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國 (五)

他相信鄭子明的人品,斷然不會下手偷襲。他也懷念前年夏天在李家寨的那幾天,鄭子明跟在自己身後像親弟弟般請教兵法和槍法的場景。然而兩年前,兄弟倆都是劉漢國的武官,彼此之間通過太原常家,還有許多其他淵源。現在,鄭子明卻是反賊郭威心腹愛將,而他楊重貴,則是漢帝劉崇的殿前軍都指揮使,並且被賜以劉姓,榮華富貴與國同休。

是以,無論昔日二人之間如何惺惺相惜,從今天起,都必須恩斷義絕。郭威已經自立爲大周皇帝,劉崇誓要恢復劉漢帝國。身爲各自國君麾下的愛將,兄弟兩個除了殊死一搏之外,似乎已經別無選擇。

“楊大哥此言在理,但小弟卻不敢忘記,昔日被人追得像喪家之犬一般時,你躍馬相救之德!”聽出楊重貴話語裡明顯的決然之意,鄭子明卻不願就此跟對方割席斷交。笑了笑,繼續拱着手說道,“至於今日之戰,楊大哥也不必爲難,小弟自行退兵三十里就是。”

說罷,也不待楊重貴迴應。立刻扭過頭,衝着身後的滄州軍奮力揮舞手臂,“仲詢,退兵,你帶着弟兄們三十里外等我!”

“這……”潘美正全神貫注準備與敵軍殊死一搏,聽到鄭子明的話,頓時大驚失色,本能地就想出言反駁。

做男裝打扮的陶三春卻從他懷裡劈手搶過令旗,高高地舉過了頭頂,“退兵,鄭將軍有令,親兵隊留下斷後,其他各營按照順序退兵。”

“退兵,後隊變前軍,退兵到三十里外!”潘美愣了愣,眼神猛地一亮,從陶三春手裡接過令旗,再度奮力恢復。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畫角聲驟然吹響,帶着濃烈的不甘。剛剛擺開陣勢的滄州軍,果斷掉頭。後隊化作前軍,前軍化作後隊,迤邐而去。

轉眼間,鄭子明身後就只剩下了陶三春、潘美和百餘名親信侍衛。與楊重貴身後的六千精銳相比,簡直就是擋在山洪前的一羣螞蟻。只要楊重貴隨便揮揮手,就可以讓身後的戰馬洪流,將他們衝得屍骨無存。然而,楊重貴的手臂卻遲遲無法回落。猶豫半晌,纔有長嘆了一聲,搖着頭道:“子明,你又何必如此。真的沙場相爭,我今日並無必勝之把握!”

“楊大哥過謙了!小弟麾下兵馬不及你的三成,又剛剛經歷了一場血戰。絕不會是你麾下這羣生力軍的敵手。”鄭子明絲毫不覺得不戰而退有什麼丟人,笑了笑,非常坦誠地說道,“況且你我即便分屬兩國,卻依舊可以繼續做兄弟。兄弟之情未斷,我又何必非要跟楊大哥拼個你死我活?”

“這……”楊重貴原本就不以口舌鋒利見長,聽鄭子明說得懇切,頓時就又是微微一愣。絕情的話,也愈地說不出口。

“我岳父呼延刺史,也是楊大哥的生死之交。如今他跟我也分屬兩國,彼此之間,卻不見得要斷了親情。”鄭子明的話,繼續傳來,就像魔鬼的音樂般,不停地誘惑着楊重貴的心神,“他沒有勒令我把呼延妹子送回定州,鄭某也沒有打算跟他老死不相往來。況且據鄭某所知,麟州楊家如今也有人在汴梁爲官,大周皇帝陛下待其甚厚。”

“這……”楊重貴第三次被說得兩眼直,英俊的面孔上,瞬間涌滿了暗紅色的煙雲。

這年頭,兩邊下注是世家大族的典型生存手段。數月前,郭威打下汴梁改國號爲周的消息傳到了楊家,楊家立刻將另外一個族中翹楚,楊重貴的親弟弟楊重勳送到了汴梁聽用。

那郭威爲了拉攏楊家,對楊重勳極爲器重,直接就封了他做護聖左軍都指揮使,與趙匡胤的父親,曾經替郭威立下大功的老將軍趙宏殷平起平坐。

如果說分屬兩國,就要割袍斷義,那楊重貴第一個就應該跟他親弟弟楊重勳劃清界限,甚至上本彈劾他親生父親賣國投敵。絕不該像現在這樣,一邊在鄭子明面前高聲喊着不能因私而廢公,一邊跟自家弟弟楊重勳書信來往不絕。

