掉,以免火勢蔓延!”扶搖子當即採納,扭頭吩咐一名跟過來的衝字輩道童速去執行。

“是!祖師!”三名被點了將的道童大聲答應着,小跑而去。

“事急從權,此處三清殿最爲高大。請道長在義民當中挑選四名射箭最好的高手攀上殿頂。一方面道長可以縱覽全局,及時調兵四下接應。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命人隨時向周圍施放冷箭,射殺賊人中的大小頭目,以震懾敵方軍心!”寧採臣四下瞭望了幾眼,又快速補充。

“三清祖師素來慈悲,從不願意看到生靈塗炭。這個時候甭說踩到他們的頭頂上,即便把他們三個的塑像全都燒了,在我道門子弟看來,亦有功無過!”那扶搖子真是豁達,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

“我可以射一百步外的靜靶子,十發七中!”

“弟子可以一百步之內,十中其八!”

“我們兄弟兩個是這山裡的獵戶,專門射狼豺狐狸的眼珠子!”

“晚輩.....”

周圍的人羣中,立刻有人大聲自薦,誰都以能跟扶搖子仙長並肩作戰爲榮。

“如果四個名額不夠的話,就上八個,甚至十六個。總之,越多越好!但是話也說回來,沒有把握的,就不要上去了。如果人數太多,房頂上未必能承得住!”寧採臣見士氣可用,立刻果斷擴大神箭手的數量。

“呵呵!那是當然,且不說大敵當前,三位天尊的腦袋頂上,豈是隨隨便便能站的?”

“寧二當家放心,我等都是鄉鄰,誰平素有啥本事,是不是在濫竽充數,大夥都能看得清楚!”

......

周圍百姓你一言,我一語,興奮地表態。一時間,竟然忘記了恐懼和悲痛。

“請諸位高鄰稍安勿躁,寧某還有其他安排!”站在士氣高漲的衆人中間,瓦崗二當家寧採臣的言行舉止越發鎮定從容,“這裡用不了如此多人,需要分出一半兒去前面幫忙。道長,煩勞你再派幾個弟子,把道觀內不願殺生的人和老弱婦孺都帶到三清殿內安置。以免等會兒血戰之時,有人四下哭嚎亂跑,影響軍心!前院和迴廊等處,若是也有願與大夥同生共死壯士,就請道長指派弟子把他們也組織成軍。十人爲夥,五十人爲都,百人成隊,以身強力壯,嗓門兒宏亮者爲夥長,都頭和對正。咱們今天就在這裡......”

他出身於晚唐以來形勢最爲混亂的燕趙故地,少年時就有組織莊戶對抗土匪上門洗劫的經驗。家族遭難之後落了草,又曾經多次組織瓦崗義賊四下掃蕩土豪寨壘,討要鉅額的“保全費”。故而對防禦土匪進攻和組織土匪進攻兩方面的套路,都瞭如執掌。一條條建議流水般地提出來,幾乎每一條都恰恰說在了最關鍵處。

扶搖子心胸豁達,慧眼識珠。見他謀劃得如此恰如其分,立刻果斷讓權。把所有門下徒子徒孫,道士道童,以及觀內準備同生共死的義民,全都交給他統一差遣。

寧採臣知道事情緊急,也不客氣,乾脆趁着敵軍還在忙着做進攻準備之時,將整個道觀的防務重新梳理了一個遍。

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要是論及岐黃之術,修身之經,以及兵器拳腳,扶搖子和他門下的八位男女弟子,至少一半兒水平在寧採臣之上。可論及打家劫舍,排兵佈陣的道行,在場所有人就望塵莫及了。

於是乎,經過寧二當家一番調整,道觀內的防禦立刻變得有模有樣。該緊的地方緊,該鬆的地方鬆。一些完全利於進攻方的位置,則皆全變成了火焰山。非但外邊的土匪一時半會兒無法靠近,就連天上的飛鳥想要經過,也得問一問自家全身皮毛血肉經得起幾番焚燒了!

