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謀殺 (一)

雨停,雲收。

晚春的烈日下,四野一片蔥蘢。

十幾名少年策馬從綠色的原野間跑過,每個人的臉上,都灑滿了陽光。

官道兩邊覓食的鳥雀被馬蹄聲嚇得振翅而起,於半空中不停地鳴唱。田間躬身耕作的男女,則警惕地擡起頭,滿臉狐疑:“這是誰家公子王孫,居然敢來滄州地面上招搖?就不怕被那賈老虎看見,連人帶馬一併吞了去,連骨頭渣子都剩不下麼?”

騎在馬背上的衆人,卻絲毫沒感覺到不帶護衛在光天化日之下馳騁,會有多大危險。年初洶洶而來的遼軍已經退回滹沱河北了,滄州的地勢又是出奇的平坦,沒有可供綠林好漢佔據的高山,而腳下這條官道的盡頭,大約十五、六裡遠處,便是滄州。一旦城外發生戰鬥,城內的官兵,在半個時辰之內就能殺到現場……(注1)

春風得意馬蹄疾,此刻用這句詩來形容一衆少年的心情,再恰當不過。

年初大舉南侵的遼軍,居然有一小半兒,被這羣少年們拖在了定州以西的李家寨。並且接連折損了兩萬餘兵馬,數名都指揮使以上級別大將。導致遼國的整個南下計劃都大受影響,不得不放慢推進速度從前線分兵回救自家右翼,以免在兩國決戰的關鍵時刻,糧道被切,將士們餓着肚子打仗。

而劉漢國此刻最需要的便是喘息時間,緩過一口氣來之後,精兵強將盡數殺到了前線,憑着郭威與符彥卿兩位名將的密切配合,很快就穩住了防線,並且果斷髮起了反攻,將遼軍逼得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灰頭土臉地逃回了幽州!

此戰之後,衆少年的名字響徹河北。其中最出風頭幾個,如鄭子明、韓重贇、趙匡胤和呼延贊,已經隱隱能和白文珂,慕容彥超等老將比肩。雖然後者位高權重,並且成名多年。但河北百姓只知道關鍵時刻誰主動站出來擋住了打草谷者馬蹄,可記不住誰在大漢國當的是什麼官兒,更弄不清誰是幾品幾級!

相比於民間對少年們的口頭褒獎,大漢國朝廷的賞賜提拔,就顯得有些過於寒酸了。儘管有首戰破敵之奇功,儘管有郭威、李弘義、常思和符彥卿等老將的聯名舉薦,大漢國皇帝劉承佑,卻只給了頭號功臣鄭子明一個滄州刺史兼防禦使的下四品官銜,至於邊境州郡只設節度使不設防禦使的慣例,以及武將升遷必須與其戰功相酬的制度,則一概不提。

既然頭號功臣纔給升了一級,僅僅由正五品下的巡檢使升爲正四品下的防禦使。韓重贇、趙匡胤和呼延贊這哥三個從朝廷手裡所得到的好處,就更爲雞肋了。劉承佑看在他們各自父親的面子上,各自封了個從四品宣威將軍的虛職,然後賜予金銀若干了事。反正這筆錢也不用從內庫裡頭出,小皇帝劉承佑自己不會心疼。

“奶奶的,就這點兒心胸,連太原城裡的菜販子都不如。先皇若是泉下有知,肯定得被氣得硬生生來個後空翻!”饒是韓重贇性情溫和,送走了前來傳旨的欽差之後,也忍不住破口大罵。

“已經不錯了,好歹沒治我等擅自領兵越境之罪!”呼延贊對於當朝皇帝,更是沒有半點兒好感,撇了撇嘴,冷笑着附和。

在跟自家父親一道接受招安之初,他心裡對於劉漢朝廷和自己的未來,都有很多期待。而隨着時間推移,他卻日漸清楚地得出一個結論,其實朝廷只是頂了一個大義的名頭,並不比綠林乾淨絲毫。至少,綠林道戰後分贓,還要遵從一套清楚的規矩。而朝廷,呵呵,從皇帝那裡就沒把規矩當一回事兒。

“算了,咱們原本也不是爲了升官發財!”倒是趙匡胤,比所有人都淡定。見大夥個個義憤填膺,便笑呵呵出言開解。“子明這個防禦使,級別雖然低了些,可也省去了很多麻煩。若是真的做了橫海軍節度使,名義上就又兼管了景州、德州和棣州。其他兩州還好,那棣州可是符老狼的盤中餐。子明前面防着遼國人,後面還得提防着他,用不了半年,就得活活累吐了血!”

“符老狼怎麼了?我就不信,眼看着李守貞、趙思綰等人一個接一個授首,他還有點膽子同室操戈!”楊光義最喜歡跟人拌嘴,聽趙匡胤明明吃了大虧還自我安慰,忍不住冷笑着反駁。

“子明身份特殊,符老狼如果從背後對他下黑手,皇上恐怕只會樂見其成!”趙匡胤知道韓重贇、楊光義等人跟鄭子明之間的交情,所以也不隱瞞,將自己的真實想法闔盤拖出。

在他看來,朝廷之所以慢待大夥這羣有功之臣,恐怕最主要原因,還是由於鄭子明的出身過於微妙之故。雖然鄭子明本人已經通過改姓這種方式,徹底放棄了對皇位的繼承權。雖然子明的父親石重貴曾經不惜任何代價送回了一道禪位詔書,肯定了劉知遠及其子孫當皇帝的“正義”。但任何人做了皇帝,恐怕都不會讓鄭子明有成長爲一方諸侯的機會。無論其心胸是寬是窄,姓劉還是姓王!

