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鹿鳴 (九)

“這,這是輕身術!”寧彥章大吃一驚,兩眼頓時瞪得滾圓。

在瓦崗寨中,他也曾經看到過一些當家和大頭目們平素顯擺所謂的什麼輕功,卻不過都是翻牆翻得比別人稍快一些,跳得比別人稍遠兩三尺罷了。像逍遙子這般直接從樹梢飛來縱去的,卻是平生僅見。

“愣着幹什麼?還不快去後山!”正瞠目結舌之際,耳畔卻忽然傳來一聲輕喝。隨即,有塊樹皮凌空而至,重重地打在了他的後腦勺上。

這下,即便傻子也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了。在衆人善意的鬨笑和羨慕的眼神當中,寧彥章雙手抱頭,拔腿直奔後山。

待他氣喘吁吁地趕到,逍遙子已經在那裡等候多時。看了看少年人充滿渴望的面孔,老道士略作斟酌,正色說道:“我知道你揹負着深仇大恨。但已經死去的人,卻不可能再活轉回來,無論你殺了多少仇敵替他們殉葬,結果都是一樣。實際上他們都未必看得到,而你自己,也絕不會因爲殺戮而得到任何解脫。所以,在老夫教你本事之前,你還得對着蒼天給我發個誓。今後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拿我教你的東西來殺人。更不能濫殺無辜!”

“那是自然!”寧彥章曾經親眼看到老道士空手擊退呼延琮,對此人的本事極爲欽佩。立刻跪了下去,大聲說道:“蒼天在上,我石,我寧彥章今日在此立誓。此生絕不拿逍遙子道長所傳授的本領濫殺無辜。如有違背,天打雷劈!”

“嗯!你起來吧,去折一根樹枝來!”逍遙子對少年人的乾脆表現非常滿意,手捋鬍鬚輕輕點頭。

寧彥章卻沒有立刻起身,而是坦誠地揚起臉,看着逍遙子,繼續補充道:“有一件事情,還請容弟子稟明。弟子真的不認爲自己就是石延寶,所以,所以弟子現在,還只能算個外人。不能算做……”

“嗯?哈哈哈……”逍遙子先是微微一愣,隨即仰起頭,放聲狂笑。直到把眼淚都給笑出來了,纔不屑地擺了擺手,大聲說道:“是又怎麼樣?不是又怎麼樣?莫非老道我還真能掐訣做法,將你的魂兒拘走,換了石延寶回來不成?也罷,既然你如此在意這些,老道兒今天就成全與你。你再給我磕三個頭,我收你做老九便是!”

“啊!”這下,輪到寧彥章發愣了,半晌,才終於理解了老人家的一番良苦用心。紅着眼睛俯首於地,“呯、呯、呯”,毫無保留地磕了三個響頭。“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三拜!”

“起來,起來!”逍遙子伸出枯瘦的大手,將他輕輕動地上拉起。皺紋密佈的臉上,隱隱透出幾分悲憤。“當初老老道兒收那石延寶爲徒,乃是看中了他宅心仁厚,孝悌恭謙。誰料他全家突遭大難,老道兒這個假冒的神仙居然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去送死,一點兒辦法都拿不出來。本以爲師徒之緣分,這輩子已經盡了。卻沒想到,不久之後就又遇到了你。”

一番話,說得跟世間普通喪子老漢沒什麼兩樣,充滿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無奈與淒涼。寧彥章雖然自認不是石延寶,聽在耳朵裡,心內也覺得酸澀無比,兩隻眼睛當中,不知不覺間就涌滿了淚水。

“所以咱們師徒,也算有緣!呼——”老道士逍遙子忽然又張開嘴巴,衝着山間長長地吐出一道白霧。“老夫今天就收了你,做第九弟子。他第八,你第九。還沒來得及傳授給他的本事,你也可以學。以前沒想過傳授給他的本事,也專門傳給你一套!”

說罷,一個縱身跳開數尺,手腳揮舞,打出一套拳法。招式套路,與真無子等人在道觀內每天早晨所煉別無二致,但舉手投足間,卻多了幾倍的飄逸絕塵之氣。到後來,衣袂隨着身體在半空中翩翩飛舞,彷彿立刻就要昇仙而去。

寧彥章看得心曠神怡,卻始終只能學到一點兒皮毛。學着老道士的樣子比劃了幾下,略顯壯碩的身體非但沒有半點仙家氣象,反而差點一跤跌倒,直接滾下山後的陡坡兒。

“小心!”老道士逍遙子反應極爲機敏,看到情況不對,立刻收了拳腳,揮臂一拂。長長的道袍袖子如同巨蟒般纏了過來,將他卷得向後接連退了十幾步,終於穩住了身體,倖免於難。

“你沒走心!”不待他拱手道謝,逍遙子皺起了眉頭,低聲呵斥,“莫非你不想學老道兒的功夫麼?還是你依舊不願忍受那份辛苦?”