“定州和深州近在咫尺。州內士紳百姓,與我滄州軍之間亦有許多淵源。然而,契丹人北退之時,鄭某卻未曾趁機領兵殺向定州。”彷彿感覺到了楊重貴心中的尷尬,鄭子明又笑了笑,大聲補充道。“爲何?還不是因爲心中念着舊情,不想讓妻子爲難,也不想跟岳父刀兵相見?如今張元衡殺到了我家門口,鄭某不得已,才領兵迎之。將他趕走便算盡了職責,絕不會再尾隨追殺,將戰火燒到太行山下。”

“賢弟高義,愚兄替呼延將軍謝過了!”楊重貴暈暈乎乎地拱手道謝,心中百味陳雜。“唉……”

領兵攻擊河北,令郭家雀兒尾難以兼顧。是北漢皇帝劉崇交給他、張元衡和呼延琮三個的重要任務。然而除了張元衡之外,他和呼延琮,卻都跟鄭子明交情極深。所以,這一仗,從出兵那一天起,就令他和呼延琮兩個打心眼裡提不起精神。

若是鄭子明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也好,雙方一碰面就不用任何廢話,直接下手朝對方致命處招呼。而鄭子明卻又對定州留情在先,主動退避於後,他今天若是再堅持跟對方一決生死,即便如願以償,過後也必然會成爲全天下英雄的笑柄。

“唉……”有嘆息聲,隔着投槍之林傳來,如無形的匕般,直戳楊重貴的心窩。“楊大哥,昔日相救,對你來說是舉手之勞,對我來說,卻事關生死。所以,鄭某願效仿古人,以三舍之地相報。你儘管來追,九十里內,鄭某絕不以一矢相還!”(注1)

“別,鄭兄弟,你不必……”楊重貴心裡一抽,擡起手,試圖隔空阻攔。鄭子明卻向他笑着搖了搖頭,撥轉坐騎,緩緩而去。滿是汗漬的披風,緊貼在後背上,像刀削出來的一樣光滑筆直。

“唉……”直到鄭子明的背影徹底從視線中消失不見,楊重貴的手,才緩緩落在了身側。他剛纔有無數機會可以將地方攔下,他剛纔有無數機會,可以一舉鎖定河北戰場的勝局。然而,如果他真的那樣做了……

“大哥,你怎麼還在這裡?”正當他沒精打采地策馬去跟自家兵馬匯合之時,折賽花風馳電掣而來,隔着老遠,就驚詫地追問。

知道鄭子明武藝高強卻詭計多端,她怕自家夫君吃虧,所以聽到潰兵的彙報之後,才匆匆忙忙趕過來助戰。卻萬萬沒想到,預料中的惡鬥根本沒有生。鄭子明居然早就不在戰場上了,而自家夫君手裡好像一無所獲。

“唉,子明,子明……”楊重貴沉重地嘆了口氣,低聲向折賽花解釋剛剛生的事情。猛然間,看到妻子被汗水打溼的額頭和身後飄舞的披風,身體晃了晃,手按刀柄勃然大怒,“該死!我上那小賊的當了!他,他真是罪該萬死!”