道觀內有扶搖子,寧採臣這等高人坐鎮,道觀之外,也不全是白丁。至少,觀前領兵的那名步將李洪濡,就稱得上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將。正在整頓兵馬,準備一鼓作氣將道觀拿下的時候,忽然看到裡邊幾個被自己看中的要害位置都陸續冒起的火光。禁不住大吃一驚,趕緊將麾下幾個都頭全都喊道身邊,同時,側過頭跟一位身穿黑衣的三角眼傢伙商量道:“大人,情況不太對勁兒。道觀裡邊恐怕不止是常氏二小姐和十幾位家將,至少,應該還有一個老於戰陣之士,在旁邊替老道陳摶和她兩個出謀劃策!”

“那又怎樣?”三角眼嘴巴下撇,滿臉不屑,“李將軍,莫非你連一個黃毛丫頭都對付不了?要知道,此番前來,主上可是親口跟咱家說過,看好你的本事,準備許你一個大前程!你如果連一點力氣都不想使,咱家回去之後,可只能如實彙報了。屆時……”

“大人,大人開恩!末將只是,只是提醒您一聲而已,絕非心生退意!”李洪濡身爲一軍主將,卻連直言相諫的勇氣都沒有。立刻屈身拱手,低聲討饒,“請大人拭目以待,末將這就重新調整部署,然後將常二小姐給,給主上活着抓回來!”

“是山賊掠走了常二小姐,記住!與其他任何人無關!”三角眼得勢不饒人,抓住李洪濡話語裡的一個把柄陰森森地強調。“至於道觀裡邊的其他人,也都死在了山賊之手。對了,還有陳摶手裡那張丹方,那張丹方主上也一定要。咱家不管你用什麼手段。只要拿到這兩樣,你今後就少不了平步青雲。可若是你一樣也沒拿到,哼哼……”

一邊說,他一邊撇嘴皺眉,全身上下陰氣繚繞。李洪濡聽得心中一凜,忍不住在肚子裡頭悄悄嘀咕,“沒卵蛋的畜生,給你點好臉色,你還真把自己當爺爺了。要不是堂兄把寶押在二世子身上,許了重金請老子出手,鬼才有功夫淌這種渾水!”

腹誹歸腹誹,表面上,他卻只敢繼續拱着身子做受教狀,“是,末將知道,是定難軍那邊的山賊屠了雲風觀。說不定党項鷂子,也參與其中。末將已經命人帶足了證據,隨時都可以丟在附近的屍體堆中!”

“那咱家可就在旁邊瞧好了!你可別出工不出力。咱家是外行,周圍其他弟兄,可都是小郭大人親手調教出來的。每個人都帶着一雙眼睛!”三角眼聳了聳肩,將頭擡起頭,呈半矩狀看向天空。(注1)

