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治河 (三)

“這,秀峰,這種無稽之談,怎能,怎能拿到朕的書房中來!你,你可是我大周文臣之首!”沒想到王峻剛坑完了太子,轉過頭就又咬上了鄭子明。大周皇帝郭威被氣得身體晃了晃,反駁的話脫口而出。

鯨油那東西如今在汴梁城內很常見,皇宮內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晚間也多用此物當作燈油來照明。雖然味道有些腥,所發出的光芒,卻遠比菜油燈明亮。更關鍵的是,鯨油價格還不到菜油的一半兒,可以爲皇家節約大筆的開銷。

對於鯨肉,郭威更不陌生。此物味道極差,無論如何烹製,都蓋不住那種天生的腥臭氣。但汴梁城內醃鯨肉的價格,卻和鯨油一樣便宜得嚇人。豪門富戶不願意吃,對於常年連碗羊雜湯都喝不起的窮苦百姓來說,卻是難得的腥葷。花幾文銅錢買上一大塊,就可以讓全家人大快朵頤,並且連鹽錢和油錢都能下不少,實在是一舉三得。

只有鯨魚骨頭,郭威對其實在提不起任何興趣。質地遠不如象牙,雕出來的物件,卻賣得跟象牙一樣貴。眼下汴梁城內漸漸颳起的奢靡之風,有一小半兒,恐怕都與此物有關。特別是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將們,家門口如果不擺幾根鯨魚肋骨做裝飾,簡直就覺得要低人一等。而越粗越長的鯨骨,價格也賣得越貴,超過一定長度之後,甚至到了以分論價,一分萬錢的地步。與朝廷崇倡節儉的號召,完全背道而馳!

可鯨骨賣得再貴,也跟普通百姓生活無關。尋常百姓家門口沒那麼大,用不到鯨魚肋骨做裝潢。尋常百姓家的長輩,也不會由着子女們將來之不易的銅錢隨便糟蹋,去賣那中看不中用的敗家玩意兒。至於汴梁城裡的高門大戶,鄭子明拿鯨魚肋骨賺他們的錢,郭威纔不會感覺心疼。反正那些錢即便不花在毫無用處的鯨魚骨頭上,也會被揮霍在別的地方。還不如全被鄭子明賺了去,好歹能有一部分用在滄州軍身上

“陛下,這可不是什麼無稽之談。”王峻纔不管郭威對鯤油、鯤肉和鯤骨這三樣火遍中原的新鮮事物到底瞭解多少,梗着脖子,大聲強調,“莊子有云:北冥有魚,其名爲鯤。化而爲鳥,其名爲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而佛經亦有云,鵬以龍爲食,雙翅可分開海水,擒龍而食其肉,一日可餐龍五百。而龍主司天下之水,東海之幼鯤皆被滄州水軍所殺,鵬鳥之數量必然會減少。沒有鵬鳥吞吃江河之龍,龍自然會肆虐成災。是以,今年先有地龍翻身,然後又是暴雨不斷……”

“噗哧!”沒等王峻將精心編造的理由說完,韓郡侯鄭仁誨已經忍不住笑出了聲音。

他爲人忠厚,素來也不願攙和朝堂上的權力之爭。可今天王峻做的,也實在過於丟人。堂堂大周樞密使,一朝文臣之首。居然用坊間傳言和佛經故事,來攻擊早就主動放棄了兵馬大權的鎮冀節度使,真不知道此人是太自信,還是太愚蠢!

“笑什麼,韓侯,莫非你可以擔保,那鄭子明真的甘心做一個名不符實的鎮冀節度使,從此對陛下,對大周永遠忠心耿耿?”王峻立刻像一頭被踩了尾巴的野狗般扭過頭,衝着鄭仁誨大聲咆哮。

“行了,秀峰,你不用衝我叫嚷,你的心思我明白!”鄭仁誨是個厚道人,卻不意味着他會像馮道那樣信奉唾面自乾,搖了搖頭,冷笑着打斷,“無非是擔心鄭子明得了大量錢財之後,暗中擴軍,圖謀不軌罷了。可你要收拾他,至少也拿出些像樣的憑據來。把鬧地震和發洪水的責任,都推到他頭上,未免,未免有些過於,過於不擇手段。一旦傳揚開去,你王峻不怕成爲天下人的笑柄,滿朝文武,卻不能跟着你一起遭世人戳脊梁骨!”