注1:退避三舍,出自《左傳》。春秋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對他禮遇有加。後來,重耳返國執政。晉國與楚國生戰鬥,重耳下令晉軍“退三舍以闢之”。一舍爲三十里,三舍爲九十里。

第七章勁草 (七)第一章 問道 (四)第三章 收穫 (一)第一章 磨劍 (八)第六章 疾風 (五)第四章 歸來(一)第一章 傳說 (二)第十章 奪帥 (三)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三章 颶風(七)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三章 颶風 (五)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七章 國難 (五)第二章 謀殺 (三)第一章 初見 (六)第六章 綢繆 (八)第八章 三生 (四)第七章 國難 (六)第八章 人心 (六)第十章 宏圖 (四)第三章 颶風 (四)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八章 三生 (六)第三章 衆生 (三)第九章 奪帥 (九)第五章 求索 (二)第六章 疾風 (五)第四章 耕耘 (六)第一章 磨劍 (八)第四章 歸來 (六)第六章 疾風 (六)第三章 颶風 (三)第二章 霜刃 (三)第四章 虎雛 (八)第四章 答案 (五)第十章 狂風 (四)第四章 饕餮 (六)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一章 傳說 (八)第九章 長纓 (五)第九章 奪帥 (五)第一章 新春 (三)第九章 萍末 (十)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一章 新春 (七)第七章 塵緣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九章 長纓 (三)第五章 短歌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一章 家國 (七)第十章 餘韻 (二)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三章 收穫 (一)第七章 仕途 (五)第六章 疾風 (四)第五章 逝水 (八)第三章 抉擇 (七)第三章 颶風 (十)第八章 三生 (二)第二章 款曲 (六)第一章 傳說 (三)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八章 人心 (十)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七章 鹿鳴 (六)第三章 衆生 (一)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九章 暗流 (三)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四章 耕耘 (六)第四章 虎雛 (一)第六章 破繭 (二)第八章 崢嶸 (八)第一章 傳說 (六)第八章 人心 (八)第四章 虎雛 (十)第四章 饕餮 (二)第二章 款曲 (九)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五章 逝水 (七)第五章 求索 (七)第三章 颶風 (二)第十章 狂風 (六)第四章 耕耘 (六)第七章 仕途 (一)引子第五章 逝水 (五)第七章 治河 (九)第四章 答案 (七)第七章勁草 (七)第九章 奪帥 (五)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一章 初見 (二)第四章 耕耘 (五)第六章 紅妝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十一章磐石 (八)
第七章勁草 (七)第一章 問道 (四)第三章 收穫 (一)第一章 磨劍 (八)第六章 疾風 (五)第四章 歸來(一)第一章 傳說 (二)第十章 奪帥 (三)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三章 颶風(七)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三章 颶風 (五)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七章 國難 (五)第二章 謀殺 (三)第一章 初見 (六)第六章 綢繆 (八)第八章 三生 (四)第七章 國難 (六)第八章 人心 (六)第十章 宏圖 (四)第三章 颶風 (四)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八章 三生 (六)第三章 衆生 (三)第九章 奪帥 (九)第五章 求索 (二)第六章 疾風 (五)第四章 耕耘 (六)第一章 磨劍 (八)第四章 歸來 (六)第六章 疾風 (六)第三章 颶風 (三)第二章 霜刃 (三)第四章 虎雛 (八)第四章 答案 (五)第十章 狂風 (四)第四章 饕餮 (六)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一章 傳說 (八)第九章 長纓 (五)第九章 奪帥 (五)第一章 新春 (三)第九章 萍末 (十)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一章 新春 (七)第七章 塵緣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九章 長纓 (三)第五章 短歌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一章 家國 (七)第十章 餘韻 (二)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三章 收穫 (一)第七章 仕途 (五)第六章 疾風 (四)第五章 逝水 (八)第三章 抉擇 (七)第三章 颶風 (十)第八章 三生 (二)第二章 款曲 (六)第一章 傳說 (三)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八章 人心 (十)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七章 鹿鳴 (六)第三章 衆生 (一)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九章 暗流 (三)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四章 耕耘 (六)第四章 虎雛 (一)第六章 破繭 (二)第八章 崢嶸 (八)第一章 傳說 (六)第八章 人心 (八)第四章 虎雛 (十)第四章 饕餮 (二)第二章 款曲 (九)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五章 逝水 (七)第五章 求索 (七)第三章 颶風 (二)第十章 狂風 (六)第四章 耕耘 (六)第七章 仕途 (一)引子第五章 逝水 (五)第七章 治河 (九)第四章 答案 (七)第七章勁草 (七)第九章 奪帥 (五)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一章 初見 (二)第四章 耕耘 (五)第六章 紅妝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十一章磐石 (八)