“師尊,請恕弟子資質魯鈍!弟子真心想學,只是,只是倉促之間,看都沒看明白!”寧彥章大急,趕緊躬下身體解釋。

一個多月來被人像野鴨子一般趕來殺去,卻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他怎麼可能不想學一身精妙的武藝?把武藝煉到如楊重貴,呼延琮一樣高明,即便日後不能用來報仇雪恥,至少,逃命的時候,也可以讓自己不再成爲別人的負累,不再眼睜睜地看着身邊關心着自己的人一個接一個無辜枉死。

可師父逍遙子剛纔那套拳腳,打出來好看歸好看,中間卻不帶絲毫殺氣。他寧彥章雖然不識貨,卻好歹也跟着瓦崗寨的頭領們學過一些殺人的本事,能感覺出兩種路數本質上的差別。

“是了,老夫剛纔還說別人不懂得因材施教。剛纔光顧着高興,卻把這個茬給忘了!”逍遙子老道是何等的高明,見寧彥章請罪時的動作明顯帶着幾分生硬,立刻就猜到了其中緣由。笑了笑,搖着頭道:“既然你不識貨,也就罷了!這套道門功夫,的確是用來鍛鍊筋骨,梳理內息的。老夫等會兒傳你一套拳譜,你以後自己照着筆畫便是。咱們現在,且換另外一套本事!”

說罷,也不徵求寧彥章的意見。身體又是輕輕一縱,跳到一棵松樹旁,隨手摺了根樹枝,捋掉針葉和毛刺,輕輕一抖,直奔少年人的喉嚨。

“啊——!”寧彥章被嚇得一哆嗦,趕緊側身閃避。誰料那樹枝卻像活了一般,隨着老道的腳步中途轉彎。“噗!”地一下,在他剛剛長出來沒多久的喉結上點出了一道青綠色的痕跡。然後飄然收回,立在老道兒的手中顫顫巍巍。

“此乃殺人之術!”老道兒寧彥章收起姿勢,對着滿臉震驚的少年人沉聲指點。“與先前那套長生拳相比,實屬下乘。但以你現在的眼光和境遇,學它卻恰恰合適。須知道門雖然講究的是清靜無爭,可我扶搖子的徒兒,也不是誰想殺就能殺的!即便是劫數天定,卻也必須讓那些殺人者付出足夠的代價!”

說到最後,已經是聲色俱厲,令聞聽者無法不覺得寒氣透體。

寧彥章被對方話語中的凜然殺機逼得後退了半步,紅着眼睛施禮:“弟子明白。弟子不拿師門功夫去亂殺無辜,卻也不會再做那束手就戮之輩,墜了師門臉面!”

“臉面這東西,無所謂!但命卻是自己的,哪怕是親生父母,都沒權力拿走,更何況是什麼狗屁王侯?”老道士扶搖子擺了擺手中樹枝,大聲冷笑,“你記住,長生的功夫,需要日積月累,活得越長,越能感悟出其中三味。但殺人的功夫,卻是離不開“筋強骨壯,穩準狠決”八個字。你這幅軀殼吃肉長大,原本就比普通人結實。再把握住動做的靈活和出招的果斷很辣,什麼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其實拿在手裡都是一個樣。煉到極致,哪怕是手裡只剩下根樹枝,削尖了一樣能戳瞎對手的眼睛,直貫入腦,取了他的性命!”

“這,這麼簡單?”寧彥章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遲疑着小聲嘟囔。

在山寨裡,每個當家人都把自己的武藝,視爲獨門絕技。公然展露在外邊和傳授給其他人的,永遠都是皮毛。關鍵招數,縱使生死兄弟都不準偷看偷學。而到了扶搖子口中,所有秘籍卻全都成了笑話,只剩下了簡簡單單的八個字,扼要無比。

“當然只是說起來簡單,實際煉時,還是要靠個人的悟性和資質。就像你,身子骨這麼強壯,想要急於求成的話,當然是要選長槍大戟這類霸道兵刃。只要學成了三分皮毛,等閒人就難以近身。而像老道兒我這種身上總計也沒幾兩肉的,跟你比拼力氣就是自己找死。所以初學時,一定要學劍、刺、吳鉤、短戈這類輕便靈巧兵器。對陣時飄忽來去,一擊既走。如此,才能以己之長,擊他人之短。而不是反其道勉強而爲!”