“胡說,你胡說!”王峻被羞得老臉發紫,揮舞着胳膊,大聲辯駁,“你,你怎知水患就一定跟他肆意撲殺巨鯤無關!歷朝歷代,有哪個像他一般,駕駛巨舟,在滄海中肆意往來?古語云,鯤鵬死而諸侯薨,那年他剛剛開始出海撲殺幼鯤,劉承佑立刻在汴梁殺死了史弘肇、楊邠和王章……”

“那是劉承佑自己愚蠢殘暴,與鄭子明撲殺鯨魚怎麼能車上關係?”鄭仁誨笑了笑,撇着嘴打斷,“倘若鯤鵬一死,就有諸侯薨。那鄭子明去冬和今春,光是賣到汴梁城裡的鯨魚骨架,就有二三十具。怎麼沒見到全天下擁兵自重的諸侯都相繼死掉,讓朝廷省去許多麻煩?至於鯤鵬獵食蛟龍之說,更是無稽之談!若鯤鵬以龍爲食,那鄭子明屠殺幼鯤,恰恰是在替蛟龍報仇。天下蛟龍應該感激他都來不及,怎麼可能再來胡亂下雨,鬧得民不聊生?”

幾句話,說得聲音不算高。卻是實實在在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登時把個王峻給駁得找不出半個字來回應。一張老臉由紅轉紫,由紫轉黑,咬着牙愣愣半晌,才艱難地補充道:“你,你簡直是在胡攪蠻纏。你,你只看到了鄭子明他,他交出了三州之地和三州兵馬大權,卻,卻根本不清楚,如今滄州軍強大到了何種地步!如果,如果陛下繼續養虎爲患,早晚,早晚必被其掉頭反噬!”

“樞密使大人,說話得有憑據。總共五千水軍,一萬馬步兵卒,你倒是跟我說說,朝廷怎麼個養虎爲患法?”鄭仁誨原本不想跟王峻太較真兒,但實在受不了此人信口雌黃,又撇了撇嘴,冷笑着反問。

“憑據?你要憑據?好,王某就拿給你看!你可知道,兩個月之前,鄭子明麾下心腹潘美帶着兵馬巡視漳水,正遇到某支幽州軍南下打草谷之事?”王峻的眼睛突然一亮,站直身體,虎視鷹盼。

“當然,送往樞密院的告捷文書上有。潘美率衆迎戰,大破之,追殺至漳水河對岸三十里,奏凱而歸。”鄭仁誨不知道王峻忽然問道此事,是什麼意思,想了想,如實迴應。

“告捷文書上說,生擒敵軍將士幾人,斬殺幾人?”王峻的目光頓時變得更加犀利,就像兩把有形的刀,直刺對方心窩。

鄭仁誨被問得微微一愣,沉吟了片刻,低聲迴應“生擒,生擒七十,斬殺,斬殺三百上下吧。數量的確少了些,但追過漳水河對岸,卻貨真價實。”

“當然是貨真價實。老夫根本不擔心鄭子明謊報軍情,而是,而是,而是沒想到潘美在敵我數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還能將幽州軍打得望風而逃!”

“喔?衆寡懸殊?潘美當時身邊帶了多殺滄州軍?”聞聽此言,不但鄭仁誨有些震驚了,郭威也扭過頭來,滿臉困惑地詢問。

當初滄州軍送來的捷報之時,大家夥兒誰都沒拿此戰太當回事。細作早就探明,遼國皇帝耶律阮去年秋天死於內亂,眼下遼國內部幾位勳貴正爲了爭奪皇位,大打出手。精兵強將,死傷無數。短時間內,遼軍根本無力南侵。是以,幽州軍與滄州軍之間的戰事,只能算作邊境上的小打小鬧,根本不值得朝廷過度關注。

“你們可知,當日潘美身邊有兵馬幾何?”見自己終於成功地引起了郭威的關注,王峻抖擻精神,繼續大聲反問。

並非自己嫉賢妒能,一心要找鄭子明麻煩。而是,而是此子成長的實在太迅速了。萬一讓其繼續做大,並且與太子內外勾結。他日郭威西去,自己和一干老弟兄,將要如何才能容身?

“兵馬幾何?既然秀峰嘴裡嗎,能說出懸殊兩個字。想必知道起具體數量!”郭威接過王峻的話頭,遲疑着說道。

“鄭子明在捷報上,根本沒說實話。陛下!”王峻忽然眼睛一紅,彷彿受到極大的委屈般,啞着嗓子補充,“別人都是謊報戰功,他卻反其道而行之。據河北那邊的傳聞。當日,潘美只是率領一個百人隊沿着河岸做例行巡視,恰逢三千餘幽州軍已經過了浮橋,正在列隊整軍。而那潘美當即喜不自勝,帶領百人弟兄縱馬直撲其帥旗。大破之,殺其武將十,斬首數百,幽州軍自相踐踏,落水而死者,不計其數!”