半空中雲有點兒低,陽光也略顯慘淡,風忽小忽大,透着刺骨的倒春寒。正是殺人害命的好天氣,他心中對即將發生的屠戮充滿了期待。

注1:半矩,即四十五度角。中國古代幾何單位,一矩爲九十度,半矩爲宣,四十五度。楀爲六十七度半。

第九章 暗流 (六)第二章 謀殺 (三)第四章 歸來 (七)第二章 風雲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十章 狂風 (三)第五章 黃雀 (六)第二章 蓬篙 (七)第二章 風雲 (八)第五章 黃雀 (八)第三章 抉擇 (三)第四章 虎狼 (一)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九章 奪帥 (六)第四章 虎狼 (五)第一章 家國 (三)第四章 虎雛 (八)第六章 破繭 (一)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一章 問道 (五)第七章 國難 (二)第七章 治河 (八)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七章 勁草 (八)第八章 人心 (四)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七章 塵緣 (八)第六章 疾風 (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十章 宏圖 (七)第二章 謀殺 (六)第二章 重逢 (五)第四章 虎雛 (九)第七章 勁草 (三)第七章 鹿鳴 (三)第八章 人心 (四)第二章 謀殺 (八)第三章 收穫 (二)第六章 君王 (二)第三章 父子 (六)第二章 款曲 (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七章 仕途 (五)第六章 君王 (二)第八章 人心 (十)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七章 鹿鳴 (六)第十章 狂風 (一)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六章 君王 (四)第六章 帝王 (三)第一章 磨劍 (三)第六章 帝王 (五)第四章 虎狼 (一)第四章 饕餮 (二)第六章 疾風 (三)第八章 烏鵲 (七)第五章 逝水 (三)第八章 三生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五章 求索 (五)第三章 父子(一)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六章 君王 (五)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二章 款曲 (五)第三章 颶風 (六)第七章 鹿鳴 (三)第二章 霜刃 (四)第二章 重逢 (四)第一章 磨劍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六章 破繭 (八)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四章 虎狼 (一)第十章 狂風 (三)第五章 草谷 (九)第二章 重逢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一章 初見 (二)第五章 迷離 (七)第三章 衆生 (七)第十章 易鼎 (三)第一章 磨劍 (三)第四章 虎狼 (七)第三章 抉擇 (一)第六章 綢繆 (七)第八章 麋鹿 (六)第七章 塵緣 (二)第一章 傳說 (九)第九章 長纓 (八)第二章 重逢 (四)第三章 收穫 (五)第九章 長纓 (三)第四章 歸來 (九)第四章 饕餮 (六)第三章 抉擇 (六)第四章 虎狼 (九)第八章 三生 (四)
第九章 暗流 (六)第二章 謀殺 (三)第四章 歸來 (七)第二章 風雲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十章 狂風 (三)第五章 黃雀 (六)第二章 蓬篙 (七)第二章 風雲 (八)第五章 黃雀 (八)第三章 抉擇 (三)第四章 虎狼 (一)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九章 奪帥 (六)第四章 虎狼 (五)第一章 家國 (三)第四章 虎雛 (八)第六章 破繭 (一)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一章 問道 (五)第七章 國難 (二)第七章 治河 (八)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七章 勁草 (八)第八章 人心 (四)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七章 塵緣 (八)第六章 疾風 (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十章 宏圖 (七)第二章 謀殺 (六)第二章 重逢 (五)第四章 虎雛 (九)第七章 勁草 (三)第七章 鹿鳴 (三)第八章 人心 (四)第二章 謀殺 (八)第三章 收穫 (二)第六章 君王 (二)第三章 父子 (六)第二章 款曲 (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七章 仕途 (五)第六章 君王 (二)第八章 人心 (十)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七章 鹿鳴 (六)第十章 狂風 (一)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六章 君王 (四)第六章 帝王 (三)第一章 磨劍 (三)第六章 帝王 (五)第四章 虎狼 (一)第四章 饕餮 (二)第六章 疾風 (三)第八章 烏鵲 (七)第五章 逝水 (三)第八章 三生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五章 求索 (五)第三章 父子(一)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六章 君王 (五)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二章 款曲 (五)第三章 颶風 (六)第七章 鹿鳴 (三)第二章 霜刃 (四)第二章 重逢 (四)第一章 磨劍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六章 破繭 (八)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四章 虎狼 (一)第十章 狂風 (三)第五章 草谷 (九)第二章 重逢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一章 初見 (二)第五章 迷離 (七)第三章 衆生 (七)第十章 易鼎 (三)第一章 磨劍 (三)第四章 虎狼 (七)第三章 抉擇 (一)第六章 綢繆 (七)第八章 麋鹿 (六)第七章 塵緣 (二)第一章 傳說 (九)第九章 長纓 (八)第二章 重逢 (四)第三章 收穫 (五)第九章 長纓 (三)第四章 歸來 (九)第四章 饕餮 (六)第三章 抉擇 (六)第四章 虎狼 (九)第八章 三生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