唯恐少年人像先前那樣又只聽了個皮毛,一邊說,他一邊比比劃劃。幾個縱躍往來,就又在寧彥章的胸口、小腹、額頭等處,留下了若干道綠痕。每一道都是若隱若現,力氣控制得無比精妙,根本沒讓少年人感覺到絲毫的疼痛。

寧彥章見此,知道老道所言絕非胡吹大氣。趕緊也去折了個樹枝,準備照着葫蘆畫瓢。誰料那老道兒逍遙子卻又忽然收了勢,搖着頭罵道:“蠢材,蠢材,不是剛剛跟你說麼,你要學,就從長槍大戟學起,入門容易,見效也快。想學劍,等將來有了時間,自己慢慢感悟便是。反正都是都是捅人身體上的要害,最終目標沒什麼太大差別。”

“謝師尊點撥!”少年人聞聽,趕緊老老實實地認錯。然後重新去下面的山坡折了一根手臂粗的楊樹來,用石頭砍去了枝條,當作長槍端在手裡請求扶搖子賜教。

“所謂槍,實際上是槊和長矛的合體。只是長槊那東西,造價實在太高,而隨便砍根木棍套了個鐵頭做長矛,給人的感覺又過於廉價。所以自中唐之後,用槊的人就越來越少,用槍的人就越來越多!”扶搖子見少年謙遜好學,也起了幾分欣然之意。放下樹枝做的寶劍,手把手地指點寧彥章學長槍。

“而槍也罷,槊也罷,基本動作無非就是那麼幾個。刺、攪、遮、推,你身強力壯,以後還能長得更高,膂力更強,自然可以再加上一個掃和砸。掃的時候,槍的兩刃可以當作刀子來割,來砍。砸的時候,整條槍就是一根棍子,對方哪裡最受不住力,你就集中全身力氣朝哪裡招呼便是!”

“若是碰上力氣與你不分仲伯的,如呼延琮,或者浸淫長槍十數年的,如楊重貴。你就把前面那個攪字使到極致。槍貼着槍,力往圓了使。陽極陰生,陰極復生陽......”

正所謂行家一伸手,就只有沒有。老道士獨身一人在世間行走幾十年,狼蟲虎豹不知道宰了多少。所以在殺人搏命方面,絕對是行家中的行家。只是短短几句話,就將長槍的精髓總結了個清清楚楚,然後化作幾十個零散招式,傳授給寧彥章一一揣摩。

而那寧彥章,也不知道是連日來被人追殺得狠了,殺出了幾分悟性,還是天生與長槍有緣,竟是掌握得極爲迅速。只用了短短一天功夫,就已經將所有分解開來的招式學得似模似樣。接下來的事情,便剩下熟練掌握,自由組合,一步步化繁爲簡,直到渾然天成了。

逍遙子見他孺子可教,忍不住又將那套長生拳拿出了出來,對着拳譜,仔細給他講解了一回。這次,寧彥章總算沒有光顧着發傻,反覆煉了二十幾遍,將其中招式都比劃得有幾分形似。但是說初窺門徑,乃至登堂入室,則不知道還要花費幾萬年的功夫,反正整個道觀的同門師兄弟們,這輩子估計是誰也沒機會看得着了。

道家畢竟修得是清靜無爲,所以逍遙子心中雖然有些遺憾,卻也沒有再逼他於長生拳上多浪費時間。只是將拳譜給了他,叮囑他日後有了時間,再慢慢領悟。而眼下,主要精力還是放在長槍上,以應不測之需。

寧彥章當然知道輕重緩急,連連點頭答應。接下來十幾天,兩隻腳就在道觀後面的山坡上生了根,日日勤學苦練不綴。而真無子等道士念及同門之誼,只要能抽出時間來,也輪番到後山跟他拆招,以增加他的實戰經驗和對槍術的領悟。如此,也算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小半個月之內,他的武藝突飛猛進。雖然遇到楊重貴這等軍中猛將,還是一招就死的份兒。遇到吳若甫、李晚亭等尋常武夫,卻也能勉強支撐幾下,不至於再如板子上的活魚般任人宰割了。