這原本是一句大實話,聽在楊光義和韓重贇二人耳朵裡,卻完全變成了另外一番意思。頓時,楊、韓二人就冷了臉,先後冷笑着撇嘴:“呵呵,呵呵,如此說來,倒是子明拖累你了!剛纔又是哪個高喊,不是爲了升官發財的?”

“耽誤了趙將軍前程,我們兄弟幾個真是過意不去。這樣吧,家父跟那郭允明,倒是有些私交。不如由他寫一封信,替趙將軍辯解一二。雖然說是亡羊補牢,倒也未必就遲了。至少下次皇上計算戰功時,不會把你和我等算在一起!”

注1:滄州在五代,治所設於如今滄州市東南的清池縣。小說中爲了省事兒,直接就用了滄州這個地名。

第七章 治河 (七)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七章 仕途 (五)第九章 萍末 (二)第四章 歸來(一)第九章 長纓 (七)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一章 家國 (四)第二章 霜刃 (九)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六章 紅妝 (三)第八章 雄關 (七)第五章 迷離 (七)第二章 款曲 (六)第一章 傳說 (八)第二章 謀殺 (二)第五章 黃雀 (八)第五章 求索 (三)第三章 衆生 (六)第一章 傳說 (七)第六章 君王 (三)引子第一章 家國 (六)第六章 紅妝 (五)第三章 颶風 (五)第四章 饕餮 (八)第二章 謀殺 (一)第二章 謀殺 (七)第三章 收穫 (六)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四章 撲朔(一)第三章 父子 (三)第一章 家國 (二)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七章 勁草 (八)第七章 鹿鳴 (四)第六章 紅妝(六)第五章 逝水 (七)第六章 破繭 (四)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三章 收穫 (一)第二章 蓬篙 (四)第三章 抉擇 (八)第八章 雄關 (二)第八章 雄關第二章 謀殺 (一)第七章 治河 (六)第三章 衆生 (一)第九章 奪帥 (五)第七章 勁草 (六)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五章 黃雀 (六)第六章 君王 (六)第五章 逝水 (二)第二章 蓬篙 (五)第八章 人心 (十)第十章 奪帥 (一)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三章 颶風 (一)第八章 三生 (二)第六章 帝王 (五)第六章 綢繆 (五)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二章 霜刃 (七)第十章 狂風 (五)第六章 君王 (七)第八章 烏鵲 (四)第五章 草谷 (六)第四章 撲朔 (二)第六章 紅妝(六)第六章 破繭 (四)第十章 宏圖 (五)第六章 紅妝 (七)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三章 父子 (七)第三章 抉擇 (八)第三章 颶風 (二)第四章 答案 (二)第四章 虎雛 (一)第九章 奪帥 (六)第十章 狂風 (一)第九章 暗流 (二)第二章 謀殺 (四)第六章 紅妝 (五)第七章 勁草 (二)第九章 奪帥 (九)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八章 三生 (二)第二章 蓬篙 (六)第七章 鹿鳴 (一)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五章 逝水 (二)第六章 疾風 (三)第二章 風雲 (一)第五章 逝水 (六)第五章 黃雀 (一)
第七章 治河 (七)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七章 仕途 (五)第九章 萍末 (二)第四章 歸來(一)第九章 長纓 (七)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一章 家國 (四)第二章 霜刃 (九)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六章 紅妝 (三)第八章 雄關 (七)第五章 迷離 (七)第二章 款曲 (六)第一章 傳說 (八)第二章 謀殺 (二)第五章 黃雀 (八)第五章 求索 (三)第三章 衆生 (六)第一章 傳說 (七)第六章 君王 (三)引子第一章 家國 (六)第六章 紅妝 (五)第三章 颶風 (五)第四章 饕餮 (八)第二章 謀殺 (一)第二章 謀殺 (七)第三章 收穫 (六)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四章 撲朔(一)第三章 父子 (三)第一章 家國 (二)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七章 勁草 (八)第七章 鹿鳴 (四)第六章 紅妝(六)第五章 逝水 (七)第六章 破繭 (四)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三章 收穫 (一)第二章 蓬篙 (四)第三章 抉擇 (八)第八章 雄關 (二)第八章 雄關第二章 謀殺 (一)第七章 治河 (六)第三章 衆生 (一)第九章 奪帥 (五)第七章 勁草 (六)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五章 黃雀 (六)第六章 君王 (六)第五章 逝水 (二)第二章 蓬篙 (五)第八章 人心 (十)第十章 奪帥 (一)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三章 颶風 (一)第八章 三生 (二)第六章 帝王 (五)第六章 綢繆 (五)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二章 霜刃 (七)第十章 狂風 (五)第六章 君王 (七)第八章 烏鵲 (四)第五章 草谷 (六)第四章 撲朔 (二)第六章 紅妝(六)第六章 破繭 (四)第十章 宏圖 (五)第六章 紅妝 (七)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三章 父子 (七)第三章 抉擇 (八)第三章 颶風 (二)第四章 答案 (二)第四章 虎雛 (一)第九章 奪帥 (六)第十章 狂風 (一)第九章 暗流 (二)第二章 謀殺 (四)第六章 紅妝 (五)第七章 勁草 (二)第九章 奪帥 (九)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八章 三生 (二)第二章 蓬篙 (六)第七章 鹿鳴 (一)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五章 逝水 (二)第六章 疾風 (三)第二章 風雲 (一)第五章 逝水 (六)第五章 黃雀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