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二章 款曲 (三)第六章 破繭 (四)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六章 紅妝 (五)第三章 抉擇 (四)第六章 疾風 (五)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二章 霜刃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一章 問道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二章 風雲 (五)第三章 抉擇 (六)第五章 求索 (一)第五章 草谷 (九)第七章 塵緣 (九)第四章 撲朔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九章 長纓 (九)第三章 抉擇 (二)第二章 款曲 (六)第六章 疾風 (六)第三章 衆生 (六)第三章 颶風 (九)第四章 虎狼 (二)第四章 撲朔(四)第六章 帝王 (四)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一章 傳說 (三)第五章 求索 (七)第七章 塵緣 (十 補昨天)第七章 塵緣 (九)第三章 颶風 (六)第一章 新春 (八)第六章 紅妝(一)第七章 國難 (一)第四章 虎狼 (六)第十章 餘韻 (三)第八章 烏鵲 (五)第三章 抉擇 (八)第二章 重逢 (二)第四章 虎狼 (五)第二章 蓬篙 (八)第九章 長纓 (九)第三章 衆生 (一)第六章 帝王(一)第五章 短歌 (七)第十章 易鼎 (二)第七章 鹿鳴 (四)第五章 求索 (八)第三章 收穫 (七)第三章 颶風 (二)第三章 父子 (四)第二章 霜刃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八章 三生 (七)第七章 治河 (二)第八章 三生 (二)第一章 新春 (二)第七章 仕途 (六)第七章 治河 (二)第六章 君王 (六)第八章 雄關 (四)第四章 撲朔 (二)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八章 烏鵲 (五)第十章 狂風 (一)第十章 奪帥 (三)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九章 暗流 (八)第二章 霜刃 (一)第八章 雄關 (六)第七章 治河 (二)第四章 虎狼 (五)第四章 歸來(一)第七章 塵緣 (十 補昨天)第九章 長纓 (二)第二章 重逢 (六)第九章 奪帥 (九)第三章 抉擇 (九)第六章 綢繆 (三)第一章 家國 (一)第四章 饕餮 (一)第八章 麋鹿 (一)第七章 國難 (四)第七章 塵緣 (九)第七章 仕途 (三)第七章 勁草 (八)第一章 磨劍 (七)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七章 鹿鳴 (七)第六章 帝王 (二)第二章 霜刃 (四)第一章 問道 (六)第九章 奪帥 (四)第十章 奪帥 (三)第八章 崢嶸 (四)
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二章 款曲 (三)第六章 破繭 (四)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六章 紅妝 (五)第三章 抉擇 (四)第六章 疾風 (五)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二章 霜刃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一章 問道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二章 風雲 (五)第三章 抉擇 (六)第五章 求索 (一)第五章 草谷 (九)第七章 塵緣 (九)第四章 撲朔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九章 長纓 (九)第三章 抉擇 (二)第二章 款曲 (六)第六章 疾風 (六)第三章 衆生 (六)第三章 颶風 (九)第四章 虎狼 (二)第四章 撲朔(四)第六章 帝王 (四)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一章 傳說 (三)第五章 求索 (七)第七章 塵緣 (十 補昨天)第七章 塵緣 (九)第三章 颶風 (六)第一章 新春 (八)第六章 紅妝(一)第七章 國難 (一)第四章 虎狼 (六)第十章 餘韻 (三)第八章 烏鵲 (五)第三章 抉擇 (八)第二章 重逢 (二)第四章 虎狼 (五)第二章 蓬篙 (八)第九章 長纓 (九)第三章 衆生 (一)第六章 帝王(一)第五章 短歌 (七)第十章 易鼎 (二)第七章 鹿鳴 (四)第五章 求索 (八)第三章 收穫 (七)第三章 颶風 (二)第三章 父子 (四)第二章 霜刃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八章 三生 (七)第七章 治河 (二)第八章 三生 (二)第一章 新春 (二)第七章 仕途 (六)第七章 治河 (二)第六章 君王 (六)第八章 雄關 (四)第四章 撲朔 (二)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八章 烏鵲 (五)第十章 狂風 (一)第十章 奪帥 (三)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九章 暗流 (八)第二章 霜刃 (一)第八章 雄關 (六)第七章 治河 (二)第四章 虎狼 (五)第四章 歸來(一)第七章 塵緣 (十 補昨天)第九章 長纓 (二)第二章 重逢 (六)第九章 奪帥 (九)第三章 抉擇 (九)第六章 綢繆 (三)第一章 家國 (一)第四章 饕餮 (一)第八章 麋鹿 (一)第七章 國難 (四)第七章 塵緣 (九)第七章 仕途 (三)第七章 勁草 (八)第一章 磨劍 (七)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七章 鹿鳴 (七)第六章 帝王 (二)第二章 霜刃 (四)第一章 問道 (六)第九章 奪帥 (四)第十章 奪帥 (三)第八章 崢嶸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