第九章 暗流 (三)第一章 傳說 (九)第五章 黃雀 (七)第六章 帝王 (六)第五章 黃雀 (八)第四章 饕餮 (二)第八章 三生 (二)第十章 宏圖 (二)第四章 饕餮 (一)第五章 黃雀 (三)第八章 麋鹿 (二)第十章 宏圖 (八)第五章 逝水 (三)第四章 歸來 (七)第四章 撲朔 (五)第五章 逝水 (三)第五章 短歌 (三)第五章 求索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八章 雄關 (三)第六章 紅妝(一)第七章 國難 (八)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八章 烏鵲 (三)第六章 紅妝 (三)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一章 家國 (二)第六章 帝王 (七)第三章 父子(九)第四章 歸來 (四)第六章 破繭 (六)第十章 宏圖 (七)第八章 麋鹿 (一)第四章 答案 (五)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五章 黃雀 (二)第二章 蓬篙 (一)第八章 人心 (二)第十章 易鼎 (三)第二章 蓬篙 (二)第三章 父子 (八)第四章 虎雛 (五)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三章 颶風 (五)第一章 磨劍 (三)第七章 塵緣 (八)第九章 萍末 (二)第十章 宏圖 (八)第八章 烏鵲 (四)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七章 勁草 (八)第三章 收穫 (三)第七章 鹿鳴 (三)第四章 歸來 (九)第七章 勁草 (一)第七章 勁草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五章 黃雀 (八)第五章 草谷 (九)第三章 抉擇 (三)第五章 草谷 (四)第五章 草谷 (七)第七章勁草 (七)第五章 逝水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六章 君王 (八)第三章 颶風 (三)第八章 人心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一章 傳說(五)第十章 奪帥 (三)第一章 磨劍 (四)第五章 求索 (六)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一章 家國 (四)第六章 帝王 (四)第一章 初見 (一)第八章 崢嶸 (六)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二章 蓬篙 (五)第九章 暗流 (八)第二章 風雲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四章 撲朔 (五)第九章 暗流 (三)第十章 易鼎 (七)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四章 撲朔 (六)第一章 新春 (八)第五章 逝水 (三)第九章 萍末 (一)第四章 耕耘 (四)第五章 草谷 (二)第九章 長纓 (八)第一章 初見 (三)第八章 烏鵲 (二)第八章 人心 (七)
第九章 暗流 (三)第一章 傳說 (九)第五章 黃雀 (七)第六章 帝王 (六)第五章 黃雀 (八)第四章 饕餮 (二)第八章 三生 (二)第十章 宏圖 (二)第四章 饕餮 (一)第五章 黃雀 (三)第八章 麋鹿 (二)第十章 宏圖 (八)第五章 逝水 (三)第四章 歸來 (七)第四章 撲朔 (五)第五章 逝水 (三)第五章 短歌 (三)第五章 求索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八章 雄關 (三)第六章 紅妝(一)第七章 國難 (八)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八章 烏鵲 (三)第六章 紅妝 (三)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一章 家國 (二)第六章 帝王 (七)第三章 父子(九)第四章 歸來 (四)第六章 破繭 (六)第十章 宏圖 (七)第八章 麋鹿 (一)第四章 答案 (五)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五章 黃雀 (二)第二章 蓬篙 (一)第八章 人心 (二)第十章 易鼎 (三)第二章 蓬篙 (二)第三章 父子 (八)第四章 虎雛 (五)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三章 颶風 (五)第一章 磨劍 (三)第七章 塵緣 (八)第九章 萍末 (二)第十章 宏圖 (八)第八章 烏鵲 (四)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七章 勁草 (八)第三章 收穫 (三)第七章 鹿鳴 (三)第四章 歸來 (九)第七章 勁草 (一)第七章 勁草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五章 黃雀 (八)第五章 草谷 (九)第三章 抉擇 (三)第五章 草谷 (四)第五章 草谷 (七)第七章勁草 (七)第五章 逝水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六章 君王 (八)第三章 颶風 (三)第八章 人心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一章 傳說(五)第十章 奪帥 (三)第一章 磨劍 (四)第五章 求索 (六)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一章 家國 (四)第六章 帝王 (四)第一章 初見 (一)第八章 崢嶸 (六)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二章 蓬篙 (五)第九章 暗流 (八)第二章 風雲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四章 撲朔 (五)第九章 暗流 (三)第十章 易鼎 (七)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四章 撲朔 (六)第一章 新春 (八)第五章 逝水 (三)第九章 萍末 (一)第四章 耕耘 (四)第五章 草谷 (二)第九章 長纓 (八)第一章 初見 (三)第八章 烏鵲 (二)第八章 人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